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429884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计学基础与实务导学辅 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第一部分 考试题型分析,对2005-2009年考试试卷的分析,第二部分 考试重点分析,统计基础知识出现三次以上知识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方式 分组的概念及方法 组距、组中值的计算 总量指标的种类,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4,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时间数列的种类及特征 时间数列的平均数的计算 统计指数的分类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第二部分 考试重点分析,统计实务出现三次以上知识点:,第二部分

2、考试重点分析,普查制度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内容、适用范围 基本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统计 能源库存统计 企业财务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的概念和统计范围,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一 重要概念,总体是同一性质个别事物的总和,比如:南京的工业企业,鼓楼区的居民,特征是同质,同质才能放到一起研究,大量才需要研究,差异才有研究的意义总体单位就是个体。上面两者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在研究南京的工业企业职工情况时,职工原来是南京工业企业这个总体的的总体单位,现在又变成总体了,各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了。,总体-指标(数值

3、表示)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总体单位-标志(品质和数量)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变异,研究标志变异就是基础的统计工作,数量的变异标志是变量,变量的数值就是变量值。注意,品质标志性别:男与女,这些不是变量。 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无限分割的就是连续变量数值,如身高,体重,只能取整数的是离散变量,如人数, 注意:年龄是连续变量,只是我们习惯于取整数例题: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总体单位,总

4、体,指标,变量值,变量,标志,品 质 标 志,数 量 标 志,说明,组成,说明,汇总,具体表现,数量变 异标志,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指 标 数 值,横 行 标 题 (主词),纵栏标题,知识点二 次数分布,这样排列叫次数分布或变量分布,统计分布,次数分布是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结构,揭示总体的平均水平变动规律。,总标题,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三 加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有三点要说明,一是种类,按反映内容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是单位数的和,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二是时期和时点

5、指标区别,可以相加并有意义的就是时期,比如江苏工业企业单位人数,在08年,09年,假如分别是300万,307万,两个数字加起来没意义,就是时点指标,它反映的是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三是总量指标计量单位一般有三类,实物,价值,劳动时间。平均指标是反映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将差异抵消,反映总体综合特征。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为算术,调和,几何平均数等。下面重点讲一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大家来对比下面两张表。,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两分公司员工月工资统计表,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所以这个表就是用加权算术平方法计算:,第二部分 重

6、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两分公司员工月工资统计表,这张表就用调和平均方法 ,对于甲公司则先要算出次数,再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算出平均工资,乙公司则直接用简单调和平均数的公式直接计算平均工资,因为它每组中的工资总额相等.这是书上的例题,请看教材67页.,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学习指导35页,1.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1)计算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是(调和平均),根据题目给出的销售额这个总量指标,就需要调和平均的方法。2)三个等级商品的销售量为,一级10.8万公斤(销售额除单价216/20=10.8),二级7.2万公斤,三级6万公斤。3)平均销售价格为

7、(16.8元/公斤),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 1)各组组中值为(300 500 700 900 1100) 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 首组组中值=,末组组中值=,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算术平均) 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甲823.74元、乙838.66元),2.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元),(元),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4)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87%,

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甲企业,乙企业,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17,本题小结,1、本题第一小题考了组中值的计算,特别是开口组的首末组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 2、本题第二小题考了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的概念,这里用的是加权算术平均法。 3、本题第三小题考了具体的计算。 4、本题第四小题考了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概念及具体的计算。,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3.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 A加权算术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调和平均 D几何平均 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a)。

9、A26.8件 B28件 C25.7件 D27.8件,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be)。 A结构相对指标 B15% 20% 35% 30%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 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3.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4. 某商店的三种商品为A、B、C,其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请回答: (1)计算商品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 A简单调和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加权算术平均 (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依次为(d)。 A68 550 290 B550 290 68 C290 68 550 D290 55

10、0 68 (3)商品的平均价格为(c)。 A70.67元 B71元 C63.87元 D72元,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请回答: (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b)。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简单调和平均 (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d)。 A甲企业72件乙企业67件B甲企业67件乙企业70件 C甲企业75件乙企业85件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 甲,乙,5、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 A甲=14.07件 乙=11.24件 B甲=12.24件 乙

