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概论/透视社会的艺术 社会学基础知识概要,尹保华 baohuaY,第六章 社会互动,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一)社会互动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社会互动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近或直接与间接地接触等方式而发生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社会互动的特征,首先,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其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第三,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如果没有信息的交流,互动双方互不理解,互动就无法进行。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
2、情感。,社会互动的特征,第四,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直接互动),人们可以通过信件、书籍、图画、电话和互联网等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社会互动(间接互动)。 第五,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第六,社会互动不仅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特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二)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有:(1)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是融洽还是对立?(2)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冲突程度多大?(3)地位关系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
3、不同方向的互动在模式上、结果上都大不相同,在一定条件下,互动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研究这种条件和机制是调解人际冲突的重要前提。,社会互动的维度,深度。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我们可以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一般来说,如果利益上事关重大、情感上涉入很深、时间上持续较久(或其结果的影响很深远)、规范上较为复杂,则是深度互动,反之只是表层的互动。异性之间见面打个招呼,只是非常浅层的互动,如果他们一起跳舞,就更进了一层,如果开始恋爱,那就进入了深度互动。,社会互动的维度,广度。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
4、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有些互动局限于特定的领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如上课只是为了传授、学习知识,学术会议只是为了讨论某个问题。有些互动则涉及很多方面,互动方式上较为灵活,如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大都是全面的互动。,社会互动的维度,频度。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同一个班级里,我们与有的同学经常来往,与另外一些同学则只是偶尔交往。互动品德的差别往往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 强度。强度反映存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有时人们心平气和地交往,有时人们又会情绪冲动地行动。情绪控制的大小与互动参与者的个性有关。,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5、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强调符号和意义在微观社会学层次的重要性,其创始人是乔治赫伯特米德(G HMead)。 对符号互动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米德的学生布鲁默(Herbert Blumer),他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二)拟剧论,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色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他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
6、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拟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例如,人们在开始谈恋爱时会尽量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会很注意自己的衣着与言行,希望给用人单位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戈夫曼:四类人际礼仪,(1)表达式礼仪用来表示对他人的问候、恭维和感谢等。例如,见面时向人点头微笑。 (2)回避式礼仪表示对他人的隐私与个人空间的尊重。例如,陌生人之间要避免长时间的视线接触。 (3)维系式礼仪用来维持人际关系,使之不中断。例如,逢年过节时走访亲友,给久不见面的老同学寄贺年片等。 (4)认可式
7、礼仪用来表示对别人身份的认可。例如,别人结婚时去道喜等。,(三)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和埃默森。 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社会交换论认为,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公正之中。,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邻居们交换恩惠; 儿童交换玩具; 同事们交换帮助; 熟人们交换礼貌; 政治家们交换让步; 讨论者交换观点; 家庭主妇交换烹饪技巧。,社会交换理论的命题,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
8、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 2、刺激命题:如果某特定刺激的出现曾成为一个人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的相同,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与此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社会交换理论的命题,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的酬赏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5、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者得到了未估计到的惩罚时,他将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所预期的结果变得更有价值;B.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期望的酬赏甚至大于期望的酬赏,或者未遭受预料中的惩罚时,他会很高兴,并可
