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528526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穹顶之下》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们为谁而战? 柴静穹顶之下存在的问题以及舆论争议背后的政治博弈(2015-03-0813:35:36)作者:李晓鹏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去质疑柴静的穹顶之下?就算有一些数据上的瑕疵,呼吁环保、消除雾霾的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嘛。是不是受了利益集团的驱使?收了中石油的钱?或者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来挑柴静一些技术上的毛病?我是在穹顶之下发布的当天(2 月 28 号)晚上十点到十二点看完这段视频的。看了之后,觉得很佩服柴静的纪录片制作水平,把雾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但也觉得有点恐慌雾霾这么严重,我是不是不应该在北京呆下去了?赶紧移民美国或者回到重庆老家乡下去?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个视频的点

2、击总量已经超过一个亿。这个量太惊人了。如果继续这样不受节制的发酵和传播,可能在公众中间制造出一种非理性的“雾霾恐慌”。所以我就利用自己一点可怜的科普知识,把柴静片子中最容易引起恐慌的部分“雾霾和癌症的关系”做了一些澄清。中午就发了出来,名字叫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对柴静穹顶之下中一个误导性说法的澄清。这篇文章在我的微博上被阅读了四百多万次,但是和穹顶之下比起来仍然微不足道。非常幸运的是,几乎就是与我同时,还有很多朋友也在不辞辛苦的做着同样的工作尽快的从技术层面指出穹顶之下的一些误导性问题,不是为了反对治理雾霾,而是为了促进公众在这一场精心策划的“雾霾风暴”中尽快冷静下来。只有公众的

3、情绪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些关于治理雾霾价值上的、方法上的问题,才可能有人听得进去。总之,这一次舆情反转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一两天的时间内,无数批评的文章就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而且有好几篇转发量惊人,让网络舆论从一边倒的刷屏式的狂热转发,变成了一场褒贬参半的观点之争。显示出了一种难得的理性。那么,这些向穹顶之下发起进攻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对穹顶之下的一些“技术性错误”做一个总结分析。首先,柴静的女儿的“肿瘤”是不是与雾霾有关?根据华中医科大学博导、教授肖传国的说法,没有新生儿一生下来就必须动手术的“良性肿瘤”。新生儿患良性或者恶性肿瘤都是可能的。但是没有一种良性肿

4、瘤是必须刚一生下来,连母亲“都来不及抱一下(柴静原话)”就被拿走去做手术的。就像柴静说的,刚出生就全身麻醉是可能醒不过来的,良性肿瘤切除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可以等出生一个月以后再动手术,可以显著降低婴儿死亡率。所以,柴静的女儿不太可能得的是良性肿瘤,更不要说是由雾霾引起的了肿瘤了。根据肖传国的分析,她的女儿得的应该是一种叫做“脊膜膨出”的新生儿常见病。“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椎板发育不全,同时存在脊髓、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椎管外膨出。全球发病率约 0.05%一 0.1%,是新生儿致残和致死重要原因之一。”“婴儿出生时,背部中线,颈、胸或腰骶部可见囊性肿物。从枣大

5、至巨大不等。包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这个“脊膜膨出”看起来很像是肿瘤,但是跟肿瘤不同。它是唯一一种看起来像是肿瘤,同时又需要一出生就立刻进行手术的新生儿常见病。因为这个地方靠近脊椎神经,脊膜很薄,如果膨出比较厉害,一旦脊膜破裂损害脊椎神经就很容易造成瘫痪。这就解释了柴静的女儿一出生就要被抱走进行手术的原因。“脊膜膨出”这个病,跟雾霾是没有关系的。它的主要诱因是孕妇缺乏叶酸,一般怀孕之前 3 个月就要开始吃补充叶酸的药,才能显著的降低新生儿的脊膜膨出发病率。此外,高龄产妇(35 岁以上)也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这种病的发生率也会直线上升。所以,比雾霾导致女儿肿瘤更靠谱的解释应该是:柴静由于长期工作劳累

