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第一节 智者运动 一、概况 1.背景 前492-449年爆发的希波战争以希腊人胜利而结束 雅典在前461429年,进入伯里克利当政时代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4年)由于时代的变化塑造了希腊人新的精神面貌,在哲学领域所产生的反映就是智者运动,这场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或最早的人本主义运动,又造成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流行。,一、概况 2.史料,柏拉图的对话:普罗塔哥拉篇、高尔基亚篇、大小希庇亚篇、克拉底鲁篇、欧绪德谟篇、美诺篇、斐德罗篇、智者篇、泰阿泰德篇 亚里士多德著作:论体篇、智者的辩驳、修辞学,还有形而上学、物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等,希腊后期和
2、罗马时期的论述: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生平与学说;普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论集;恩披里柯的著作; 近现代学者的编纂:第尔斯克兰茨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 近现代学者的论著:黑格尔、文德尔班、策勒、伯奈特,格思里希腊哲学史(3),3.Sophistes的含义,智者Sophistes的形容词是sophos ,意思是“有智慧的”、“聪明的”、“机智的”,名词是sophia,意为“智慧”、“知识”,它原本指手工艺的精巧,后来指实践和政治方面的智慧,后来泛指理论和科学方面的智慧。Sophistes原本指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如英雄、诗人,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Sophistes也包括了政治家、立法者。
3、Sophistes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是个贬义词,指小聪明、假智慧的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才用Sophistes指称以往的哲学家。 约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开始,在雅典和其他一些城邦陆续出现了一批自称为“智者”的人传授知识、辩论技巧为职业的教师,他们“求胜不求真”。,二、代表人物,智者运动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种社会思潮。 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阿布德拉人。生卒年代不详,从史料推测,他比苏格拉底大一辈,生活的年代约为前490-420年,或前481-411年。 他生命中的黄金岁月是在雅典度过的,据说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普罗泰戈拉的著作有论真理、论神、论相反论证等,均已佚失,后人研究其思想
4、的主要依据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等人的记载。 认识论上坚持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二、代表人物,2.高尔吉亚(Gorgias) 出生于西西里东部的殖民城邦-林地尼,生卒年代不详,据史料推测,他与普罗塔戈拉处于同一时代,但活得比后者长. 据说高尔吉亚是恩培多克勒的学生.曾经作为外交使节,到雅典发表过演讲. 代表作是论非存在或论自然,其主要内容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反杂学一书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 认识论上主张怀疑论 。,三、论域,1.修辞学和论辩术 修辞学rhetorike/rhetoric,指关于如何使用语言的技艺。 论辩术-辩证法,也是论辩的技巧,偏重于逻辑论证。 智者继承和发展
5、了巴门尼德和芝诺的论证方法,将修辞学归结为运用logos的技艺 。,三、论域,2.道德、社会与神 (1)品德、才能(arete)能否传授? arete原本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英语译为goodness/excellence of any kind。希腊人认为,任何自然物,包括人、动物,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品性和功能,如果事物能够发挥自己的arete,就是“善”和“好”,如果失去arete就是“恶”和“坏”。后来希腊人用arete描绘人的品性、特长、优点和才能,进而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品德和优点,英译为virtue,汉译为“德性”、“美德”。在智者那里。Arete有德与才两个方面的含义。 按照
6、希腊人的传统观念,arete是人的自然秉赋,与后天的techne(技艺)不同。当然arete在各人的程度不同。这种观念遭到智者(普罗塔哥拉)的反对,智者认为(治理城邦)才能和品德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三、2.道德、社会与神,(2)社会 提出了社会进步论的主张 (3)神 疑神论的立场 3. Physis和Nomos Physis的涵义的演化:A:“自然而然的”,“依自己的力量而成长的东西”,与“人工制造的”(technastos/techne)相对应;B:“本性使然的”,与“人为约定的”相对应;C:“自然界的”,与“社会共同体的”相对应。,3.Physis和Nomos,Nomos本来指社会共
7、同体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与伦理学形成之前的伦理规范没有区别,都属于“自然”的范围。到智者时代Nomos所指的范围包括: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伦理规范、成文的法律、协议、条约、契约等。 Physis和Nomos的区别是:A:Nomos是人们自己约定的,不是自然本性形成的,因而只对协议各方有效,Physis则是普遍适用;B:Nomos由外在主体-人制定的,Physis是自然派生的内在规定;C:Nomos本身不会生长变化,只有通过人为的变更,Physis则会自然而然地变化。 在智者当中,有的拥护Nomos,有的反对Nomos。,3.Physis和Nomos,关于Physis和Nomos关系和价值的争论的
8、意义 (1)表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人开始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价值标准,对伦理规范、法律制度、风俗习惯进行评判; (2)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和哲学的领域,使人性问题、善恶问题,生活的正当性问题、城邦的正义问题上升为哲学关注的焦点。,四、思想特征: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论,1.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命题中的“人”在希腊语中是anthropos,主要指单个的人,作为多数用时,也可指类的人。 知识等于感觉; 感觉是一瞬间的事,每一瞬间的感觉都是真的; 感觉是私人性的; 不同的人获得的感觉不同,但都是真的。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 ,又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四、思想特征:感觉主义、相
