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 能 训 练 研究现状与趋势,杨世勇 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际举重联合会A级裁判员第五届中国举重协会委员,科研委员会副主任 电话: 电子邮箱:,2,一、体能训练的概念,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1896年现代奥运会兴起以后,运动训练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1 自然发展阶段(19世纪20世纪20年代); 新技术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大运动量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多学科综合利用暨科学训练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20世纪5090年代,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
2、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新的训练理论、方法不断涌现,运动训练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先后形成了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3,例如:“身体素质”一词来源于前苏联。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加拿大的博姆帕,我国的过家兴以及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其著作中都表述了这样的观点:身体(素质)训练是直接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运动素质的过程,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的认识还落后于训练实践的发展。长期以来,许多运动训练研究者将体能训练看作是单纯的身体训练,一直用身体训练的概念来代替体能训练。,4,
3、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对体能训练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例如:董国珍等认为:“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柳伯力等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王兴等认为“体能即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的统称。,5,根据上述观点和前人的认识,我们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6,体能训练的概念:体能训练是运动
4、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对掌握专项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防止伤病以及延长运动寿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7,二、体能训练的内容,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8,体能训练涉
5、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诸因素。,(一) 身体形态:指人体的内外部形状。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和头围等),宽度(肩宽、髋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等。科学研究证明: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9,例如:人体形态特征服从伯尔格曼和阿尔林气候法则。即在恒温动物范围内,人类身体尺寸通常随环境气温的降低而增加。生活在低纬度环境中的人通常具有体重小,四肢长,肩、髋狭窄的体格特征;高纬度环
6、境中的人具有胸廓、骨架发达,躯干长,四肢短的体形特点。但是,久居高原、高山地区的人,其体型特征则是胸廓外形和骨骼长度相对增加,主要生理特征为肺活量大,血液中氧饱和度增加。,10,不同地区人体形态的变化表明,人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段海俊:“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体育科学,1999年,第2期)。此外,从遗传因素来讲,身高的遗传率男子为79%,女子为95%;而体重的遗传率男子只有50%,女子只有42%。决定身体形态的其他一些指标也有相当大的遗传(表3-1),11,(二)身体机能,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时所需要的
7、某一方面能力。 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呼吸系统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等。,12,人的一切正常身体机能都是有遗传的,同时又有变异。如血型、血红蛋白、红白肌纤维比例等就表现出遗传特征。神经类型也有强烈遗传基础,且表现出一种显性遗传。其他如最高心率、最大吸氧量、血乳酸系统、ATP、A
8、DP、CP、磷酸盐系统等也主要受遗传影响。例如:心血管系统主要受遗传控制,其中最高心率的遗传系数高达0859,血型和血红蛋白也完全由遗传决定;呼吸系统中最大吸氧量的遗传率为93.6%。,13,(三)运动素质: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此外,健康(指人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的身体是运动员参加训练活动的必要条件。,14,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到体能的整体水平。三个构成因素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
9、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作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15,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许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后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指标随着年龄增长产生变化。对一般人来说,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只要具备正常的功能,就可以适应日常环境和正常生活活动。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必须在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特定环境里,要在承担超常的运动负荷和极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活动。因此,仅仅使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维持在一般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机体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挖掘其最大潜力,乃至达到生理“极限”水平。,16,由于现代运动成绩已达到极高水平,要创造优异成绩就必须使身体具有适