9、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也变得更有价值。,(四)本土方法论,这一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又译做“俗民方法论”。它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无背景试验,为了证明社会互动中这类隐含规则或称背景假设的重要性,本土方法论者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称为“无背景试验”,或“打破规则试验”。这一试验研究揭示了互动中隐含规则
10、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互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背景知识,互动双方必须了解这种背景知识,遵守其隐含的规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互动双方要有“共同语言”,并遵守“共同语法”,否则就无法沟通。,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类型 (一)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 首先,许多学者都把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social intercourse)在同等意义上理解和使用:(1)社会交往与社会相互作用是涵义相同的两个概念,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社会互动” (韩明谟、王思斌:社会学概论)。(2)社会互动又称为社会交互作用或社会相互作用,并用社会交往来定义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就是指社会上个人与
11、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郑杭生:社会学概略新修 )。,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其次,也有不少学者在有区别的意义上使用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这两个范畴。譬如,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交往应该比社会互动包括更多的含义,社会互动只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社会交往的功能和内容,并不能概括社会交往的全貌。社会互动是与社会沟通、社会知觉等属于同等层次上的概念。而社会交往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动态系统结构,它既包括社会沟通、社会互动、社会知觉等方面的内容,又包括人际、群际、区际乃至国际等多层次的交往(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社会
12、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沟通(social communication)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 (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二)社会交往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社会交往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社会交往分为个人交往与群体交往两种形式。 根据交往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根据交往的性质可以区分为竞争、合作、冲突、调适或顺应等。,1、个人交往与群体交往,个人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活
13、动方式。个人交往又称为人际交往。 个人交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人交往大多为直接进行的面对面交往,一般不使用机械媒介,主要通过语言、手势、面部表情、行为动作进行。第二,个人交往的双方是明确的,交往的双方都很明白各自的位置、交往的性质、内容及所产生的后果。第三,个人交往的效果及反应大都是及时、迅速和直接的。,群体交往,群体交往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群体交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群体交往较多地利用诸如书信、函电等传播媒介,以扩大交往的范围。第二,由于群体目标的多重性,因此,群体交往的对象是多方面的。,2、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间接交往是借用大众传播媒介或通过代理人与其他个
14、人或群体进行的交往。直接交往是交往双方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活动方式。 直接交往的条件:第一,交往的双方要清楚交往的目的、内容,建立共同的认识。第二,交往双方要有诚恳的态度,以便交往是在一个信任、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第三,交往所使用的语言及方式必须是双方所能接受的,不会产生歧意。,3、竞争、合作、冲突、顺应,竞争是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 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合作的功能在于达到只靠单方不能达到的目的。 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相互作用方式
15、。 顺应或调适是指相互作用的各方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相互适应的行为。,二、转型期我国社会交往的特征 ( 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62365页 ),社会交往正从封闭式交往向开发式交往转变 社会交往正从依赖性交往向自主性交往转变 社会交往正在从单一化交往向多样化交往转变,第三节 集体行为,一、集体行为的涵义与类别 (一)集体行为的涵义与特征 集体行为又称集合行为或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或者是说,它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动。,集体行为的特征,第一,非组织性。集体行为是一群无组织的人
16、采取的无组织、无计划的活动。这些人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在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只是临时采取了大体一致的行为,既无事先计划,也无过程中的组织。 第二,突发性。集体行为常常是现场突发的群众行为。由于某种因素的刺激,群众彼此相互在情绪上感染,而引发出类似的共同行为。 第三,反常性。在平常的状态中,人们因受种种社会规范的制约,表现出来的行为大多是规则的。但是,在集体行为刺激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表现出打破常规的行为。,(二)集体行为的类别,集体行为可分为初级集体行为与高级集体行为。 初级集体行为包括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时尚等。 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运动。,集体行为的类别,骚动。大多数集体行
17、为开始发生时,往往经历一个人们互相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盲目活动、毫无目的,情绪高昂但很急急躁,在相互激励之下的盲目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为骚动。 传闻。传闻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惯常形式。对于人们共同感兴趣的消息,大家口传耳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增或减。通过传闻,人们期求对模糊的问题找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谣言与传播小道消息都是传闻的表现形式。,集体行为的类别,社会动荡不安。骚动的增强、传闻的增多,就可能发生社会动荡不安。动荡不安的一般特点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受到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敏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具有传染性和多变性。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集体行为的高级形态,是初级集体行为不断发