9、对主义和怀疑论,1.普罗塔哥拉: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你所感知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提出与任何理论相对立的说法。两个对立的命题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该命题作为方法论原则,不仅是芝诺揭露矛盾的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对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提出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后来怀疑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思想特征: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论,2.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 第三,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该命题及其论证具有浓厚的怀疑论色彩; 客观上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语言与内容
10、等矛盾,从而推动了哲学思考的深入。 智者之所长,正是自然哲学家之所短,这就是推理论证。 智者以极端的和否定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使后来的哲学家们必须直面的难题,这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否可能的问题。,附录:高尔吉亚的论证过程 第一,无物存在。如果有某物,那么它有三种可能:存在;非存在;既存在又非存在。首先,设若该物(是)非存在,那就意味着它既(是)存在又非存在。但说同一个东西既存在又非存在是荒谬的。况且,存在和非存在是矛盾的,假如非存在存在,存在就不存在了,而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存在不可能不存在,非存在就不存在。其次,设若该物存在,那么它或者是永恒的或者是生成的,或者既是永恒的又是生成的。然而,假如它
11、是永恒的,它便没有开始,因而是无限的;如果它是无限的,那就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如果它在某个地方,它处于其中的那个地方便与它不同,这样一来它就为某物所包围,因而不再是无限的了。假如它是生成的,它要么从存在中生成,要么从非存在中生成。它不可能从存在中生成,因为如果它是存在的,就不是生成的,而是始终存在;它也不可能从非存在中生成,因为从非存在不可能生成存在。既然存在不是永恒的也不是生成的,更不是既永恒又生成的,所以存在不存在。最后,第三种可能也不成立。因为既然第一、二两种可能情况皆不成立,那么,由它们合成的第三种可能情况自然不成立。既然某物存在只有上述三种可能,而它们无一成立,结论就只能是:无物存在。
12、,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想和存在不同一。显然,高尔吉亚批评的目标是巴门尼德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这一命题。他进行了两方面的论证。首先,我们所思想的东西并不因此而存在。假如我们所思想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凡是我们所想的就都存在了,但这是荒谬的。因为我们想到有一个飞行的人或一辆在海上奔驰的马车,但并不真有一个人在飞,真有一辆马车在海上奔驰。其次,如若我们所想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那么,不存在的东西就思想不到了。然而,这是不成立的。因为女妖、狮头蛇尾羊身的吐火怪兽以及其他许多非存在物都被思想到了。所以,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不能被思想。,第三,即使能认识
13、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认识存在要靠各种感觉,而告诉别人则要靠语言。感觉不能互相替换,语言更不能和存在替换。“语言不是主体和存在物,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不是存在而是语言。语言是跟主体相异的东西。因而,既然可见物不可能变成可听物,可听物也不能变成可见物,那么作为外间主体的存在物就不可能变成我们的语言”。6 既然存在不能变成语言,即使我们认识了存在,也不能告诉别人。,从内容看,高尔吉亚的命题及其论证无疑具有浓厚的怀疑论色彩,从形式看也不乏牵强附会之处。但是,它们的理论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三个命题不仅从否定方面证明了存在与非存在的不可分割性,力图消除爱利亚派在二者之间设置的障碍,而且也说明了
14、思维矛盾的必然性,在客观上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语言与内容等矛盾,从而推动了哲学思考的深入。同时,他在论证过程中对抽象概念和辩论技巧的运用亦训练了人们的思辨能力,丰富了逻辑学的内容。当然,高尔吉亚的哲学观点是否如其所述,我们不得而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作为智者,他很可能只重论辩而并没有自己的主张。尽管如此,对于本体论来说,这三个命题的确是它难以回避的难题,直到今天仍然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困扰着哲学家们。,由高尔吉亚的论辩我们发现,智者之所长,正是自然哲学家之所短,这就是推理论证。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哲学家们只是独断地宣称而少有论证,智者们的目的却恰恰在于论证,虽然他们只是为了论证而论证,并没
15、有正面肯定的东西,但是他们的论证方式对后来的哲学家们确实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高尔吉亚之后,智者运动越来越朝着玩弄技巧、热衷诡辩的方向发展,逐渐失去了开启智慧、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反而腐蚀了雅典的社会风气,破坏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不过即使如此,智者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以极端的和否定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使后来的哲学家们必须直面的难题,这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否可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苏格拉底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面对的问题。,评价,智者整个学说的立足点在于个人的感知和体验,它们被当作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标准,由此产生了双重的社会效应,一方面,智者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唤醒
