收藏 分享(赏)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58339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章 语用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及语用的特点语用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的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明确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语用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语言学。语用的特点:1)静态变动态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是脱离开具体环境条件的一般性意义。例如“牛” 、 “青牛” 、 “黄牛”都不是指向具体的某个“牛” 。在词典里解释“牛”的意义都是指一般的意义,是抽象概括的对象,而不是指具体的某头牛。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结合具体的角色和话语意图,这些“静态的意义”就成为动态会话交际系统中的意义,具有了活生生的现实

2、含义。2)共性变个性语言所表现的意义是共性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例如“放牛”在词典中同样没有指具体的牛和具体的行为。我们只是知道,“ 放牛”是把牛牵到田野草地上去吃草。至于放什么样的牛、把牛放到什么地方、让吃什么样的草、以及让谁去放牛、什么时候等等、等等都不清楚。例如:早上起来后,父亲对二儿子说: “今天你哥哥上学,你放牛去吧。 ”这时候,这句话中除了字面的意义之外,还隐含了如下的意义:牛是具体的,特指各个每天出去放的牛;地点也是各个每天放牛的地方。发话人和受话人间的关系决定了“放牛”这一事件的施事者只能是“二儿子” 。3)多义变单义语言提供抽象的“类聚”性意义。这些意义只具有可能性而不具有现

3、实性。因此,词典中常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语言研究的结果还有大量兼类和活用的情况。在“语言系统”中,这些多义、兼类现象是“并存”的,相互间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在语用系统中,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多义词、兼类词都被明确地规定了其中的一个意义、一种用法。例如:“黄”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有如下 7 个义项:黄颜色;黄金;蛋黄;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黄河;古代的帝王黄帝;姓氏。在下列词语中:“扫黄打黑” (色情) ;打击“黄赌毒” (色情) 、 “黄色读物” (色情) 、 “黄灌区”(黄河) 、 “引黄指挥部” (黄河) 、 “黄页” (电话簿中的广告页) , “黄”所使用的义项各不相同。

4、4)意义与语境相关语言单位的意义和具体的使用者、具体的语言环境无关。语用含义则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话语角色,才能明确。脱离语境说“放牛” ,并没有指明如果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就明确了。例 1:2你干什么去呀?放牛去。这里的“放牛”包含了三个字之外的许多信息。答话者、即放牛人,牛也有了具体的所指,而且时间也与对话的时间同步,得以确定。等等。即使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缺乏具体的背景信息,语用意义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例 2:牛吃草了这句话里,话语角色有了, “牛”也指向了个体的牛, “吃草”这一事件也是明确的。但是,在这个句子中,因为不了解这头具体的“牛”的实际情况,所以并不清楚这句话有什么语用含

5、义。起码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牛饿了;牛的病好了;牛进入了希望它进入的地方, (想用草引诱牛) ;牛吃了不该它吃的草(存放在那里准备卖出或者运输的草)等等。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鸡吃了了”这句话里,可能有如下的不同语用含义:鸡把食物吃了了。这句话隐含的意义包括: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那么多食,都让鸡吃了了。鸡的病已经好了”强调鸡能吃食了。意思指鸡的病好了。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撒在地上的米都让鸡吃了了,不用打扫了。 ”强调鸡把地食物吃干净了:人把鸡吃了了。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鸡吃了了,再上一盘烤鸭吧。 ”强调鸡被吃光了,菜不够吃。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这道菜的味道就是好,一会儿工夫就把

6、鸡吃了了。 ”强调菜好吃,水平高,受欢迎。、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把语言现象放到使用过程中,涉及语言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所进行的分析就是语用分析。语用分析是种动态的分析,它和静态分析只是孤立地考察语言单位是不同的,它所考察的是实际话语中起着交际作用的言语单位,而后者比前者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我们分析音素,只是一种标准的发音模式,只要按照“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发音,就能发出现代汉语的 d 来。然而我们在实际说话时所发出的 d,决不仅仅只有这四个语音特征,它必然会加入前后语流对它的制约而造成的语音特征。比如,它在同后边的圆唇元音相拼时就产生

7、圆唇的变体。3我们所分析的词义构成,也是舍弃了它在具体语句中可能具有的特定含义而加以抽象的结果。 “鱼”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只有抽象的意义:生活在水中的身体侧扁,有鳞有鳍(qi2) ,用鳃呼吸的脊椎动物。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它会增加一些附加意义。比如,在“观鱼”中,就限定这鱼是活的,而在“吃鱼”中,就限定这鱼已死并经过烹调。至于句子,无论它的结构多么复杂,它所传递的也只是抽象概括的语言信息。可是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我们还需要句子产生许多抽象的结构意义之外的特定意义以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今天是星期天” ,这个句子有语法结构决定的意义是很明确的,但在交际环境中却可以产生特殊的意义。:小孩想让父

