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846823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万柏林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万柏林区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设实数 ,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Aacb Bc ba Cba

3、c Dabc2 设复数 (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 )1iz2zA. B. C. D. i2ii【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3 抛物线 y=8x2 的准线方程是( )Ay= By=2 Cx= Dy= 24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 )A15 B21 C24 D355 观察下列各式:a+b=1,a 2+b2=3,a 3+b3=4,a 4+b4=7,a 5+b5=11,则 a10+b10=( )A28 B76 C123 D1996 四棱锥 的底面 为正方形, 底面 , ,若该四棱锥的所有顶点都在PABPABCD2A体积为

4、同一球面上,则 ( )2431PA3 B C D72392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5、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球的体积,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方程思想、运算求解能力

6、7 如图框内的输出结果是( )A2401 B2500 C2601 D27048 已知 PD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图中相互垂直的平面有( )A2 对 B3 对 C4 对 D5 对9 如图,长方形 ABCD 中,AB=2,BC=1 ,半圆的直径为 AB在长方形 ABCD 内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1 C D110已知直线 l1 经过 A(3, 4),B (8,1)两点,直线 l2 的倾斜角为 135,那么 l1 与 l2(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11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正数,且 a4a8=2a52,a 2=1,则 a1=( )A B2 C D

7、12在正方体 8 个顶点中任选 3 个顶点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

8、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 B C D二、填空题13一质点从正四面体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正四面体

9、的棱运动,每经过一条棱称为一次运动第 1 次运动经过棱 AB 由 A 到 B,第 2 次运动经过棱 BC 由 B 到 C,第 3 次运动经过棱 CA 由 C 到 A,第 4 次经过棱AD 由 A 到 D,对于 Nn*,第 3n 次运动回到点 A,第 3n+1 次运动经过的棱与 3n1 次运动经过的棱异面,第 3n+2 次运动经过的棱与第 3n 次运动经过的棱异面按此运动规律,质点经过 2015 次运动到达的点为 14如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AD=3cm, AA1=2cm,则四棱锥 ABB1D1D 的体积为 cm315已知 i 是虚数单位,且满足 i2=1,aR,复数

10、 z=(a 2i)(1+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M,则“a=1” 是“点 M 在第四象限 ”的 条件(选填“ 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16已知函数 ,且 ,则 , 的大小关系()fx23)512|x1()fx2f是 17在ABC 中,角 A,B, 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AsinB+sinBsinC+cos2B=1若 C= ,则 = 18已知 , ,那么 .tan()3tan()24tn三、解答题19(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 且过点 的直线与线段 有公共点, 求直,10,AB1,PAB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

11、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

12、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数列a n满足 a1= ,a n( , ),且 tanan+1cosan=1(nN *)()证明数列tan 2an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tan 2an的前 n 项和;()求正整数 m,使得 11sina1si

13、na2sinam=121某校为选拔参加“央视猜灯谜大赛”的队员,在校内组织猜灯谜竞赛规定:第一阶段知识测试成绩不小于 160 分的学生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现有 200 名学生参加知识测试,并将所有测试成绩绘制成如下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算这 200 名学生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并求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的学生人数;()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生分成若干队进行比赛现甲、乙两队在比赛中均已获得 120 分,进入最后抢答阶段抢答规则:抢到的队每次需猜 3 条谜语,猜对 1 条得 20 分,猜错 1 条扣 20 分根据经验,甲队猜对每条谜语的概率均为 ,乙队猜对前两条的概率均为 ,猜对第 3 条的概率为 若这两队抢到

14、答题的机会均等,您做为场外观众想支持这两队中的优胜队,会把支持票投给哪队?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15、,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2(本题满分 12 分)有人在路边设局,宣传牌上写有“掷骰子,赢大奖”.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你可以在 1

16、,2,3,4,5,6 点中任选一个,并押上赌注 元,然后掷 1 颗骰子,连续掷 3 次,若你所押的点数m在 3 次掷骰子过程中出现 1 次, 2 次,3 次,那么原来的赌注仍还给你,并且庄家分别给予你所押赌注的1 倍,2 倍,3 倍的奖励.如果 3 次掷骰子过程中,你所押的点数没出现,那么你的赌注就被庄家没收.(1)求掷 3 次骰子,至少出现 1 次为 5 点的概率;(2)如果你打算尝试一次,请计算一下你获利的期望值,并给大家一个正确的建议.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BC 交 O 于 E,过 E 的切线与 AC 交于 D.

17、(1)求证:CDD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若 CE1,AB ,求 DE 的长224已知函数 f(x)=2cos 2x+2 sinxcosx1,且 f( x)的周期为 2()当 时,求 f(x)的

19、最值;()若 ,求 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万柏林区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解: ,b=2 0.12 0=1,0 0.

