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三水区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若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R,则“函数 f(x)是奇函数”是“ f(0)=0”
3、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y=x+1 By= Cy=x 4 Dy=x 53 已知集合 , ,则 ( )2,1,42|log|1,yxABA B C D2,1 2,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意在考查计算能力4 如图是七位评委为甲,乙两名参赛歌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其中 m,n 为数字 09 中的一个),则甲歌手得分的众数和乙歌手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 a 和 b,则一定有( )Aab Ba bCa=b Da,b 的大小与 m,n 的值有关5 如图所示,网格纸表示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
4、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B61035+60+3514C D 4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
5、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三视图和几何体体积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6 下列结论正确
6、的是( )A若直线 l平面 ,直线 l平面 ,则 B若直线 l平面 ,直线 l平面 ,则 C若直线 l1,l 2与平面 所成的角相等,则 l1l2D若直线 l 上两个不同的点 A,B 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则 l7 设 P 是椭圆 + =1 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若|PF 1|等于 4,则|PF 2|等于( )A22 B21 C20 D138 如图,网格纸上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30 B50 C75 D1509 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 1,顶角为 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
7、的面积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
8、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 2sincos2 B sin3cosC. 31 D 2110设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x)对任意实数 x,y,满足 f(x)+f(y)=f(x+y),且 f(3
9、)=4,则 f(0)+f( 3)的值为( )A2 B4 C0 D411已知 a,b 是实数,则“a 2bab 2”是“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幂函数 y=f(x)的图象经过点(2, ),则满足 f( x)=27 的 x 的值是( )A B C3 D3二、填空题13已知平面向量 , 的夹角为 , ,向量 , 的夹角为 , ,则ab6bacab2323ca与 的夹角为_, 的最大值为 ac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综合运用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运算求解能力.14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 中,点 分别是棱 的中
10、点, 是侧1DABC,EF1BCP面 内一点,若 平行于平面 ,则线段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1BC1P1AP15过椭圆 + =1(ab0)的左焦点 F1作 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 P,F 2为右焦点,若F 1PF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
11、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
12、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6当 a0,a 1 时,函数 f(x)=log a(x1)+1 的图象恒过定点 A,若点 A 在直线 mxy+n=0 上,则 4m+2n的最小值是 17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 A,B,C 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 B 城市;乙说:我没去过 C 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18函数 xfe在点 1,f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三、解答题19已知矩阵 M= 的一个属于特质值 3 的特征向量 = ,正方形区域 OABC 在矩阵 N 应对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矩形区域 OABC,如图所示(
13、1)求矩阵 M;(2)求矩阵 N 及矩阵(MN) 120设 0a1,集合 A=xR|x 0,B=xR|2x 23(1+a)x+6a0,D=A B(1)求集合 D(用区间表示)(2)求函数 f(x)=2x 33(1+a)x 2+6ax 在 D 内的极值点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14、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
15、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已知 A(3,0),B (3,0),C (x 0,y 0)是圆 M 上的三个不同的点(1)若 x0=4,y 0=1,求圆 M 的方程;(2)若点 C 是以 AB 为直径的圆 M 上的任意一点,直线 x=3 交直线 AC 于点 R,线段 BR 的中点为 D判断直线 CD 与圆 M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2已知 f(x)=x 2+ax+a(a 2,xR ),g(x)=e x,(x)= ()当 a=1 时,求 (x)的单调区间;()求 (x )在 x1,+)是递减的,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否存在实数 a,使 (
16、x)的极大值为 3?若存在,求 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
17、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阵 M 对应的变换将平面上任意一点 P(x,y)变换为点 P(2x+y,3x)()求矩阵 M
18、 的逆矩阵 M1;()求曲线 4x+y1=0 在矩阵 M 的变换作用后得到的曲线 C的方程24已知曲线 y=Asin(x+)(A0,0)上的一个最高点的坐标为( , ),由此点到相邻最低点间的曲线与 x 轴交于点( ,0), ( , )(1)求这条曲线的函数解析式;(2)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
19、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
20、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三水区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解:由奇函数的定义可知:若 f(x)为奇函数,则任意 x 都有 f(x)= f(x),取 x=0,可得 f(0)=0;而仅由 f(0)=0 不能推得 f(x)为奇函数,比如 f(x)=x 2,显然满足 f(0)=0,但 f(x)为偶函数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函数 f(x)是奇函数”是“f(0)=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 【答案】C【解析】解:对于 A,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
21、偶函数,对于 B,满足 f(x)= f(x),是奇函数,对于 C,定义域为 R,满足 f(x)=f( x),则是偶函数,对于 D,满足 f(x)= f(x),是奇函数,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偶函数的定义,同时考查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3 【答案】C【解析】当 时, ,所以 ,故选 C2,1,4x2log|1,0yxAB1,4 【答案】C【解析】解: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得;甲得分的众数为 a=85,乙得分的中位数是 b=85;所以 a=b故选:C5 【答案】C【解析】还原几何体,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四棱锥,且底面为长 ,宽 的矩形,高为 3,且 平62VE面 ,如图所示
