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化讲座,,一、 标准化基础知识 二、 企业标准文件编写技巧 三、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概述 四、 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要点,主要内容,,一、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发展简史 两个基本概念 标准化工作的作用 国际标准化 国内标准化,,标准化发展简史 古代标准化 劳动工具 石器、陶器、青铜器(配方标准) 语言文字 简单的吼叫声音、音节和只言片语交流的工具 需要记录:结绳、刻记符号、记号和象形文字 度量衡 社会分工引起交换衡量商品的计量器具度量衡 有意识标准化行为的开始计量。,,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器具、文字、货币、道路兵器等 “车同轨,书同文” 万里长城标准规格的砖来修建的 兵马俑标准模具 毕昇活
2、字印刷术 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性原理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药物的种类、特性,制备方法、方剂等,是药剂方面典型的标准化文献,,近代工业标准化 技术标准化 1798年,E惠特尼分工专业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美国现代工业标准化之父” 英国J惠特沃思精密的量具量规-机床 “惠氏螺纹”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将惠氏螺纹和美国螺纹合并成统一的英制螺纹 1879年美国Brown&Sharpe公司:复合优先数系的金属线直径表。 1902年英国: “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企业作业和管理标准化 美国:F泰勒作业方法和管理标准化:每项工作都只会有一种最好的方法、一种最好的工具和一段最合理的完成时
3、间。工作完成的好与坏,在所有的设备、工具都达到标准化的情况下,取决于劳动者的每一个动作是否标准化测定劳动时间和研究劳动动作相关关系的工作方法 H福特流水线式生产组织形式,,标准化组织的成立 英国:1901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1906国家公差标准 荷兰、菲律宾1916;美国、瑞士、法国1918;瑞典、比利时1919;奥地利1920;日本1921 1865年国际电报联盟(ITU)1932年国际电信联盟1947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 1906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4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代标准化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 综合标准化 超前标准化 特点: 系统性、广泛性、国际性、动态
4、性、超前性、经济性,,我国标准化发展简史 1949年10月,标准规格处:负责工业和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1949-1955,纺织、卫生、农业、铁道等部门相继发布部门标准 1957年初,国家技术委员会标准局,重新加入IEC 1978年9月,成立中国标准化协会,重新加入ISO 1978年10月,成立国家标准总局 1988年7月,组建了国家技术监督局 198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90年月,国务院5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2001年,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两个基本概念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
5、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制定标准的对象:共同的或重复使用的活动或结果。 制定标准的基础: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和。 制定标准的形式:特定的文件形式,公认机构批准。 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协商一致。 标准的本质特征:统一性。,,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6、,,标准化活动 制定标准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标准化原理) 发布标准 公开、可获取 实施标准 组织实施 对标准化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化的范围 适用范围: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约束性:强制、推荐、指导性文件 标准性质:技术、管理、工作 标准化对象:产品、方法、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则是标准化过程的产物和核心要素。 标准化的本质在于统一,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标准则是有序化的体现。 标准化是相对动态的概念,而标准是相对静止的产物。 标准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通过标准的应用才能体现,没有标准应用,标准化工
7、作就失去根本意义。,,标准化工作的作用 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准入与遵守运行秩序 传递质量(技术)信息、品牌建设 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健康 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批量和规模经济 客户锁定 有助于建立贸易优势地位 进行贸易的基本条件 贸易仲裁的依据,,获得管理绩效 现代管理制度建立 推进监管的可操作性、规范化和程序性 ISO9000、QS、CCC 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研发立项:创新的可能性,提出标准指标框架(科研输入) 研发过程:获得研发成果,形成初级阶段的标准(科研输出) 成果转化:形成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准(转化为生产力),,,国际标准化: (机构、标准、贸易) 国
8、际标准化机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工电子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 与标准化有关的国际机构 300多个,ISO认可的有39个:国际计量局(BIPM)、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卫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区域性标准化机构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太平洋地区标准会议、泛美标准委员会,,国际标准 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区域性标准:EN标准 发达国家标准:ANSI、DIN、BS、
9、NF、JIS 国际通行的团体标准:MIL标准、UL标准、ASTM标准 区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要把所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则均视为国际标准 不要把ISO认可的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则全视为国际标准 不要把引进的国外样机样品测试数据当成国际标准,,国际贸易与标准化(WTO/TBT协定) WTO(世界贸易组织)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降低关税和减少数量限制 解决其他非关税措施(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作为贸易谈判的论坛 解决贸易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 指一国以实现其合理目标为由所采取规制措施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 ,对国际贸易构成壁垒和障碍。这些合理目标包括:出口产品质量、保
