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考试作文的选材观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杨建国关 键 词:考试 作文 选材 内容提要:考试作文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树立教材观,即牢固 树立回 归教材的意识,到所学教材中选择写作材料。其次,是牢固树立生活观,即关注 现实,从现实生活中选择 那些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此外,是牢固树立选材的文化观,即选择 古今中外那些文化感厚重的材料,并且努力开掘,灵活运用。 所谓考试作文,是指考生理解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在限定的时间内于考场上写出的急就章。它不同于一般的创作或自由写作,是须遵守一定的规律的,如文章的体式结构、主旨的表达、材料的选取与运用等。如果说创作是通过自己的精神劳动获得一种享受、
2、一种愉悦,那么,考场作文则更多地强调展现,展现自己的才华,展现个性,以赢得那惟一的“读者”阅卷人的肯定与赏识,进而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然而,无论是高考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模拟考试作文,我们都遗憾地发现一种怪象完美的结构里内容匮乏、材料单调,或是枯燥,就如同一部骨骼结构完美、匀称的僵尸。那么,考场上应该怎样弥补这个不足或是缺憾呢?本文试图从选材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一、牢固树立文本观平日里与考生闲聊时,很多考生不无遗憾地说:“我知道自己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贫乏,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谁叫自己的阅读面狭窄呢?”而有的考生则说:“要说自己的阅读面也算得上广博了,平日里也喜欢读书;可就是不能把所读派上用
3、场。”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写作者个人有关,更与老师的引领有关。所以,我们明确提倡考场作文必须树立教材观,即必须强化一种选材意识只要动笔写作,就必须首先想到去所学的教材中选材。这种意识需要不断地培养,如经常提醒自己必须重视所学的教材,因为教材是作文的素材库。这种意识还需要不断地强化,每学习完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些素材可以从哪些角度运用到自己的考试作文中去,并且动笔把它整理下来。坚持下去,努力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像对待必修作业那样。为了真正强化这种回归意识,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反思,反思一周来所思,反思一个月、一个学期的所思,而且要学会科学地辨析、分类与整合,即将
4、那些观点相近、角度相近的素材整合到一起,最好为它命个比较科学的标题,以便于翻检和记忆。为了真正地强化选材的回归意识,我们还需要树立批判与创新的意识,即经常性地对已经整合的素材进行必要而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从求异的角度进行反思,力争有所创新。这样的意识要反复强化,这种做法要坚持不懈;要知道,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光经典的文章就读了上千篇,作文时派不上用场,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要知道,如果我们平日里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这样的精细化工作,作文选材时是不可能信手拈来的。我们以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为例看看怎样分类、整合教材中的现成素材。 1.关于理想与志向的:沁园春长沙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早期革
5、命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用于“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也可用于“年轻人必须心系祖国,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用于“只有心胸博大,志存高远,才可能大有作为”。我有一个梦想中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马丁路德金的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美国真正消除种族歧视,实现人人生而平等,国家充满自由和正义。我的呼吁里史怀哲的理想就是毕生从事非洲困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力所能及地防治大众疫病的爆发和流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各国政府寻求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并致力于避免一切会使现况恶化、危险化的事情。呐喊自序中鲁迅先生几易人生理想与追求:放弃医学救国梦,追求文学
6、救国梦,不断求索,努力追求,终成世人景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关于爱国主义的:上述这些材料都可以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运用。除了这些材料,像死水赞美采桑子重阳致大海预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3.珍惜生命,坚忍、坚强:致大海中“我”的形象,豹中“豹”的形象,我与地坛中作者的形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为各国政府驱逐,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诽谤、诅咒的马克思,我有一个梦想中为黑人解放不懈努力的马丁路德金,为了非洲医疗卫生事业辗转奔波的史怀哲。4.学会生存,学会放松:我与地坛中的史铁生在双腿残废的最初几年里感到生命的残酷,
7、于是天天一个人跑到地坛里去,思考地坛、感悟地坛,终于感悟出古老的地坛虽然荒芜但并不衰败,感悟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出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必须有所作为,因而灵魂得以升华,找到生存的途径,学会了生存。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心里颇不宁静”,但又不失望更不绝望,于是一个人“悄悄地披了大衫”只身来到月下的荷塘。这短暂的“独处”使他获得了淡淡的喜悦,自然也冲淡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情绪,从而学会了生存,找到了未来的出路。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李乐薇生于现代都市却厌倦现代都市文明,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与不快,作者在心中构筑了一个理想的家园空中楼阁,那里清
8、新、宁静、自然,远离烦嚣、喧哗、物欲横流的大都市。这个“空中楼阁”就是作者的灵魂栖息地、心灵的港湾、精神家园,作者于此也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学会了生存。 5精于思考,讲究技巧,精于处事:讲究进谏技巧的邹忌,善于分析利弊、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心系祖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触龙,讲究斗争策略的马丁路德金,马克思等,追求平等爱情的舒婷,为心爱的人无私奉献的裴多菲等。 6善待自己,学会宽容:宽容序言里的反面例子,如无知的村民和守旧老人;心胸狭隘不懂得宽容自己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海子,坚忍、坚强、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的勾践,失聪不失志、凭借心灵伟大的贝多芬等。 7平等、博爱、热爱自然:一生致力于非洲卫生和医疗事业、
9、充满爱心的史怀哲,舒婷的平等爱情观,向往自由、自然、宁静、和谐生活的李乐薇等等。 二、牢固树立现实观所谓生活观,就是指考场作文选材时一定要关注现实,选择现实生活中那些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因为这样的材料大多是典型的,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样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更能凸显文章联系现实的能力,进而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比如 2008 年年初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512 汶川地震,2008 北京奥运,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大选;2010 年的海地地震,中国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等等,这些材料本身都含有多角度的丰富的内涵,也一定具有适合考场作文的运用角度。作文中运用了这样的材料,文章就
