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78276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8期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韦群跃(云南省经济研究院,昆明650041)摘要:宏观调控有各种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常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货币供应和流通方面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当今各国,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都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起伏波动,有时还十分剧烈。我国自1977年以来GDP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波动情况如下

2、:年份 GDP() 年份 GDP() 年份 GDP() 年份 GDP()1977 76 1985 135 1993 140 2001 831978 117 1986 88 1994 131 2002 911979 76 1987 116 1995 109 2003 10O1980 78 1988 113 1996 100 2004 1011981 52 1989 41 1997 93 2005 1041982 91 1990 38 1998 78 2006 1161983 109 1991 92 1999 76 2007 13O1984 152 1992 142 2000 84 2008 90

3、这三十二年的GDP年增长率,增长最高的是1984年,152个百分点;增长最低的是1990年,38个百分点;波动幅度为114个百分点。这三十二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7个百分点左右。但是GDP的年增长率,在12个百分点以上的有六年,在8个百分点以下的有八年。这极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宏观调控政策就要面对这个现实,要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来减少这种波动,削峰填谷。缩小波峰与波谷的离差,缓和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的坡度。这样,经济增长反而能够快些高些。质量和效益反而好些。宏观调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基本内容。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而且关系复杂,经济波动的情况各有不

4、相182同,但波动的发生难以避免,而且增长是在波动中实现的。因此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反波动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有经济波动的存在。才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有各种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常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目标,就是通过它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效果。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它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状况的改变而不断选择和确定的。二是主体,就是指作者简介:韦拜跃(1954一)男。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

5、经济同题。万方数据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三是工具,就是指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它主要包括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等工具。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1税收,它是国家组织收入的基本手段,又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一方面可以有力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另一方面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总供求关系,主要通过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决择政策发挥作用。税收收入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就是税收收入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

6、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的比值来反映。例如:在扩大内需、制止经济增长下滑时,为了扩大消费,1999年11月1日对居民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税率为20。2预算,它主要是指中央预算,即国家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年度计划预算是通过年度收支计划的制定,在执行中的调整来实现调节功能。其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收支规模和差额上。从总规模上讲,既定的收支规模可以决定民间部门可支配收入的规模,可以决定政策的生产性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可以影响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通量。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从差额上看,有三种形态,即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平衡预算。它们各具不同的调节功能。在需求不足时,赤字预算可以对总需求增长

7、起巨大刺激作用;在需求过度时,盈余预算可以对需求起抵制作用;在供求相适应时,平衡预算可以维持这种状态。例如:在1998年扩大内需、制止经济增长下滑时,就实施了赤字预算。1997年的赤字额为582亿元,以后就大量增加1998年为922亿元、1999年为1744亿元、2000年为2491亿元。3购买性支出。它是国家利用财政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最终用途上看。可以分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两大部分。政府消费是为了保证政府履行管理职能所花费的开支;政府投资是由国家利用来源于税收或国债的资金,对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事关国计民生的一些投资项目,进行的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减将引

8、起国民收入倍数的增减。这个倍数,就是支出乘数。乘数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购买支出是进行需求调控的有力手段。当经济收缩时,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政府扩大支出,进行大规模采购和建设公共工程,可以直接增加需求,并通过乘数作用连锁反应。在经济过度扩张时,政府减少支出,结果则相反。4转移性支出。又称转移支付这种做法是政府不直接到市场上去购买,而是把资金转移到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等上面,由接受转移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去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社会保障支付是将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低收入阶层。它成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反经济周期的重要政策工具。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保障支出,进而扩大消费;反之亦然。财政补贴也

9、是一种转移支付。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性补贴,一类是消费性补贴。这两种补贴的政策效应各不相同。生产性补贴直接增加生产者的收入,从而提高生产的供给能力和投资能力;消费性补贴,则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5国债。它是一种国家利用信用方式筹集财政收入的形式国债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种效应: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流动性效应,是指通过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和发行对象,来改变国债的流动性程度,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金流动总量。一般说来,长期国债流动性低,而短期则高。国债由金融机构认购,会通过扩大信贷规模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对非金融机构发行,只会引起资金使用权的转移,不会引起货币量增加。利息率效应,是指通过调整国债的

10、利率水平和供求状况,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和收缩作用。国债的利率水平是资本市场的基准利率。例如:在扩大内需、制止经济增长下滑时,19982000年共发行了36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它对GDP增长幅度的贡献,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2000年为17个百分点。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183万方数据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货币供应和流通方面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的购买力、总需求。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流通中的现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货

