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成 果 总 结成 果 名 称 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互动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成 果 完 成 人 刘 伦 姜 尔 岚 庞 跃 辉 任 海 涛 白 凯 王 戎 吴 成 国 陆 志 荣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重庆交通大学 推 荐 等 级 建 议 一等奖 推 荐 单 位 名 称 及 盖 章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推 荐 时 间 2009 年 3 月 23 日成 果 科 类 其他(政治思想教育) 代 码 1 3 0 1 2 1 序 号 9 5 5 0 3 3 编 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制1本成果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
2、求,深入贯彻 落实中发200416 号文件精神,以半月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特等奖获得者刘伦教授为负责人的项目组,依托 4 项教育部重大(重点)委托项目、1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 17 项省级项目,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坚持实践创新推动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核心理念,创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机制、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成果主要内容(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先导,开 展 大 学 生 党 建研 究 ,构 建 保
3、 持 学 生 党 员 先 进 性 长 效 机 制项目组 针 对 实 践 中 如 何 保 持 大 学 生 党 员 先 进 性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党 员示 范 引 领 作 用 等 重 要 问 题 ,依 托 教 育 部 重 大 委 托 项 目 新 时 期 高 校 学 生 党员 先 进 性 教 育 工 作 体 系 及 机 制 研 究 ,研 究 提 出 了 “保 持 大 学 生 党 员 先 进 性 ,对 于 带 动 广 大 学 生 提 高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增 强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效 具 有示 范 引 领 作 用 ”的 重 要 理 念 ,构 建 了 保 持 大 学
4、 生 党 员 先 进 性 的 六 大 机 制 :学习 教 育 机 制 、管 理 机 制 、联 系 群 众 机 制 、激 励 约 束 机 制 、社 会 实 践 教 育 机 制 、保 障 机 制 。实践中,将党员先进性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时开展专题课堂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学校、学生社区“两级党校” 的培训 授课;把反腐倡廉教育前移, 强化学生党 员特别是毕业生党员的“ 廉洁教育 ”;实施学生党员挂牌接待制、 “理论 学习学分制” 、帮扶 联系制、志愿服务制;不断拓展学生党员接待室功能,开展学生党 员接待室进2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工厂企业的三进活动等。通过以上举措,学校形成
5、了学生党员带动广大学生共同参与、共促发展的良好格局。近 3 年,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 的比例达 72%,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超过 30%;学生党员在校内外开展活动 3200 余次,参与学生 48300 余人次,参与率达 92%,校外 “三 进”活动覆盖了四川、湖南、贵州、重庆等 9 个省市的 120 余个乡镇和社区,建立了 53 个村镇党员接待室,邓 小平故 乡广安市浓溪镇红色村专门致信感谢。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多次在全国、重庆市高校党建会上交流;北京市教委组织 10 余所高校来校考察,华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 20 余所高校来校观摩学习。(二)以坚定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为 核
6、心 ,开展 红 色 教 育 研 究 ,依 托 红 色 资源 构 建 红 色 教 育 教 学 新 模 式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较差等重要问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依托重庆等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构建了“开放式 体验 式研讨式” 红色教育教学新模式。实践中,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实施“教学内容与红色资源、校内教育与基地实践、专业教师与基地专家” 三结合;与“ 重庆红岩 联线”等共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成立学生“ 周恩来党支部”“红岩 团总支” ,定期开展
7、“读经典著作、唱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等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搭建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红色教育平台。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增强 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视性、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的说3服力,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近 4 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网络评价满意度均为全校前三名。2008 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大学生人格研究,构建大学生人格优化教育系统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良好人格缺失现象,开展了培育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研究阐明了大学生人格教育与素
8、质教育的内在关系,提出了“ 大学生良好人格应体现为荣辱分明、积极向上的做人准则,集中表现在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勤奋好学、关爱他人、报效祖国的行为取向”的重要 观点,构建了教师表率、舆论导向、制度建设、社会实践相互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形成合力的大学生人格优化教育系统。项目组对全国 20 余所高校 3600 余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 大学生人格 认知状 态” 的相关调研。将良好人格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 设专题讲座;积极开展“知荣明耻”“认识你自己” 课外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宣传具有良好人格的典型事迹,开展“学生十大文明行为、十大不良表现”评议,
