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24609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An Overview of Macroeconomics,2,第十二讲 短期经济波动产量及其他重要指标如价格、就业等的决定与变动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短期一些关键变量如工资不能及时调整,使得货币既影响名义变量又影响实际变量 长期所有的变量都能有时间变化 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思路: 总供给,总需求;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在以前的讨论中,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价格、工资可以自由变动,因而名义变量的变动不会导致实际变量的变化,从而产出和就业量会稳定在自然率的水平上。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古典模型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短期内价格、工资在很大程度上缺

2、乏伸缩性。一项调查表明,美国39的企业只在一年中平均变动一次价格,而10的企业甚至在一年中变动价格的平均次数小于1。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价格、工资粘性引起了经济学家浓厚的兴趣,也构成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石。因此,在这一篇中,主要以短期内价格、工资粘性为出发点,讨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价格行为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假设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假定政府突然决定减少5的货币供应量,那么,这会带来什么样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呢? 首先考虑长期的情况。政府减少5的货币供给量以后,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都降低5,而体现资本要素实际价格的实际利率却保持不变,从而产出和就业也保持不变。 在短期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

3、价格、工资粘性的假设,5的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无法使名义变量同比例地下降,从而使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变量受到影响。 因此,在短期模型中,经济会出现波动,市场均衡会偏离充分就业的自然水平。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实际上就是研究短期中宏观经济偏离长期均衡的均衡状态,以及回到长期均衡的可能性和条件。,本篇共有五节构成: 简单介绍总需求总供给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以后分析的基础和概括。 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这一节是凯恩斯总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 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讨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并且根据总供给曲线求出菲里普斯曲线。 运用ISLM模型对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中的各种短期波动作

4、出解释。 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关争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最新进展。,总需求曲线,一、 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短期内,一个经济总要经历收缩、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在衰退和繁荣的交替中运行。短期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永恒话题,也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部分将建立一个简单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与均衡,这个模型是本篇以后各章分析的基础和概括。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分析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及其与长期均衡的关系。,1、总需求讨论影响一国总需求的因素是什么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

5、对国内(实际)生产总值的需求。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Y = C + I + G + NX1.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的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曲线AD来表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则不断上升。 这一性质和我们在微观经济学中讨论的需求规律类似,但有区别: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分析是单个市场的情况。在宏观经济领域,个别产品间的替代效应已经失去意义,社会需求总量没有发生变化,而仅仅是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呢

6、?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等三个因素。,财富效应价格下降,更富有,增加消费。 利率效应价格下降,货币需求减少,购买股票、债券,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汇率效应价格降低,利率下降,资产外逃,购买外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消费方面的因素利率,消费信心,消费偏好,股票市场,税收政策投资方面的因素利率(货币政策),技术进步,商业信心,税收政府购买进出口汇率波动,国外价格,国外经济景气,P,0,AD0,Y,图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AD1,AD2,1.2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一种关系,而其他因素发生

7、变动就会造成总需求曲线的移动。,2、总供给 讨论影响一国总供给的因素是什么。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Y = AF(L,K,H,N)2.1长期总供给曲线 反映长期内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如图3所示。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一个社会长期总产出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数量决定。 在实际世界中,长期总供给往往可以认为是一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产出,也就是由长期平均增

8、长率决定的产出。,在图3中引进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就可以考察古典模型中的长期均衡。如图4所示,AD0 AD1时,P0 P1不变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是抬高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实际经济变量在调整过程中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这正是古典模型中二分法的结论。,P1,B,2.2、短期总供给曲线 与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同,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如图5(a)所示,表示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减少;而价格水平上升时则相反。,图5 短期总供给曲线,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由于名义工资、原材料价格

9、具有粘性,则企业利润增加,产出增加,SAS向上倾斜。,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表示商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成本不会改变,则企业在既定价格下,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品。,为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提供理论解释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核心部分。 工人错觉。价格下降,实际价格预期价格,认为实际工资下降,减少劳动供给。不完全信息(厂商错觉)。价格下降,实际价格预期价格,认为相对价格下降;减少产量工资刚性(粘性)。未预料到的价格下降,实际工资上升,成本上升。减少产量。(为何刚性?合同限制)自身价格刚性(粘性)。未预料到的价格下降,不改变自己的价格,自己的相对价格上升,销量减少。(为何刚性?菜单成本等)因此在短期内,

10、价格水平上升,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就会增加,表现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因此,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总供给的价格因素货币工资在短期内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如果考虑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名义工资完全缺乏伸缩性,也就是不论价格如何变动,工人的工资始终保持不变,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者接近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如图5(b)所示。,比较图5和图3可以知道:(1)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完全具备伸缩性,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无关的垂直的曲线;(2)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伸缩性,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相关的向上倾斜的曲线;(3)而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完全不

11、具备伸缩性,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完全相关的水平的曲线。它们分别代表了宏观市场机制完全有效、部分失灵和完全失灵的三种情况。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第一种情况代表了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第二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而第三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出现,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这一篇的分析中,我们主要考察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值得指出的是,与任意一条长期总供给曲线相对应,都存在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在任一时期,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两种产量:现实产量和潜在产量,短期总供给曲线代表现实产量,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代表潜在产量。现实产量与价格变动有关而潜在产量