6、(她经常半夜起来发博客),而且高龄(37岁)产子,或者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吃补叶酸的药,这才导致了她女儿还没有出生就患上“肿瘤”。“脊膜膨出”和“良性肿瘤”这两个病的区别,作为一个普通母亲,是不是很难搞清楚呢?确实是很难搞清楚的,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但是,柴静既然投资一百万、耗时一年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在片子里面分析雾霾的各种危害,把中科院等权威机构的物理学、气象学方面专家请来当顾问,为什么就没有请一位肿瘤学专家来分析一下她女儿的病和雾霾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她都到医院去拍摄了肺部手术的过程,为什么不能在医院找个专业医生来采访一下,说明她女儿的“肿瘤”和雾霾的关系呢?女儿的“肿瘤”,是她整个

7、片子的起点。她并非一笔带过,而是详细的描述了女儿从出生前的 B 超照片到手术麻醉等等细节,并且由此带出了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片子中间不停的穿插她和女儿的故事和女儿的背影照片,把煽情的事情做得很足很足。作为一个专业媒体人,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叙事在片子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可能不关心女儿的病情。既然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在两个小时的片子中,在长达一年的采访制作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找个肿瘤方面的专家来从医学的角度说明一下:这个“私人恩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这是不能用“疏忽”来解释的。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柴静和她的团队明知她女儿的病和雾霾关系不大,但是为了达到煽动观众情绪的目的,而故意省

8、略了对女儿病情的医学讲解?或者说,其实是找了医生来采访的,但是采访的效果不好,医生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说这个病跟雾霾关系很大,所以后期就干脆剪掉了?甚至故意把“脊膜膨出”说成是“良性肿瘤”,以突出雾霾的危害,并为后面强调雾霾和“恶性肿瘤(癌症)”的关系做好铺垫?我认为至少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这是这个片子的第一个“技术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在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里面提到的。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包括肺癌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了,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和癌症的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人均寿命,而不是空气污染。发达国家

9、空气质量好、医疗条件好、人均寿命长,所以不管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率,都比中国要高。印度的污染比中国更严重,但是人均寿命大大低于中国,所以不管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率,都比中国要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地方是非洲,那里人均寿命最短。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早就说过,人类之所以会得癌症是跟年龄有很大关系。近代以前的人类几乎没有癌症记录史,这是因为那时候经济落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太短了,癌症细胞还没开始出现,这个人就死掉了,哪儿有机会得癌症这种高级病?世卫组织全球癌症报告 2014指出:中国新增癌症病例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中国并未进入癌症发病率最高国家行列。中国在吸烟率高和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10、,肺癌比率实际上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除了寿命之外,和癌症相关的第二大因素是吸烟和做饭的烟雾。抽烟比雾霾更容易诱发癌症,特别是肺癌。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不抽烟,肺癌发病率一定大大小于你生活在空气最好的丹麦、澳大利亚等地区但是抽烟。戒烟或远离二手烟,都比雾霾时候把自己关在家里更能降低肺癌发病率。中国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第一名是云南、第二名是东北,而不是雾霾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此外,柴静那张雾霾分布图上,另外一个雾霾严重的地区四川盆地也不是中国肺癌最高发的地区。柴静在片子里面专门拍摄了一个女性肺癌患者的手术过程,并且强调这个女性只有五十来岁,不吸烟,而且家人也不抽烟,不断的把观众诱导着认为她的

11、肺癌是雾霾引发的。但请看这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论文:“中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一些地区的不吸烟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 20 倍。该地区的女性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和做饭,这些炉子并不把烟排往室外。”东北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云南,是因为他们冬天很多地方必须每家每户自己烧煤取暖。如果你住在北京,虽然有雾霾,但是不吸烟,家人也不吸烟,也不用煤炭烧火煮饭,而且厨房通风条件良好或者有抽油烟机。在同等年龄段,你的肺癌发病率就会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低于雾霾很少的云南和东北地区。所以雾霾并不值得那么恐慌。那个女病人跟柴静是“一个地方来的”,也就是山西人,那里烧煤做饭取暖都很普遍。柴静只排除了

12、年龄和抽烟的因素以后,就把那个女肺癌病人的发病原因往雾霾上靠,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决定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个,或者说并列第二大因素是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中国过去几千年都是农耕文明,是以素食为主的民族,主食是蔬菜和米面。这几十年经济大发展,家家户户都能吃肉了,胖子数量激增。这必然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宁夏、甘肃等地是全世界少数胃癌发病率高于肺癌的地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烧烤的牛羊肉和含盐量极大的熬茶等;此外我国四川湖南等地区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高发,则跟这些地区的人喜欢吃腌肉腊肉和辛辣的食物有关。总之,简单来说,就是癌症,主要是“富贵病”。医疗条件好,其它各种病都能治好了

