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846847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兴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兴隆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设函数 f(x)在 x0 处可导,则 等于( )Af(x 0) Bf(x 0)

3、C f(x 0) Df ( x0)2 在ABC 中,已知 a=2 ,b=6,A=30,则 B=( )A60 B120 C120或 60 D453 对某班学生一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分析,各分数段的分布如图(分数取整数),由此,估计这次测验的优秀率(不小于 80 分)为( )A92% B24% C56% D5.6%4 已知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 f(x2)=f(x+2),当 0x2 时,f(x)=1log 2(x+1),则当 0x4 时,不等式(x2 )f(x)0 的解集是( )A(0,1)(2,3) B(0,1)(3,4) C(1,2)(3,4) D(1,2) (2,3)5 i 是虚

4、数单位,i 2015 等于( )A1 B 1 Ci Di6 若方程 C:x 2+ =1(a 是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R +,方程 C 表示椭圆 B aR,方程 C 表示双曲线CaR ,方程 C 表示椭圆 D aR,方程 C 表示抛物线7 如图所示,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

5、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

6、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1 B0 C1 D28 已知集合 ,且 使 中元素 和 中的元421,23,73ka*,aNxAyB31yxA素 对应,则 的值分别为( )xaA B C D2,3,4,5,9 若如图程序执行的结果是 10,则输入的 x 的值是( ) A0 B10 C10 D10 或10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 D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

7、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

8、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1若 为等差数列, 为其前项和,若 , , ,则 成立的最大自nanS10ad48S0n然数为( )A11 B12 C13 D1412某班级有 6 名同学去报名参加校学生会的 4 项社团活动,若甲、乙两位同学不参加同一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人参加,每人只参加一个社团,则不同的报名方案数为( )A4320 B2400 C2160 D1

9、320二、填空题1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函数 f(x)=1 2sin2 的最小正周期为 2;“x24x5=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x=5”;命题 p:xR,tanx=1;命题 q: xR,x 2x+10,则命题“p(q)”是假命题;函数 f(x)=x 33x2+1 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 3x+y2=0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4已知偶函数 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3 对称,且 f( 5)=1 ,则 f( 1)= 15设 a 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则方程 x2+ax+a=0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的概率为 16幂函数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则 122)3)(mf( ,0m17已知数列

10、 中, ,函数 在 处取得极值,则n1a321( 4nnafxxx_.na18若 a,b 是函数 f(x)=x 2px+q(p0,q0)的两个不同的零点,且 a,b,2 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 p+q 的值等于 三、解答题19如图 1,ACB=45,BC=3,过动点 A 作 ADBC,垂足 D 在线段 BC 上且异于点 B,连接 AB,沿 AD 将ABD 折起,使BDC=90 (如图 2 所示),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

11、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12、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当 BD 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最大;(2)当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最大时,设点 E,M 分别为棱 BC,AC 的中点,试在棱 CD 上确定一点 N,使得 ENBM ,并求 EN 与平面 BMN 所成角的大小。20己知函数 f(x)=lnx ax+1(a 0)(1)试探究函数 f(x)的零点个数;(2)若 f(x)的

13、图象与 x 轴交于 A(x 1,0)B (x 2,0)(x 1x 2)两点,AB 中点为 C(x 0,0),设函数f(x)的导函数为 f(x),求证:f(x 0)021已知函数 f(x)= ,求不等式 f( x)4 的解集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

14、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15、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2衡阳市为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面向全市征召义务宣传志愿者,现从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 100 名后按年龄分组:第 1 组 20,5),第 2 组 5,30),第 3 组 0,5),第 4 组 35,0),第5 组 40,,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若从第 3,4,5 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6 名志愿者参加广场的宣传活动,则应从第 3,4,5 组各抽取多少名志愿者?(2)在(1)的条件下,该市决定在第 3,4 组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 2 名志愿者介绍宣传经验,求第 4 组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被抽中的概率.23已知函数 f(x)=e xa

16、x1(a0,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函数 f(x)的最小值;(2)若 f(x)0 对任意的 xR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

17、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4如图,矩形 ABCD 和梯形 BEFC 所在平面

18、互相垂直,BECF,BCCF, ,EF=2,BE=3,CF=4()求证:EF平面 DCE;()当 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 AEFC 的大小为 6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

19、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兴隆县一中 2019-2020

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解: = =f(x 0),故选 C2 【答案】C【解析】解:a=2 ,b=6,A=30,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 = = ,B(0,180),B=120或 60故选:C3 【答案】C【解析】解:这次测验的优秀率(不小于 80 分)为0.03210+0.02410=0.56故这次测验的优秀率(不小于 80 分)为 56%故选 C【点评】在解决频率分布直方图时,一定注意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是 4 【答案】D【解析】解: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 f(x2)=f(x+2),f(0)=0 ,且 f(2+x)=

21、f( 2x),f(x)的图象关于点(2, 0)中心对称,又 0x2 时,f(x)=1 log2(x+1),故可作出 fx(x)在 0x4 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当 x(1,2)时, x20,f (x)0,(x2 )f (x)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

22、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23、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当 x(2,3)时,x20,f (x)0,(x2 )f (x)0;不等式(x2 )f(x)0 的解集是(1,2)(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涉及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属中档题5 【答案】D【解析】解:i 2015=i5034+3=i3=i,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6 【答案】 B【解析】解:当 a=1 时,方程 C: 即 x2+y2=1,表示单位圆aR +,使方程 C 不表示椭圆故 A 项不正确;当 a0 时,方程 C: 表示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aR ,方程 C 表示双曲线,得 B 项正确; aR,方

