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526973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调解心理分析,第一节 调解人员的心理,一、心理方法 通说认为,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强制性规范,甚至强调法律不调整人的意志和心理,这是误解。从法律责任角度看,法律只调整行为,但从法律行为机制看,法律行为过程是有意志的过程。意志的发生形成,发展变化,必定有人的心理过程,法律正是先作用于人的心理,然后形成意志,然后表达行为。守法、护法、司法都有心理过程,因此,调解中的主体即当事人、代理人和法官都有心理过程。,二、调解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1、见多识广。在诉讼参加人和法官中,见识最多的最广的就是法官,平常办的案子千奇百怪,数量成千上万,什么样的都有。 见怪不怪。大惊小怪。 2、能说会道。信

2、任感;口才;角度。 3、沉着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4、独立的职业个性:独立于社会情感、自己情感和当事人情感。 5、独特的思维模式:正义主导下的法律适用。 6、朴实的职业品格: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国家负责。,三、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1、洞察纠纷当事人之间产生冲突的心理因素 调解法官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的直接接触及调查,首先鉴别出案件双方认知、需求、动机、兴趣、脾气性格等个性印象。然后,对当事人之间发生案件的内容、产生案件的原因及是非作出初步判断,确定引起双方发生冲突的心理原因。,2、构建调解方案 调解法官根据自己所掌握纠纷双方的心理,在已判断了是非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调解和

3、策略具体方法,以缓和和化解双方心理冲突。,3、自我心理调控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法官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如有的拒不认错,有的胡搅蛮缠,有的辱骂和威胁调解法官。这时,调解法官必须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不断反思和调整调解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理智态度疏导不理智的心理和行为。,第二节 纠纷当事人的心理,一、纠纷心理的形成 1、从外因讲,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了权益冲突的事件。当事人互不承认对方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法律事实是引发当事人案件心理最基本因素。,2、从内因讲,不良个性是主导因素。是双方或一方不同程度有不良心理或个性不良,甚至是道德不良引起的。耍无赖 、不严谨 、心胸狭窄、嫉妒心重、

4、行为粗暴、报复心理、争强好胜、人格缺陷,这些因素可能引发诉讼。,二、纠纷心理的发展,1、情感对立。互不信任、互不让步、互相憎恨、寸土必争。中国人自古有的一种思想,被告上法庭是耻辱,因此表现为情感对立。随着案件心理的不断强化,双方心理状态越来越不理智,由最初的不满、厌恶发展到仇恨,最后升级到行为上的殴斗。,2、行为攻击。,很多案件中,原告和被告的关系原是较好的,但是一旦发生案件之后,说话做事都带有攻击性,要从法律上把对方驳倒,从道德上把他打倒,以证明我的行为完全是合法合理的,想获得双重的社会荣誉感。所以我们看到,朋友、邻居之间攻击是明显的,当然大的公司之间诉讼也有这种情况,只是比较委婉。,3、渴

5、望调解,因为利益是相对的和绝对的,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对立、互相攻击,绝对不会给双方带来利益。相对利益眼前补回来了,但是花费了成本,使绝对利益减少了。 同时当事人之间是相互煎熬的,心理不好受。 邻里关系破裂,也会受到社会不好的评价。 合同双方的权利,利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有时还会使公司的运作受影响,资金周转不灵。 因此,相对冷静下来后,双方都希望使事情尽快解决,风波尽快平息。因此,没有人希望久緾诉讼。,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拖延战术 大部分人都希望尽快结案,基于这种心理,体现在判决与调解的取向上,希望有人调解。 随着审判期限的展开,调解的心理越来越强。 但到审判阶段后期,调解心理递减。,三

6、、调解中当事人的常见心理,1、疑惑心理。 在中国这个法制还不健全的国度里,司法独立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你的权利是否能通过诉讼来维护,当事人不能抱乐观的态度。案件能否赢,法官是否公正,对方的态度如何,我的权利、利益能否维护,对这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当事人不是充满信心,有一种疑惑的态度。,2、畏惧心理,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公民诉讼,他多少对法院的法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做贼心虚,行为不法之人,他对于自己玩弄法律的行为,对法院的法官的畏惧是特别严重的,因为法官是代表国家,代表一种权威。,3、狭隘心理,没有把整个诉讼的利益损失放在人生当中。为1万元打案件,但最终只打回了一半,当然费用是多了5千,但