21、9 0=1acb故选:A2 【答案】A【解析】3 【答案】A【解析】解:整理抛物线方程得 x2= y,p=抛物线方程开口向下,准线方程是 y=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基本性质解决抛物线的题目时,一定要先判断焦点所在位置4 【答案】C【解析】【知识点】算法和程序框图【试题解析】 否,否, 否, 是,则输出 S=24故答案为:C5 【答案】C【解析】解:观察可得各式的值构成数列 1,3,4,7,11,其规律为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的和,所求值为数列中的第十项继续写出此数列为 1,3,4,7,11,18,29,47,76,123,第十项为 123,即 a10+b10=123

22、,故选 C6 【答案】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连结 交于点 ,取 的中点 ,连结 ,则 ,所以 底面 ,则,ACBDEPCOPOEABCD到四棱锥的所有顶点的距离相等,即 球心,均为 ,所以由球

24、的体O 221182PC积可得 ,解得 ,故选 B23414(8)316P7A7 【答案】B【解析】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 S=1+3+5+99=250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8 【答案】D【解析】解:PD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且 PD面 PDA,PD 面 PDC,面 PDA面 ABCD,面 PDC面 ABCD,又四边形 ABCD 为矩形BCCD ,CDADPD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PDBC,PDCDPD AD=D,PD CD=DCD面 PAD,BC 面 PDC,AB面 PAD,CD面 PDC,BC 面 PBC,AB

25、 面 PAB,面 PDC面 PAD,面 PBC面 PCD,面 PAB面 PAD综上相互垂直的平面有 5 对故答案选 D9 【答案】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

26、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由题意,长方形的面积为 21=2,半

27、圆面积为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 ,由几何概型公式可得该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概型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明确几何测度,利用面积比求之10【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得直线 l1 的斜率 k1= =1,又直线 l2 的倾斜角为 135,其斜率 k2=tan135=1,显然满足 k1k2=1,l 1 与 l2 垂直故选 A11【答案】D【解析】解: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 q,则 q0,a4a8=2a52,a 62=2a52,q2=2,q= ,a2=1, a1= = 故选:D12【答案】C【解析】解:正方体 8 个顶点中任选 3 个顶点连成三角形,所得的三角形是

28、等腰直角三角形只能在各个面上,在每一个面上能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有四个,所以共有 46=24 个,而在 8 个点中选 3 个点的有 C83=56,所以所求概率为 =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问题,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填空题13【答案】 D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

29、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

30、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根据题意,质点运动的轨迹为:ABCADBACDA接着是BC ADBACDA周期为 9质点经过 2015 次运动,2015=2239+8,质点到达点 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周期性,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4【答案】 6 【解析】解:过 A 作 AOBD 于 O,AO 是棱锥的高,所以 AO= = ,所以四棱锥 ABB1D1D 的体积为 V= =6故答案为:615【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解:复

31、数 z=(a 2i)(1+i)=a+2+ (a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 M 的坐标是(a+2,a 2),若点在第四象限则 a+20,a 20,2 a2,“a=1”是“点 M 在第四象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点评】本题考查条件问题,考查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考查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特点,本题是一个基础题16【答案】 111.Com12()fxf【解析】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32、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

33、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考点:不等式,比较大小【思路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的综合应用. 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主要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看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它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二是看对称轴和最值,它确定二次函数的具体位置对于函数图象判断类似题要会根据图象上的一些特殊点进行判断,如函数图象与正半轴的交点,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等17【答案】 = 【解析】解:在ABC 中,角 A

34、,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已知 sinAsinB+sinBsinC+cos2B=1,sinAsinB+sinBsinC=2sin2B再由正弦定理可得 ab+bc=2b2,即 a+c=2b,故 a,b,c 成等差数列C= ,由 a,b,c 成等差数列可得 c=2ba,由余弦定理可得 (2ba ) 2=a2+b22abcosC=a2+b2+ab化简可得 5ab=3b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二倍角公式、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8【答案】 43【解析】试题分析:由 得 , 1tantan()241ta3tant()tan()ta113考点:两角和

35、与差的正切公式三、解答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6、”)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9【答案】 或 .3k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得 , ,结合图形,即可求解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2PAk3PB试题解析:由已知, ,12

37、PAk10所以,由图可知,过点 的直线与线段 有公共点, ,所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或 .3k考点:直线的斜率公式.20【答案】 【解析】()证明:对任意正整数 n,a n( , ),且 tanan+1cosan=1(nN *)故 tan2an+1= =1+tan2an,数列tan 2an是等差数列,首项 tan2a1= ,以 1 为公差 = 数列tan 2an的前 n 项和= + = ()解:cosa n0,tana n+10, tana n= , ,sina 1sina2sinam=(tana 1cosa1)(tana 2cosa2)(tana mcosam)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

38、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

39、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tana 2cosa1) (tana 3cosa2) (tana mcosam1)(tana 1cosam)=(tana 1cosam)= = ,由 ,得 m=4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0、及其前 n 项和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21【答案】 【解析】解:()设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为 x,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0.0015+0.019)20+(x 140)0.025=0.5,解得:x=143.6测试成绩中位数为 143.6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生人数为 200(0.003+0.0015)20=18 人()设最后抢答阶段甲、乙两队猜对灯谜的条数分别为 、,则 B(3, ),E()= 最后抢答阶段甲队得分的期望为 20=30,P(=0)= ,P(=1)= ,P(=2)= ,P(=3)= ,E = 最后抢答阶段乙队得分的期望为 20=24120+30120

41、+24,支持票投给甲队【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概率、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及应用意识,考查或然与必然的思想,属中档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

42、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2【答案】【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独立重复试验中概率的求法,对立事件的基本性质;对化归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抽象能力要求较高,属于中档难度.23【答案】【解析】解:(1)证明:如图,连接 AE,AB 是O 的直径,AC,DE 均为O 的切线,AECAEB90,DAEDEAB,DADE.C90 B90DEADEC,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