9、“忠心献祖国、事业心献社会、爱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等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制度,与学生签订了诚信考试、诚信还贷、诚信就业等承诺书。通过以上举措,学生人格得以优化,道德素质得以提高。近 3 年,学生考试作弊率呈下降趋势,还贷率均达 95%以上,85% 的学生自愿参加奉献爱心活动。2007 年,我校李文同学坚持 10 年照顾孤寡老人的典型事迹被重庆电视台“巴渝人家” 栏目专题报 道,马福元同学荣获重庆高校惟一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重庆市道德模范 奖” 。4(四)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研究,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平台项目组针对和谐社会建设对大学
10、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研究,提出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解决思想问题为落脚点,强化学生利益、情感和价值认同基础上的接受”新理念;以和谐课堂、特殊群体帮扶、温暖助学工程、网络心理互助、安全防控体系等为载体,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新平台。实践中,建设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教学新秩序;开展学生“ 一帮一、一 对红”促优争先活动;实施“奖贷困补立体化” 助学工程;推出“ 两荤一素一汤饭管饱” 两元钱 的学生温暖套餐;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集“教育、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安全管理处。新平台的创建,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多渠道、多层面维护学生合法权
11、益、 满 足正当诉求,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办学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的认同感。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 单位 ”称号。 2007 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惟一的“ 平安建设先 进集体” 。(五)改革大学生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开 展 大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推 行学 生 社 区 化 管 理项目组针对 当 前 大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面 临 的 新 形 势 、新 任 务 ,坚 持 教 育 与管 理 、服 务 相 结 合 ,研 究 提 出 了 “把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着 力 点 放 在 最 基 层 ”的 新 理
12、念 ,创 建 并 推 行 了 学 生 社 区 教 育 管 理 新 模 式 。2003 年以来,学校以学生住宿区为单位,全面实施学生社区化管理。管理体制上,设立正处级的学生社区党总支(管委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学生社区各项工作;职能职责上,主要负责学生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5素质拓展、日常管理等工作;运行方式上,实施了学生党团组织、政工干部、学生社团、学生党员接待室、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社区的“七进工程” ;队伍建设上,学生社区配备专职辅导员,实 施“ 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工程,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辅导员 3 年享受副科级、5 年享受正科级、8 年享受副处级
13、的“358”政治经济待遇,切实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实施,让党旗映红了学生宿舍区每一个角落,打造了师生交流的“畅通工程”,造就了素 质教育的“新港湾”,实现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和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更活、更实” 。辅导员 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开展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了与大学生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学生有困难、有想法,最先想到的是 辅导员,最先求助的是社区党组织。工程造价 2005 级 5 班学生进校之初,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区党总支通过在该班开展“网络与成才”主题团会和建立同宿舍同学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早操上 课就寝三查”周报周评制度,有力促进
14、了学风的转变,目前全班 36 名同学已有 2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 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 人次获得其他 奖学金。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社区迅速启动应急方案,有序 组织疏散,开展现场心理辅导,确保了学校稳定。目前,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均享受了“358”政治经济待遇;4 年来,辅导员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 45 项,参与率达 85%,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 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这些创新经验,在全国、重庆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讨会、工作会上 进行交流,全国 30 多所高校先后来校考察学习。(六)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大学生面临最现实的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探索就业工作新模式,构建促进学生就
15、业创业新机制6项目组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指导教育滞后和市场培育不健全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招生就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三位一体良性互动” 的新理念,构建了“就业工作前移,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校院两级联动,就业有形市场基地化、无形市场网络化”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积 极创业新机制。实践中,坚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建立了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创业工作前移到专业设置、招生和人才培养中,有效缓解了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积极培育和构建稳定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基地,建立了拥有 400