10、必然具有了现实针对性,也增加了可读性;这就是选材的现实观。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中这样的材料至少应该用上一个,而且一定要做到见解新颖、独到,观点深刻、透彻,具有启发性。例如 2008 年广西高考,一考生的青山一道同风雨中的一段: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民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
11、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三、牢固树立文化观所谓选材的人文观,就是尽可能从文化的视角选择素材,以凸显文章的文化内涵。无论是高考的考场作文,还是平时模拟考试的考场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文章结构完美,内容也可谓充实,可就是称不上大器、深刻,总给人一种平淡、单调的感觉。这主要是所选择的材料缺乏深刻的文化底蕴造成的。所以,考场作文选材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文化底蕴深刻的材料。为此,平时积累素材时,我们可以多关注那些本身就具有深刻文化底蕴或是人文情怀的材料,比如中外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中外著名哲学家的事例、颇具哲理的精小故事等。在考场上,我们
12、应该牢固树立这样的意识,即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从文化角度选择一两个材料,而且开掘要深,做到小切口切入,然后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例如考试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开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你是否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是否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中的一段: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
13、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有了这样的材料,文章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大器,令阅卷老师赞赏不已。而这样的材料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未必是人人都能够这样使用材料,这就如同苹果落地是人人都见着的,但只有牛顿从中发现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所以说,从文化的视角选择并使用材料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比较高超的写作能力。 总之,考场上选择写作
14、材料时首先要树立文本观,即牢固树立回归教材的意识,到所学教材中选择写作材料。其次,是牢固树立现实观,即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此外,是牢固树立选材的文化观,即选择古今中外那些文化感厚重的材料,并且努力开掘,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杨建国,现任职于河北省承德市 兴隆县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承德市首批名师, 长期从事高考命 题研究、 现代教学艺术研究。)07 年高考作文简析及今后命题趋势山东莱西市日庄中学 呼长波一、2007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总体特点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07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涉及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各种
15、形式;许多省市的作文题目中没有限定文体要求,这就意味着考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使用自己擅长的议论、说明、记叙等任何体裁,甚至是诗歌。这两点与以往的情形相比,不可不谓一个“巨大的改革”。其实, 2006 年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命题的 17份语文试卷中,以“首善之地”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四省市重新采用了“命题作文”这一传统形式,早已销声匿迹的“材料作文”在时隔七年之后又在全国 I、II 卷和湖北、山东卷的力推下再次登场,而近年来一直领尽风骚的“话题作文”已悄然退守一隅,仅仅出现在广东、四川、安徽、江西等七套试卷里。针对这种情况,当时就有专家声称“高考作文命题
16、走向扑朔迷离,变化莫测”。今年看图作文的出现(陕西卷和全国卷不约而同采用了天星教育网“摔了一跤”漫画),命题作文的显著增多(四川、上海、山东、福建、江苏等 11 省市),彻底打破了前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确让人看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式。2.倡导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江泽民),“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创新”为题或是把创新观念糅合到作文命题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写作,成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看下面的题目:法国科学家别涅切克有一次做实验时,一只烧杯掉到地上,摔裂了但没有碎。他
17、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贴上标签把它放置起来。有一天他看到一篇报道,一 辆客车发生车祸 ,车窗上的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司机和乘客,于是他想起了那只烧杯,看到烧杯中的硝酸纤维素已经挥发 ,管壁上留下了一层保护膜。他想烧杯没碎的原因应该是有了这层保护膜,何不把这种溶液加进挡风玻璃呢。于是他的发明获了奖。 有人说: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执著。也有人说, 创造其实离我们 并不遥远。 读完以上材料,自 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07 年宁夏高考作文)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2007 年海南高考作文)如果说以上两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是单刀直入,直接以“创新”主题,那么广东、北
18、京、浙江三省市的试卷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若隐若现地诱发考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进行写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该命题则是从另一方面将“创新”灌输于潜移默化之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 类在传递 中生生不息。技 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 传递 ”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 2007 年广东高考作文)“细 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 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 颂春天的美好意境。 2、闲花、细 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