8、母带他出去玩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该带我去玩” 。领导布置任务时下属对领导说。“今天不应该给下属布置任务。 ”母亲想去银行取钱,儿子对他说。今天取不到钱,改天再去。父亲责备儿子睡懒觉,儿子对父亲说。父亲应该容许儿子水一会儿懒觉。客人向主人告“打扰”时,主人对客人说。休息日来访不算是打扰。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语用学要研究更加复杂、更加丰富的语言运用。语用分析的意义:要研究语言系统在一定的意图支配下、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被使用的规律,以此帮助人们通过这些规律来驾驭语言的运用。(二)语用的构成与语用意义上面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语用、语用的特点、语用分析的意义,下面我们看看语用的构成、语用意义。语用的

9、构成:语用也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语言学中称为言语行为,语用这种言语行为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发话者(或作者)和受话者(或阅读者)、说出的话语或写出的话篇、语境、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语用意义: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使用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意义叫做语用意义。主要有两种:1、语面意义(字面意义) ,他包括两类:1 语境意义,是跟具体的交际环境发生联系才形成的语用意义。“今天、明天”到底是那一天, “我你他”究竟指谁,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跟特定的对象发生联系才能明确起来。2 意图意义,即反映了发话者交际意图的语用意义。“今天星期几?”如果这个疑问句直接反映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它的意义就

10、是意图意义。2 言外之意,间接反映发话者意图的语用意义。(指人们利用语境表达出与话语表面意义不符甚至相反的意义。)“今天星期几?”如果这个疑问句间接反映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它的意义就是言外之意。见前面的例子。例如:“今天有点儿冷。 ”1、冬天的傍晚,主人和客人在聊天,客人坐在窗下,窗户开着。4忽然一阵寒风吹进来,客人对主人说:“今天有点儿冷。 ”在本例中,它表示客人想请主人把开着的窗户关上。2、冬天的早上,孩子背着书包要去上学,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有点儿冷。 ”在本例中,母亲在提醒孩子应多穿一点儿衣服。3、冬天的一个星期天,男朋友邀请其女友去公园,女友说:“今天有点儿冷。”在本例中,女友试图拒

11、绝男朋友的邀请。(三)话语结构话语结构:稍微复杂一些的语用意义,需要由一些句子来表现,这些句子必须组成有结构的话语。句子与句子赖以组成话语(或语篇)的结构叫做话语结构(或语篇结构) 。话语结构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1、话语的衔接手段。这是指一些语言标记,比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联词语、有特定语义关系(同义、反义、类属义关系等)的词语,甚至对某个词语的省略等,句子之间只要出现了这些标记,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连贯的、有结构的话语。我家在胶东,那里的水果很有名。 (通过人称代词指代前一句的某个词语,把两个句子衔接在了一起)爸爸是位大学老师,这位大学老师,同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两袖清风。(替换运用同指

12、词语)2、话题的推进方式。这是指句子之间由于话题上的联系而呈现出一种紧密的结构关系。 小兰闭上眼睛,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张脸。(第一句的话题是“小兰” ,下一句的话题“ 眼前” 则是从第一句的 “眼睛”派生出来的。这样句子间出现了一种语义上的紧密联系。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3、宏观表现。话语结构在书面上是语篇结构,口语中则是会话结构。不同的行为类型要求不同的结构要素和结构方式; 语篇结构中,论文要求有引言、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等;小说要求有铺陈、矛盾形成、冲突激发、冲突发展、高潮、冲突消解等;这些结构要按一定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篇章结构。 口语中有对话,它们也有自

13、己特殊的结构要素和结构方式。(四)语用分析的原则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是:把话语放在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环境(语境)对它的制约中进行分析,为的是了解语用意义和话语的结构在这些制约下的变化。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语用分析是要寻找语言使用者和使用环境对话语结构及其语用意义的制约关系。语用分析的模式:第一,在语言使用者和使用环境对话语的制约关系中分析话语。 (这是语用分析的方法)第一, 分析话语所具有的语用意义及话语(或语篇)的结构,并分析是哪些意义和形式的调整使语言的运用取得了最佳语用效果。(语用分析的对象,包括语音的、词汇的、句法的、文字的,还有辞格和语体)5第二, 再对语用意义、话语结构(或语篇

