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

上传人:lxhqcj 文档编号:8467547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5.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外国文学,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种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入批判社会弊病为基本特征的文学,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并取代浪漫主义成为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模糊边界,浪漫主义创作格言:生活应该是这样 现实主义创作格言:生活就是这样 浪漫主义小说家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有愿望,也有能力,把你亲眼目睹的人物描绘出来而我呢不得不把人物描绘成我希望于他的那样。”,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产物。

2、(精神文化条件: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和社会心理) 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哲学从另一种角度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方法论基础),第一节 概述,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第一,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且不满足于表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是力求表现复杂矛盾的整个社会和时代。 第二,强调深刻地批判社会,且重在对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统治者灵魂的丑恶进行无情的批判揭露。,第一节 概述,第三,不醉心伟大人物或非凡人物的业绩,而是着力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命运;不把人物和环境当做主观感情的外化或“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而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四,惯用典型化手段和白描、讽刺、对比手法,且在

3、肖像刻画、讽刺艺术、人物语言、情节结构、景物描写等诸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节 司汤达,一、生平与创作,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身律师世家,母亲早逝,由信仰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自幼兴趣广泛,酷爱数学和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及莎士比亚的诗歌爱不释手。,亨利贝尔 米兰人 写作过 恋爱过 生活过墓志铭,17岁追随拿破仑南征北战。1814年拿破仑垮台,司汤达侨居意大利米兰,继续从事民族解放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1842年3月因中风死于巴黎。,司汤达故居,司汤达墓碑,拿破仑的崇拜者与追随者,仑破拿,司汤达一生与拿破仑的命运和政治斗争紧密相连。,意大利绘画史 (1

4、817) 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1817)(首次使用“司汤达”这一笔名 ) 情爱论(1822) 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早期创作以游记、传记和艺术史为主,拉辛与莎士比亚:一部回应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论争的理论著述。 提出文学要适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生活。它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个纲领性理论文件。,阿尔芒斯( 1827 )(第一部长篇小说)红与黑(1830)回忆拿破仑(1836)巴马修道院(1839)意大利遗事(1839),阿尔芒斯插图,巴马修道院原址,后期创作以小说和回忆录为主,二、红与黑:世俗人生的激情冒险与高贵终结,小说原名于连。 1830年出版时

5、改名红与黑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 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何谓红与黑?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红代表热情,黑代表阴谋;一说红代表革命,黑代表反动。,1.简介,小说直接取材于当时的两则社会新闻。 一则是1828年10月他在司法公报上看到的神学院的学生出身的贝尔泰为贵族做家庭教师期间情杀这家主妇的事; 另一则是他在罗马漫步中谈到的巴黎木匠拉法格杀死其不忠实的情妇的案件。 现实的社会新闻只是一个简单的内容概要,因其戏剧性强而被选用,而小说家则使之改变,提高到一个形象命运的高度。,1.简介,小说的主要线索是于连的个人奋斗历程。他的人生经历在维立叶尔小城、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三个地区展开

6、。 其他人物:维立叶尔城的市长德瑞那、德瑞那夫人;尚贝松神学院院长彼拉;巴黎木尔侯爵、木尔侯爵的女儿玛特儿。,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请看小说中的描述:,2.于连(人物形象分析),“他的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十八岁到十九岁之间的少年,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他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红与黑罗玉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这段文字对我们认识于连有什么样的帮助?,第一、长得清秀,第二、爱深思,喜欢探寻问题,第三、在某一瞬间,会

7、显出仇恨的目光,于连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普遍感受和经历,尤其是有所追求者在特定时期的心理感受。如何理解于连的性格及其与悲剧的关系?,于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复线,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 例如:当他抓住德瑞那夫人手之后,“于连站在最大的岩石上,双目仰望苍穹他望着老鹰们在天空中静悄悄地画了无数的大圆圈。于连的眼睛机械地随着鹫鹰转动,这猛禽飞翔起来那种有力的安谧的活动在于连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羡慕这种力量,他羡慕这种孤独,这是拿破仑的命运,难道有一天也会是他自己的命运吗?”红与黑罗玉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这段文字有什么意义?,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征服德瑞那夫人, 对他来讲,最重