13、,人的寿命延长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了,这是决定性因素,所以“空气质量越好的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因为那里人均寿命更长。此外,生活条件好了,以前天天吃素的,突然变成大鱼大肉,各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腌的、烤的、爆炒的天天往肠胃里灌,被身体吸收,灌个十年二十年,我们的肠胃受不了、身体受不了,就发生了癌变。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基因,是习惯于吸收素食而不是肉食的,突然这几十年之内食物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应的癌症发病率增加,并不奇怪。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之后,我们再来看柴静所说的:过去十年,中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不是说雾霾跟肺癌无关。柴静自

14、己也说了“肺癌的高发,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抽烟导致的,但是雾霾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个说法跟我的说法意思完全一致,我只是换了一下顺序,改成“肺癌的高发,虽然雾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但老龄化和抽烟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顺序。柴静这句话是一带而过的。试问有几个人在看完两个小时的雾霾专题片之后,能够记住“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抽烟导致的”这句话?在看到我的文章之前,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意思?真正的效果是:癌症和肺癌的最重要发病原因被一带而过了,几乎不会有观众去注意这句话。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博取观众的同情心,

15、故意忽略医学专业知识,直接把女儿的“肿瘤”和雾霾联系起来。然后用巨大的字幕告诉大家:过去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耸人听闻。并且大谈雾霾的致病机理和对人体的危害,找到了一个不抽烟的肺癌患者就说这跟雾霾有关,然后直播手术过程来震撼人心。在这中间,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致病原因,要么被一带而过,不做任何解释,要么根本就不提。这就只能给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留下一个印象:过去中国十年的肺癌发病率暴增百分之三百多,主要就是雾霾或者空气污染导致的。这就是这个片子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它也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如果这是一部真正客观的片子,在两个多小时的长度中,在提到了“肺癌发病率增长超过百分之三百”这

16、么耸人听闻的数字之后,简单的向观众介绍一些肺癌的发病机理,以及它和老龄化、抽烟的关系,作为一个补充说明,是不是更合理一些?不用长,一分钟就能说清楚。因为观众是不了解癌症机理的。没有这些基本的常识,不进行简单的科普,就会被百分之好几百的癌症增长率吓到(在这里柴静刻意选择了最吓人的发病率的“增长率”这个数字,而不是直接说“发病率”,因为增长率是百分之好几百,而发病率则只有百万分之多少,前者听起来要吓人的多)。在这个吓人的数字被亮出来之后,是该停下来稍微介绍一下诱发肺癌的其它重要因素?还是一带而过,始终只强调雾霾对肺部的严重危害?这取决于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制作者的主要目标是想客观的向观众讲授雾霾的危

17、害,还是想通过煽动观众的恐慌情绪来制造轰动效应?作为传播专家,柴静和她的团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最终选择了后者。雾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网上网下都已经讨论了好多年了。上至总书记、总理,中到各级官员和媒体,下到各种草根微博、鹏友圈账号,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习近平也早就表态,要铁腕治污,要把 APEC 蓝在北京保持下去。北京市长已经给王岐山立下治理雾霾的军令状。中央已经下令河北省必须在 2017 年前压缩钢铁产能六千万吨。2014 年,河北已经压缩了了三千万吨。此外,河北还出台文件,到 2017 年,要压缩六千万吨水泥、四千万吨煤炭、三千万标箱玻璃产能。而这些产能足以养活数百万人

18、。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有很多人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015 年 1 月,中国动力煤进口已经下降了 58%,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钢铁产能大幅度压缩,需求下降。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从 1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行,对我国境内商品煤的有毒有害指标作出了规定,导致了大量不达标的煤无法进口。以上这些事情,全都发生在穹顶之下播出之前。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以及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雾霾,一直都在努力消除雾霾。这个时候站出来大声讨论雾霾,不会有什么风险,不需要什么勇气,也损失不了任何东西,只是一个收获大小的问题:搞的好了,就出大名、牟大利;搞的