11、=14.07件 C甲=11.24件 乙=12.24件 D甲=14.07件 乙=12.24件甲,乙,(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b)。 AV甲=20%V乙=17% BV甲=21%V乙=17% CV甲=20%V乙=21% DV甲=21%V乙=18%甲,乙,(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b)。 A甲大乙小 B乙大甲小 C无法判断 D代表性相同,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6.某水果市场3个摊位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1)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 A加权调和平均 B简单调和平均 C简单算术平均 D加权算术平均 (2)

12、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c)。 A20.31斤 11.11斤 23.3斤 B11.11斤 20.31斤 23.3斤 C23.3斤 20.31斤 11.11斤 D11.11斤 23.3斤 20.31斤 (3)苹果的平均价格为(c)。 A 3.5元/斤 B 3.2元/斤 C 3.38元/斤 D 3.7元/斤,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 B96

13、.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 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B150%,超额50%完成计划 C94%,没完成计划 D94%,超额6%完成计划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24,本题小结,计划完成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某一段时期内同一总体的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所以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实际完成数以及实际的计划数的具体值。,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8. 某总公司下设甲、乙两家分公司

14、,甲、乙两家分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表:,请回答: (1)若计算甲、乙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则采用的计算平均月工资的方法为(b)。 A简单调和平均 B加权调和平均 C简单算术平均 D加权算术平均 (2)三个档次月工资员工人数依次为(c)。 A甲公司50 60 3 乙公司40 50 2 B甲公司40 50 6 乙公司50 60 3 C甲公司50 52 3 乙公司40 60 2 D甲公司40 60 3 乙公司50 40 3 (3)甲、乙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为(a)。 A甲2276.19元 乙2313.73元 B甲2097.3元 乙2276.19元 C甲2313.73元 乙2276.19元 D甲2097

15、.3元 乙2313.73元甲,乙,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四 根据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2008年四季度总产值(表一),2008年12月第一周出勤人数(表二),2008年12月出勤人数(表三),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四),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五),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2008年四季度总产值(表一),表一是时期数列,就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相加除3就行了。,2008年12月第一周出勤人数(表二),表二是连续时点数列,未分组,所以也是简单相加除5就行了。,大家来对比一下上面五张表,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我们来分析。,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2

16、008年12月出勤人数(表三),表三是连续时点数列,分组了,所以要使用加权的算术平均法,也就是,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四),表四是间断的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用简单序时平均法,也就是首先计算出各间隔期内的平均数,再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序时平均数,叫简单序时平均法或者叫首尾折半法。,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五),表五是间断的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用加权序时平均法,也就是以间隔时间为系数,进行加权计算求得序时平均数。,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学习指导46页,1.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资料如下表: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

17、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万人,该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属于(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2006年该市的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145.12),3)计算2006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方法称为(加权序时平均法)4)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月度数据),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32,本题小结,本题主要是考察时间数列方面的知识: 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间数列、分组资料的连续时间数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平均数的因素。,第二部分 重

18、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请回答: (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数量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2)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万元。 A10.33 B12.40 C42.00 D62.00,(3)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A,B,C,D,(4)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万元。 A239.33 B239.14 C237.4

19、3 D234.17,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34,本题小结,本题考了时间数列的种类的概念,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本题还考了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五 根据相对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某企业2006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表一),某企业2006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表二),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企业2006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表一),表一实际工业总产值和计划工业总产值都是时期数

20、列,所以都分别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最后再对比。,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某企业2006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表二),表二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数列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月初工人数是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所以简单序时平均法也叫首尾折半法计算,再对比得出劳动生产率。,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我国2000-200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量,定基就是当期比最初期,环比就是当期比上期,增长速度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就是发展速度减一就是增长速度,定基和环比都一样。,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主要有两个法,一是水平法,一是累计法,这个不会让大家计算的,你们记住计算方法和公式就行了,上表按

21、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得:,还要知道,-1=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增长速度,累计法分子是各年度的总量之和初期的总量相比,水平法着重考虑的是最后一年所达到的发展平,累计法着重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的总量,实际工作中根据厂家目的确定计算方法。,上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得:,知识点六 平均发展速度,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七 统计指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数量指标指数用于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如产量指数,销售量指数,总产出指数.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平均数或相对数表示。反映现象的相对

22、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如价格指数,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而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看一下统计基础知识97页例题。,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a)。 A107.69% B116.35%C92.86% D90.56%(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 A105.67% B108.04% C90.28% D

23、94.62%,学习指导52页,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24、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总成本指数(108.62%)115.02%*94.44%=108.62%产量总指数为(115.02%),3)成本总指数为(94.44%),4)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5)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知识点