8、要的意义不在于得到 爱情,而在于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即 重建了那种拿破仑式的信心。,于连:平民知识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受法国大革命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却生活在波旁王朝封建势力复辟的年代,这是造成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红与黑:爬窗约会,于连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他是一个自尊、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混合体,这导致他在个人奋斗的路途上进退维谷,犹豫不定。 于连身上挥之不去的浪漫激情,将个人价值绝对化的力量,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在哲学层面上,于连的悲剧反映了人类在自我发展中经常面临的悖论。,典型意义,于连的悲剧概括了王政复辟时期一代青年的苦闷与追求,反抗与妥协,探索与失败,具有极大的

9、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于连的生活道路,给人们所展示的并不是一幅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瑰丽画卷,而只是一页复辟时期青年人个人奋斗惨遭失败的痛苦记录,具有不容忽视的认识价值。,小说的副标题:“1830年纪事”,作品以于连的奋斗经历反映和批判了法国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法庭答辩,红与黑中的爱情冒险,情爱论(论爱情):“热烈的爱情”、“趣味的爱情”、“虚荣的爱情”、“肉体的爱情”。 于连德瑞那夫人(热烈的爱情-激情)“脑袋里的爱”到“心坎里的爱”。 于连玛特儿(虚荣的爱情)始终是“脑袋里的爱”。,3.主要艺术特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灵世界,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

10、画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 叙述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朴素、自然流畅。 象征与暗示:如 “红”是法兰西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军服的颜色,象征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黑”则是教袍的颜色,象征着由教会势力控制的王政复辟。,【请你思考】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者间,你认为于连这一人物的命运更多地属于哪一类?,第二节 巴尔扎克,一、生平与创作,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作品中有“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文学道路艰难而漫长。负债累累。长期超负荷工作损害健康。,巴尔扎克故居,巴尔扎克的创作动机,做“文坛的国王”:“拿破仑用剑

11、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时代:“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巴尔扎克墓地,二、关于人间喜剧,人间喜剧的命名:但丁的启示,众所周知,巴尔扎克对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了但丁的启示。但丁的神曲原名神的喜剧。 巴尔扎克在1840年决定把自己作品总集命名为人的喜剧,中译本译作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描绘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

12、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恩格斯论人间喜剧,恩格斯如是评价人间喜剧的细节描写:“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长篇小说高老头,无论在展现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还是表现作者的艺术特征方面,都堪称巴尔扎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巴黎塞纳河两岸下层阶级居住的拉丁区和上层阶级居住的圣日耳曼区为活动舞台,以面粉商高里奥被女儿逼死和大学生拉思蒂涅被社会腐化为主要情节,着力描写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阶级日甚一日的冲击,集中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的罪恶腐蚀作用。,三、高老

13、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使用“人物再现法”的第一部作品。被称为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人物再现法:作者让同一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现,每部作品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侧面的生活,几部作品共同完成了这个人物的生活史。在人间喜剧中,有460多个人物是重复出现的。拉斯蒂涅 吕西安伏脱冷纽沁根皮安训。,三、高老头,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被两个女儿榨干,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 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迈出了向上爬的第一步。 苦役监逃犯伏脱冷引诱拉斯蒂涅合谋争夺遗产,身份暴露后被捕。 巴黎贵妇鲍赛昂夫人败于资产阶级妇女手下,凄凉地退出上流社会。,高老头的四条线索,第一课,鲍赛昂夫人告诉他:“你越没

14、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高峰。” 第二课,伏脱冷:“要捞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的腥臭。可是要作乐,就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你事后洗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就是这一点。” 第三课,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败北,高老头的惨死。同时,他“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和巴黎上流社会“拼一拼”。,拉斯蒂涅:人生三课,小说完全符合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著名论断:“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小说详尽逼真地一一描写城市风貌、房

15、屋摆设、言行举止、心理状态,连穿衣柜上玻璃的厚度都要写明,其细节的真实程度简直跟照相相似。 此外,串篇人物的广泛运用、肖像描写的精彩传神,以及性格化的人物对话等,都鲜明体现了巴尔扎克惯用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特征。,艺术成就,【请你思考】巴尔扎克说,拿破仑用剑没有做到的,他要用笔来实现。从人间喜剧的成就来看,你认为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什么?,第四节 福楼拜,一、生平与创作,福楼拜(18211880)是比司汤达、巴尔扎克稍晚的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二、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以七月王朝统治时期为时代背景,展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浪漫幻想的平民女子的悲剧一生。 小说最鲜明地表