10、应创造这种高水平成绩的基础。因此,体能训练就要在遗传和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对有机体中的可变异部分给予影响、使之提高,以符合创造高水平成绩的需要。,17,三、体能训练的任务,体能训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全面提高,运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大量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为专项运动素质的充分发展,以及掌握、改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专项成绩创造条件。,18,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充分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从而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改善,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为专项运
11、动成绩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能训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19,一般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多种非专项的体能练习手段,所进行的旨在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为专项成绩提高打好基础的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是指: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对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及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由于项目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大区别。,20,四、体能训练的价值,价值是指事物本身的属性、用途
12、或积极作用。体能训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 促进身体健康健康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系统训练的根本保证。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能,增强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运动器官功能,并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于克服人体生物惰性,促进新陈代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上述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21,二、 充分发展运动素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国运动健儿为了创造优异成绩,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向人类身体运动能力的极限发起一次
13、又一次冲击。而要充分发展人体运动能力的潜力,在赛场上创造优异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能力等运动素质,而体能训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通过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水平,提高速度和耐力素质,并使运动专项所需的柔韧性得到良好发展,获得更好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使专项运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一般运动素质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为最大限度地创造优异的专项成绩打下坚实基础。,22,三、 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的需要现代竞技运动竞赛频繁,竞争激烈,运动员要在重大比赛中夺取胜利,创造优异成绩,只有通过大负荷的运动训练,长期对有机体进行生物学改造,掌
14、握娴熟的专项技术、战术才能达到。从第一届奥运会至今,运动训练已经经过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广泛应用阶段、大运动量阶段和多学科综合利用(即科学训练)阶段。科学训练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于运动训练,科学、系统地监测训练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大负荷训练。而大负荷训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对此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运动员在不断加大负荷的情况下,承担训练和比赛对有机体的一切要求。,23,四、 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体能训练实际上是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具有完备的从事专项竞技运动能力的过程。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有机体的运动能力有不
15、同的要求。例如:短跑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突出的爆发力、良好的反应速度、快速移动速度和专项柔韧性,以及高度的对快速运动的协调能力;举重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和专项动作速度,并对专项耐力、专项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很高要求,体操、武术、拳击和球类等运动,则对各项运动素质都有很高要求,并且有些技术动作本身就是运动素质的综合表现。只有在充分发展各项运动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而体能训练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体能训练,才能为运动员提供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战术的基础。,24,五、 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竞技能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主导因素,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
16、、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所决定的。这7个因素可近似地概括为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25,而体能是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没有体能,技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心理能力则成为无的之矢,竞技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据介绍,“韩国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非常重视,体能训练的比例在某些阶段甚至高达70%”。“他们为每个优秀运动员配备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这充分说明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26,竞技运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出类拔萃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雄厚的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和有机体形态的改变、机能水平的高度发展基础上的。体能训练对身体形态改变越深刻,