25、八 统计实务的几个概念,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制定或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由国家统计局管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管理规定 );部门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以外的其他部门(国家机关、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经统计授权的行业协会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人民团体)制定,由国家统计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地方统计报表制度:由省及省以下政府统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制定,由县及县以上政府统计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周期性普查制度 (1)经济普查:每10年两次,逢3、8的年份实施。 (2)农业普查:每10年一次,逢6的年份实施。 (3)人

26、口普查:每10年一次,逢0的年份实施。经常性调查制度:现行30项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持续开展),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主要条件)。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一)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二)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三)能够掌握收入

27、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1)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2)法人单位只位于一个场所并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产业法人本身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3)法人单位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或者位于多个地点,称为多产业法人。多产业法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生产活动统计,75页;,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1)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2)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

28、0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5)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6)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 7)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30亿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为(生产法)(收入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0亿元) (120-40)+(350-250)+

29、(150-90)+(110-70)+(100-50)+(90-30)+(35+5)=430亿元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28.6%) 350-250/350*100%=28.6% 4)收入法增加值由(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48,本题小结,1、本题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本题又是生产活动统计内容中的一个相当综合的题目,务必请大家要把本题学懂学透。 2、第一问考了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生产法、收入法) 3、第二问考了增加值的具体计算,在生产法计算中特别要注意非盈利性服务业的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30、。 4、要明白增加值率的计算方法。 5、要掌握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内容和计算方法。,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能源统计,79页;,某火电厂2007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如下: 分库存放煤炭50万吨; 第一车间领取的3万吨煤炭尚未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 已拨给外单位委托加工的煤炭6万吨; 从外单位借入并已入库的煤炭5万吨; 已运达本企业尚未入库的煤炭4万吨; 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7万吨; 清点盘库查出的账外煤炭1万吨; 已查证丢失的煤炭1万吨; 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煤炭1万吨; 不属于正常周转的超储积压煤炭2万吨。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库存核算的原则是(a)(b)(c)(d)。

31、A时点性原则 B实际数量原则 C以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 D能源生产企业按所有权原则统计 (2)能源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包括(b)。 A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B未办理退库手续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C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D盘亏的产品 (3)该企业2007年末的煤炭库存量为(a)万吨。 A61 B60 C65 D80 (4)下列关于库存量的表述中,(d)是错误的。 A建筑业库存的核算原则是“谁管理,谁统计”B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使用权原则统计 C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不包括已付货款,但尚在运输途中的能源 D清点盘库时查出的账外库存不包括在企业库存量中,2019/6/26,free templa

32、te from ,50,本题小结,本题主要考察了能源库存统计方面的知识。 能源库存量的核算原则 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的具体统计范围 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的具体统计范围和计算,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财务统计,84页;,1某公司于2005年初建,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为30万元。经营一年后,2006年该公司按国家规定从利润中提取资本公积金5万元,并有未分配利润6万元。 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企业所有者权益等于(a)。 A资产-负债 B实收资本-负债合计 C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 D资产-流动负债(2)该公司2006年所有者权益为(c)万元。 A111 B

33、81 C41 D36(3)如果该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从银行借款20万元,那么该公司所有者权益(b)。 A增加20万元 B为21万元 C不变 D为16万元(4)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有(b)(c)(d)。 A折旧 B专利权 C商誉 D土地使用权,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52,本题小结,本题是财务统计中的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 第一问要弄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二、三问是明白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第四问考了无形资产的概念。,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2.某企业200

34、7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1300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b)万元。 A1600 B1100 C1300 D1520(2)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b)万元。 A1600 B1100 C1300 D1520(3)该企业2007年末所有者权益为(d)万元。 A2200 B1500 C1300 D900(4)下列对该企业

35、流动负债的表述中,错误的有(b)(c)。 A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负债 B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借款 C流动负债中不包括应付工资 D流动负债中包括应交税金,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54,本题小结,第一、二问考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的概念和计算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第三问考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四问考了负债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劳动统计,88页,某公司2004年12月8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6人.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2004年年未人数为(31)人2)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为(27)人,28*4+37*16+31*4/31=27人3)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2)人,27/12=2人4)该公司使用的下列人员中(实习学生)(内部退养人员)不应该计入在岗职工总数.,2019/6/26,free template from ,56,本题小结,本题第一问考了从业人员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问考了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问考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问考了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