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容城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四棱锥的八条棱代表 8 种不同的化工产品,由公共点的两条棱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
3、仓库是危险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棱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安全的,现打算用编号为、 、的 4 个仓库存放这 8 种化工产品,那么安全存放的不同方法种数为( )A96 B48 C24 D02 若 f(x)为定义在区间 G 上的任意两点 x1,x 2和任意实数 (0,1),总有 f(x 1+(1 )x 2)f(x 1)+ (1)f(x 2),则称这个函数为“上进”函数,下列函数是 “上进”函数的个数是( )f(x)= ,f(x)= ,f(x)= , f(x)= A4 B3 C2 D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向量 ( 1,2), (2,m),若 O,A,B 三点能构成三角形,则( )A B C
4、D4 若函数 f(x)= 2x3+ax2+1 存在唯一的零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0,+ ) B0,3 C( 3,0 D(3,+)5 过点(0,2)的直线 l 与圆 x2+y2=1 有公共点,则直线 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6 已知命题 p:对任意 xR,总有 3x0;命题 q:“x2”是“ x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p q Bpq C pq Dp q7 数列a n满足 an+2=2an+1an,且 a2014,a 2016是函数 f(x)= +6x1 的极值点,则log2(a 2000+a2012+a2018+a2030)的值是(
5、)A2 B3 C4 D58 设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 12,前三项的积为 48,则它的首项是( )nA1 B2 C4 D69 已知 f(x)是 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设 ,b=f(log 43),c=f (0.4 1.2)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Aacb Bba c Cc ab Dcb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
6、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
7、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0已知某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 ,设物体第 n 秒内的位移为 an,则数列a n是( )A公差为 a 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 a 的等差数列C公比为 a 的等比数列 D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11若变量 x,y 满足: ,且满足(t+1)x+(t+2 )y+t=0 ,则参数 t 的取值范围为( )A2 t B 2t C 2t D2t 12设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 , ,则 B若 , ,则 l l/l/lC若
8、 , ,则 D若 , ,则/二、填空题13log 3 +lg25+lg47 (9.8) 0= 14已知圆 O:x 2+y2=1 和双曲线 C: =1(a0,b0)若对双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A(点 A 在圆 O外),均存在与圆 O 外切且顶点都在双曲线 C 上的菱形 ABCD,则 = 15【南通中学 2018 届高三 10 月月考】已知函数 ,若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经32fxfx1,f过圆 的圆心,则实数 的值为_22:Cxyaa16若实数 x,y 满足 x2+y22x+4y=0,则 x2y 的最大值为 17已知复数 ,则 1+z50+z100=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
9、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
10、)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8已知 , ,那么 .tan()3tan()24tan三、解答题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某媒体对“男女延迟退休”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名意调查,下表是在某单位得到的数据:赞同 反对 合计男 50 150 200女 30
11、170 200合计 80 320 400()能否有能否有 的把握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性别有关?97.5%()从赞同“男女延迟退休”的 80 人中,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 8 人,然后从中选出 3 人进行陈述发言,设发言的女士人数为 ,求 的分布列和期望X参考公式: ,22()K)(nadbc()nabcd20(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函数 27410xxfaa且 .(1)当 a时,求不等式 f的解集;(2)当 0x, 时, x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12、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
13、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 a3=7,a 5+a7=26()求数列a n的通项 an;()令 bn= (nN *),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Sn22如图,已知椭圆 C: +y2=1,点 B 坐标为(0, 1),过点 B 的直线与椭圆 C 另外一个交点为 A,且线段 AB 的中点 E 在直线 y=x 上()求直线 AB
14、 的方程()若点 P 为椭圆 C 上异于 A,B 的任意一点,直线 AP,BP 分别交直线 y=x 于点 M,N,证明:OMON 为定值23(1)已知 f(x)的定义域为 2,1 ,求函数 f(3x1 )的定义域;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
15、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
16、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已知 f(2x+5 )的定义域为1,4,求函数 f(x)的定义域24 在 中, 、 、 是 角 、 、 所对的边, 是该三角形的面积,且(1)求 的大小;(2)若 , ,求 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
17、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
18、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容城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 B【解析】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首先分析题目已知由公共点的两条棱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危险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棱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安全的,现打算用编号为、 、的 4 个仓库存放这 8 种化工产品,求安全存放的不同方法的种数首先需要把四棱锥个顶点设出来,然后分析到四棱锥没有公共点的 8 条棱分4 组,只有 2 种情况然后求出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8 种化工产品分 4 组,设四棱锥的
19、顶点是 P,底面四边形的个顶点为 A、B、C、D分析得到四棱锥没有公共点的 8 条棱分 4 组,只有 2 种情况,(PA、DC ;PB、AD;PC、AB;PD、BC)或(PA、BC;PD 、AB;PC、AD ;PB、DC)那么安全存放的不同方法种数为 2A44=48故选 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中涉及到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把空间几何与概率问题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综合性且非常新颖2 【答案】C【解析】解:由区间 G 上的任意两点 x1,x 2和任意实数 (0,1),总有 f( x1+(1)x 2) f(x 1)+(1)f(x 2),等价为对任意 xG,有 f
20、(x )0 成立(f(x)是函数 f(x)导函数的导函数),f(x)= 的导数 f(x) = ,f(x)= ,故在( 2,3)上大于 0 恒成立,故为“上进” 函数;f(x)= 的导数 f(x) = ,f(x)= 0 恒成立,故不为“上进” 函数;f(x)= 的导数 f(x)= ,f (x)=0 恒成立,故不为“上进 ”函数;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21、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
22、”“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f(x)= 的导数 f(x )= ,f(x)= ,当 x(2,3)时,f (x)0 恒成立故为“上进”函数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查导数的运用,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中档题3 【答案】B【解析】【知识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试题解析】若 O,A,B 三点能构成三角形,则 O,A,B 三点不共线。若 O,A,B 三点共线,有:-m=4,m=-4故要使 O,A,B 三点不共线,则 。故答案为:B4 【答案】 D【解析】解:令