17、有机体机能发展水平越高,则其衰退速度也就越慢,保持时间也就越长。这样专项技术、战术发挥和保持的时间相应也会更长,运动水平衰退速度也就更慢,运动员就能更长久地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能力。 (一)世界著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关系,27,项目 田径 姓名:欧文斯 (美国),专项成绩 :100米: 102秒200米: 207秒跳远: 806米4100米接力: 398秒,28,身体训练水平:大学篮球代表队队长,捧球队队员,中学时期(15岁)跳高成绩就达到190米22第11 届奥运会4枚金牌得主,曾在45分钟内创5项、平1项世界纪录。 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岁):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1213届奥运
18、会停办,未能继续创造优异成绩。,29, 刘易斯(美国),专项成绩 :100米: 9.86秒200米: 198秒跳远: 891米4100米接力:375秒 身体训练水平: 具有非凡的一般体能训练水平2135第2326届奥运会9枚金牌得主。曾创造跳远、100米、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身高191米,体重80千克 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岁):岁,30, 张伯伦(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著名职业篮球中锋,身高216米。技艺非凡,运动水平出类拔萃 100米:109秒 400米:47秒 跳高: 202米 专项成绩 : 4次被评为美国最佳篮球运动员,连续7年获全国最佳投篮手称号。1962年全
19、年每场平均得分504分,并在一场比赛中一人独得100分,1971年投篮命中率为727%,均创世界最高纪录。 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岁): 2238岁,31, 阿列克谢耶夫(前苏联),专项成绩 : 三项总成绩:640(推235+抓175+挺230)千克。 两项总成绩:445(抓1875+挺2575)千克 第2021届奥运会特重量级举重冠军,先后82次打破推举、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 身体训练水平:前苏联国家青年排球队候补队员 100米:11秒 跳高:190米 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岁): 岁,32, 瓦尔达尼扬(前苏联),专项成绩 : 825千克级总成绩405(抓1825+挺2225)千
20、克 第22届奥运会和1984年友谊运动会金牌得主,曾先后36次打破75、825和90千克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 身体训练水平:立定跳远:330米跳高:210米 30米短跑起跑超过国家队选手身高171米 创造并保持优异成绩年龄(岁): 2132 岁,33,五、体能训练的原则,一、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开始从事训练到创造优异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过程中,都应按照体能发展的内在规律,作出相应的合理规划,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34,二、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下,应全面安排和充分发展运动员的各项运动素质,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更应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
21、高一般身体机能水平以促进专项成绩的全面提高。,35,三、 结合专项原则结合专项原则是指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必须根据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和专项能力特点充分发展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直接创造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36,四、 从实际出发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体能训练的安排要因人、因项、因时而异。要从训练对象的个人特点、比赛要求、训练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安排。,37,六、 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体能训练必须
22、及时利用这一时期,充分发展能适应专项需要的或能直接为专项服务的运动素质,为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38,一、 力量发展敏感期少儿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女子1115岁,男子1216岁。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在少儿自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12岁起肌肉总量急剧增加。例如:女孩肌肉质量增加得特别急剧的时期是1113岁;男孩是1214岁,到1415岁时,其肌肉特性与成年人的差异已经缩小。少儿时期主要年龄阶段肌肉重量与体重百分比分别为:出生时为166%,3岁时为21%,6岁时为217%,8岁时为27%,12岁时为29%,15岁时接近333%。成年男子为435%,女子为35%。第二,“肌纤维纵向劈裂学说”
23、也为此提供了依据。学者们研究发现,成年动物(包括人)的肌肉细胞已丧失了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及再分裂的能力,而年轻动物则保持着这种能力。后者肌肉发达时,肌肉单元数和毛细血管数都有所增加,肌纤维密度明显增大,这是力量训练使肌纤维产生“纵向劈裂”引起的(前苏联沃罗比耶夫现代训练的某些构想,1978)。,39,(一) 绝对力量女孩绝对力量的增长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013岁,力量增长很快(特别是屈肌),绝对力量可提高46%;1315岁,增长速度下降,只增长8%;1516岁,增长14%;1621岁,增长6%。 男孩绝对力量增快的年龄是性成熟期(1216岁),平均增长575%;1720岁增长速度下降,为366
24、%;2122岁只增加96%;25岁左右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德沃尔金等不同年龄肌肉力量和速度力量素质的变化,1983)。 (二) 相对力量男、女孩相对力量的增长较平缓。如从1214岁,每年只增长2%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重增长较快;在身高增长的最快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增加较少;在身高增长速度减慢时肌肉的增加又相应使体重增加。,40,二、 速度发展敏感期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813岁。速度素质的敏感期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位移速度的自然增长情况。,41,三、 耐力发展敏感期,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男子1020岁,女子918岁。由于耐力素质取决于有氧供能系统和无氧供能系统
25、机能状况,因此,耐力发展敏感期与最大吸氧量、心脏循环率、肺的扩张能力、大脑血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及血液成分的机能状况等因素有关。,42,四、 柔韧发展敏感期,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512岁。许多运动项目除了对一般柔韧性有一定要求外,主要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柔韧性。因此,运动员的柔韧性只要能充分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就不必再过多地发展柔韧素质。 五、 灵敏发展敏感期灵敏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是613岁。由于许多运动项目对灵敏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此阶段应充分发展和提高灵敏素质水平。,43,七、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其训练符合专项需要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
