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高教心(4).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43586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高教心(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0高教心(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0高教心(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0高教心(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0高教心(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谢静涛,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学习目标,1 了解大学生群体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征,2 重视学生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影响,3 了解高校班集体心理、群体间的相互作用,4 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原则,5 学会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学生的群体心理,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一 学生群体与群体特征,群体的概念 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三人以上的人群,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199,特点1共同目标,特点2组织化,特点3心理相容度,群体特征,有一定共同目标,组织

2、化的人群,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一) 群体和群体特征,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0,(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非正式组织是自发形成,成员间具共同利益/观点/态度一致,性情相投,志趣、爱好相同,地位、境遇、经历相似,1 社会助长(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对他人的意识,包括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唤起了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内驱力,2 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一起完成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个体的评价焦虑减弱个人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减弱,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1,不发生的条件,成员间的

3、关系密切,本身具挑战性激发卷入水平高,群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机制,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像自己一样努力,(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2,影响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3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增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责任分散;社会规范的压力,4 从众: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信息压力、规范压力,二 高校学生的班集体心理,班集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a 含义 b 4个特征 c 良好班集体的作用 如何确立集体目标?a

4、 目标确立的重要性 b 两条途径 c 良好班集体的作用 如何形成集体舆论?a 舆力的含义 b 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形成 c 舆论的作用 如何培养集体凝集力?a 凝集力的作用 b 5条特征 c 培养方法,第一节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 P351,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359,平等性,一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感情色彩浓厚,富于理想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水平,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361,平等性原则,二 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尊重原则,真

5、诚原则,社会交换原则,理解原则,三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209,主动交往,发现并赞扬别人的优点,合理对待批评,避免争论,学会批评,维护他人的自尊,加强交往,密切联系,第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学习目标,1 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2 了解并理解品德的几种理论,3 掌握对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4 懂得如何矫治高校学生的不良行为,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高校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治,第一节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P 217,一 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

6、:,它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是指导和调节行为的准则,道德:,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倾向,以社会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社会现象,第一节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P 217,二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联系,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品德是在各方面的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个人的品德风貌,两者的区别,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的额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道德是哲学社会学等研究的对象,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7、,道德认识,第一节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P 372,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前提、条件,道德动机,外部表现,手,段,内部条件,四品德的心理研究的任务-自学,一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P 220,6岁-10岁:他律阶段尊重准则,10岁以后:自律阶段社会公正感,从行为后果判断行为的责任,着眼于行为发生的意向上,运用临床法进行的实证研究:,成熟的标准:对规则的态度;对行为责任的判断,他律阶段:抵罪性惩罚;自律阶段:报应性惩罚,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P 222,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

8、罚,能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而不能遵守,公正=服从 ,公正=公平,公正=公道,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二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P 223,前世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行为的后果判断行为的好坏,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世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从行为者的意向去评价行为,维护权威/秩序的定向阶段-相信准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道德的判断灵活了,普遍的道德良心/原则定向阶段-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外在,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三 班土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

9、化理论:利用强化物增加社会认可的行为,态度与品德形成,社会学习论:观察榜样-示范产生学习主要影响因素-强化,解释,说明,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四 埃力克逊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自学,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道德信念的确立,纪律自律,效果动机,对人对己,片面全面,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意志的形成与锻炼,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育情,道德行为的训练与培养,一 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异常的情感表现,明显的一直薄弱,不良习

10、惯的支配,某些性格缺陷,某些需求未满足,二 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学生品行不良矫正的心理依据,了解不良动机,纠正认知障碍,克服习惯惰性,克服自卑心理,抵制外界诱惑,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不良品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防范协约法,表征性奖励法,强化暂停法,过错矫正法,榜样示范法,第十二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目标,1 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2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及内容,3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4 了解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学生常

11、见心理障碍分析,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P 250,一 心理健康的界定,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IQ在80以上,了解自己、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人格完整和谐,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2 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3 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4 有利于养成良好

12、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 有利于培养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自学p259,自学p26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状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主要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主要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事件因素,自身因素,第四节 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析 P 267,一 心理障碍含义,详见 p267,第四节 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析 P 267,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神经症,神经衰弱:易于兴奋又不耐疲劳+睡眠障碍,恐怖症:不合情理的恐惧+植物神经功能反应,强迫症:自我意识+反自我意识的行为、

13、观念同时存在,焦虑症:情感体验+植物神经功能反应,抑郁症:知、情、意的动力下降,疑病症:对自己身体内部过度的关注,癔症:歇斯底里,精神病,主、客观世界的协调一致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自知力、求助行为,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少年,过于突出/显著增强牢固和持久地适应不良,使病人感到痛苦或贻害周围,偏执型:猜疑、偏执,分裂型:观念、行为、外貌装束奇特、感情冷淡、人际缺陷,反社会型: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强迫型: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内心不安全感,冲动型: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癔症型:过分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保密原则,信赖性原则,教育性

14、原则,主体性原则,时间限定性原则,一 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会谈法,观察法,测验法,二 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常用方法和技术,一般方法,治疗的主要方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学习目的,1 了解教师心理的基本含义,2 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以及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和心理学原理,3 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角色,4 懂得怎样树立教师威信及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高校教学心理,高校教师心理,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0,一 教学设计中的心理问题,(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

15、教的设计,教什么(课程、内容):,课程决策,宏观设计,教学主管部门/教学专家承担,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教学决策,微观设计,一线教师承担,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2,(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期待:,获得陈述性知识,获得程序性知识,开发激活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行为目标陈述法:,用可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2,2 组织教学内容,(1)布鲁纳的“螺旋式”组织,教材根据学习者不同智慧发展水平(动作的、印象的、符号的)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加以编撰和组织。

16、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在抽象程度更高水平上反复出现,(2)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组织,先于学习任务出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主要功能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陈述性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比较性组织者: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的课辨别性,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2,3 分析教学对象,(1)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2)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若大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上:无需帮助就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若在发展区:额外的帮助对学生成功完

17、成任务非常必要,若在发展区之下:即使有额外的帮助也很难完成任务要,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7,4 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策略,形成认知的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课堂教学指导性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组织策略,陈述策略,管理策略,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7,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演示、放电影等内容的呈现,提问法,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75%),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控制等待时间,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讨论法,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287,5

18、 实施教学评价,策略,形成认知的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课堂教学指导性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组织策略,陈述策略,管理策略,第一节 高校教学心理 p304,二 教学交往心理,教学交往的类型,教学交往的心理机制,个性层面的交往,角色层面的交往,群体层面的交往,师生相互知觉的作用和机制,师生相互知觉的心理机制,人际知觉效应的心理机制,现实自我的教师理想自己的教师投射自己的教师学生眼中的教师,成见效应:一人对另一人/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品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新近效应,定型效应:对某事/某人的固定印象,导致认识人的

19、简单化和成见的产生,教学交往的形势分析 p398,一 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角色,教师的职业心理:认知、情感、意志,教师的职业角色:,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注意力,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榜样,管理者,心理医生,朋友和知己,第二节 高校教师心理 p309,二 教师的威信与师生关系,教师威信的构成,教师威信的形成:,思想威信,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第二节 高校教师心理 p314,学识威信,品德威信,情感威信,三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成熟阶段,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自我反思、科学研究,发展:,第二节 高校教师心理 p316,过程:,在自我意识中,大学生对自己性格特征的关注,这是关注的_自我,A 社会 B 心理 C 生理 D 投射,判断个体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是其_,A 道德信念 B道德价值观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简述教师角色,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试述品的结构对学校思想教育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