14、结构)、语用效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找出制约它们得以形成的规律,也就是语用规则。(语用分析的目的)这几个方面其实也体现了言语行为的组成要素。、言语行为的主体(一) 发话者1、 发话者的语用意图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例如想让别人做什么事,想让别人了解什么事或想让别人的感情和我们一起共鸣等等。在完整的表达方式中,我们通常是先借助一个言说动词(点明语用意图的动词称为言说动词, “请求 ”、 “命令”和“威胁” 之外, “宣布”、 “讲解” 、 “通知”、 “咒骂”、“祝贺”、 “报告 ”、 “命名” 、 “表杨”、 “报道” 、 “介绍”、 “训斥”、 “

15、批评”、 “感叹” 、 “发誓”、“提问”、 “抒情 ”、 “赞叹” )点明语用意图是什么,然后再具体说出意图的内容。 我命令你们向后退三步。也可直接说出意图内容:向后退三步。我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这些言说动词,既用它们来指明一定的语用意图,也往往用它们来指这些意图的言语行为。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的意图是向大家介绍。 我的意图是祝贺你们。这时言说动词“ 宣布” 、 “祝贺”指的是语用意图。而这里的言说动词指的是实现一定语用意图的言语行为。 我向大家介绍这种水果的产地。 我祝贺你们申奥成功。2、发话者的语用策略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受话者理解他的语用意图并在受话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发话人可采取

16、的语用策略有:第一, 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话语在传递中只能采用线性方式排列。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获取新的经验时遵循“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 的心理顺序,也就是说,我们遇到未接触过的新情况时,总是先调动大脑中贮存着的已有的知识,以它为基础对新情况进行解释,从而掌握了一种新知识。听别人说话同样遵循着“ 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 ”的心理规律。为了让受话者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我们的意思,我们说话时就会有意识地或不知不觉地去设想,在我所要传递的信息中哪一些属于他的已知信息;哪一些属于他的未知信息。说话时就能选择已知信息作为出发点,然后再把对于听话人而言的未知信息加上去。

17、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般总以“话题- 述题” 的结构来组织句子,其中话题传递的是已知信息而述题传递的是未知信息。发话人组织话语通常根据受话人对于信息的熟悉程度安排话语的顺序。一般来说,话语的信息结构模式为:“已知信息+新知信息” ,按照信息地位和信6息信息价值的大小来安排,信息价值小的在前,信息价值大的在后。例 1:问:他明天去什么地方?答:他明天去上海。在答话中, “他明天去”是已知信息,位于话语前部;地点是新知信息。因此, “上海”的信息价值最大,位于话语的末尾。话语结构中的衔接手段、话题推进等也是发话者为了让受话者能更顺畅地理解话语而利用的策略。信息结构的变通通常人们总是从已知信息出发,引出

18、新知信息。有时受话语意图、语境的影响,信息结构会发生变化。如表示强调或对比,对应性的问答、发话人重音的位置等,都可能影响信息结构。新知信息可能从末尾转移至其他位置。例 2:问:谁坐火车去北京?答:小王坐火车去北京。因为回答是“谁”的问题,所以新知信息转移到句子的前部。例 3:去年就拿了两块金牌。这句话中,重音位置不同可以引起词义不同,也就会使整个结构传递的信息不同。如果重音在“去年”上, “就”表示多;如果重音在“就”上, “就”表示少。有些只有新知信息的句子,话语的信息结构一般要服从发话人表达的需要。通常把比较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在一些表示禁止及泛指要求、说明自然现象的无主句和始发句中,就只

19、有新知信息,没有已知信息。 例 4:刮风了。例 5请勿大声喧哗!这是两个无主句,提供的都是新知信息。)第三, 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凡受话者可以从语境中获得的信息原则上者可以不表现为话语形式,除非有必要特别强调它。正由于这一策略的作用,我们才有非主谓句、省略句等简约的句子形式。非主谓句没有主语,但并不妨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因为在交际双方共有的语境知识中,原来应由主语传递的信息不仅是不言而喻的,甚至简直是无须了解的。省略句就更加明显了,句中所省略掉的信息,听话人都可以从上下文,从双方共享的知识中找回来,丝毫不影响双方的沟通理解。不仅如此,许多看来似乎很完整的话语其实也缺失了一些信息环节,因

20、为发话者认为听话人完全有能力从语境中找回来。 (有人想请“他”赞助慈善事业。知情人说):他刚从澳门回来,没钱了。发话者相信听话人了解澳门有赌场,赌场能让人倾家荡产,而“他”嗜赌,受话人能用这些信息填补“他刚从澳门回来”和“没钱了”之间的空缺。第三,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选择策略。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是选择用语面意义的方式明确地表达出来,还是选择用言外之意的方式让受话者推理出来,这取决于不同的语用意图,(四)受话者话语理解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听话过程。恰恰相反,人们在进行话语理解时,7总是主动借助与语面意义相关联的语境知识来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你去图书馆吗? 我不舒服。“我不舒