11、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的需求和供应之间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1995年颁布实施的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即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再贷款等。贷款规模控制,是我国过去采用的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1997年12月,国家取消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利率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近些年来的调控中担负了基本角色。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是成熟的市

12、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的三大政策工具。1利息率,它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存贷资金的比率利率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有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等;贷款有工商企业等的贷款,个人住房和消费贷款等。在经济收缩时,降低利率可以减少存款,增加贷款、形成货币流通量的扩张,进而扩大总需求。在经济扩张时,提高利率,则反之。在我国,利率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水平和结构的调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扩大内需、制止经济增长下滑时,为了扩大消费,从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国家就七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储蓄存款利率,一年定期从1098降到225:贷款利率,一年期的流动资金

13、。从10降到585。又如:这次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从去年10月9日至12月23日的两个多月内,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就下调了四次。从414调至225。2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保留准备金的比率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不能全部贷出,必须按照法定比例保留准备金,以保证客户184取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并存人中央银行的资金。商业银行只要经营存款业务,就必须保留存款准备金。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1984年建立的。比率当时是按存款种类分别制定的,即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取消了分类制定的做法,统一制定,并调为10。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

14、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即按规定向中央银行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能够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这是基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经过多级派生,使得派生存款总量数倍于初始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调控派生存款的数量。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都会影响派生存款的较大变动。经验表明这个变动的倍数是78倍。二者之间变动的方向是反比。因此,在经济收缩时,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就是减少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货款的发放,再经过乘数作用,全社会货币流通量就会相应增加。在经济扩张时

15、,则相反。例如:为了制止物价上涨,1987年上升为12,1988年又上升为13。后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1998年下调为8,1999年又下调为6o3再贴现率,它实际上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获取资金时支付的利息率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二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再贴现被不少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从近几年开始,到1996年,据不完全统计,央行累计办理再贴现1358亿元。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在经济收缩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包括放宽再贷款条件,一般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进而直接增加贷款数量

16、。而且通过银行派生存款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1999年6月,为了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国家就降低了再贴现率。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交易活动这样做,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流通量。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万方数据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减少货币流通量。具体的说,在经济收缩时,中央银行买进债券,可以产生二种效应;一是个人和团体卖出债券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并通过派生存款的作用增加货币供应量;二是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时,会推动债券价格上升,银行利率相

17、对下降,带来投资预期收益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在经济扩张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则相反。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每天都要做,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和震动,可以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微调性的工具。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不可能每天进行调整。因而不少国家都把它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间接调控工具。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近几年才起步。5中央银行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它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条重要渠道。在1996年底时,我国央行资金运用总量中,中央银行再贷款占55。中央银行再贷款增加和利率下降,意味着银根将有所放松,会增加金融机构贷款的初始资金来源,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

18、金的供应能力。这部分货币一但进入流通,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还会派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扩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反之。则意味着银根将可能紧缩。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的近一年内,为了放松银根,国家对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就下调了三次。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调控的主要手段。但两者相比,各自的功能不同,作用机理不同、调节的着力点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佳的调控效果。在1996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制止经济增长下滑,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降低了存、贷款利率,下调了存

19、款准备金率及其利率,降低了再贴现率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开办了个人住房信贷和消费信贷业务。货币政策实施的频率非常密集,力度如此之大,如从1996年5月至1998年7月的两年余时间,存、贷款利率就降低了五次,幅度降低了一半多。货币政策可谓是竭尽全力了,但政策效果不太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1998年下半年便果断地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36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运用财政资金提高居民收入,提高部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1财政政策的优势和局限优势:一是财政支出政策直接作用于投资和消费,见效快,时滞短;二是弥补市场局限,对私人不愿投资(如各类公益事业),和不适合投资(如在大部分自然垄断

20、行业)的领域,有效地配置资源;三是通过税收优惠和转移支付等手段,优化经济结构和地区结构;四是调节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五是通过运用国家储备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实现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调控。保证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局限:一是对总需求的调节一般只是改变总量中的比例和分布,而不作用于总量本身;二是虽然对经济调节力度大,但容易对市场机制产生冲击力;三是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缺少刺激力,因为它的作用过程不是靠经济行为主体的竞争,也不是靠市场供应关系和市场机制;四是它的制定和实行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不是那么容易实行,因为它既是一个经济决策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决策过程。2货币政策

