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维新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一)时代变化:,(二)新问题、新任务:找寻国家出路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 2 官僚地主买办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2、四)本讲重点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早期探索之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而且具有新特点和高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爆发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
3、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历程: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省,动员百万农民大军。金田起义(1851) 永安突围(1852) 攻占武汉 建都南京(1853) 北伐西征(18531856)天京事变(1856) 席卷江南 保卫天京(1864)。,(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者。 消灭百万清军,沉重打击封建政权、土地制度、思想文化。地方势力崛起。2打击教训了外国侵略者。不承认
4、不平等条约,痛击洋枪队。,3探索向西方学习,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洪仁玕:资政新篇)4具有世界意义。打击西方殖民主义,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洋枪队、“借师助剿”。,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和致 命弱点。 (1)农民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 (2)农民领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天京事变) (3)宗教的消极作用。(拜上帝教、迷信天命) (4)政策策略和战略战术上的失误。(5)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除了改朝换代他们给予民众的灾难,比统治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用破坏来与腐朽对立。没
5、有建设的破坏,就只能带来更多的腐朽”。 马克思,农民革命绝不是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为了建立自己幻想中的太平盛世。他们的破坏性远大于他们的革命性,破坏之后又难以拿出先进的制度或举措来推动中国的进步。他们不是中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是向现代文明过渡的领导者。自然也完成不了中西文化对接的历史重任。,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岁”,引发内部厮杀 贼情汇纂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东王杨秀清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天父杀天
6、兄, 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过程,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血洗天京,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处处牵制,引起石达开的不满。,1857年6月,石达开带走了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孤军作战。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军心逐渐涣散。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洪秀全于武宣登极或永安建制之后,如果能仿效明太祖朱元璋,及时取消上帝教,将大权集于一身,矫正神权与皇权交叉矛盾的政权体制,也许可避免后来发生的许多悲剧。 但洪秀全陷于宗教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他不仅将所谓天父
7、、天兄下凡显示的“无数神迹全能凭据”刻为诏书,广泛印发,而且将太平军血战所取得的胜利均归于“托赖天父天兄之全能”;并扬言“今日天父天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略显全能,即可扫荡妖氛,四海升平”,全然不顾人力之所为。,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中进一步规定:凡25家设一礼拜堂,所有婚娶吉喜等事均要祭告上帝,25家子女俱日至礼拜堂,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听讲道理,诵祭上帝。除七日礼拜上帝之外,太平军还于每日早晚拜上帝,每日饭前谢上帝。同时,对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另外,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应试
8、者对于圣经知识的多少,作为获选与否和任职高下的标准。这种政教合一的组织系统与遍及各阶层的宗教教育,将上帝教教条与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整个太平军的思想完全被宗教迷信所禁锢,每一名天国士兵均是上帝教的忠实信徒。,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所带来的一个客观后果,就是“洋务派”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清王朝原由少数满族统治,所以政府一直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非常警惕,不让汉族官員掌握实权,在其他方面也比较保守。但太平天国农民军把清朝的国军“八旗”、“绿营”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是一些汉族士绅所兴办的民间军队,如曾國藩、李鴻章的湘军、淮军,才把太平天
9、国打败。在镇压中,这些比较开明的少数满族贵族和汉族官员逐渐取得大权。他们也亲身体验到洋枪、洋炮的威力,镇压中,这些比较开明的汉族官員逐渐取得大权。他们也亲身体验到洋枪、洋炮的威力,于是开始引进机器,造枪造炮。这批官员便称为“洋务派”。,早期探索之二: 买办化官僚的洋务运动,(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活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1186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恭亲王奕 :心腹之害(发捻)、肘腋之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运动)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5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派(买办
10、化官僚)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也”。李鸿章,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
11、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冯桂芬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洋务派主“借法自强”,向西方学习,这在当时遭到封建卫道之士的猛烈攻击。为了寻找理论的合法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说明这并非背离传统。 他們的基本论点是:“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将中国文化置于主、本、道的位置,将西学置于輔、末、器的地位,因此学习西方技术,并未动摇中国文明的根基。,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以近代西方先进 科技和工业文明为传统的皇权官僚阶级的统治秩序提供新的物质支撑。,把道与器分離,是一种理论矛盾,但也正是這種理論上之矛盾,为
12、西学在中国争得一席地位。然而,這矛盾也正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曾),金陵机器局(1865李),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福州船政局(1866左),天津机器局(1866崇厚),湖北枪炮局(1889张之洞)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为当时洋务派的军工业中规模最大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机器厂房设备被日军拆毁。,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规模不及江南制造局。1928年被国民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李鸿章,金陵制造局制造的武器,福州船政局,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
