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赤壁赋》4.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434586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赤壁赋》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赤壁赋》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赤壁赋》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赤壁赋》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赤壁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体会他复杂的情感与心境,竟而加深对赤壁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狱中寄弟子由二首,1.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2.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思路

2、,一、理清文章的情感变化过程 回顾课文,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关键词) 二、重点段落分析第三段矛盾复杂的情感分析第四段 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三、分析同时期作品 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定风波 定风波 四、作业,回顾课文,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关键词),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分析第三自然段,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3、,矛盾复杂的情感,赤壁之战幻灯片 7 个人生活幻灯片 8幻灯片 9 想象幻灯片 10,赤壁之战,三国时不可一世的曹操率领20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连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于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操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况吾与子渔樵(qio)于江渚(zh)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zh)。,“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答李端叔书

4、),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哀吾生之须臾(y),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挟(xi)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

5、“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分析第四自然段,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变 不变 逝者如斯 (水) 未尝往也 (水) 盈虚者如彼(月) 卒莫消长也(月) 时刻在变 (人) 无尽也

6、 (我) (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3、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物 人 客: 无穷 不变 须臾 变化 (片面) (悲) 苏轼: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喜)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4、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取 不取 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 (大自然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 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7、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 州时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

8、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上片重在写景,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 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 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 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 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 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 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 了”这一生

9、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 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 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 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 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 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 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 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 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 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 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

10、酬的郁愤和 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 “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 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 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 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 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 酒洒地之意。,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丝店,

1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穿林打叶”,意指雨的凶猛,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也打在苏轼和同行者的身上,这当然是相当的狼狈了。 “莫听”二字是对风雨打击的否定,“何妨”二字是对悠闲人生态度的肯定。 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沉着。,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 风雨中,我自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豪迈。,“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

12、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苏轼写定风波之后半年又写临江仙词,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可以彼此互证,苏轼对后半生不再有兼济天下之望,故“一衰烟雨任平生”,只求纵情于山水间,了此一生了。 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怕什么呢?我的一生就是顶笠披蓑,在烟雨中穿行的,对此,我早习以为常了。面对人生风雨,不如任其自然,泰然处之。” 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潇洒. 风也好,雨也好;阴也好,晴也好;沉也好,浮也好,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宠辱

13、皆忘,无所谓得失的澹定与从容。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下阕)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 下片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

14、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苏轼,在历代文人中,苏轼无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他豁达的人生哲学、完美的人格理想、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他,成了后世文人仰慕的偶像。现代作家林语堂对他极其崇拜,并写出了苏轼传,说“他是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

15、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仍然对苏轼的人生哲学有相当大的认同。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苏轼的作品像一付清凉剂,让我们浮躁不安的心灵得到丝丝的抚慰;它们亦如晨钟暮鼓,时时提醒我们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要以一颗宁静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他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是这样的代表作品。,我们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苏轼之为苏轼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走入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作业,阅读东坡突围苏东坡传原序 同学们是否从苏轼面对挫折面对逆境的态度中受到一些启发?如果有,请同学们以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短文进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