22、,所以此四棱锥表面积为 ABD1S=20+1345+26,故选 C61035=+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
23、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46461010113 26EVD CBA6 【答案】B【解析】解:A 选项中,两个平面可以相交,
24、l 与交线平行即可,故不正确;B 选项中,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正确;C 选项中,直线与直线相交、平行、异面都有可能,故不正确;D 中选项也可能相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基础7 【答案】A【解析】解:P 是椭圆 + =1 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PF 1|等于 4,|PF 2|=213|PF1|=264=2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熟练掌握椭圆定义的应用8 【答案】B【解析】解:该几何体是四棱锥,其底面面积 S=56=30,高 h=5,则其体积 V= S
25、h= 305=50故选 B9 【答案】A【解析】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
26、“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试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正方形面积 cos2cos2-11 S;利用三角形知识得出四个等腰三角形面积 sin2i124S;故八边形
27、面积 2cosin1 S.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考点: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点晴】本题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的题目,掌握正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首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sin21i12S求出个三角形的面积 sin24S;接下来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 co-2,进而得到正方形的面积 cos2co-11 ,最后得到答案.10【答案】B【解析】解:因为 f(x)+f( y)=f(x+y ),令 x=y=0,则 f(0)+f(0)=f(0+0 )=f(0),所以,f(0)=0;再令 y=x,则 f(x)+f(x)=f(0)=0 ,所以,f( x)= f(x),所以,
28、函数 f(x)为奇函数又 f(3)=4 ,所以,f( 3)= f(3)=4,所以,f(0)+f(3)= 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抽象函数及其应用,突出考查赋值法的运用,判定函数 f(x)为奇函数是关键,考查推理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1【答案】C【解析】解:由 a2bab 2得 ab(ab)0,若 ab0,即 ab,则 ab 0,则 成立,若 ab0,即 ab,则 ab 0,则 a0,b0,则 成立,若 则 ,即 ab(ab)0,即 a2bab 2成立,即“a 2bab 2”是“ ”的充要条件,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
29、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
30、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答案】A【解析】解:设幂函数为 y=x,因为图象过点(2, ),所以有 =( 2) ,解得:=3所以幂函数解析式为 y=x3,由 f(x)=27,得:x 3=27,所以 x= 故选
31、A二、填空题13【答案】 , . 61823【解析】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32、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4【答案】 32,54,【解析】考点:点、线、面的距离问题.【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的距离问题,其中解答中涉及到直
33、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试题.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4、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
35、(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5【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知点 P 的坐标为(c, )或( c, ),F 1PF2=60, = ,即 2ac= b2= (a 2c2) e2+2e =0,e= 或 e= (舍去)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简单性质,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椭圆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属基础题16【答案】 2 【解析】解:整理函数解析式得 f(x)1=log a(x1),故可知函数 f(x)的图象恒过(2,1)即 A(2,1),故 2m+n=14m+2n2 =2 =2 当且仅当 4m=2n,即 2m=n,即 n= ,m= 时取等号4m+2n的最小值为 2 故答案为:2
36、17【答案】 A 【解析】解:由乙说:我没去过 C 城市,则乙可能去过 A 城市或 B 城市,但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 B 城市,则乙只能是去过 A,B 中的任一个,再由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
37、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
38、。(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则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要抓住关键,逐步推断,是一道基础题18【答案】 2e【解析】试题分析: ,则 ,故答案为 . ,xxffe12fe2e考点:利用导数求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三、解答题19【答案】 【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得 ,故 ,解得所以矩阵 M= ;(2)矩阵 N 所对应的变换为 ,故 N= ,MN= det(MN)= ,= 【点评】本题考查矩阵与变换、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
39、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
40、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答案】 【解析】解:(1)令 g(x)=2x 23(1+a)x+6a,=9(1+a) 248a=9a230a+9=3(3a1)(a 3)当 时,0,方程 g(x)=0 的两个根分别为 ,所以 g(x)0 的解集为因为 x1,x 20,所以 D=A
41、B=当 时,0,则 g(x)0 恒成立,所以 D=AB=(0,+)综上所述,当 时,D= ;当 时,D=(0,+ )(2)f(x)=6x 26(1+a)x+6a=6(xa)(x 1),令 f(x)=0,得 x=a 或 x=1,当 时,由(1)知 D=(0,x 1)(x 2,+)因为 g(a)=2a 23(1+a)a+6a=a(3a )0,g(1)=2 3(1+a)+6a=3a10所以 0ax 11 x2,所以 f(x), f(x)随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0,a) a (a,x 1) (x 2,+)f(x) + 0 +f(x) 极大值 所以 f(x)的极大值点为 x=a,没有极小值点当
42、时,由(1)知 D=(0,+)所以 f(x), f(x)随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0,a) a (a,1) 1 (1,+)f(x) + 0 0 +f(x) 极大值 极小值 所以 f(x)的极大值点为 x=a,极小值点为 x=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