21、服”所能暗示的语境信息很多,如“不想起床” 、 “不想吃饭”等,但只有“不想干事儿”与问话所规定的语境要求相关联。以“我有点不舒服”为起点,以“不想干事儿”为推理依据,就能推出“我不去图书馆”的语用意义来。受话者的主动性还表现在,只要他相信说话人是有说话诚意的,那么哪怕话语中出现了发音、用词、语法上的错误或岐义、语义不确切等问题,他会不会拒绝接受,而是主动地根据他对语境中党规知识的了解给以语义上的校正、选择或修补,有时甚至意识不到错误的存在。四、语境(一)语境的构成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境在语用学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学就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现场语境、

22、交际语境、背景语境。1、 上下文语境:一个语句的上下文(书面语) ,或前言后语(口语)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保证省略的表达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她(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孙犁的荷花淀 )这里的对话都是省略句,单独拿出来,无法理解。但是在交谈的句子中间,所涉及到的任务、动作行为主体都十分明确,没有歧义。 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方照桃花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2、现场语境: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如教室,会场。 (注

23、意:他的范围大小,指双方当时的感知能力所能达到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就不是现场了。3、际语语境:是由与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包括说话的主题、说话的场合(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 、说话的方式(口头还是书面、电话还是录音,独白还是对话) 、交际双方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了解的程度等。交际双方的关系直接规定了言语行为的方式和话语含义。双方关系包括年龄、性别、亲密程度、知识背景、文化传统等等因素。例如:“今天的天气真好。 ”这是一句简单的陈述句。用在不同的对象之间,会有不同的含义。孩子对妈妈这样说,也许是想要出去玩;公园里恋爱中的年轻人这样说,表达了对甜蜜爱情的赞叹;生

24、日宴会上人们这样说,是对过生日者婉转的祝福,暗示天气好是个好兆头;8如果一个下级不满上司的批评,冷不丁冒出这样一句话,那表示了变相的反抗。4、背景语境:是在人们记忆中贮存着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百科知识,以及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信念系统。 (隐私应受到保护,邻里应当和睦相处等)这四种语境,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不一定全部起作用,往往只是其中一种语境在起主导作用。(二) 语境存在的方式语境以知识的方式存在:语境必须转化为我们的知识,才能在话语理解中起作用。怎样理解这里的知识?知识可以分析为一个个的语义命题。 雷雨一段对话: 周繁漪(yi 1):四风年纪很轻,她才十九岁,是不是? 鲁侍(shi4)萍:十八。

25、 周:(委婉地)那就对了,我记得好像她比我的孩子大一岁的样子。这样年轻的孩子,在外边做事,又生得很秀气的。 鲁:(急切地)四风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吗?请您千万不要瞒我。要分析鲁为什么从周的话语中听出了言外之意,就要分析是那些语境因素参与了他的理解。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作为语境的语义命题: 年轻的孩子容易上当受骗。 生得秀气的女孩子更易受环境诱惑。 周公馆是道德败坏的地方。 四风和繁漪的儿子年龄相近。正是以这些语境因素为推理依据。鲁得出四风德行为已有不检点的地方。(三) 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从理论上讲,语境应该包括我们所有的知识。然而人和人之间在所拥有的知识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只有交际双方共享的那部

26、分知识才是对交际起作用的语境知识。 (你喜欢京剧,对方一窍不通,你不应该也不可能用京剧知识构成语境。)(四) 按关联性原则选定的知识组成了理解一段话语的语境并非交际双方共享的全部语境知识都能在这一次话语理解的过程中起作用,交际双方还需要在共享的部分中遵循关联性原则进行选择,形成针对一个具体话语的语境。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第一, 我们在说出任何话语的同时都必须围绕着话语构建一个语境,靠着它对话语的解释作用,话语才可能产生交际效果。第二, 语境有各种类型,但它们都必须以知识的方式存在第三, 语境不是凝固不变的,也不是预先确定的,它的形成是交际双方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按关联性原则不断选择的结果。

27、五、学习语用的目的1、完善知识结构语用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语用与语形、语义、语法共同构成语言学的基本结构。学习语用有利于完善语言文字理论和实践系统知识的完善和优化。92、提高表达能力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信息交流和交换。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交际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表现。学习和掌握语用原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在言语行为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日常交际中造成交际失败或终止的主要原因,除了话语意图的主观性原因外,主要的就在于双方理解的差异。语用所研究的话题、语境、背景、语用含义等,都有助于提高对话语的分析力和理解力。4、提高对交际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能力言语交际和信息交流是双方交互性的行为。无论是话题的提出、推进、还是转移、发展,都是参与交际的会话人的言语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和掌握语用的规则和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际过程,保证言语行为按照符合自己语用意图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