16、现了福楼拜所奉行的绝对冷静客观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创作原则。福楼拜对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进行实地调查和精确表现。,二、包法利夫人,福楼拜认为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有不同于别的同类人物和事件的内外特点,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使读者不至于对同类人物和同类事件产生雷同感或误认。 艺术表现上,福楼拜特别注意用字准确、精练,要求“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能用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能用一个动词;要区别它形态,只能用一个形容词”。,第六节 哈代,一,哈代:英国诗人,著名的乡土作家。 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家之一。荒原之子 优秀建筑师 乡土小说家 著名诗人 积极的悲

17、观主义者 宿命论者,生平与创作,1,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1862-1867年,哈代在伦敦求学,此外一生基本都在家乡“隐居”。1928年1月11日,哈代去世,骨灰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按照其遗愿,心脏被安葬在故乡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荒原之子,哈代故居(图),位于英国西南荒原多塞特郡,2,16岁开始继承父业,拜师学建筑,22岁到伦敦做著名建筑师布洛姆非尔德的助手。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获得成功后,哈代从职业建筑师变成专业作家。,优秀建筑师,3,哈代一生守侯在家乡多塞特郡,乡村风物、习俗、语言和生活方式,是他创作的不竭之源。他的

18、“威塞克斯”小说和诗歌大都以此为背景。 多塞特荒原对世界的贡献是:造就了一个诗意的乡土小说家。,乡土小说家,4,哈代创作的前期和后期,均以写诗著称。哈代的诗达到了“大诗”境界:诗与真理合一,理性与直觉统一,自然与情感交融。,著名诗人,5,资本主义势力激化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矛盾,人与外在异己力量的冲突更加激烈,哈代对此失望而无奈。 但哈代的悲观只是对现实的否决,并非对人类失去信心:“我的实践哲学明显指向人类不断向善的理论。”,积极的悲观 主义者,6,哈代深受叔本华“唯意志论”、达尔文进化论和赫胥黎不可知论的影响,形成怀疑和虚无思想。认为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人类总归无法摆脱那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宿

19、命的捉弄。,宿命论者,二,哈代以威塞克斯的家乡(多塞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理环境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哈代借此描写19世纪后半叶英国宗法制农村的衰败以及底层民众的悲惨命运。这是较早的地域小说系列,后来小说系列中与此类似的著名地理环境还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和马尔克斯的马多孔镇等。,威塞克斯小说,二,哈代在1912年编纂自己的作品全集时,把他的小说分成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主要包括14部长篇小说和4部短篇小说集。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复活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古老王国,同时企图复活一种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的宗法制生活方式,一种

20、与道德文明反悖而与自然人性亲和的人的情感世界。,威塞克斯小说,三,第一阶段(1871-1876)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传统风习,表现威塞克斯农村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基调:乐观、轻松、愉快。第二阶段(1878-1887)描写因资产阶级关系的入侵,造成威塞克斯农村社会解体的过程,反映农民阶级因破产而毁灭的历史。基调:忧郁、迷茫、阴沉。第三阶段(1891-1896)探索威塞克斯农民在新的环境中前途与命运。基调:悲怆、深沉、思辨。,创作分期,四,美丽的乡村少女苔丝,到阔亲戚家认亲打工,遭遇恶少亚雷欺凌。后来苔丝到牛奶场当挤奶工,遭遇克莱,与之相爱结婚。婚后克莱得知苔丝经历出走。苔丝为救家人与亚雷同居

21、,克莱归来后,苔丝杀死亚雷,被处绞刑。,德伯家的苔丝,1,德伯一家的生活,表现资本主义入侵后,农村生活的破败,农民的悲剧命运。苔丝的遭遇,表现个体生命与强大命运,美善与邪恶,美好爱情与世俗观念的冲突。苔丝的毁灭,说明个人在强大异己力量面前的无能为力。 亚雷的死不改悔,说明人性恶之根深蒂固。克莱的忏悔,说明人类良知的复苏。,主题思想,2,完美女性形象:美丽、纯洁、善良、自尊、坚韧、反抗。 无辜受难的典型:苔丝之所以受苦,与其说是罪过,毋宁说是美德。她的善良使她为家庭付出巨大代价。她的自尊和纯洁使她既向往美好生活;又无法摆脱心灵的阴影,最终以暴力反抗的手段进行复仇。,苔丝形象,“无辜受难”的典型,