26、先决条件。探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促使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训练科学化,是体能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44,(一)身体形态的概念及其意义,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和头围等),宽度(肩宽、髋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等。科学研究证明: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例如:人体形态特征服从伯尔格曼和阿尔林气候法则。即在恒温动物范围内,人类身体尺寸通常随环
27、境气温的降低而增加。生活在低纬度环境中的人通常具有体重小,四肢长,肩、髋狭窄的体格特征;高纬度环境中的人具有胸廓、骨架发达,躯干长,四肢短的体形特点。但是,久居高原、高山地区的人,其体型特征则是胸廓外形和骨骼长度相对增加,主要生理特征为肺活量大,血液中氧饱和度增加。不同地区人体形态的变化表明,人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段海俊:“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体育科学,1999年,第2期)。此外,从遗传因素来讲,身高的遗传率男子为79%,女子为95%;而体重的遗传率男子只有50%,女子只有42%。决定身体形态的其他一些指标也有相当大的遗传(表3-1),45,二、身体形态
28、的意义1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有密切联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身体形态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选材时应从遗传等因素出发,把具有优越身体形态条件的儿童、少年挑选出来。2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因此,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以适应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的需要。,46,(二)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一、竞技项目的分类体系科学认识竞技项目的分类体系,有利于分辨各项目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刻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固有规律,有利于各种训练方法的相互借鉴和移植,以提高体能
29、训练水平。关于竞技项目的分类,埃塞林(1845)、莱夏弗特(1910)、托恩格伦(1924)、格兰丁(1940)、法菲尔(1960)、博姆帕(1975)、马特维耶夫(1977)、普拉托诺夫(1984)、田麦久(1984)、过家兴(1986)、唐思宗、杨世勇(1992)等人都曾进行过研究。由于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有很大差异。目前较有代表性并在体能训练中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分类体系,是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和动作结构进行分类(详见表3-2、表3-3)。下面就根据这两种分类体系来探讨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训练。表3-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大类亚类分组和项目体能类速度力量性短冲:100、200、
30、400米跑,50、100米游泳,赛场短距离自行车,短距离速度滑冰等,47,(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如短跑、短距离游泳、短距离自行车、短距离速滑等。身体形态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匀称、身体健壮、肌肉发达、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髋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且清晰。 (二)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项群跳跃、投掷、举重等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各有不同。跳跃项目要求运动员身材修长、下肢占身高的比例大、小腿相对较长、跟腱较长、踝围相对较小。投掷项目运动员的身体表现出大型化的趋势,指间距一般可超过身高510厘米,肌肉发达。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为610640,铁饼运动员略
31、低一些,标枪运动员更低;对运动员的肩带和躯干肌群要求很高,躯干呈桶形;手长也是投掷运动员的重要特征。举重是按体重分级别比赛的项目,运动员的体型特征是小级别身材较矮小,大级别身材相对较高大,总体特征是体格健壮、体形匀称、骨骼粗大、胸脯厚实、皮下脂肪少、肌肉线条明显、四肢发达有力、肩宽、手指长、臀部肌肉紧缩上收等。,48,(三)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体型特点是身高中等,腿较长,体重较轻,脂肪少。如男子长跑运动员的理想身高在170米以上,女子长跑运动员的理想身高在160米以上。中长跑运动员的总体要求是身材匀称修长,脂肪少,肌肉强健、富有弹性,腿长超过身高的一半或与躯干相等,小腿相对较长,骨盆较窄,臀部
32、肌肉紧缩向上,膝、踝关节围度较小,足弓较大,跟腱明显等。 (四)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身体正常而匀称,中胚叶型居多。射击和射箭运动员在体型上没有明显的要求,但不同单项对运动员体型要求有所不同。如手枪运动员要求臂短一些,手大指长。步枪运动员要求臂长一点,臂展等于或者略超过身高。射箭运动员要求臂展比身高略长,同时要求手大指长,以利于开弓时的直线运动。,49,(五)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身体匀称,五官端正,女子颈部略长,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较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节略细,跟腱细长清晰,手脚大,骨盆狭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呈条形(董国珍,2000)。 (六)技能主导类对
33、抗性隔网对抗项群运动员体型有不同要求。排球运动员身材高,四肢较长而坐高相对较短,皮脂薄,去脂体重及体质密度大,臂长,手较宽,骨盆相对较窄,小腿长,踝围细,跟腱长。乒乓球项目要求运动员身材匀称,手臂略长,体重适中、腰短、足弓深等。网球运动员体型要求身高适中、身材匀称,手臂略长,臀部小、踝围细,足弓深。,50,(七)技能主导类对抗性同场对抗项群身体形态特征可概括为身材高大、胸廓大、手大、脚大;腿长,小腿长;臀部小,踝围小。例如,世界水平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男子身高2米以上,女子190米以上,体形修长,皮脂薄,手大,指间距较大,手臂长而直,腿直而长(腿长超过坐高),臀部较小,踝围细,跟腱长。男子足球运动
34、员身高大致分为175米左右的“速度力量型”,身高185米左右的“高大灵活型”,其中,守门员身高在190米以上,后卫身高在185米左右。要求下肢较长,而且粗壮有力,跟腱清晰,足弓较大。 (八)技能主导类对抗性格斗对抗项群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身高和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身高和四肢较长的击剑运动员可获得有利于接触目标的优越条件。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和拳击运动员要求四肢较长,肌肉发达有力。,51,(三)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与要求,1、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的主要途径。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科学、系统而又适合专项需要的各种体能训练方法对身体形态都
