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四方台区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已知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P 是 上一点,Q 是直线 PF 与
3、 C 的一个交点,若yx82ll,则 ( )FQP2A6 B3 C D3834第卷(非选择题,共 100 分)2 若复数 z=2i ( i 为虚数单位),则 =( )A4+2i B20+10i C42i D3 已知在ABC 中,a= ,b= ,B=60,那么角 C 等于( )A135 B90 C45 D754 复数 =( )A B C D5 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 f( x)0 的解集为x|x 1 或 x ,则 f(10 x)0 的解集为( )Ax|x1 或 xlg2 Bx| 1xlg2Cx|xlg2 Dx|x lg26 设集合 M=x|x1,P=x|x 26x+9=0,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4、AM=P BP M CMP DM P=R7 在ABC 中,角 A,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acosB+bcosA)=2csinC,a+b=8,且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4 ,则此时ABC 的形状为( )A等腰三角形 B正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8 设 m,n 是正整数,多项式( 12x) m+(15x) n 中含 x 一次项的系数为16,则含 x2 项的系数是( )A13 B6 C79 D379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 500 位老年人,结果如下: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
5、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
6、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 男 女需要 40 30不需要 160 270由 算得22()(nadbcK2250(4273016)9.7K附表:参照附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841 6.5 0.82k2(01P有 以上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
7、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无关”; 9%有 以上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A B C D10若函数 y=f(x)是 y=3x 的反函数,则 f(3)的值是( )A0 B1 C D311已知圆 的半径为 1,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 为两切点,那么OPABABPAB的最小值为 A、 B、 C、 D、42242321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UB) A B( UA)B C U(A B) D U(AB)二、填空题13已知双曲线 =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
8、 y= x,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 y2=48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14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满足: ,向量 与的夹角为,则 .,ab12abcos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
9、“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5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
10、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俯视如图是一个圆,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16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异面直线 A1B 与 AC 所成的角是 17【2017-2018 第一学期东台安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lnfx_18设 i 是虚数单位, 是复数 z 的共轭复数,若复数 z=3i,则 z = 三、解答题19已知过点 P(0,2)的直线 l 与抛物线 C:y 2=4x 交于 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1)若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 O,求直线 l 的方程;(2)若线段 AB 的中垂线交 x 轴于点 Q,求 POQ 面积的取值范围20某同学用“
11、五点法” 画函数 f(x)=Asin(x+)+B ( A0,0,| | )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的部分数据如表:x x1 x2 x3x+ 0 2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
12、”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sin(x+) +B
13、0 0 0()请求出表中的 x1,x 2,x 3 的值,并写出函数 f(x)的解析式;()将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g(x)的图象,若函数 g(x)在区间0 ,m(3m 4)上的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 M,N,求向量 与 夹角 的大小21设函数 (1)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求 a 的取值范围(2)当 a=0,b= 1 时,函数 F(x)=f(x)x 2 有唯一零点,求正数 的值22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圆 C1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 =4sin(1)写出圆 C1 的普通方
14、程及圆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2)圆 C1 与圆 C2 是否相交,若相交,请求出公共弦的长;若不相交请说明理由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
15、(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3(本小题满分 12 分)ABC 的三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
16、为 a,b,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1)求证:AD ;122b2 2c2 a2(2)若 A120,AD , ,求ABC 的面积192sin Bsin C3524某班 50 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 50 与 100 之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50,60),第二组60,70),第五组90,100如图所示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成绩大于或等于 60 且小于 80,认为合格,求该班在这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合格的人数;()从测试成绩在50,60 ) 90,100 内的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设其测试成绩分别为 m、n,求事件“|m n| 10”概率
17、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18、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四方台区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 解析: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0,2),准线为 :y=2,yx82l设
19、P(a,2), B(m, ),则 =(a ,4), =(m , 2), ,2m= a,4= 4,m 2=32,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QF|= +2=4+2=6故选 A2 【答案】A【解析】解:z=2i, = = = = , =10 =4+2i,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基础题3 【答案】D【解析】解:由正弦定理知 = ,sinA= = = ,ab,A B,A=45,C=180AB=75,故选:D4 【答案】A【解析】解: = = = ,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除法的运算法则,本题是一个基础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
20、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
21、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5 【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 f( x)0 的解集为x| 1x ,故可得 f(10 x)0 等价于110 x ,由指数函数的值域为(0,+)一定有 10x1,而 10x 可化为 10x ,即 10x
22、10 lg2,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知:xlg2故选:D6 【答案】B【解析】解:P=x|x=3 ,M=x|x1;PM故选 B7 【答案】A【解析】解: (acosB+bcosA)=2csinC, (sinAcosB+sinBcosA) =2sin2C, sinC=2sin2C,且 sinC0,sinC= ,a+b=8,可得:82 ,解得: ab16,(当且仅当 a=b=4 成立)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SABC= absinC =4 ,a=b=4,则此时ABC 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故选:A8 【答案】 D【解析】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二项式定理【分析】由含 x 一次项的系数为16 利用二项展开