10、障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和保护国家的基本安全利益。 TBT协定: 适用于: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 一种平衡:承认成员方有权采取规制措施,同时,这些规制措施不会对国际贸易构成不必要的壁垒和障碍,,TBT协定框架 由导言、条款(15项)和附件(3个)组成 第一部分:规范了技术法规的制定、采纳和实施; 第一部分:涉及标准的制定、采纳和实施; 第三部分:做出了有关合格评定程序的规定; 其他条款:涉及透明度、技术援助、特殊与差别待遇、争端解决和机构问题。 附件1包含了本协定中所使用术语的定义 附件2对技术专家组做出了规定 附件3为良好行为规范,,国内标准化 (法律法规
11、、标准体制、采标)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8) 总则、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法律责任、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 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2000) 质量法、计量法,,我国标准体制 四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备案要求同上。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国家鼓励企业制定
12、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内部适用。,,各级标准编号 国家标准编号,,行业标准编号,如:NY/T 12342000 (QB、JB、YY等57个),,地方标准编号,,企业标准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备案)其他企业标准(内部用),,四级标准间的相互关系 上级标准是制定下级标准的依据,下级标准是对上级标准的补充,各级标准之间不得重复制定和相互抵触 当上一级标准发布实施后,下一级相应的标准自行废止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适时复审 下级标准应随上级标准变化及时进行复审,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五年,企业标准复审周期三年,,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 标准的法律属性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推荐性
13、标准: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强制性标准的级别:国家、行业、地方 强制性标准的分类:全文强制、条文强制,,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它要求; 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 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重要的强制性标准: 安全标准 卫生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采用国际标准 是指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
14、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 采标程度: 等同采用(IDT):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相同,或技术内容相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 修改采用(MOD):指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产生的原因。(差异性标识:|和|) 非等效(NEQ):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差异未清楚地标明。此类标准不记为采用国际标准。,,一、 标准化基础知识 二、 企业标准文件编写技巧 三、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概述 四、 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要点,主要内容,,制定范围 制定原则 制定程序
15、标准要素确定 标准复审,二、企业标准文件编写技巧,,制定范围 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产品标准,两种情况下制定企业产品标准: 没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严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 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及服务标准 为提高产品质量制定的“内控标准” 由企业制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企业标准制修订原则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有利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
16、际贸易 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协调一致,,企业标准制定程序(三稿定标) 立项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工作: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 有关最新科技成果 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生产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 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和征求意见 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 整理、分析、对比、选优,必要试验、对比和验证,然后按GB/T 1.1和GB/T 1.2的要求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编制说明,内容主要包括: 工作概况,包括包括标准制定目的,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要求内容的确定依据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标准贯彻实施的建议 征求
17、意见 走访、小型会议,,标准送审稿的编写和审查 编写标准送审稿 对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修改,编写标准送审稿及相应的编制说明 提出审查方案 标准审查 会议审查和函审,或二者相结合 审查人员:研发、技术、生产、使用、检验和管理人员,,审查内容: 标准送审稿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 与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是否一致 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技术发展方向,技术指标和性能是否先进、安全、可行,各项规定是否合理、完整和协调 与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否协调 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是否符合GB/T 1.2的规定 标准编写格式是否符合GB/T 1.1的规定 填写“标准草案送审
18、稿意见单”、企业标准审查纪要,,标准报批稿的编写、报批与备案 标准报批稿的编写 经审查通过的标准送审稿,起草部门应根据审查意见修改,编写标准报批稿及相应编制说明 报批与备案 收到报批稿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批准、发布 批准和发布:由企业法人进行批准、发布 企业产品标准经批准、发布后,应在30日内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企业标准备案。,,标准要素的确定 要素分类 资料性要素、规范性要素 必备要素、可选要素 标准的层次 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资料性概述要素 封面:名称、其他标识 目次:自动生成 前言:条文、注、脚注 引言:条文、图、表、注、脚注 规范性一般要素 名称:名称文字 范围:条
19、文、图、表、注、脚注 规范性引用文件:引导语、引用文件、脚注 规范性技术要素:条文、图、表、注、脚注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要求 规范性附录,资料性补充要素 资料性附录:条文、图、表、注、脚注 规范性技术要素 规范性附录:条文、图、表、注、脚注 资料性补充要素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脚注 索引:自动生成,,,名称 简练,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 无需对文件作为标准的性质进行描述,即不要在标准名称后面加上“标准”两字。但使用“规范”“规则”“规程”“规定”等是可以的 范围 界定标准中的一切规范性内容的适用范围 完整, “标准的对象” +“标准的适用性”:规范化用语 本标准规定了 本标准适用于 简洁