35、有积极影响,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产生最佳影响,有利于创造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第二,任何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手段对促使身体形态向专项需要的方向发展都有显著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几乎所有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训练基本上都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方法实现的。因此,专项训练是改善和提高身体形态的重要内容。 此外,其他一些特定的形体训练手段,如舞蹈、芭蕾、健身操、持轻器械体操等,对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节奏感以及形成良好的运动姿态和身体姿势都有积极意义。,52,2、身体形态训练的要求 (1)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运动员身体形态各项指标中,有的指标遗传度很高(如高度、长度和
36、宽度指标),有的指标遗传度较低(如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因此,在选材时,应重视高度、长度和宽度等形态指标,而与肌肉有关的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则应更多地依靠后天的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2)要根据项目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由于各个专项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不同,而这些专项竞技能力又都对特定的身体形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必须根据专项的需要及其对竞技能力的需求特点,安排相应的身体形态练习方法与手段。,53,(3)要根据生长发育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是先长高度,后长宽度、围度和充实度。心脏发育过程中先加大心脏容量,后增厚心壁肌肉,与其相应的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
37、期亦有不同,身体形态训练应与之相适应,而不可颠倒(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第190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改善身体形态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等)、生活习惯、饮食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因此,身体形态的训练不能只从训练的角度出发,也应注意其他手段的运用。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跳水、健美、健美操等对运动员体型和相对力量等都有很高要求;而摔跤、拳击、举重、散打、跆拳道等按体重分级的项目除了大级别外,对体重均有限制,对相对力量水平等体能素质也有很高要求。因此,必须注意
38、饮食和营养的控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54,八、身体机能及其训练,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高水平体能的重要基础,身体机能水平也是体能训练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身体机能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身体机能的概念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能力。 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呼吸系统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
39、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等。,55,人的一切正常身体机能都是有遗传的,同时又有变异。如血型、血红蛋白、红白肌纤维比例等就表现出遗传特征。神经类型也有强烈遗传基础,且表现出一种显性遗传。其他如最高心率、最大吸氧量、血乳酸系统、ATP、ADP、CP、磷酸盐系统等也主要受遗传影响。例如:心血管系统主要受遗传控制,其中最高心率的遗传系数高达0859,血型和血红蛋白也完全由遗传决定;呼吸系统中最大吸氧量的遗传率为93.6%。,56,(二)身体机能的意义1.身体机能的许多指标具有强烈的遗传特征,因此,必须从遗传学角度选择身体机
40、能突出的儿童、少年,为将来出成绩打下基础。2.身体机能的某些指标又是有变异的(如肺活量的遗传性较小,后天训练改变的幅度大),因此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为达到高水平成绩奠定基础。3.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能力。例如: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需要突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项目需要突出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需要良好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功能;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目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功能要求很高;而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目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高级
41、神经活动类型等均有很高要求。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各器官系统功能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必须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机能,以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57,二、身体机能的训练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机能的许多指标既受遗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同时又有变异性,因此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高身体机能。身体机能的训练主要通过体能训练、专项训练的途径去实现。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专项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同时,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又能有效地促进体能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与发展。,58,九、力量素质训练,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在许