12、与价格变动无关,2.3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 LAS的变动 一个社会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图(a)技术进步的影响:LAS移动,由于LAS是SAS的基础,LAS变动,SAS也必然变动。,图6(a)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图6(b)中,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1,向左移至SAS2,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成本的上升使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减少。,图(b)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短期内,SAS的变动不会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和技术水

13、平的变化,所以SAS变动不会导致LAS同时变动。,3、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3.1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如果把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就可以考察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在图7中,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在E点相交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P,O,Y,E,SAS,AD,Y*,P*,图7 短期总量均衡,P1,P2,总量剩余,总量短缺,那么,宏观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有什么关系呢?由于短期总供给量会偏离长期总供给量,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1.失业均衡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如图8(a)所示,在A点经济虽然处在短期均

14、衡状态但并没有达到长期均衡,而且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潜在产出水平。这种均衡称为失业均衡。,2.充分就业均衡 这是指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8(b)中总需求曲线AD1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我们将现实的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均衡称之为充分就业均衡,此时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率。,3超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在实际中,生产资源的超充分使用表现为工人加班加点、自愿失业

15、者有了工作、生产设备的过度使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超充分就业均衡对宏观经济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过热会刺激总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人的加班加点和生产设备的过度使用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短期均衡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周期性变动 一个经济可能出现三种短期均衡状态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而是由三种均衡状态依次不断转化构成的、有一定规律的过程。 短期均衡围绕着长期均衡波动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也就是经济周期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四个阶段。 周期经济波动实际上就是短期均衡不断地、有规律地偏离长期潜在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偏差也就反

16、映了周期经济波动的幅度。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经济是如何由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又从短期均衡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呢?,3.2总需求冲击 总需求的冲击往往会使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导致经济波动的产生。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仅考虑货币政策这一因素。我们假定政府认为目前经济可能要转入衰退阶段,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扩大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SAS1,AD1,P1,C,P2,Y1,第一步,假定经济目前处于A点,为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二步,假定货币供给增加,需求曲线移动到AD1。在B点,有超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三步,B点是不可能持久的,除非移动LAS。

17、如果LAS不变,价格的上升使实际工资下降,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会导致成本提高。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到SAS1。经济在C点实现均衡。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四步,结论: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导致价格上升,潜在产出水平不变。,问题:在古典模型中,分析货币供给量增加所产生的结果(对产出的影响)。,27,A. The Great Depression(1) The FactsBetween 1929 and 1933, real GDP in the U.S. fell by almost 30% unemployment reached an all-time high of almost 25%.It

18、wasnt until 1939 that real GDP recovered to its 1929 level. Unemployment in the 1930s averaged 18.8% and did not fall below 5% until after the U.S. formally entered World War II.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 is often seen as the catalyst for the Great Depression but in fact, economic activity actu

19、ally started to decline even before the crash.,28,(2) TheoriesThe classical economists of the time were not equipped to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such substantial and persistent unemployment or to prescribe policies to deal with it. Only in 1936, Keynes theory provided an explanation of what had happ

20、ened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policies that might have prevented it.,29,THE DOWN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AND THE INTEREST RATE ON FEDERAL FUNDS,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87,30,(3) The PolicyThe Fed failed to provide needed liquidity to the banking system and did little to prev

21、ent the collaps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resulting huge contraction in money supply caused the economic downturn. Fiscal policy was weak at best, as politicians were concerned with balancing the budget and increased taxes to match any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31,(4) International Aspect

22、s: 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 Many other countries also suffered during that time, mostly as a result of the collaps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nactment of high tariffs worldwide. (5) Institutional Changes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New Deal The Fed was reorganized new instituti

23、ons were created, including the FDIC, the SEC,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Public works programs were also implemented.,32,B.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issues and IdeasThe experience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led to the belief that the economy is inherently unstable and that active stabili

24、zation policy is needed to maintain full employment. (1) Keynesian Explanation Simple aggregate demand model: Drying up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y Decreasing in consumption Poor fiscal policy (making the Depression worse) All in all, the private economy is inherently unstable,33,(2) The Monetarist Ch

25、allengeMonetary policy was very powerful and that fluctuations in money supply could explain most of the fluctuations in GDP over the last century. The severe decline in money supply, caused by the Feds failure to prevent banks from failing, was the reason for the severit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T

26、his argument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new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fiscal and monetary stabilization policy.Monetary policy can affect output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run, but not in the long run.,3.3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冲击是造成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的另一因素。影响总供给波动的因素也是相当多的,在这里主要考察短期总供给的波动。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

27、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B,图10 (a)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不变,P1,Y1,现在假设石油价格突然上涨,SAS0 SAS1,短期均衡点从A B点。B点和A点相比,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失业率要大于自然率,整个社会处在失业均衡状态。这种通货膨涨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也称为“滞胀”(Stagflation)。1974年石油提价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失业率也达到了5.6,第二年继续上升至8.5,出现了典型的滞胀局面。,政策制定者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后,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如图10(a)所示。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第二个选择是扩大总需求,如图10(b)所示。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B,SAS1,图10 总供给冲击 (b)总需求变动,P1,Y1,C,P2,比较图(a)和(b), 是选择市场机制?还是选择政府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