22、可参照古希腊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等英雄形象,以及旧约约伯记中的约伯形象来理解。,“无辜受难”,神话原型,2,社会悲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破坏了英国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破产,无以为生,苔丝去亚雷家认亲、打工,是为生计所迫。 性格悲剧:其一,苔丝很迷信,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下,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向克莱坦白过去的信被插在地毯下面,便认为是命运的暗示。迷信神秘力量,使苔丝丧失主观意志,放弃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其二,苔丝作茧自缚,以世俗观念自戕,认为自己有罪,自愿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和良心债,默认命运的不公正,因此削弱了自主性和反抗力量。命运悲剧:哈代具有浓厚的宿命观念,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更为强大的

23、异己力量主宰着芸芸众生,使之劫数难逃,直至生命结束。,苔丝 悲剧原因,德伯家的苔丝:“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他赋予作品偶然事件以逻辑因素,使一系列的偶发性事件具有因果联系,从而导致必然结果。由此人物的存在被锁定其中,在劫难逃,从而体现宿命的力量。 例如:发现家世父亲醉酒苔丝代父赶车老马撞死苔丝认亲遭遇亚雷外出打工遭遇克莱与克莱结婚被弃与亚雷同居克莱归来杀死亚雷被判死刑。,命运逻辑,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体现出了何种地方特色?它们为何成为体现英格兰性的经典?,思考,第八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文学天才,在20世纪文学中受到极大的推崇,被西方现代派奉

24、为鼻祖。,一、颠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苦难经历,2.颠狂的爱情,3.疯狂的赌博,4.狂热的写作,5.痛苦的选择,1.苦难经历,病态的天才。胸襟狭窄、暴虐和易于冲动。,彼得保罗要塞,73,第一次发病,陀氏自幼在贫穷与疾病包围的气氛中长大,养成了异常敏感、卑怯的性格。 他不善交往。他外表冷漠,实际上却是一个热情而易于冲动的人。 9岁那年第一次发病。,少年的两大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 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死去。,军事工程学校读书,17岁时他入军事工程学校。兵营式的生活痛苦难熬,敏感的陀氏感到难于忍受。毕业后在工程局任职一年就退职,专事写作。,成年发病,昏睡后是否还

25、能醒来的观念,使他痛苦不安。,判处死刑,1849年4月,陀氏因在一次集会上朗诵了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死刑判决书,79,苦役犯,陀氏在西伯利亚待了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 他主张容忍、宽容,他的名言是“生活就是苦难”。,2.颠狂的爱情,陀氏直到34岁还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友,他寻找爱情,在四年苦役后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妻子玛丽娅。,第一次婚姻,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发病。 玛丽娅不理解陀氏的写作,不断指责他,最后夫妻关系破裂,1861年起分居,各自独立生活。

26、,第二次爱情,陀氏经历的第二次爱情是与年轻的女大学生阿波利纳里娅的恋情。,第二次婚姻,陀氏的第三次爱情是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的幸福婚姻。,3.疯狂的赌博,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赌博和女人在他的精神上和生活中,都紧紧地交织在一起。,4.狂热的写作,陀氏的创作都是在狂热状态下进行的。他在最初的癫痫病发作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1846)。,5.痛苦的选择,陀氏赞同俄国文化中的群体主义,反对西欧文明,但他又看到俄国文化精神并非一切皆好,他的内心是分裂的,在两种文化选择中犹豫和困惑。 表现在创作中,他描写了反抗与顺从,个人主义与宗教爱的对立与冲突。他感到茫然,不知该赞同

27、哪一方。为此,形成他的小说的独特的复调艺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凋小说。,二、作品创作情况,在恢复文学活动后发表的作品有:舅舅的梦(1859)、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和死屋手记(18611862)。 1866年,其主要代表作品罪与罚问世,并受到好评。 此后发表的重要作品还有白痴(1868)、群魔(1871)、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等。,罪与罚 第一部给作者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罪与罚描述的是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图财害命,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抢走了她的钱财,而后矛盾、悔悟、自首、服刑和解脱的精神过程。,犯罪主题,小说以社会犯罪及由此引起的道德