16、人们的主体意识,培育了反思和批判精神,具有启蒙的价值。另一方面,智者运动推行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动摇了人们对知识和理性的信念,造成人们思想混乱,社会生活失范。 从理论上看,智者运动从反面启发了人们对知识、道德、人生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因其对修辞学和论辩术的关注,促成了逻辑学的诞生。,第二节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或470399或400年),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父亲是雕刻师,母亲是一位助产婆。 三次参军征战,在战场上英勇无比 ; 敏锐地洞察到战争给雅典城邦带来的危机,他从道德和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希望通过知识改善人的灵魂和人的本性,以求雅典城邦的复兴,他以此作为从事哲学活动的历史使命。
17、 苏格拉底的死具有悲剧色彩 ; 历史上最具有人格魅力的哲学家。 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第二节 苏格拉底,塞诺芬(Xenophon)苏氏的学生,家政篇、辩护篇、宴会集和回忆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言行 。 柏拉图的早期的对话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其中以记录苏格拉底在审判期间的对话的申辩篇、克力同篇、尤息弗罗篇和拉刻斯篇较真实。 苏格拉底实现的哲学转变有二:一是恢复了对理性的信仰;二是突出了对认知主体的人的研究;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归纳寻求(概念)普遍的定义;二是把认识论与伦理学融为一体,提出了“德性即知识”的命题和“善的目的论”。,一、“认识你自己”,关注的重心是人间事物,特别是道德
18、领域; “认识你自己”蕴含了人性的一种重要的美德“自制”(节制),即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实现自己的智慧本性。 智者与爱智者之差别 “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种美德自制,也是一种智慧和一种获取智慧的途径 。 苏氏也有一种怀疑和批判精神,但是这种怀疑精神与智者所主张的怀疑论大相径庭,它包含了对人的理性能力和普遍知识(真理)可能性的充分肯定。,二、美德即知识,灵魂才能是人的本质,人要“认识你自己”的这个“自己”只能是“自己的灵魂”。灵魂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灵魂作为灵魂的arete,灵魂的arete就是“智慧”所在,就是“理智”(phronesis) 人的本性arete就是灵魂所拥有的智慧和知识能力,灵
19、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是拥有知识,拥有知识,对人而言,就是“善”和“好”,就是arete。 人行为所表现的优良品质,如正义、自制、智慧、勇敢、虔敬也称为人的arete,即美德(virtue),这些都是高尚的、善的,体现的是人的道德本性。 “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把人的智慧本性与道德本性联为一体,一方面强调美德包含了对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强调知识具有道德的价值。,二、美德即知识,既然人的理智的本性贯穿在道德本性中,所以,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具有整体性和可教性,人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美德,通过教育改造社会。 “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肯定了理性知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在道德哲学中首次竖起了理性主义大旗,赋予
20、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的规范性,与智者的道德主张构成了鲜明的对立。,三、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善是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它既有伦理学的意义,又有本体论的意义。 “善”这个范畴相当于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即抽象又绝对,既是万物的根据,又是万物追求的最终目的。 趋善避恶是人的天性,通过(道德)教育可以改善人的品性,进而改善城邦。其善的目的论为柏拉图充分吸收。,四、精神助产术(寻求普遍的定义),真理就隐藏在普遍的概念中,只有把握了(道德)概念的普遍本质,才能领悟什么是德性,过上理想而正当的生活。 求得普遍的道德概念,就是苏格拉底的认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对话中,他不预设任何前提或原
21、则并为之辩护 ;,盘诘法(诘问术):从矛盾的或特殊的事例中抽出其中的共同点,作为某个概念的定义或普遍本质。 助产术帮助真理出世。 盘诘的作用在于清除蒙蔽,但不制造真理,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充分体现了他对人的理性的信仰和道德重建的信心。他对普遍定义的寻求,直接影响了柏拉图的“相”论。,评价,苏格拉底高举理性主义旗帜,他努力消除智者运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重新建立起知识和道德权威,以肯定的态度代替了智者对普遍理性、知识、道德的否定和怀疑,为希腊哲学鼎盛期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在理论上,他突出对认知主体的人的研究,推进了哲学主题的转换;在思想内容上,力求通过归纳寻求(概念)普遍的定义,强调道德与知识之间联系,这些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因而他是哲学新时代的先导。,影响,大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园派 小苏格拉底学派 (一)麦加拉学派(Megara School); (二)居勒尼学派(Cyrenaic School) (三)昔尼克-犬儒学派(Cynic School (四)爱林-爱屈恩学派(Elean-Eretrain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