13、部分组成,其船舶修造厂为当时规模最大者。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战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崇厚于1867年创办。该局军火生产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1895年该局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天津机器局(西局),天津机器局(东局),湖北枪炮厂,张之洞在汉阳创办。该厂设备新,规模也比较可观。1893年厂房落成,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日战争时内迁。,张之洞,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创办军工企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过程中,经
14、费严重不足,同时也遇到燃料、运输、电讯等的配合问题。 原因之二,是洋务派此时的认识比60年代更为深刻,知道西方之所以军事强盛,在于有雄厚经济作为基础。他们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除继续经营军工外,也开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兴办民用企业的更深层目的,也在于洋货入口愈来愈多,因此要分洋商之利,与洋人进行商战。洋务派创办的数十家民用企业,构成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主体。,2设立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汉阳铁厂(1890,张)等。
15、,3建立海军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70年代开始,至1894年,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有相当规模。就实力说北洋水师最强,南洋水师第二,福建水师第三。,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 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 天津电报学堂等。,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派出3批留欧学生,学习造船、驾驶。,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 江南制造局翻
16、译馆,自然科学为主。 京师同文馆,万国公法。,(三)历史评价,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不可能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 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 有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 封建体制的束缚。(“中体西用”),(四)失败原因, 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 富强。 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买办性和腐败作风。 中体西用指导思
17、想的局限。,洋务运动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 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不敢、不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敢、不能坚决抵抗外国侵略,一味迷信所谓“国际公法”,希望用妥协换取清朝统治的苟安。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学堂、海陆军,在设备、装备、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都要依赖外国人。,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当权人物倡导,在对清王朝不作任何根本改革的前提下进行,洋务派主要人物的阶级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时期中国地主阶级也没有出现本质的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虽有矛盾和争论,但在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
18、因此,地主阶级的反动性决定了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归宿,这不是少数有能力的洋务官僚就能改变的历史命运。,洋务运动封建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是洋务派不敢、不愿对清王朝的政治制度做任何的真正的改革。所有现代化成功的国家,必须有一个能够主导现代化的中央政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结构,这样才能利用政府的权威,全面推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排除各种阻力。有洋务派坚持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在器物、技能层次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这个层次,则不作任何改革。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
19、的命运。,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的“起步”,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为中心的近代化的改革,却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和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的变革思潮要求的。,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證明了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早期探索之三: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本)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
20、产阶级的初步 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康有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初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活动方式:,著书立说 向皇帝上书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设立学堂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参与新政,(二)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时间: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官制等。2军事:训练新军等。3经济:鼓励
21、发展工商业等。4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等。,(三)历史意义:,1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要救国就要维新变 法,民族觉醒开始。 2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改革运动。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主张,改革制度。,3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设立学堂。翻译传播西方政治社会学说(严复译天演论等)。4变法改良的失败,促使不少人走上革命道路。,(四)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庞大守旧势力集合在慈禧太后周围,拼命维护既得利益。,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1)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诞生,很软弱。(2
22、)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性。(3)只依靠光绪皇帝,不敢发动广大民众。(4)脱离中国国情,全盘照搬日本模式,急于求成。,3、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
23、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但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绪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日本当时的社会精英,特别是以福泽为代表的这些人认为搞现代化绝对不能性急。他们的慢三步:第一步首先改变日本人的思想,先搞文化改革,第二才谈到政治改革,最后才搞别的东西。,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亦画上句号。,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1半个世纪,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摸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提供了历史启示。,2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3结论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