19、不好,也无所谓。一个话题,如果大家都不敢说,你站出来说,才能算是有勇气;大家都被蒙蔽了,你站出来辟谣澄清,那叫有良心。一个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的话题雾霾有害、雾霾要治理,政府要关停落后产能、要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都已经开始动手改正了,这个时候出来说两句,需要什么良心和勇气呢?所以,这部片子如此轰动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代表了良心和勇气,而是因为它足够吓人。说雾霾谁不知道?说雾霾有害谁不知道?但是,雾霾像柴静说的那么恐怖,以前我们还真不知道。把癌症这种绝症和“穹顶之下,无处可逃”这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还直播肺癌手术,当然吓人。用未经过仔细推敲的数据和结论,通过精致的修辞、巧妙的剪辑和

20、女儿的病情来来把公众引向恐慌,是这部片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柴静纪录片的第三个技术上的问题,是在讲国际经验方面有失偏颇。英国治理雾霾成功,当然有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原因。这方面在穹顶之下里被反复强调:我们可以不牺牲经济增长就能治理雾霾,可以在汽车持续增加的同时减轻雾霾。这些道理也许是不错的。但是有很多数据被故意夸大了。柴静在视频里面说:“1960 年到 1970 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仅没有倒退,GDP 反而增加了一倍。”这句话是在说谎。1960 年英国的 GDP 是 4178 亿英镑,1970 年英国的 GDP 是 5440 亿英镑。只增加了 30%,离“增长一倍”差了十万八千里。那

21、为什么她一定要说增加一倍呢?因为她没有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计算 GDP 的增长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货膨胀的,不然前几年津巴布韦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货膨胀,面额都是好几百亿的,GDP 一下子就能增加几百倍。所以,这要么是一个低级的经济学错误,要么就是为了凸显“治理污染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结论而故意夸大了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呢?我宁愿相信是前者,但是又觉得这么专业的纪录片、请了那么多专家、制作了一年,要说连计算 GDP 增长率要先扣除通货膨胀都没人想到,又觉得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柴静还说,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1960-1980 年),英国用石油代替了 20%的煤炭,用天然气代替了 30%

22、的煤炭。以此说明英国治理雾霾的成功。实际上,这中间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国 1965 年开始开发北海气田,1975 年开始开发北海油田。北海后来被证明是世界上第三大油气存储区域,仅次于中东的波斯湾和委内瑞拉海湾。这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让英国顺利的用石油和天然气代替了煤炭,而无需承受经济增长的损失。如果中国现在发现一个能代替 20%的煤炭的油田和一个能代替 30%的煤炭的气田,那么,中国当然也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毫无困难的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问题是,我们不仅没有发现这种大型油气田,反而是现有的大油田大庆、胜利等还面临着产量逐渐下降甚至枯竭的严重困境。在这个情况下,柴静用被夸大的英国

23、经济数据告诉我们:“治理污染无需担心经济增长,无需担心工人失业”,实在是很不负责任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公众:治理污染是很容易的,也不用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工人失业的问题,关键是政府不行,是政府没有下决心,没有勇气打破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只要打破这些干扰,把中石油中石化干掉,像英国的一样搞油气私有化,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哪里有这么简单啊?柴静在片子中还提到了底特律、匹兹堡这两个美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它们以前污染非常厉害,后来把重工业取消了,污染就没有了。但是,她的话到此为止了。按照介绍英国的逻辑,难道后面不是应该说“在重工业取消了以后,产业升级成功,经济

24、继续发展”了吗?遗憾的是,这一次连把通货膨胀率算进来的 GDP 增长数据她都不说了。原因很简单:在重工业衰落以后,这两座城市,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匹兹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还可以找理由解释。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的衰落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座“鬼城”。这个事情,前两年美国闹金融危机的时候,被国内外的诸多新闻媒体翻来覆去的报道。我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有任何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儿。这是一则 2013 年底特律城市申请破产时候的新闻报道:“底特律的破产申请为这个汽车城描绘了一幅惨淡的景象:逾 10 万个债权人、超过 180 亿美元的应付款以及处在近40 年来最高水平的谋杀犯罪

25、率。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在授权申请破产的备忘录中写道:决定宣布破产以前,底特律经历了长达 60 年的衰退,在这段时期内,现实情况常被忽略。摩天大楼、漂亮干净的河边大道是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之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些也只局限于通用总部所在的市中心区,只要转过一个街角,破败的景象就会扑面而来。豪华与衰败,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底特律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提醒人们,汽车业衰落对这个城市的冲击有多大,以前人潮熙攘的火车站,现在却像一片废墟。工厂多半已经关闭,或者破落不堪。”现在,那里确实彻底绿色无污染了。只剩下黑人和毒品了。那些把穹顶之下捧上天的人们,你们敢去那个地方哪怕住上一周吗?至于柴静当作重点报道的美