20、,高度提炼所要表达的所有内容,,引用(规范性引用、资料性引用)体现标准间的协调性 规范性引用 在标准条款中被引用,而且被规范性引用 不要将不能公开得到的文件列入引导语: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资料性引用 资料性要素中的引用:资料性附录、条文中的注、脚注、示例、图注等 两种性质引用的不同表述 规范性引用: 应符合的规定;应按照的要求 资料性引用: 参见的内容;中给出
21、了进一步的说明,,引用的具体方式 引用标准本身条文 按第3章的要求;符合5.1的规定;按3.1b)的规定;见附录C;按第B.2章给出的要求;参见附录B;参见表2的注;参见6.6.3的示例2。 引用图和表 标准中每幅图和每个表均应在条文中提及 图A.6所示;(见图3);表2给出;(见表B.2) 引用其它文件 注日期: 按GB/T XXXXXX.3-1998进行试验,;遵照GB XXX-1997中第3章,按GB/T XXXX.4-1996中表1的规定, 不注日期: 按GB/T 4457.4和GB 3102规定的;见GB/T 16273;参见GB/T XXXXXX,,要求 为可选要素,怎样选择合适的
22、特性编入标准之中? 目的性原则 性能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 数值的选择 要求的表述,,目的性原则 满足适用性的产品特性 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 品种控制 健康、安全、环保或资源合理利用 共同了解 认证,,性能原则 性能特性和描述特性 性能特性:产品的使用功能,在使用时才显示出来的特征。汽车的速度,灯管的亮度,安全性能,可靠性能等 描述特性:产品的具体特征,在实物上或图纸上显示出来的特征,成分和配方,尺寸、配合、互换性等 性能特性优先 只要有可能,“要求”应有性能特性来表达,而不是描述特性,以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的空间。描述特性给市场一种强势地位的意味。,,选择的依据 最好采用性能特性来表述,
23、同时注意不要疏漏重要的具体特征 例外情况 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还需规定对成品性能有直接的潜在影响的加工工艺 一般没有原材料要求,但当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则根据产品特性和行业习惯,宜在标准中提出对原材料的要求,,可证实性原则 确定要求的依据 只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技术要求。不需要证实的、不宜证实的、或不便证实的技术要求不应列入标准作为规范性技术要素 要求应量化 列入标准的技术要求应有明确的量化数值 规范性要求的数值应和仅供参考用的或作数据积累用的数值明显的加以区别 不列入标准的结论 如果没有一种试验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证实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的技术内容,则不应在标准中规定 生产者做出的种
24、种保证虽然有用,但不是标准应包含的技术内容,,数值的选择 极限值 最大值、最小值 当有多个使用类型或等级时,一个特性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规定不同的极限值,每个极限值应与适用的用途一一对应 可选值 品种控制和接口需要,从多个值或多个数系中选择 由供方确定的数值 数据待定,只列出特性,没有列出特性值 适用场合:产品多样化,某些复杂的产品 没有特性值,但其测试方法仍应规定,特性值在何处明示应说明 对于健康和安全的要求,不允许采用数据待定的做法,,要求的表述 要求的构成:特性、试验方法和特性值三结合 直接或以引用的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所有特性 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对每个要求,或者引用现有的方
25、法标准,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 数据待定标准,虽没有特性值,但特性值在何处标明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应予保留,,要求的格式 列表,表头应包括特性、特性值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文字:“4.3 纯度按5.3规定测定应不小于96%。” 助动词:“应”,“不应”,或祈使句 使用和安装要求 不是产品本身的要求,可根据内容多少自成一章或一个部分,或单独一项标准。 在产品适用说明书或安装说明书上,要将必须做到的内容和仅供参考的内容区分开来,,标准要素确定总原则适用性 标准内容应便于实施,每个条款都应考虑可操作性 标准的内容应易于被其他文件所引用,,企业标准的复审 定期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标准复审结论: 确
26、认:标准内容不修改,或只作编辑性修改时。标准再版时,在封面和首页的标准编号下面写明“XXXX年确认有效字样” 修改:只作少量修改补充,标准编号不改变 修订:标准内容做较大修改,按“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修订。修订标准编号应改变年代号,不改变顺序号) 废止:标准内容不适应需要,无修订的必要时,予以废止,,修改 在不降低标准化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个别少量的修改和补充,而不改变标准化编号(包括年代号) 对要修改、补充的内容,应明确其不同修改性质,如“更改”、“补充”、“删除”、“改用新条文”等,典型写法如下: 在2.5条中,“1.15mm”更改为“1.20mm”; 在1.8条后,补充新条
27、文1.9: “1.9 XXXXXXXX。” 将2.1.4中“做容器的瓷件,或渗漏”等字删除; 3.2改用新条文。 “3.2 XXXXXXXXX。”,,企业标准化活动的体现标准实施 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推荐性标准一经采用,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严格执行 按标准组织贸易、生产和检验 在产品或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执行标准 进行标准化审查(技术标准、检验报告等) 适时进行标准复审,,一、 标准化基础知识 二、 企业标准文件编写技巧 三、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概述 四、 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要点,主要内容,,三、企业标准体系表概述,系列标准
28、 相关标准 依据文件 系列标准的特点,,系列标准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四项标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 要求是建立标准体系的总则,规定企业标准化管理体制、机构、职责、人员及工作任务等基本要求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框架 评价与改进是标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保证,,相关标准 GB/T 13016-1991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
29、要求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上述两项标准是企业编制技术标准体系表、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表的指导性文件。 依据的文件 关于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轻发2004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细则等是开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尤其是“实施细则”是对试点企业组织确认时实际评分的依据。,,系列标准的特点 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更趋明确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从4项增加到7项。 新增加3项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参加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 强调制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 强调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标准化职责; 强调标准化方针目标; 增加了评