21、的优势和局限优势:一是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于总量本身;二是对抑制通货膨胀作用突出;三是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平缓,不易引起激烈震动;四是与市场机制结合紧密,其操作是一种经济行为,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五是容易决策,一般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决定,灵活性较大。局限:一是对经济调节的作用见效慢;二是主要是通过间接调节,对中介目标的调节;三是在结构调整方面难以直接发挥作用,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量一利率一投资边际效益一资金转移”来实现,环节多,时间长。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四是难以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五是对于弥补市场缺陷显得无力。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两者配合使用,主要用于调节需求,一般

22、有四种组合。(1)“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扩大支出规模来增加需求,“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需求严重不足时,生产能力和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适用这种组合。但力度过大,也可能带来通货185万方数据膨胀。(2)“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策支出等,限制投资与消费。“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给,抑制社会总需求。这种组合可以用来治理需求过度与通货膨胀。但力度过猛,也会造成经济停滞。(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紧

23、”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4)“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同时,保持低度的经济增长。如前所述,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充满了波动。有时还十分剧烈,并且形成了明显的周期。对此,要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调控目标,运用各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参考文献:1】武少俊,何俊芳科学发展观:必要性、难点与出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7(8)2阳立高,廖进中城镇化、工业化勾茛业产业化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3)3段瑞君。安虎森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经济问

24、题探索2009(3)4】戴志敏投资在中国新经济增长动力中的再认识J经济问题探索。2008(4)5宋超英,夏芸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4)6牛海,汤建光东亚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缺陷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7(8)7韩学丽由税收超常增长引发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8李晓平从非欧几何看经济学的多种流派J】经济问题探索,2003(6)9】徐理结城乡税制统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0左军英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4)(编辑校对:余朝锡李金发)欢迎订阅全中国价格最便宜的经济理

25、论期刊经济问题探索(月刊)o经济问题探索连续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5年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o 2007年12月重新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主要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关注经济热点、焦点问题。刊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创新思想和现实针对性的优秀文章,对跟踪经济学术动态,了解经济研究成果以及学习经济论文的写作等均有较好的参考作用o经济问题探索彩色封面,大16开,每期190页(码),仅售5元(全年60元),邮发代号:6418 o如在邮局漏订,可直接向杂志社订阅。地址:昆明市东风东路106号;邮编:65004l o

26、186万方数据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作者: 韦群跃, Wei Qunyue作者单位: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昆明,650041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英文刊名: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年,卷(期): 2009,(8)被引用次数: 2次参考文献(10条)1.段瑞君;安虎森 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9(03)2.阳立高;廖进中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9(03)3.武少俊;何俊芳 科学发展观:必要性、难点与出路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7(08)4.左军英 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

27、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04)5.徐理结 城乡税制统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思考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6(11)6.李晓平 从非欧几何看经济学的多种流派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3(06)7.韩学丽 由税收超常增长引发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4(12)8.牛海;汤建光 东亚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缺陷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7(08)9.宋超英;夏芸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04)10.戴志敏 投资在中国新经济增长动力中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04)相似文献(10条)1

28、.学位论文 王保东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行为研究 2009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整个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世人没有料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能够升级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倒闭,发达经济体流动性短缺,消费骤减,全球贸易萎缩,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受其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之快,资本市场泡沫破灭之剧同样超出市场预期。因宏观经济所涉及方面的多样性和运行的复杂性,任何机构和个人对宏观经济运行信息的掌握都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事实不断证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本质。 但在纷繁众多的矛盾变量中,总有主要矛盾存在,抓住主要矛盾是认清事物的关键。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无不依

29、靠货币资金来融通,宏观经济追根溯源就是货币经济。所以各国经济体系中资金融通的数量和结构状态对本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举足轻重。反之,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对未来不确定程度的预期也影响到融资主客双方的经济行为。发达国家更依赖直接融资,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更倚重间接融资。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以银行信贷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一直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所以深入剖析银行信贷行为和宏观经济变化这对关键因素,无疑是抓住了决定信贷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主要矛盾变量。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丰富有关银行信贷行为和宏观经济理论;为通过制度改进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减小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提供根据;为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不确

30、定条件下制定信贷行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政府必须改进制度引导信贷资源合理配置,约束银行信贷行为从而减小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以及增加货币调控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论文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行为关系的制度根源、辨证影响机理和制度改进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至六章为核心内容,其中第二章为理论研究,第三四五章为实证分析,第六章提出结论和对策。具体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选题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制定了论文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指出研究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提出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综述相关理论并界定本文研究