26、国洛杉矶,号称“汽车数量增长了三倍,但是空气质量却得到了改善。”其中就有一个例子,被采访的警察现场抓获了一个没有安装减少尾气排放装置的墨西哥司机,当场罚款一千美元。而这个司机月收入才四千美元,还要养六个孩子。而这个尾气装置他买不起,只能撞运气认罚。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估计会是大报小报一起臭骂交通管理部门没人性,简直就是逼人造反。其实美国人也造反,著名的 1992 年洛杉矶大骚乱就是有色人种起来造反。这里面有没有这种污染罚款的一份功劳呢?有一篇论文这种写道“1992 年的洛杉矶骚乱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 60 年代以来洛杉矶地区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骚乱爆发的过程中,中心城

27、市人口的贫困化、社会上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不公正的社会司法和媒体炒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洛杉矶骚乱的爆发。”洛杉矶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也正好是从 60年代开始的,这二者之间会有联系吗?那个被罚了 1000 美元的墨西哥司机的生活状况让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有联系的。还有一个情况柴静忘了介绍,我给大家补充一下:洛杉矶除了是“汽车轮子上的城市”,还有个外号,叫做“犯罪之都”。它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它的谋杀案发案率是北京的好几十倍。按照柴静采访的那个警察的说法,对于那个没钱装尾气排放装置的墨西哥司机,抓一次罚一次,屡教不改就不准他开车谋生了。真的不让他开车了,他还有六个孩

28、子需要养活,这个时候他会怎么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洛杉矶的谋杀案发案率是每万人六起,洛杉矶有五百万人,每年就有三千人死于谋杀;如果雾霾导致的肺癌发病率是万分之一,每年就有 500 人得肺癌。那么如果财政用一千万来增加警力,可以把每万人的谋杀案发案率降低到万分之五,每年就会减少 500 人的死亡;如果花一千万来补贴汽油品质的提升,可以降低雾霾污染,从而将肺癌发病率降低到万分之零点五,每年就会减少 250 人死于肺癌。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到提高警力上还是用到补贴汽油上?还有,假如一千万用来建设医院,每年能够治疗好几万人次的疾病,从而每年减少死亡 500 人,那么这一千万该

29、用来治理雾霾还是建设医院?假如这一千万可用来修建集中供暖管道,让五千户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以降低自己烧煤得肺癌和煤气中毒的概率,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该用来改善供暖?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财政就那么多钱、政府就那么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入到雾霾治理上大家才觉得满意?那治安恶化怎么办?医疗设备跟不上怎办?北京计划未来几年要花 7000 亿来治理雾霾,如果这 7000 亿用到中西部地区去建设医院,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用来治理农村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又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多建一些养老床位,又可以让多少老人延长寿命和

30、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用到东北来建设集中供暖设施,又可以降低多少肺癌发病率?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有很多人养不起老,凭什么就该花 7000 亿来优先解决雾霾这一个问题?我讲这些,不是说我们不要治理雾霾,而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一项影响巨大的公共政策,洛杉矶或者伦敦的雾霾治理“经验”远远比柴静介绍的复杂的多。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远远比穹顶之下所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还有人跟我说,人家这是自费花钱、花时间做公益,就算有点错误,也不该这么责怪。总体来说是增进大家对雾霾的认识和警惕嘛,对不对?如果说,柴静只是提醒大家:如果发现空气污染的隐患,比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处理器坏

31、了,或者工地里面有没有覆盖的扬尘点,记得打 12369。那么,就算她前面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我们都可以说这其实是在做公益。反正就是呼吁大家记得从我做起,降低雾霾嘛,对不对?这些东西,确实是公益。无非是一个公益做的好或者不好的问题。关于避免癌症,网上早就在疯传一个什么“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说碱性体质就不会得癌症,然后劝大家多吃碱性食品,不吃酸性食品。这东西完全没有医学根据,而且传播量极大。但是我从来没有转发、评论或者写文章来辟谣什么的。因为没那个功夫。总的来说它劝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就算讲错了医学道理也没啥关系嘛。但是,柴静在片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她要求