19、寞。 3、看不见、听不 见不等于无所作 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 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 800 以上。 (2007 年北京高考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 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 雅文化湮没了;丝绸 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 行走在消逝中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 讲述你自己或身 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
20、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2007 年浙江高考作文)广东作文题目中,经验、技艺虽然可以传递,但该命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与继承,文化在于传递,历史在于传递,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正是通过传递而得以实现。北京作文提供了多个立意可供选择,除去第一个属于对原来诗句的诠释,其他三个是逐步深入,一个比一个蕴意深刻,由意境到心境,到处世之道,再到世界观,体现出命题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便于不同层次考生的选择和发挥。笔者认为 07 年的北京试卷的作文题目最具有创造性,最好。浙江作文“人类在消逝中进步”就已经点明了“消逝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创新”,所以说,该题目还是引导考生从“
21、创新”入手,进行写作。3.关注人文,体现和谐创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所以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也多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关于“帮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 300 万资助了 178 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 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 丛飞却说别责 怪他们,我已 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 10 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 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
22、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 说的一句话。 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己确定立意,自己确定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写一篇深刻蕴意的作文,不得抄袭。字数 1000 字以上。 (2007 年全国高考作文 卷)全国高考作文卷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两种现象的比较影射出当今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倡导一种奉献社会、互帮互助、回馈他人的道德风尚。 (2007 年全国高考卷和陕西卷)全国高考卷和陕西卷都采用了天星教育网的漫画,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的三个人异口同
23、声地说“出事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无疑都是对祖国的下一代充满了关心和爱护,但是应该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们呢?往深层次想,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孩子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是否就真的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呢?要知道温室里的花草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打小生存在百般呵护中的孩子,长大以后又怎能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无疑是该作文题目要揭示的问题。其实,浙江和广东的作文题目也是从另外的角度关注人文关注历史。二、今后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如何把握高考作文的新特点,引导考生主动适应,认清形势从而搞好高三阶段的作文复习呢?笔者结合近年来作文教学体会,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命题趋势的变化规律“稳打稳扎,稳中求变
24、”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稳”是命题的主流。从近六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来看,“稳”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和创新精神的命题思想基本不变,因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语文“文以载道”的工具性,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科学辩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其次,高考作文命题由单一思辨型向复合思辨型过渡的渐变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回顾十年高考,作文单一性命题向复合性命题渐变是其中的一个显著趋势。单一性命题是指作文的材料或话题内容性质单一,思想指向单一的命题形式。“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
25、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季节”、“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母亲”均属此类。复合性命题就是作文所给材料的寓意或话题由看似孤立实则统一的两反面构成的命题形式,行文时考生需抓住二者的关联,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审题立意。从 03 年开始的“感情的亲疏影响事物的认知”到 05 年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均属复合性命题类。06 年全国 I 卷的的“老鹰与乌鸦”虽属材料作文,但牧羊人的“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和孩子的“它也很可爱啊”的这对看似矛盾的观点,实际上也是辩证统一的。07 年广东、浙江、全国、卷都属于这种情况。在高考作文评卷中,专家们将“既要认清自己,量力而行,又要敢于尝试,超
26、越自我”确定为最佳立意就源于此。第三方面,作文命题的形式的多元化已成定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形式开始相互渗透融合,命题形式的概念化渐趋淡漠。严格意义上说,06 年全国卷(材料:老鹰与乌鸦+话题:猎人与孩子的评价)和江苏卷(材料:对路的不同看法+命题:以“人与路”为题)。07 年全国卷(图+材料)、北京卷(诗句+立意)、江苏卷(材料+话题)就应属于这种不同命题形式的组合交融。应该说,这一全新的命题形式与高考“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是一致的,对命题者而言要想探求作文命题的新形式,各形式的渗透变化应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从这一角度看,几种传统命题形式的渗透融合应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今后高考作
27、文命题的新思路、新走向2.搞好作文训练的四个巩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无论如何变化,考查学生“谋篇立意、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根本出发点是不会变的,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应在认真分析理解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的基础上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做好“四个巩固训练”。(1)审题立意的巩固训练。在高考作文“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三大评分点中,题意的确立是否切合命题意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着考生作文总的得分,按细则规定其他评分点只能在此基础上打分。因此,考生必须加强对材料的分析训练,紧扣材料,从正面立意,选符合社会主流意旨的最保险的角度命题,不宜剑走偏锋,盲目追求观点创新。训练时间宜相对集中,一次解决 3
