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晚年的忏悔浦安修是上海嘉定人,1918 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她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延安参加组织群众,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在众人的撮合下,浦安修走进了彭德怀的生活,1938 年 10 月 10 日结婚。 庐山会议,彭德怀为民请命,犯颜直谏,受到批判,夫妻感情也出现了裂痕。浦安修认为丈夫的厄运缘起于那封信,她几次问彭德怀:“你为什么要写那封信呢?不写不行吗?”常常是话不投机,不欢而别。 彭德怀元帅受到批判后,她受到株连,
2、被免去北师大党委副书记职务,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浦安修被列为全校批斗的重点对象,遭受迫害。从 1961 年开始,浦安修很少回吴家花园,她提出与彭德怀离婚,但组织上未获批准。从 1974 年 7 月 21 日,彭德怀已经病危,到 1974 年 11 月29 日中午,彭德怀满怀委屈地离开了人世,浦安修都没有去看他一眼。 “四人帮”垮台以后,浦安修开始反思自己和彭德怀晚年的关系,她越想越深感内疚和羞愧。一天她去看望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大姐,刘英说:“彭老总临终时你应该去看看他,不去是不对的,夫妻一场,这点感情要有。你看我和闻天同志,要死要活都在一起,绝不分开。” 浦安修流下悔恨的泪水,在刘英大姐面前她感到无地自容。 她想了解彭德怀自谪居吴家花园到“文革”下狱以后的情况,就去找彭梅魁,让侄女写材料。后来听说彭梅魁手中有一批彭德怀的手稿,她想要来看看。彭梅魁以沉默回绝了她,浦安修知道彭家的晚辈对她意见不小,回去痛哭了一场。 彭家的晚辈虽然对浦安修有意见,但念在她和伯伯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而且 1959 年以后,她一直遭受着种种精神折磨, “文革”中她备受摧残,却没有在高压下揭发过伯伯一个字,最后大家还是谅解了这位不幸的伯母。 浦安修与彭德怀的离婚是在特殊年代里的人生悲剧,本来就没有任何正式法律手续,党中央自然会同意浦安修要求恢复彭德怀夫人身份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