32、增加环保部门的权力,她呼吁改革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用腐败问题来攻击中国能源体制,提到了英国油气市场私有化的经验,她要求不惜牺牲就业来关闭很多落后产能和调整能源结构因为根据她找到的“国际经验”,治污以后产业一定会升级、失业的工人会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这些建议,使得这个片子超出了“做公益”的范围,从而变成了一种政治宣传。过去几年,中国在能源领域确实爆出了一些腐败大案,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现有的能源体制,改走西方的私有化道路呢?柴静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她的倾向很明显:首先:中国雾霾很严重,跟能源体制密切相关,能源领域垄断严重、腐败严重,不改就没法提高油品,不提高油品就不能消除雾霾,吸了雾霾就

33、很有可能要得肺癌,孩子没出生就要得肿瘤。其次:美国和英国的能源体制很先进,能保证不污染空气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群众也不用担心失业;第三:她没有提到除了中国的现行体制和西方体制之外的其它任何选择;第四:她没有提到英美现行能源体制有任何问题或缺陷。所以,我们应该这里面的很多关键点,有些是直接说的,有些是通过暗示传达的,有些是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的,每一样都很有讲究。如果细抠具体的表达方式,她还可以辩解说:我又没有说吸了雾霾就会得肺癌啊,我说的是发病率,而且主要因素是老龄化,对不对?但是,她通过艺术手法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跟着这个逻辑主线走进这个最终的结论,而忘掉那些“无关主题”的细节。她的观众

34、,绝大部分是对于国家能源体制完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普通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当他们看完这个视频,被恐怖的肺癌发病率和恶心的肺癌手术吓得不行,激动万分的点击“分享”的时候,能够记住有关这个国家能源体制的恐怕就那么简单的一条:中石化太坏了,害我全家吸雾霾,什么时候像英国美国那样就好了。这就够了。煽动有很多种形式,不一定都是像希特勒那样,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像李阳那样,让大家跟他一起疯狂的说英语。柴静式的煽动,就是以一个弱女子、一个受到伤害的母亲的形象侃侃而谈,温柔的、平和的慢慢的调动你的情绪,让你进入她给你指引的那个方向。但它同样也是一种煽动:用诉诸情绪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让大众

35、接受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分析雾霾来源的时候,她是很有理性的,讲科学、讲证据。而从理性到情绪的转择,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女儿的良性肿瘤和雾霾的关系,第二关键是雾霾和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把这两个关系糊弄过去了,观众就从理性状态进入恐慌和愤怒的状态了。在第一个问题上,她用现身说法加说谎的方式把医学问题隐藏了起来;在第二个问题上,则用舍本逐末的方式把肺癌最重要的诱因忽略了。她最终成功的达到了目的,带着观众在愤怒而恐慌的状态中来到了影片的末尾。在这里,她向大家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上面写着七个大字能源行业私有化。这就过分了。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研究。但是,绝对不应该用煽情、煽动、制造恐慌的方式

36、来向大众灌输。能源,是国家的命脉;能源体制,是国家的根本。夸张的传播技巧、避重就轻的艺术手法、小清新、文艺范这些东西不适合用来讨论如此关系重大的话题,反而可能授人以柄,或者被人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柴静是有失稳重的,是欠考虑的。而且,事实也不支持柴静的结论:中国并不是像柴静说的那样:不允许私人企业开采那些国有企业开采不出来的天然气。相反,对于她提到的页岩层天然气,中国政府不仅不禁止,还会提供补贴,鼓励私人去开采。但是,中国的页岩层天然气埋藏深度是美国的好多倍,开采难度极大,所以有补贴私营企业也不去开采,因为不赚钱。中国的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并不落后。去年非常火的“年轻时候长得像吴彦祖”的帅哥院士吴

37、德民,他在大庆搞出来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地采油技术,采油率可以比国外最高水平高出 10%以上。去年到越南附近的中国海域去勘探石油天然气的 981 钻井平台,是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喷射技术。2010 年,英国 BP 石油公司就是因为这方面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墨西哥湾 5000 平方公里的海洋污染。以前,中国矿难事故频发,主要是很多地方私人小煤矿为了赚钱,减少安全投入造成的,年年都要死好几百人。最后,政府被矿难逼得没办法了,才在山西大规模的整顿收编私人小煤矿。结果,煤炭产量没有降低、煤炭质量也没有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些东西