28、5 个材料,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每月两次,贯穿始终。考生见得多了视野才会宽,思路才会开阔。(2)材料运用能力的巩固训练。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们应该提倡学生互相交换材料,集思广益,并在互相交流、精选时例、取材课本、旧例翻新的基础上,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一例多用”,将自己有限的例子用精,用好。(3)优化后的文章结构的巩固训练。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长处选定文体,并精选出若干篇与所选文体相似的高考满分作文(考场作文有其不同于名家名篇的特殊性),对其深入剖析,掌握其结构规律(应具体到怎样点题,怎样解题,何时详,何时略,何时运用何种性质的材料,首尾如何照应
29、,以及如何运用修辞等),然后进行结构的对应性训练。(4)优化后的语言文采的巩固训练。对语言基础不好的考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考生应对照范文加强作文语言的仿写训练,最低要求应把自己平时经常使用的材料的叙述语言写漂亮,把常用的首尾写出彩,不要怕费时费力,实践证明这一训练在高考作文中所获得回报常常是出人意料的。3.着眼于“变”,在“变”中求提高严格意义上说,不断解决以往高考中发现的问题,使命题能够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是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更本动力,因此,高考命题变的方向往往正是考生寻求提高的切入点。结合巩固训练,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提高”。 (1)提高对不同命题形式的应对能力。在日常
30、训练时,考生应在兼顾各种命题形式的同时,与老师一起探讨“命题”、“材料”、“话题”、“看图”四种基本形式渗透融合后的新形式。可对传统经典的作文命题在形式上进行转化,如在命题前加材料,在材料上加话题,在话题里定题目,在漫画下加话题,结合材料半命题,并进行与之相应的谋篇布局训练,以提高自己对不同命题形式的应变能力。(2)提高对作文材料的分析思辨能力。缺少对材料的辩证分析而单纯罗列事例往往是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而思辨分析能力的考察又是复合型作文命题的重要着眼点,因此,考生应积极掌握常用的假言因果法、材料引申法、正反假设法、名言助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分析方法并在训练时有意识地加以使用,这些方法简单易
31、学,稍加训练即可操作,让我们训练后的作文也闪烁出思辨的色彩、理性的光辉。(3)提高考场行文时的应变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考的变数很大,考生应充分考虑到考试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小到写错字怎么办,大到不明材料寓意怎么办,发现跑题怎么办,写不完怎么办等等,对此类问题考生应及时求教于的老师,同时反复训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对大部分考生而言,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优异成绩,寄希望于考场上的“灵感”发挥是不现实的,只有立足于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系统训练,才能在高三最后一段有限的时间里扬长避短,“锻造”出合乎高考评分规范的理想作文。抓特征,明类型高考怀古咏史诗快
32、速解题能力培养四川省简阳市镇金中学 周崇新1990 年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首次亮相,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自 2002 年以来打破了以往以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抓特征,明类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考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从内容上看,可
33、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每一种类型的诗歌自有其特征和规律,能帮助我们鉴赏。这里就谈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见微知著,培养快速解题能力,提高备考的实效性。第一步 总结规律首先,明确什么是怀古咏史诗。可以从课本切入,如第三册刘禹锡的石头城学习,可以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起,让学生熟读成诵,再例举老教材上的李白的苏台览古、越中览古,初中课文刘禹锡乌衣巷,感知这类诗并归纳出怀古咏史诗的定义,即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其次,比较归
34、纳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为之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
35、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总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再次,比较归纳在 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
36、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第二步 实战演练首先,高考试题回 顾, 让学生明确 这类试题的重要性及高考命题思路、方向,掌握答 题的要领。2004 年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618 题。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 瞒 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 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 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 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37、。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 周郎一炬, 苏子两游郭朝祚 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 门楼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 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事。18就 诗 歌中画线 的句子, 结合全 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右)。答案提示:16对 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2004 年青海卷(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6 分)江 城 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
38、,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 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 历史沧 桑。 词中“ 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 ”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提示:“水无情 ”明写落日余辉 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 辙之意。2005 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6 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 东
