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8464159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章主要内容,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模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 之间的相互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第1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按照时间概

2、念,可以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主要研究某一个时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实物型按实物单位计量;价值型按货币单位计量。这两种模型最能反映投入产出特征。,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针对若干时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两者基本原理相同。以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为例,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各种产品为对象,以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表7.1.1是一个简化的实物型的投入产出表。 表7.1.1 投入产出表,按每一行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这样就有,以上

3、方程式可以写成,如果令则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则有,若令上述方程的矩阵形式为具体形式为,通过求解得到各类产品的总产量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结构。模型通过列昂捷夫矩阵(I-A)建立了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通过列昂捷夫逆矩阵 建立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关系。,(二)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是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建立的。它将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生产部门,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不仅能够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

4、动过程,而且能够描述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流动过程、实用性与实用范围。表7.1.2为一个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或者列建立数学模型。,表7.1.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横行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描述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即,记直接消耗系数为则方程变为 上式叫做产品分配方程组,表明,对于每一个部门,其总产品等于从该部门流向其他部门的产品及最终产品之和。,若记则方程组可以写成矩阵形式若假设 ,则有 。,按列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上式叫做费用平衡方程组,它反映物质消耗费用、新创造价值与产品总价值之间的关系。 设 则方

5、程组可写成为生产单位数量的j部门产品的全部物质消耗系数。,若将物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并记 ,该模型的矩阵形式为若|I-C|0,则可以建立新创造价值与总产值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计量单位统一,对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既可按行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产生与分配使用情况,也可按列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可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可根据实际问题将部门进行合并或分解,显得更为灵活。因此,应用范围更广,应用价值更大。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纯部门”,是根据同类产品的原则来划分的,而不是按行政和企业来划分的。因此,在应用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有关实际问题时,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