24、程 C 不表示椭圆,得 C 项不正确不论 a 取何值,方程 C: 中没有一次项aR ,方程 C 不能表示抛物线,故 D 项不正确综上所述,可得 B 为正确答案故选: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

25、(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7 【答案】B

26、【解析】解:执行程序框图,可得n=5,s=0满足条件 s15,s=5,n=4满足条件 s15,s=9,n=3满足条件 s15,s=12 ,n=2满足条件 s15,s=14 ,n=1满足条件 s15,s=15 ,n=0不满足条件 s15,退出循环,输出 n 的值为 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程序框图和算法,正确判断退出循环时 n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8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对应法则为 ,则应有 (1)或31yx423ak(2),由于 ,所以(1)式无解,解(2)式得: 。故选 D。4231ak*aN25a考点:映射。9 【答案】D【解析】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27、程序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 y= 的值,当 x0,时x=10,解得:x=10当 x0,时 x=10,解得:x=10故选:D10【答案】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

28、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几何体如图所示,则 V= ,故选:A

29、【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三视图求体积,正确得出直观图是解答的关键11【答案】A【解析】考点:得出数列的性质及前项和【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出数列的性质及前项和问题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涉及到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等公式的灵活应用的知识点的综合考查,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本题的解答中,由“ , ”判断前项和的符号问题是解答的关10ad键12【答案】D【解析】解:依题意,6 名同学可分两组:第一组(1,1,1,3),利用间接法,有 =388,第二组(1,1,2,2),利用间接法,有( ) =932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可得 388+93

30、2=1320 种,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与转化思想,考查理解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

31、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3【答案】 【解析】解: ,T=2,故 正

32、确;当 x=5 时,有 x24x5=0,但当 x24x5=0 时,不能推出 x 一定等于 5,故“x=5”是“ x24x5=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错误;易知命题 p 为真,因为 0,故命题 q 为真,所以 p(q)为假命题,故 正确;f(x)=3x 26x,f(1)=3,在点(1,f(1)的切线方程为 y( 1)=3(x1),即 3x+y2=0,故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为故答案为14【答案】 1 【解析】解: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3 对称,且 f(5) =1,则 f(1)=f(5)=1,f(x)是偶函数,所以 f(1) =f(1)=1故答案为:115【答案】 【解析】解:a 是甲抛掷

33、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 6,方程 x2+ax+a=0 有两个不等实根,a 24a0,解得 a4,a 是正整数,a=5,6,即满足条件的事件有 2 种结果,所求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列举法来列举出所有的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解题的关键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

34、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35、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6【答案】【解析】【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属于中档题.幂函数定义与性质应用的三个关注点:(1)若幂函数 是偶函数,则 必为偶数当 是分数时,一般将其先化为根式,再判断;(2)若幂yxR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则 ,若在 上单调递减,则 ;(3)在比较幂0,0,0值的大小时,必须结合幂值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函数,借助其单调性进行比较. 117【答案】 123nA【解析】考点:1、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2、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等

36、比数列的定义以及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属于中档题.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常用的方法有: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法,形如 的递推数列求通项往往用1(0,1)naqpq构造法,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成 的形式,再根据等比数例求出 的通项,进而1()nnamqnam得出 的通项公式.na18【答案】 9 【解析】解:由题意可得:a+b=p,ab=q,p 0,q0,可得 a0,b0,又 a,b,2 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可得 或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

37、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

38、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得: ;解得: p=a+b=5,q=14=4 ,则 p+q=9故答案为:9三、解答题19【答案】(1)1(2)60【解析】(1)设 BD=x,则 CD=3xACB=45,ADBC,AD=CD=3x折起前 ADBC,折起后 ADBD,ADCD ,BDDC=DAD平面 BCDVABCD = ADSBCD= (3x) x(3

39、x)= (x 36x 2+9x)设 f(x )= (x 36x 2+9x) x (0 ,3),f(x)= (x1 )(x3),f(x)在(0,1)上为增函数,在(1 ,3)上为减函数当 x=1 时,函数 f(x)取最大值当 BD=1 时,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最大;(2)以 D 为原点,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 Dxyz,20【答案】 【解析】解:(1) ,令 f(x)0,则 ;令 f(x)0,则 f( x)在 x=a 时取得最大值,即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

40、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41、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当 ,即 0a 1 时,考虑到当 x 无限趋近于 0(从 0 的右边)时,f (x) ;当 x+时,f(x)f( x)的图象与 x 轴有 2 个交点,分别位于(0, )及( )即 f(x)有 2 个零点;当 ,即 a=1 时,f(x)有 1 个零点;当 ,即 a1 时 f(x)没有零点;(2)由 得 (0x 1x 2),= ,令,设 ,t(0

42、,1)且 h(1)=0则 ,又 t(0,1), h(t)0, h(t)h(1)=0即 ,又 ,f(x 0)= 0【点评】本题在导数的综合应用中属于难题,题目中的两个小问都有需要注意之处,如(1)中,在对0a1 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到 f(x)的取值范围,才能确定零点的个数,否则不能确定( 2)中,代数运算比较复杂,特别是计算过程中,令 的化简和换元,使得原本比较复杂的式子变得简单化而可解,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