30、价和改进的要求。,,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系列标准为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要求 各类型企业都存在技术、管理、岗位等一系列标准组成的标准化系统。 给出了通用的模式,不同企业可根据生产、服务特点适当剪裁 比如来样加工的可以删去设计开发子体系;若企业产品不需为客户进行安装的,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可删去安装、交付技术标准;若某企业没有太多的信息化管理内容,在管理标准体系中可以不放信息管理标准子体系。,,引入了先进管理的理念和模式 采用系统管理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标准以及实施这些标准所采取的措施作为整体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采用过程方法。 标准化管理采用“PDCA”方法 质量管
31、理8项原则也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得到体现 引入了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保持企业标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的 制定了评价与改进标准 评价和确认,强调了标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一、 标准化基础知识 二、 企业标准文件编写技巧 三、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概述 四、 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要点,主要内容,,四、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要点,活动定义 活动要点 活动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表,,“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 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
32、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二、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活动要点 使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 标准化对象: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项重复性事物 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制定、发布企业标准; 组织实施体系内的标准; 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和评定并分析改进; 领导作用和资源支持,,,活动内容 技术业务工作 标准制修订工作: 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复审; 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力争参与、承担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组织实施标准及其监督检查; 采用国际标准,,推进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的标准化工作,进
33、行标准化审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服务等; 积极推动产品的三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组合化、模块化和成组技术; 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参与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工作。,,管理工作 机构和人员,应设立标准化专职机构或专职、兼职人员 大中型以上企业:应设立标准化专职机构,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设立相应的专、兼职人员; 小型企业及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应设立专、兼职人员; 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编制依据有: 企业目标、发展规划、计划; 上级部门提出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企业标准体系表中待制定、修订的企业标准项目; 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补充和修正的标准化事项,,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
34、相关的管理标准: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化管理原则、机构、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工作方法和要求,以及与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业务关系、标准化奖惩制度等; 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管理细则:规定企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的原则、工作程序和要求; 企业实施标准与监督标准实施管理细则:规定实施标准及对实施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法、要求、程序和责任; 企业标准资料管理办法:应规定标准和有关资料的收集、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企业标准化计划管理办法:应规定企业标准化计划编制原则、项目、方法、程序和要求以及考核、奖罚等细则,,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与服务 通过正规的渠道收集与本企业标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现
35、行有效的标准文本、目录、图书资料、杂志; 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管理(建设“企业标准化全文信息系统”),保证标准的时效性。 企业标准化宣传与培训 在企业内部广泛宣贯,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 研讨实施标准的措施,做到立行有效 参加各类标准化活动,提高标准化人员技术业务素质,,企业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内的基本单元是标准: 企业直接采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必要时,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 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标准体系应与其他管理体系(如
36、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协调并提供支持。,,体系表的组成: 图: 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图; 技术标准子体系结构形式图; 管理标准子体系结构形式图; 工作标准子体系结构形式图。 表: 技术标准明细表; 管理标准明细表; 工作标准明细表; 标准统计表。,,,,,,,技术标准: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技术事项)制定的技术准则。 对象: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运等技术要求。是技术事项都可以制订技术标准。 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物”(如程序、方法、术语、图形符号)。,,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对象:管理技术事项,即“事”。 在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技术标准相关的重复性概念和事物。,,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服务程序和方法。 工作标准是“人”的行为准则的基本依据,包括管理岗位和生产(操作或服务)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质量考核等方面的标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