42、多运动项目中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在运动中,人体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力量,有时甚至需要竭尽全力。如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起跳腿承受的压力最大可达300450千克。力量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掌握技术、实施战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总之,一切运动活动都离不开力量,力量是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59,(一)力量素质概述,1、力量的概念与分类 (1)力量的概念力量是人体运动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克服阻力的能力。肌肉在工作时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以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是指肌肉的黏滞性、各肌肉间的对
43、抗力等。力量由以下三种因素产生:即主动肌的最大收缩力;主动肌和对抗肌、中立肌、支持肌的协同用力;肌肉的牵拉角度以及每个杠杆的阻力臂和力臂的相对长度。力量来源于肌肉。正常成年男子肌肉重量与体重百分比为435%,女子为35%。男子运动员的肌肉更为发达,可占体重的45%,而力量性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肌肉比例可达体重的46%以上。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共有630块肌肉,这些肌肉约由1 300万3 000万根肌纤维组成,每根肌纤维可产生100200毫克的力量,假如把全身630块肌肉的肌纤维束成一捆,沿着同一方向用力,那么可产生2030吨力量(实际上,人的肌肉是无法同时向同一方向收缩做功的)。目前,世界上男
44、子力量可达到以下几个指标:抓举216千克,挺举266千克,深蹲500千克,肩背负重2 840千克(深蹲和肩背负重成绩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举重选手安德森保罗所创)。女子为抓举138千克,挺举182.5千克。20世纪初,比利时姑娘桑德维娜(为马戏团演员)能肩背负重将重达600千克的加农炮从卡车上扛下来。更有甚者,澳大利亚的大卫希尼于1994年3月9日,在悉尼机场徒手拉动一架重达115吨的波音767飞机,并且拖行了6118米,可谓力大惊人。,60,(1)力量的分类在体育运动中,根据不同项目对力量素质的要求,以及力量表现的形式,可以将力量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可以将力量划分
45、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根据力量与体重的关系,可以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根据力量表现的形式又可以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见图4-1)。 力量的分类按肌肉收缩形式划分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 按体重与力量的关系划分绝对力量相对力量 按力量表现形式划分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 图4-1力量的分类,61,1.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可以完成某些静止不动的用力动作,或在整个动作中肢体不产生明显位移的力量,又叫等长力量。例如,直角支撑、平衡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属于静力性力量。2.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或拉长时,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产生位移或推动别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力量,又叫等张力
46、量。(注:动力性力量实际上又包括绝对力量、相对力量、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为阐述方便,特分别论述),62,3.绝对力量不考虑运动员的体重因素,人体或人体某部分用最大力量所能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对从事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绝对力量的提高与体重的增加可同步进行。绝对力量的发展水平对投掷项目(如铅球)和按体重分级的举重与摔跤等重竞技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例如:举重、田径的投掷项目等,都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绝对力量水平,如美国铅球运动员伍兹(铅球成绩为2220米)的几项力量指标分别为:卧推230千克,深蹲300千克,高立翻180千克。实践证明,男子铅球成绩要突破20米,卧推力量指标必
47、须达到200千克以上。,63,4.相对力量每千克体重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称相对力量,它主要反映运动员的绝对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衡量指标采用力量体重指数,即每千克体重的力量来表示:相对力量=绝对力量本人体重(千克)如果绝对力量不变或变化很小,但体重增加,那么相对力量就会变小,这对于相对力量起较大作用的项目是不利的。运动实践证明,体操运动员有关肌肉相对力量比例至少要达到10才可能完成吊环中的十字支撑动作,也就是说,运动员的绝对力量至少要能够抵消运动员的自身体重。另据扎图奥尔斯基(1968)提供的材料,前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瓦布鲁梅尔,在所有20世纪60年代的原苏联跳高运动员中后蹲的相对力量最大,为22
48、1(后蹲最大力量为174千克,纵跳104厘米),而格拉斯科夫和戴克的后蹲相对力量指数仅为183和173。可见相对力量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都是决定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表4-1曾是56千克级、77千克级和110千克以上级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的相对力量比较。表4-1三个级别挺举世界纪录创造者相对力量比较序号体重级别(千克级)创造者世界纪录,64,(千克)相对力量水平156伊万诺夫(保)168300277瓦尔巴诺夫(保)20752.693110以上级塔拉年柯(前苏联)2662.42从各级别举重世界纪录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对力量值下降。在重竞技项目中,相对力量最大的运动员是三届奥运会冠军、土耳其
49、人苏莱曼诺尔古。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举重60千克级比赛中,他先后6次打破世界纪录,总成绩达到342.5千克(抓举152.5千克+挺举190千克),挺举的相对力量指数达到每千克体重3.17,是世界上举重运动员中相对力量最大的人。5.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肌肉力量和最大意志收缩,对抗一种刚好能够克服的阻力时所发挥的最高力值。它的力值主要取决于肌肉横断面和肌纤维的分配及最大意志紧张的能力,即尽可能多地及时动员肌肉的众多运动单位参加用力的能力。同时,最大力量的力值还随工作肌群的关节角度而变化。最大力量指标可以通过运动员一次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来表示(注:最大力量与绝对力量的性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只是按照现象分类的方法进行分别阐述)。6.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指运动员在特定的负荷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这种动作速度一般是指在最短时间内(通常在150毫秒左右)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所以,“速度力量”的训练实际上是“动作速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