39、西四百州。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 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 在诗 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 ”与苏东 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提示:(1)“望 ”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 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 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其次,从答题中总结鉴赏 方法,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首先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或抓意象,迅速确定诗歌类型,这一点是不难的。其次要弄清史实、典故,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40、。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再一点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创作该篇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是感时、讽世还是伤已,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最后要品味技巧手法,表达方式上是描景,叙史事,抒情还是议论;表达技巧上是对比、烘托,还是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工于炼字、寄托、自况等。第三步 巩固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1、2 题。(见人教版第三册 P41)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41、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1、请联 系全 词主旨 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2、综 合分析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 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 100 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3、4 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 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 离开长安,南游金陵
42、 时所作。3结 合颔联 分析,诗中的“ 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 分)4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5、6 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 垒萧萧芦荻秋。5诗 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 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6这 首律 诗以芦 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7、8 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 鸟空啼。无情最是
43、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 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 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读下面的诗,完成 9 题。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 花。9请简 析本 诗的构思之妙。10下列 诗词中均有 “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 的具体内容。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 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第四步 鉴赏注
44、意事项提示可根据答题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不能结合诗句详细作答、答题点的遗漏、分析时没能结合主旨深入阐述、艺术技巧不能准确把握等进行归纳指导。若作好了以上几个方面,再遇到此类试题,便能迅速读懂诗歌内容,快速、准确作答了。附答案提示:1答;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 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 寻欢作乐。2.答: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3答:作者用凤凰的 飞去象征六朝的繁 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 说吴国昔时繁华的
45、宫廷已经荒芜, 东晋的一代 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 这是对凤 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4答:“日”喻帝王,“浮云” 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 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5答:采用强烈的 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 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6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 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 谓义正辞严7答:因 为虽然六朝的繁 华已如梦 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
46、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 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 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8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 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 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 人凭吊台城古迹,回 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 伤今。9答: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
47、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 别开生面,从 “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10昔 胜 今衰之愁编辑短评:高考语文的论题既大且广,本文就其中一个小 论题展开,既探寻规律,又列举实例,既启发思维,又提示演练 ,显示作者对此 论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有一个小问题,第二步“ 实战演练”和第三步“巩固强化训练” ,内容彼此分明,但小 标题相互缠绕,是一疏忽。(刘真福)标点符号使用误区细说曾庆培高考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再次列入语文考试范围,使不少考生一时茫然,为减少大家备考的盲目性,笔者从命题设错的角度对“标点符号”考查的使用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相信能为同学们的备考填补一些漏洞。一顿号误
48、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 年)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
49、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 年)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二、逗号误用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96 年)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