16、0 多家用人单位的信息库、120 多家创业教育和就业实习基地。截至 2008 年,我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连续 11 年超过90%,名列重庆高校前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 年以来,毕业生主动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比例超过 60%。据不完全 统计,西藏、云南、贵州、重庆交通行业 75%以上的骨干人才 毕业于我校;学校 对 347 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91% 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97%认为吃苦耐 劳精神强, 93%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2005 届毕业生官小莎主动到西沙永兴岛戍边守海,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怒放西沙的 铿锵玫瑰 ”;毕业生刘红春扎根川藏线,
17、被评选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 获“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6 年,我校李星星等 5 名学生,获得重庆惟一的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我校是全国一般本科院校中惟一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会就业工作专委会依托我校开展工7作。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级,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就业评估试点、示范惟一单位。本项目研究成果丰硕,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22 项,公开出版专著 、教 材 7 部 ,在 光 明 日 报 及 教 育 研 究 学
18、校 党 建 与 思 想 教 育 等 核 心刊 物 发 表 论 文 34 篇 ,获 省 级 教 学 成 果 一 等 奖 2 项 、二 等 奖 1 项 ,全 国 性学 术 研 讨 论 文 一 、二 等 奖 10 项 ,获 国 家 和 重 庆 市 表 彰 奖 励 35 项 。2007 年教 育 部 本 科 教 学 工 作 水 平 评 估 专 家 一 致 认 定 ,我 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特 色 鲜 明 、成 效 显 著 ,为 取 得 “优 秀 ”起 到 了 重 要 的 支 撑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一)创建并推行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以学生为本,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开展思想政治
19、教育”核心理念,实行学生分社区管理,实施学生党团组织、政工干部、学生社团、学生党员接待室、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等进社区的“七进社区”工程,实现了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和全覆盖,在全国高校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二)创新提出“三认同”基础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思想问题为落脚点,强化学生利益、情感和价值认同基础上的接受。通过建立学生人格优化教育系统、实施红色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接受度。(三)创建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首次系统提出了保持高校学生
20、党员先进性的学习教育、党员管理、联 系群众、激励约束、社会实践教育、保障机制等“ 六大机制”,出版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 员先进性8长效机制的探索著作,在国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四)构建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机制。把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招生 结构和培养方案,在重庆高校起到示范作用,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三、成果社会评价(一)成果的实践创新及应用成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6 年 4 月 2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学校视察,当听到同学们自愿到西部、到
21、基层工作时,称赞说“我很欣慰,同学们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 年 6 月, 中纪委纪检监察信息以廉洁文化进校园重庆交通大学开展毕业生“ 六个一” 廉洁教育活 动为题 ,对我校加强毕业生廉洁教育进行了报道。同年 8 月, 教育部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也给予了专题报道。2008 年 5 月 8 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的“全市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大学生党建现场会)” 在我校 举行,会议以“认识深、思路新、特色明、影响大、效果好” 对我校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市高校推广应用。2007 年 9 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评估意见:重庆交通大学始
22、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载体,形成了情系西部、艰苦奋斗、实干奉献、开拓进取的“铺路石”精神,办学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二)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9水平2008 年 3 月,教育部思政司杨振斌司长指出:“重庆交通大学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党建、学生思政、维稳工作,并推动相关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其做法值得在全国高校借鉴和推广。 ”2006 年 5 月,教育部学生司林蕙青司长高度评价“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成果:“ 提出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具有创新性、操作性,将对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全国各高校得到全面地、更好地执
23、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006 年 7 月,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 专家组鉴定意见:针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紧紧围绕促使高校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这一主 线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显著的实践成效,在高校学生党建实践探索研究方面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8 年 1 月,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体系研究”专 家组鉴定意 见:提出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等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高校第一个设立的安全管理处,对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推广意义。近年来,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 20 余家媒体,先后对学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 行了广泛、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