28、后果为题,描绘了当时俄国可怕的城市贫困和社会生活的无出路现状,凸显金钱对各类人物性格的毁灭性影响。,关于书名中“罪”与“罚”的 多重含义,92,1.法律上的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受到法律惩罚。,93,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理性专横的罪,他的理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2.理性上的罪与罚,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提出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理论,一心要做为所欲为的强者、超人。根据自己的理论,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企图以她的钱来救济穷人。然而在杀人后,他的良心受到谴责,精神崩溃,甘心情愿去流放,皈依宗教。以此洗涤自己的罪孽。,拉斯柯尔

29、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杀人后内心不安,精神崩溃。“超人”哲学的理论破产,这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再正当的杀人理论也不可付诸实践。,超人理论破产,超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心理实验英雄的代表。他的姓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意就是“分裂”的意思。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大学生。他正直善良,不愿妹妹为自己的求学牺牲个人的幸福,同情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又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不愿做逆来顺受的普通人,希望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善良,做一个拿破仑式的英雄和世界天才。,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违背宗教道德,是有罪,受到良心的谴责,痛苦万分,是良心道德的惩罚,皈依宗教。,拉斯

30、柯尔尼科夫,陀氏观点,探讨社会犯罪根源及由此引起的道德后果,穷人走投无路时的铤而走险。 谴责理性的专横,反对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作家本人是主张俄国的群体主义的,但又有思想矛盾。人不应该靠理性而生,而应该靠心灵和宗教信仰而生。 反对暴力革命,因为暴力革命根据正当的杀人理论而实践。 宣扬基督博爱,忍耐顺从。,三、复调结构,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苏联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由此有了公认的陀氏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复调性。,100,“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

31、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论述陀氏小说的复调性,101,巴赫金对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理解,一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二是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 三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概括起来,理解陀氏小

32、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罪与罚的复调,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 这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地主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和掠夺者卢仁都各有其独立意识,按自己观念行事,和小说其他人物思想并行发展,由此形成小说的复调结构。,第九节 托尔斯泰,10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创作生涯长达约

33、60年,他和巴尔扎克一起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 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105,106,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处在终身忏悔之中。,107,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贵族公子气 生活放纵 军队生活 思想激变 平民化生活 为别人做好事 关心农民苦难,忏悔的爱情 作家生活的影子 晚年出走 去 世 忏悔意识在人物塑造中的反映 托尔斯泰主义,贵族公子气,托氏出身贵族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108,生活放纵,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

34、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109,军队生活,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搞了一次浑帐检阅。所有的人都在狂饮,特别是哥哥战争是一种不正义和愚蠢的事,那些正在打仗的人力图压下自己良心的呼声。我正在做的事好吗?”,110,思想激变,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111,平民化生活,托尔斯泰在忏悔录谈道:“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

35、的意义。”,112,为别人做好事,他不仅自己过平民化生活,也为家里人订下了改变生活方式的计划:“生活、食物、衣着所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事。所有其他多余的东西:钢琴、家具、马车卖掉、分掉。科学和艺术,只有在能同别人分享的时候才搞这些东西。对待一切人的态度,从省长到乞丐都一样。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自己和家庭的幸福懂得幸福在于生活上要求少和为别人做好事。”,113,关心农民苦难,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11

36、4,忏悔的爱情,他当着索菲亚的面,用粉笔在桌上写道:“你的青春和对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失望。” 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三十有四,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污。他在日记中忏悔道:“不要闯进那青春、诗意、美和爱情的境界修道院、劳作,才是你的工作,在这上面你可以安静地、愉快地俯视别人的爱情和幸福。”,115,作家生活的影子,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他将自己求爱的细节写进了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向吉提求爱,采用在桌上写字的方式,这是作家本人的经历。,116,晚年出走,1910年10月27日晚