23、 f(x)= 2x3+ax2+1=0,易知当 x=0 时上式不成立;故 a= =2x ,令 g(x)=2x ,则 g(x)=2+ =2 ,故 g(x)在(, 1)上是增函数,在(1, 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故作 g(x)=2x 的图象如下,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
24、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
25、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g(1) =21=3,故结合图象可知,a3 时,方程 a=2x 有且只有一个解,即函数 f(x)= 2x3+ax2+1 存在唯一的零点,故选:D5 【答案】A【解析】解:若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 x=0 与圆有交点,直线斜率存在,设为 k,则过 P 的直线方程为 y=kx2,即 kxy2=0,若过点(0,2 )的直线 l 与圆 x2+y2=1 有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1,即 1,即 k230,解得 k 或 k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26、”)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
27、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即 且 ,综上所述, ,故选:A6 【答案】D【解析】解:p: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对任意 xR,总有 3x0 成立,即 p 为真命题,q:“ x 2”是“x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 q 为假命题,则 pq 为真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关系的应用,先判
28、定 p,q 的真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7 【答案】C【解析】解:函数 f(x)= +6x1,可得 f(x )=x 28x+6,a 2014,a 2016是函数 f(x)= +6x1 的极值点,a 2014,a 2016是方程 x28x+6=0 的两实数根,则 a2014+a2016=8数列a n中,满足 an+2=2an+1an,可知a n为等差数列,a 2014+a2016=a2000+a2030,即 a2000+a2012+a2018+a2030=16,从而 log2(a 2000+a2012+a2018+a2030)=log 216=4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29、、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对数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8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 的前三项为 ,则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所以 ,na123,a132a1232aa解得 ,由题意得 ,解得 或 ,因为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所以24138132613an,故选 B13,6a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9 【答案】C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
30、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31、”)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由题意 f(x)=f (|x| )log431, |log43|1;2|ln |=|ln3|1;|0.41.2|=| 1.2|2|0.41.2|ln |log 43|又 f(x )在( ,0上是增函数且为偶函数,f( x)在 0, +)上是减函数cab故选 C10【答案】A【解析】解: ,a n=S( n) s(n1)=a nan1= =a数列a n是以 a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数列的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的应用
32、,属于数列知识的简单应用11【答案】C【解析】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由(t+1)x+(t+2)y+t=0 得 t(x+y+1)+x+2y=0,由 ,得 ,即(t+1)x+(t+2)y+t=0 过定点 M(2,1),则由图象知 A,B 两点在直线两侧和在直线上即可,即2(t+2)+t2(t+1 )+3(t+2 )+t0,即(3t+4)(2t+4)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
33、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
34、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得2t ,即实数 t 的取值范围为是2,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属于中档题12【答案】 111C【解析】考点: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二、填空题13【答案】 【解析】解:原式= +lg10021= +221= ,故选:【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14【答案】 1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
35、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
36、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若对双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A(点 A 在圆 O 外),均存在与圆 O 外切且顶点都在双曲线 C 上的菱形 ABCD,可通过特殊点,取 A(1,t),则 B(1,t),C(1,t ),D(1,t ),由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可得
37、,t=1将 A(1,1)代入双曲线方程,可得 =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运用,同时考查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属于基础题15【答案】 2【解析】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可得: ,3121f对函数求导可得: ,故切线的斜率为 ,23fx 231kf则切线方程为: ,即 ,1yyx圆 : 的圆心为 ,则: .C22xa0,a0216【答案】10【解析】【分析】先配方为圆的标准方程再画出图形,设 z=x2y,再利用 z 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只需求出直线z=x2y 过图形上的点 A 的坐标,即可求解【解答】解:方程 x2+y22x+4y=0 可化为(x1) 2+(y+2) 2=5,即圆心为(1,
38、2),半径为 的圆,(如图)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
39、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设 z=x2y,将 z 看做斜率为 的直线 z=x2y 在 y 轴上的截距,经平移直线知:当直线 z=x2y 经过点 A(2,4)时, z 最大,最大值
40、为:10故答案为:1017【答案】 i 【解析】解:复数 ,所以 z2=i,又 i2=1,所以 1+z50+z100=1+i25+i50=1+i1=i;故答案为:i【点评】本题考查了虚数单位 i 的性质运用;注意 i2=118【答案】 43【解析】试题分析:由 得 , 1tantan()241ta3tant()tan()ta113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三、解答题19【答案】【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统计案例、超几何分布、分层抽样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统计思想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分布列为:X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
41、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
42、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的数学期望为X12分51519023868E20【答案】(1) 158, ;(2)32124a,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12a1472xx1742x158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8,;(2)由 2741 4lglgllg0xx aa A设 4lg128axA,原命题转化为 31028ga又 0a且 1312, , 考点:1、函数与不等式;2、对数与指数运算.【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函数与不等式、对数与指数运算,涉及函数与不等式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高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与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 第一小题利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