18、生的结果。他与其他集体行为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持续性的、有一定组织的活动。,二、集体行为的理论 (一)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1)环境因素 (2)结构性压力 (3)催发因素 (4)行为动员 (5)一致性信念 (6)社会控制能力,(二)模仿理论,模仿论认为,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处于丧失理智的状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出现哭涕、吼叫、模仿等简单的初级行为。这时他们便会本能地彼此模仿,力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由此导致集体行为的产生。,(三)感染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集体行为是人们情绪感染的结果。即在感染的作用下,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
19、和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为的倾向。 在群众中,个人的文明程度降低,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减弱甚至消失,个体会被一种一时的冲动所主宰,卷入非理性的狂乱之中。,(四)紧急规范理论,理论观点:在集体行为中虽然没有群体规范,但面临突发事件时,人们之间通过互动会产生一种“紧急规范”,紧急规范一旦产生同样会对在场者形成规范压力,迫使他们去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体行为。 紧急规范:集体行为中最先出现且又迅速得到其他人效法的某种行为方式。,(五)匿名理论,匿名是指没有明显的群体或个人标志。 匿名理论认为,在集体行为中个体之所以做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有做过的越
20、轨行为,是因为他出于匿名地位。人处于匿名时,没有明确的个人标志,不必承担破坏规范的后果,由此而产生责任分散的心理,同时,匿名状态也会使人的群体遵从性降低,这两个因素都会降低人的社会约束力,使他容易从事越轨行为。 事实上,人在破坏规范时往往想使自己处于匿名状态,强盗作案时要戴上面具,诬陷者写诽谤信时要署上假名。,(六)控制转让理论,这种观点认为,正常情况下,每个行动者都控制着自己的行动,而在集体行为中,行动者已经把对自身行动的控制转让给他人。这种控制转让并不是一时冲动的感情用事,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而是理性行动者采取的有目的的明确行动,当人们认为保持自主地位所付出的代价超过所获得的利益时,
21、他们就可能将控制转让给他人。,控制转让理论,控制转让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大多数成员转让控制并非必然导致恐慌或聚众生事,也有可能导致某种秩序井然的活动,转让控制的结果如何取决于接受转让的行动者最初采取的行动。如果接受转让者控制不了形势,就可能出现集体行为。,三、时尚,(一)时尚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或者说,当社会上出现某种新奇行为时,如果它得到许多人的肯定和赞赏并竞相效仿,就会产生一时的流行现象,即谓时尚。 依其表现的热烈程度,时尚可分为热、时髦和时狂。,时尚表现形式,热是一种流传较为迅速、存在时间较为短暂的流行现象。 时
22、髦是众人对新颖现象的追求和效仿的社会现象,它存在时间较短,但对人有较明显的刺激或引诱。它常具有某种外在表现性,即做给别人看。 时狂是时尚的一种极端表现方式,是人们为追求时尚表现出来的狂热的行为现象。它一般影响面大,对人的影响较深,持续时间较长。,(二)时尚的特点,第一,新奇性或非常规性。时尚作为一时流行的行为模式,与常规性的惯常行为不同,而正因为其新奇才被一些人,特别是善于反传统的人所崇尚,进而效仿。 第二,流行时间较短。时尚的魅力在于其适当的星期,而一件新鲜事物的新奇不会经历较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众人效仿,新奇感逐渐消失,对赶时髦者的吸引力就会降低,此一时尚就可能过去。 第三,显示与炫耀
23、。由于赶时髦者追求新奇和攀比,因此其行为常带有显示自己的特点;炫耀也是一种显示,但有显示奢侈的含义,即它常常是炫耀性消费,常有一定的奢侈性。,(三)时尚的形成条件,第一,社会对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行为的宽容。一个控制比较严格的社会难以出现众多时尚。相反,一个开放的、允许多种价值观、行为方式并存的社会则易于产生和容纳新的行为模式。 第二,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名人)的示范 。如改革开放初我国领导人带头穿西服,行政干部穿西服就蔚然成风。再如影星、歌星、球星的某些行为也常常成为“追星族”的效仿对象。,时尚的形成条件,第三,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吹对时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商业社会中的广告时常掀起一起赶时
24、髦的热潮。 第四,时尚发达与否受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说来,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赶时髦、进行炫耀消费的可能性越大。,(四)时尚的流行规律,第一,自上而下的传播。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时尚由上流社会创造出来并逐渐在大众社会中广泛流行;二是上层人物的某些行为易为民众所效仿,即上行下效。 第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人群的传播。当一种新奇行为出现后,先是被某一思想较为开放的群体所接受并效仿,他们漠视或顶住来自传统的压力,成为核心群体。随着社会对这种新行为、新观念的容忍程度增加,它会获得更多的追随者。 第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独领风骚数十
25、年”的时尚,它会被来自对立方向的新奇事物所替代。,(五)时尚的社会功能,时尚有健康与否之分。健康的时尚具有如下功能:第一,时尚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第三,健康的时尚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第四,在商业社会,时尚会刺激消费,活跃经济。,时尚的功能,当时尚之新颖并不代表健康和进步时,它的负面效应就十分明显:第一,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比如一段时间盛行的用公车举行婚礼。第二,炫耀消费造成浪费。许多时尚具有新、奇、贵的特点,那些赶时髦者往往为此投入不少花费。在时尚不断翻新的情况下,一些人为了“面子”,常弃“旧”图新,这不但造成浪费,也可能造成经济上的困难。,思考与研讨,1、什么是社会互动?它有哪些特征? 2、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理论各有哪些? 3、简述拟剧理论的内容。 4、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内容。 5、简述社会交往的类型划分。 6、简述转型期我国社会交往的特点。 7、什么是集体行为?它有哪些类别? 8、试述“匿名理论”。 9、试述“时尚”的有关话题。,致谢,十分感谢你的合作与支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