31、的范围,而后分析信贷行为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产生关系的制度根源,重点论证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模式及主导力量,以及制度变迁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变化和银行信贷行为变化的影响关系;接下来结合现有制度条件建立基于银行价值最大化思想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银行信贷行为影响关系的存在性;最后将银行的信贷行为纳入银行的投资组合之中,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和均值方差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第三章运用实证方法论证宏观经济变量和银行信贷行为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GARCH方法提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可计量指标,并引入真实统计数据检验其与银行信贷行为的关系,结果同理论模型推导的结

32、论一致,而且与按具体银行年度信贷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相符合。第四章分析银行主动信贷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论证在现有的金融制度下,信贷主动扩张是引发股市泡沫、房地产市场泡沫,从而冲击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消费信贷主动扩张分流中小企业信贷,对经济增长效果不确定;金融危机下银行信贷的主动收缩行为将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第五章论述信贷传导渠道与货币调控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论证在目前经济制度下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而货币政策是影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关键变量,货币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又根源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 第六章从制度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增强宏观调控效果的确定性既要从制度上提

33、高调控决策的科学性,还要从制度上引导信贷资源的区域配置,降低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出需要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引导银行信贷行为,建议银行也要在内部建立逆周期拨备制度和行业景气跟踪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行为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关系的根源在于制度变迁,主要是市场经济制度和开放经济制度的结果;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均证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银行信贷行为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而且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程度越大,银行信贷行为的同质性越强,表现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总资产占比收缩,反之则相反;信贷的主动扩张是催生股市和房市泡沫的主要原因,消费信贷对经济的

34、实际影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信贷的主动收缩将加剧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决定了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解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银行信贷行为之间矛盾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 本文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归纳与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时间序列数据计量检验及相关分析、年度数据与月度数据相结合分析、分行面板数据计算等统计分析方法,并运用行为金融分析法等,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 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以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银行信贷行为之间的辨证关系为核心

35、,以制度的决定作用为主线,用理论和事实论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信贷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银行经营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提出,需要通过完善和改进经济管理制度来引导银行信贷行为,改善信贷行为的宏观环境,最终达到既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又减少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目的。 论文的创新体现在选题不仅视角新颖而且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中国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既符合国情又具有现实意义;建立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行为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从制度实际情况出发论证变量影响关系的存在性,并通过计量检验方法验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相关关系与程度;研究银行信贷行为如何应对

36、宏观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引导信贷资源的区域配置和行业配置,减小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增强货币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论文研究的困难和不足体现在数据期限较短,可以获得的高频数据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量结果的说服力;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银行信贷指标时间序列周期不同,影响研究的广度。研究方法的改进及需要始终与现实相结合是课题未来持续研究的方向。2.期刊论文 王小广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调控政策 -经济前沿2004(4)200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加快结构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进一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公共投资和促进协调发展,实施积极

37、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扩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公益和垄断部门的改革,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高出口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3.期刊论文 丁猛.李珊珊.白春梅 我国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的演变及评价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09(11)近些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从实践层面上看,中央政府的调控手段更多的是注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掌控宏观经济面.本文试图梳理出21世纪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并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

38、政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4.学位论文 佟彩霞 宏观经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应分析 2007近年来,房地产业在上海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房地产业发展与当前我国经济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的现状紧密相关。保持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摆在上海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难题。因此,正确认识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规律,尤其是认识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科学评价当前上海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合理预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对目前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运用跨学科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回顾上海经济环境和房地产市

39、,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助房地产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研究工具,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宏观经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机制层面上进行思考,为进一步分析建立了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正确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影响作用以及科学制定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本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在文献回顾和概念解释之后,介绍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为“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定量分析”,本章借助模型对上海住宅平均销售

40、价格和经济基本面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住宅价格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失衡情况,揭示上海经济基本面对住宅市场的支撑效果,进而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第三章为“国民经济和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育”,本章通过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指标和国民经济指标相关性的判断,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定性的研究。第四章为“宏观经济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机制”,根据景气循环理论和四象限模型的分析,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归结为对房地产使用市场和资产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并具体阐述宏观经济如何对房地产市场起作用。第五章为“国外相关经验借鉴”,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西方国家宏观经济对房地产