38、,也许不能说明中国的国有能源体制是最好的。但起码说明,柴静列举的数据是缺乏说服力的。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能源行业的私有化能够提升石油质量,能够增加天然气产量。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能源体制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个公益话题。大家还记得 2008 年中国奥运会的时候,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拒绝给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当导演的事件吗?斯皮尔伯格的理由是为了抗议中国在达尔富尔侵犯人权的行为。达尔富尔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跑到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去侵犯人权?达尔富尔在苏丹。中东地区的产油国早就被美国纳入势力范围。中国后来发展起了,也需要大量的石油进口,只能去别的地方开拓。后来就看中了苏丹。这个地方也产石油,但是油

39、品很差,含硫量很高。就这样,中国还是当个宝一样,进去建油田、建基础设施,为的就是把美国人看不上的低品质石油搞到手。结果美国人一看不高兴了,就挑拨达尔富尔地区开始闹独立,愣是把苏丹给搞分裂了。中央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爆发了战争,美国人就说苏丹政府侵犯人权,中国跟苏丹做石油生意,就是在支持苏丹政府侵犯人权。就这么一闹腾,美国媒体就跟着起哄,斯皮尔伯格受到影响,就正义凛然起来,借着北京奥运会这个事情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所以,能源体制是一个公益话题吗?为了阻止中国取得不受美国控制的石油来源,美国人甚至不惜分裂一个国家。这种话题,能在用女儿的病情和癌症恐慌来煽动起公众情绪之后去讨论吗?所以,当柴静结束演

40、讲,在影片最后的感谢名单中,出现了美国某些机构的名字的时候。有一些人愤怒了,忘记了雾霾,转而开始怀疑、开始质问:你柴静是不是收了美国人的钱,利用雾霾来煽动中国走俄罗斯那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道路,把国家推入动乱和衰退的深渊?这些怀疑和质问,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这是柴静自己的跑题太厉害造成的。她完全可以避开这个问题:在这个片子里面用煽情的手法来呼吁大家参与有利于降低雾霾的公益行动,然后再另外做一部专题片,里面用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来讨论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把煽情、公益和政治混到一起讲。公益的归公益、政治的归政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就在穹顶之下发布前一天,俄罗斯前副

41、总理涅姆佐夫在大街上被人枪杀。这个副总理,就是搞环保宣传起家的。他原来是一个物理学研究员,1986 年在家乡领导了一次反对修建核电站的运动,取得了成功。由此得到西方的赏识,资助他参与政治活动,从物理学家摇身一变成政治活动家,为推动苏联解体出了一把力。俄罗斯成立以后,新总统任命他当了州长。在州长任上,他又卖力的参与国有企业私有化,把一家价值 700 万美元以上的水厂以 70 万美元卖给外国投资者。这种大力私有化的行为受到了俄罗斯总理、“休克疗法”的推行者盖达尔的赏识,于是把他提拔到了副总理的岗位上来。他个人平步青云过程,也就是一个国家分裂解体、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过程。从 1989 年苏联解体到

42、2000 年普京上台这十年间,俄罗斯人均寿命从 69 岁下降到 65 岁,人均 GDP 下降了 50%。直到今天,苏联原来的领土乌克兰还在遭受分裂战乱之苦。所以说,从能源领域入手,打着环保的旗号干扰国家经济建设,然后进一步干预国家政治,推动能源等公共事业的私有化,达到掠夺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搞垮一个国家经济甚至政权的目的,这种手法,是有历史教训的。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其实,利用环保话题来达到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目的,长期以来,就是很多国家或者机构,非常惯用的一种手法。他们之所以要选择环保话题,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直接指向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身体健康。特别是癌症,人类医学现

43、在既不能治愈癌症,也不能准确的解释什么因素才能致癌,所以啥环境问题都可以往上靠一靠。不管是博同情,还是制造恐慌都比较容易;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环境科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它在科学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研究清楚,操纵和糊弄的空间比较大。我举一个例子: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我们的总理被世界发达国家代表围攻,要求他在减排协议上签字。因为,根据欧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就会发生全球气候变暖这种不得了的环境灾难。在柴静对话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这个视频里面,丁院士说的很清楚:发达国家划定了 8000 万吨的全世界碳排放总量限制,然后自己要先划走 44%,剩下 56%留给占全世界人口比例