23、式的通项公式求得 2m+5n=16 ,再根据 m、n 为正整数,可得 m=3、n=2,从而求得含 x2 项的系数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
24、(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答】解:由于多项式(12x) m+(15x) n 中含 x 一次
25、项的系数为 (2)+ (5)= 16,可得 2m+5n=16 再根据 m、n 为正整数,可得 m=3、n=2,故含 x2 项的系数是 ( 2) 2+ (5) 2=37,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9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与统计抽样调查方法由于 ,所以有 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正确;该地区老.67.35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
26、层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正确,选 D10【答案】B【解析】解: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函数 y=3x 的反函数为 y=f(x)=log 3x,所以 f(9)=log 33=1故选:B【点评】本题给出 f(x)是函数 y=3x(xR )的反函数,求 f(3)的值,着重考查了反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属于基础题11【答案】D.【解析】设 ,向量 与 的夹角为 , , ,POtAPB21PABtsint, ,22cos1int22cos()()tt,依不等式 的最小值为 .3(1)ABt PAB312【答案】A【解析】解:由图象可知,阴影部分的元素由属于集合 A,但不属于集合
27、 B 的元素构成,对应的集合表示为 AU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
28、”“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故选:A二、填空题13【答案】【解析】解:因为抛物线 y2=48x 的准线方程为 x=12,则由题意知,点 F(12,0)是双曲线的左焦点
29、,所以 a2+b2=c2=144,又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 y= x,所以 = ,解得 a2=36,b 2=108,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确定 c 和 a2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4【答案】 27【解析】考点:向量的夹角【名师点睛】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类型及求法(1) 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有三种方法:一是定义 ;二是坐标运算公式cosab;三是利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21abxy(2)求较复杂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时,可先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或相减公式进行化简15【答案】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
30、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
31、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此几何体是一个圆锥,由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其底面半径为 1,且其高为正三角形的高由于此三角形的高为 ,故圆锥的高为此圆锥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点是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考查对三视
32、图的理解与应用,主要考查三视图与实物图之间的关系,用三视图中的数据还原出实物图的数据,再根据相关的公式求表面积与体积,本题求的是圆锥的体积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主视、俯视 长对正;主视、左视高平齐,左视、俯视 宽相等” 三视图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以后的高考中有加强的可能16【答案】 60 【解析】解:连结 BC1、A 1C1,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A 1A 平行且等于 C1C,四边形 AA1C1C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A1C1AC,因此BA 1C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 A1B 与 AC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则A 1B1C 中 A1B=BC1=C1A1= a,A
33、 1B1C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 1C1=60,即异面直线 A1B 与 AC 所成的角等于 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在正方体中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着重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空间角的定义及其求法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7【答案】 2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
34、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
35、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18【答案】 10 【解析】解:由 z=3i,得z = 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公式 ,考查了复数模的求法,是基础题三、解答题19【答案】 【解析】解:(1)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2(k0),设 A(x 1,y 1),B(x 2,y 2),由 ,得 k2x2+(4k 4)x+4=0,则由=(4k 4) 216k2=32k+160,得 k ,= , ,所以 y1y2=(kx 1+2)(kx 2+2)=k 2x1x2+2k(x 1+x2)+4= ,因为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 O,所以AOB
36、=90,即 ,所以 ,解得 k= ,即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设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x 0,y 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37、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则由(1)得 , ,所以线段 AB 的中垂线方程为 ,令 y
38、=0,得 = = ,又由(1)知 k ,且 k0,得 或 ,所以 ,所以 = ,所以PO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2,+)【点评】本题考查直线 l 的方程的求法和求 POQ 面积的取值范围考查抛物线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20【答案】 【解析】解:()由条件知, , , , , , ()函数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g(x)的图象, ,函数 g(x)在区间0,m(m(3,4)上的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 M,N,最高点为 ,最低点为 , , , ,又 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
39、y=Asin(x+)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函数 y=Asin( x+)的图象变换,向量夹角公式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21【答案】 【解析】解:()f(x)的定义域为( 0,+ ), ,由 f(1)=0,得 b=1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
40、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
41、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 若 a0,由 f(x)=0,得 x=1当 0x1 时,f(x)0,此时 f(x)单调递增;当 x1 时,f(x)0,此时 f(x)单调递减所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若 a0,由 f(x)=0 ,得 x=1,或 x= 因为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所以 1,解得 1a0综合:a 的取值范围是 a1()因为函数 F(x)=f (x)x 2 有唯一零点,即 x2lnxx=0 有唯一实数解,设 g(x)=x 2lnxx,则 令 g(x)=0,2x 2x1=0因为 0,所以=1+80,方程有两异号根设为 x10,x 20因为 x0,所以 x1
42、应舍去当 x(0,x 2)时,g(x) 0,g(x)在(0,x 2)上单调递减;当 x(x 2,+)时,g (x)0,g(x)在(x 2,+)单调递增当 x=x2 时,g ( x2)=0,g(x)取最小值 g(x 2)因为 g(x)=0 有唯一解,所以 g(x 2)=0,则 即因为 0,所以 2lnx2+x21=0(*)设函数 h(x)=2lnx+x 1,因为当 x0 时,h(x)是增函数,所以 h(x)=0 至多有一解因为 h(1)=0,所以方程(*)的解为 x2=1,代入方程组解得 =1【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零点等知识点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22【答案】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