37、,他发现妻子总在翻他的遗嘱,于是写了给索菲亚的最后一封信:“我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已是忍无可忍,除了其他别人的人,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我的出走,给你造成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奉劝你与这种新的环境妥协吧!不要反对我的无情吧。”,117,去世,写完信,托氏坐马车离开了家。1910年11月7日,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站去世,终年82岁。 根据遗愿,托尔斯泰被安葬在家乡,一个朴素的没有碑石的墓地中。,118,119,忏悔意识在人物塑造中的反映,托氏个人思想矛盾和忏悔意识都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反映。从早年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年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到晚年的复活,在这些世界名著中,托氏塑造了一系列忏

38、悔贵族形象,如聂赫留道夫、列文、彼埃尔、安德烈等,在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表现了作家本人的忏悔情绪。,120,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 “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要求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121,这是一种禁欲主义的宗教思想,要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在贫困状态中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他是一个天真、愚昧的农民

39、,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真诚执着的大哲人。,122,二、主要作品,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中篇:哥萨克一个地主的早晨; 一个短篇小说琉森; 三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忏悔录世界观转变的标志。,123,三、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由两条平行而又互相交错的线索组成。 一条写内心情感丰富的贵族妇女安娜与丈夫卡列宁感情平淡,对渥伦斯基产生浓烈的爱情,因抛弃家庭而被上层社会鄙弃,后来又受渥伦斯基的冷遇,绝望之下卧轨自杀。 另一条写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的恋爱,经过波折终于结成幸福家庭。,124,经典的开端描写,安娜卡列尼娜以安娜哥哥家庭生活发生裂痕开始。第一句话写:“幸福的家庭都

40、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它道出了生活的真谛,成为小说名言。,125,平行书写的人物传记,小说平行写了两个人物的传记:城市贵族妇女安娜和外省地主列文的故事。 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情节线连接城市上流社会,列文和吉提的情节线代表宗法制庄园文化。这两组人物由奥布浪斯基一家联系在一起。奥布浪斯基是安娜的哥哥,列文小时的同伴和朋友,吉提是奥布浪斯基妻子杜丽的妹妹,杜丽曾和渥伦斯基恋爱,但渥伦斯基转而追求安娜,抛弃了她。吉提和列文结婚。 安娜和列文这两条线索互相交错和对照,展示了俄国生活的完整图画。托尔斯泰对小说的双线结构很满意,他称为“拱顶结构”。,126,拱顶结构的内部联系,托尔斯泰说:“我以它

41、的建筑而自豪拱顶镶合得那么好,简直看不出嵌接的地方在哪里。我在这方面费力也最多,结构上的联系既不在情节,也不在人物间的关系(交往),而在内部的联系。”(托尔斯泰和他的创作) 双线结构的 “内部联系”在于安娜和列文这两个贵族男女努力摆脱上流社会的桎梏,追求人生意义和新的生活道路。,127,列文的追求,列文追求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他是一个精神探索者,成天思考生与死的意义,表现出对人生的矛盾和彷徨。他也是一个社会探索者,努力寻找社会的出路,企图进行农事改革,靠地主和农民的合作,抵制西欧资本主义道路。结果,改革失败,最后在宗教找到出路,这就是“为上帝,为灵魂活着” 。,128,反思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

42、的意义是安娜的一大特点。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安娜没有找到答案,临死前带着她对人生的三个疑问:“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呀?”离开了人世。 列文几次面临自杀的痛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是为上帝而活,为灵魂而活。 作品的结局,女主人公自杀,男主人公皈依宗教,这都不是人生的理想归宿。显示出小说的悲剧内蕴。它是人生的悲剧,探索的悲剧。 安娜的个人主义和列文的群体主义都遭到失败。,129,安娜的爱情悲剧,安娜是托尔斯泰人物画廊中与众不同的贵族妇女。她和托尔斯泰的宗教道德、传统家庭观念相对立。 托尔斯泰青年时代曾经放荡过,他后来一生都谴责情欲的罪恶。并把他的憎恶感迁怒于妇女,惩罚

43、不守传统妇道的女人。托尔斯泰的情欲观念影响了他对安娜的塑造。,130,封建的包办婚姻; 上流社会的迫害; 新旧思想在安娜头脑中的交战; 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冷淡; 最根本的是专制、冷酷的社会对她的迫害。,131,安娜悲剧的根源,安娜的原型,安娜的原型是作者邻近庄园的女管家安娜斯捷潘诺娃。她是主人的情妇,后被主人抛弃,卧轨自杀。托尔斯泰以此为原型,准备写一个“不贞的妻子”的私生活小说。后来他改变初衷,淡化私生活,增加了列文的情节线,又选取了普希金的女儿普希金娜为安娜的原型。赋予安娜惊人的美貌,高雅的气质,内心世界丰富,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贵族妇女。,132,被压抑的激情,激情是安娜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她