41、的影响分析表明,得到对上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经验。第六章为“结论”,首先对本论文中关于宏观经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影响作用的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就上海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上海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5.期刊论文 刘宏升 对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九江个案 -武汉金融2008(12)近一年多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面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调整,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反映出一些新的特征,我们通过对九江市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销售及信贷等情况调查,提出了促进其平稳运行的相关对策建议.6.期刊论文 何江.He Jiang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调控

42、政策取向研究 -经济视角2010(10)通过实证分析.本文阐述了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均衡增长目标区间及与其相适应的适度通货膨胀率、最优货币供,给增长倍数.并论证了三者关系.科学分析和确定适度通货膨胀区闻是展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的重要基础.选择和确定货币供给增长倍数是做好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关键环节.由此,可以更好地指导宏观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保证我国经济长期较快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7.学位论文 董玉玲 开放经济下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的研制与运用 2009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

43、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并且,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和更复杂的考验。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逐渐由盛转衰,我国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系统衡量我国经济政策实施,进而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为我国政府、企业、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发挥定量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

44、中的独到作用,试图建立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希望能够准确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评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反映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而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良好的辅助决策依据。 本文以需求为导向,在开放经济的环境设定下从需求、生产、货币金融、价格和财政等方面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最后建成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世界贸易量萎缩、世界商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的分析,以及财政、信贷、利率、汇率、货币量以及房地产政策等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影响的政策分析。 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建模思路以及创新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宏观经济模型

45、理论和计量方法,以及国内外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第二章以需求为导向,分别就居民消费、投资、生产、进出口贸易、生产、财政收支、价格以及货币金融等模块进行建模分析,特别研究了开放经济下,外部冲击对我国价格和货币金融的影响。在建模过程中注重模型设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和方程的经济解释意义。 第三章中,将第二章中所建立的宏观经济各个模块的方程联立组成“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模型中共含有内生变量112个,外生变量32个(其中虚拟变量3个)。利用该模型,从世界贸易量、世界商品价格两个方面来模拟外部冲击对于中国经济2008年至2015年的影响;并分别从国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主要

46、是房地产政策)等方面来模拟分析这些政策对于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影响力度,进而得出了有价值的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 最后,在以上章节的基础上,第四章设定了三组宏观经济组合调控政策,并在世界贸易萎缩的外来冲击下,分析了这些政策对于维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其中,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情形下,以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汇率贬值(2.5和5两种情形)以及产业促进政策(在模型中主要是房地产业政策)作为组合调控政策一和组合调控政策三;在保持汇率不变的情形下,以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微幅降息以及产业促进政策(在模型中主要是房地产业政策)等政策作为组合调控政策二。分析结果表

47、明,适度进行人民币贬值并结合财政、信贷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有效遏制进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的态势,从而对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若实行较大幅度的人民币贬值,尽管短期来看可以起到较好的经济促进作用,但是,长远看来会削弱国内需求的增速,从而减缓未来经济的发展速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模型以需求为导向,系统地涵盖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在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使用截止到2007年的最新数据进行估计和分析,相比于国内的大多数的宏观经济模型而言,更具有时效性。 2.模型合理地设置各个组成模块

48、的经济变量,在兼顾模型的系统性和良好的联动性的同时,各模块的方程本身也具有较好的经济解释意义和稳定性,为模型后来的分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模块之间的联动较好,成功地实现了需求一生产一需求的传导过程。 3.在货币金融模块,对货币需求函数和贷款需求函数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其中,货币需求函数方面,在传统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制度因素、金融创新因素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国外资产收益率和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开放经济型宏观模型货币模块的特点;贷款需求函数方面,基于以往对信贷需求的研究成果,从需求的角度建立了贷款需求函数,这均是以往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中所没有的。 4.在价

49、格模块中,加入了世界商品价格的影响。2007年的通货膨胀警示我们,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商品价格对于我国价格影响力度已经加大,很可能会影响到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因此,在价格模块核心方程的理论方程设计中加入了世界商品价格的影响,并基于模型模拟了世界价格通过国内价格的传导可能会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这是对宏观经济模型运用的全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5.基于本文构建的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并且加入了对房地产业政策的分析,政策分析力求全面,使得分析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在特定的外部冲击下,本文进行了宏观经济组合调控政策的设计和分析,更好地发挥了宏观经济模型对于复杂情况进行动态模拟的优势。8.期刊论文 汪同三.WANG Tong-san 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7年展望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1)2006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