44、83%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最终目标是让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权利维持在发展中国家人均的 2.3 倍这么一个水平上。我们的总理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因为这是一个明显不把中国人当人的协议:一个中国人只有相当于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二点三分之一的化石能源使用权利规定了你有多少碳排放,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你能够烧多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如果治理空气污染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死守 2.3 倍这个底线呢?反正治理污染不影响经济发展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也是有雾霾的,不过情况好一些而已,干脆把那多出的 1.3 倍也压下来,大家都一样的排放标准,更加绿色无污染行不行?发达国家说:不行。我们的

45、总理说,2.3 倍真的太高了,我们的人均碳排放只占你们的 80%行不行?发达国家说:不行。减少碳排放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事,大家想必都还记得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全球气候每年都在升高,导致北极冰盖每年融化 2%,而且还在加速。照这样下去,再过二三十年就会出现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涨、海洋温度变化、大气环流被破坏等等,造成生态灾难,人类都有可能灭亡,比雾霾恐怖多了。但是,2012 年,这个预测被打破了: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北极的冰盖一年就增加了 161 万平方公里,总面积增长了60%。也是这一年,南极海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覆盖面积。2013 年和 2014 年也是基本保持了这个情况。受这个影

46、响,好多传统的北极和南极航道都被冰封住了,俄罗斯有艘船被围困了,咱们的雪龙号跑去营救,结果自己也被困了好几天。这个新闻大家都还记得吧?从此以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就基本不谈北极和南极的冰盖问题了,转而开始宣传格陵兰岛的冰盖在融化了。简单来说,就是哪里融化的快我就宣传哪里,没融化或者增加的就当它不存在。实际上,根据另外一部分“非主流”科学家的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早在 1997 年就已经停止了,从此之后的趋势是全球变冷。地球什么时候变暖、什么时候变冷,是有一个历史周期的,跟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没有显著的关系。为什么科学的预测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丁仲礼院士在接受柴静采访的时候解释了:哥本哈根那个

47、8000 万吨的排放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而计算机的模拟,就是一些科学家根据当前人类能够掌握的一些数据来建立的模型来进行的。但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因素其实只掌握了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有很多很多潜在的影响因素,我们还不了解,也缺乏相关的数据。所以,这个计算机的模拟是不全面的。它模拟出来的结果,稍微改变一下一些预设的参数,其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个 8000 万吨的碳排放,看起来是科学研究的结论,其实就是一个拍脑袋拍出来的结果。发达国家说,只有控制在这个量,才能保证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 2 摄氏度。只有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才不会发生生态灾难

48、。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并不可靠。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几个参数,然后说:其实 1 亿吨的碳排放或者 2 亿吨的碳排放也可以,或者说全球气温升高 3 摄氏度也问题不大。甚至还可以自己建一个新模型,模拟出来:即使人类对碳排放不做任何限制,地球的气温也不会有显著上升,甚至还会下降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这些结论都可以有充足的数据支持,谁也没办法推翻谁。那么,到底选择哪一个作为结论呢?这就取决于政治需要。只要掌握了话语权,你说它是 8000 万吨也可以,说它是1 亿吨也可以,说它是 5000 万吨也可以,随便,都能找到科学支持。你只需要在宣传的时候,把对你最有利的那个因素放大,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它因素就可以了。就像

49、柴静只强调雾霾的致癌能力,而不向观众介绍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发病原因一样。用这种宣传把大众的情绪控制住,让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就可以贩卖私货了。对发达国家来说,这一次全球变暖大宣传的“私货”就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只要中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上签字,中国人的人均排放权就只有发达国家的二点三分之一了。以后我们的经济再继续发展,人民要想过上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那就要花钱从发达国家手里购买碳排放指标才行了。他们就有办法卡我们的脖子了。还有,我想很多人都还记得十多年前很流行“无氟冰箱”这个概念。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人类排放的氟利昂会严重损害地球的臭氧层,已经在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 2800 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大洞。如果地球失去臭氧层的保护,就会有大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的皮肤上,诱发皮肤癌,而且还会造成其它生态灾难,比雾霾可怕多了。所以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大力降低氟利昂的排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冷剂的原料不再使用氟利昂。但是到了 2002 年,南极上空那个臭氧层的大洞突然缩小了一半多,只有 1200 万平方公里了。这个跟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因为以前排放的氟利昂会在空气中可以存在 5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