44、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渴望爱情。但她的爱欲长期遭受压抑,她不爱卡列宁。认识渥伦斯基,唤起她的爱欲和激情。火车站的相遇,作者特意描写安娜眼睛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133,挑战上流社会,安娜要为自己的真情而活,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理想爱情。她的追求破坏了男权家庭道德,触犯了丈夫卡列宁的利益,犯了上流社会不动真情的大忌。她坚持出入公共娱乐场所,对社会习俗挑战。,134,首尾呼应:卧轨自杀,安娜的激情和俄国传统妇女的柔忍、低首下心、平和、顺从形成鲜明对照。她孤军奋斗,失去了家庭和朋友,渥伦斯基爱她,却不理解她的精神追求,达不到安娜理想爱情的高度。安娜在绝望中卧轨自杀。 相遇火车站,自杀火车下,形成小说首尾呼应

45、。,135,安娜的追求,安娜追求个人幸福,具有西方文明的个性自由,爱情至上。正是这一点,西欧读者推崇安娜卡列尼娜,因为它和西欧文化的个体意识一致。安娜的追求以失败告终,她卧轨自杀,表明作者否定了西欧文化的个人主义和爱情至上。,136,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137,第一,独创的情节结构。这部作品中包含着彼此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两条情节线索,形成了所谓“拱桥”型的结构。 第二,出色的心理描写。 第三,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所最最注意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揭示

46、人物的内心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展示出来; 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合理揭示。,138,心灵辩证法,139,“他在我身上寻找什么呢?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满足他的虚荣心。我的爱情愈来愈热烈,愈来愈自私,而他的却愈来愈减退,这便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他不爱我,却由于责任感而对我曲意温存,但是却没有我所渴望的情感。这比怨恨还要坏千百倍呢!这简直是地狱!事实就是如此。,心灵辩证法安娜的内心独白,140,我一点不认识这些街道。这里像一座座的山,全是房子,房子房子里全是人,人多少人啊,数不清,而且他们彼此都是仇视的。哦,让我想想,为了幸福我希望些什么呢?哦,假定我离了婚,成了渥伦斯基的妻子。结果又怎

47、么样呢?不要说幸福,就是免于痛苦,难道有可能吗?啊,一个抱着婴儿的乞妇。她认为我在可怜她。我们投身到世界上来,不就是要互相仇恨,因此折磨自己和别人吗?那里来了一群学生,他们在笑谢辽沙?,心灵辩证法安娜的内心独白,141,途中,“她的死会立刻解决他处境的困难,” 把安娜病危的消息当作了喜讯。 走进大门,听到的消息,安娜“平安生产了”,犹如突如其来的噩耗,止住了脚步,变了颜色。 仆人告他,安娜病情很坏,这消息使他重新点起了希望,提起脚步走进门去。 深层的心理是他强烈地渴望安娜死。,心灵辩证法卡列宁的心理活动,在安娜的病床前,面对渥伦斯基“一种爱和饶恕敌人的感情充溢了他的心。”“我要把另一边脸给人打

48、,要是人家把我的上衣拿去,我连衬衣也给他。”“您可以把我践踏在污泥里,使我为世人所耻笑,但是我不能抛弃她,而且我不说一句责备您的话。” 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宽恕。表面的真诚的宽恕包藏着深层的虚伪。 他对敌人的爱和宽恕的唯一的后果,是加深了安娜和渥伦斯基的负罪感。,142,心灵辩证法卡列宁的心理活动,143,心灵辩证法吉提的心理,四、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 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善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即心灵辩证法。 4.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丰富而复杂,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144,第十二节 马克吐温,一、生平与创作,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与马克吐温从新闻记者成长为文学家的生活历程相应,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个从轻松的诙谐、幽默到辛辣的讽刺、揭露的发展过程。,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小说描写白人少年哈克贝利费恩与中年黑奴吉姆结伴乘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逃亡漂流,以寻找理想中的自由国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但实际内部却延伸到了战后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