7、是你的精力花费了很多,可能你把这些精力拿出来经营的话,可能赚回来的远远不止这5千,所以他是狭隘的。 相对于他人、集体、国家利益也是狭隘的 。,4、期待公平心理,在诉讼中当事人尤其是原告,它有一种期望法官主持公道的心理。 如果被告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违法行为,他倒不希望公平,但是这种被告在二审再审时他就可能也慢慢也有期待公平的心理,因为案子一长,他自己也可能被拖累了,也希望法官能认定他该负的责任,也不希望把不该负的责任强加于他身上。 期望公平就是程序是正当的、公平的,当事人希望法院尊重其同等诉讼权利。,5、抗拒心理,出于对调解法官的戒备、疑虑或不信任,当事人担心调解到底能不能公正,是不是以

8、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对调解人的调解工作报以抵制、防御情绪,形成抗拒心理。,6、悲观心理,悲观心理是当事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感到前途暗淡,从而精神萎靡不振,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就有可能走向极端,产生不利于社会的过激行为。,7、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们在受过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影响下,对这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当事人可能会疑惑法官为什么要调解,是不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法官从中得个好,不好处理,只好欺骗当事人,早点把案子结了。对调解法官的劝说表现出习惯性的反感、厌倦、冷漠或抵触情绪。,8、悔恨心理,有的人做了错事意识到所犯错

9、误危害性,知道自己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良心上受到强烈的谴责,产生一种悔恨心理。 人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能改过自新,或是为自己的行为而避免新的错误,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思维方法。 有些人沉湎于悔恨当中。有碍冷静分析和调解。,第三节 调解中的心理互动机制,一、调解过程中的心理互动调解过程就是一个沟通双方之间纠纷心理,融洽双方感情的过程,调解者与被调解者、被调解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二、调解人员对当事人的应有心理影响,1、服从感: 当事人把案子告到法院,法院与当事人双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契约:我把案子交给你法院,你就按要求办,主持公道。请法官主持公道,就有服从法官的

10、潜意识。 人民法院有国家机关的权威性。有权威就有服从,这是一种关系,没有服从就无所谓权威,有权威就有服从的对象。因此,当事人就得服从。,2、信任感,法官事人把案子交给法官,把证据交给法官,就是信任法院,信任法官。 信任这对于案件调解是最重要的,假如当事人不信任你,你调解根本就不可能成功,调解的基础或前提就是信任。,3、惩罚感,为何要有惩罚?这是调解的方法问题。 要告诉当事人的诉讼风险。 美国的调解法律带有明显的惩罚性。如果当时调解能给你100万,你不同意,现在判决你只有80万,就证明你当时是不理智的,你就得为你的不理智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对方的诉讼费。,三、法官把握当事人心理的角度,1、根据案

11、件事实和情节,具体分析判断当事人的起诉动机。搞清当事人基于何种动机起诉,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决定案件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同样类型的案件,驱使当事人起诉的动机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审判人员就应审时度势,依据当事人不同的起诉动机,把握调解工作的方向。,2、根据案件类型,正确分析判断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所谓诉讼目的,即当事人通过诉讼要实现的结果。实践中常有当事人诉讼言明的目的与其内心要实现的真正目的并不一致。审判人员只有准确认定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才能有助于确定调解方向。,3、根据当事人的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分析判断举证的真实性。,当事人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的高低,对其所举证的可靠程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较高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的人举证的可靠性相对要强,而对那些品格低下,漠视法律的人所举的证据,就要从严审查判断。这就要求在调解时,对当事人的素质有个基本了解和掌握。,4、根据当事人经济状况,分析判断当事人实际给付能力。,凡是涉及给付内容的案件,都关系到一方履行能力问题。通过认真调查被诉方的经济状况,准确认定有无实际履行条件,既有利于掌握被诉方有无履行义务的诚意,也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好原告的思想工作,协调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切实可行的调解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