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426680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原文地址: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作者:蜜桃心情我已经参加工作近 9 年了,先后在农村的小学和初中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我工作的7 年里农村的美术教育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这要归功于党和国家高度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但是,我认为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农村的美术教育起步晚,并且受客观原因限制发展一直滞后。就单农村而言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一些农村地区的美术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若得不到改善,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就会空谈。 一、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认识当

2、前的教育体制,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已经成了“共识” ,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虽然已经不是“旁门索道” 。尽管上级部门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相关文件,但一到“关键”时刻,如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复习,或有其他应急的事,美术课就会让位于“主”课。这样,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更谈不上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这时文件就真的只是“文件”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

3、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农村初中的美术课教学,不是培养学生当画家,而是培养有一定审美素质的公民。发展农村美术教育,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是审美教育的主体,除了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技能外,还要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境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

4、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更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不论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都应该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农村美术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设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兼职美术教师,能有效地开展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有的学校是安排美术教师兼上其他学科,并对所兼学科

5、进行和其他教师一样的考评,致使美术教师的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所兼学科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绝大多数边远的农村学校无专业美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多面手” ,但在美术基本知识和美术基本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而相关的继续教育又不是十分的及时,致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限制了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农村美术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偏低,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想解决现状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建立并完善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提高美术美术教师师资的数量;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创造参加更多学习的机会;3开展各种规模的美术教学

6、研究活动;4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考核;5.专人专用,改变美术教师的“资源”浪费现象;6.进行区域内的美术教师交流如“城乡交流” 、 “学校交流”等改变个别学校美术师资不足的问题。三、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农村与城市间差异明显,农村地区间也十分显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农村美术教育出现重重困难,如:教学观念、经费收入、教育设施等问题。经济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大多学校在美术器材上的投入几乎为零,而大多家长是不乐意将更多的前花在不考试的学科上,当然他也没有那么些钱。但经济上的困境仅仅是显性的,也是暂时的。而另一种隐性的,也是更大的困境,即“文化差异性” 。美术作为人类

7、的一种文化现象,总是同一定的社会、民族、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相适应,作为具有人文性的美术教育毫无疑问地应该体现和遵循美术的这一规律,使之能适应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需要。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美术课程的设计往往是以地区为单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给农村的基层美术教育制造了难以完成的“标准”和“导向” ,也没有真正做到美术教育的多元化。 要改变美术教育的状况,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农村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要求等方面给整个农村美术教育更多的自主权,使之能根据当地的文

8、化特点与实际,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美术教育,鼓励积极探索,鼓励各地方学校及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将身边可利用的物质材料引进美术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做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农村美术教育真正意义上有所发展。 农村美术教育工作抓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这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美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地方各级教育部

9、门也应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度,使农村美术教育与整个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农村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几年来,农村美术学科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和探索。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全民的事,更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和支持的事。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千万家庭的幸福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总之,让美术真正的回归,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太平溪 柳 燕摘要:从教

10、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作为美术教师,该如何迎接挑战?本文对此作了一个粗浅的探讨。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 现状 走出困境 一、无奈的现状目前,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学校读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表面上,他们象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学校教育,似乎也在全面的发展。但事实不是这样,这些占全国中小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的孩子,基本只是在接受着应试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口号。而这些孩子将来会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人格能得到全面发展吗?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在农村的中学,大家把所有的学科按其重要性划分了等级:一等课

11、语、数、外;二等课政、物、化、史、地、生;三等课音、美、劳。其中美术是“下等”学科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深感悲哀。造成农村美术教育的这种现状的原因,概括地说,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体制仍旧在起作用,和考试无关的学科,可有可无。二是经济的滞后。经济的滞后,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等等。三是文化的落后。在一种文化较为落后的大环境中,美术教育很难得到良好发展。二、美术教育应有的功能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简单来讲,正如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平和。 。 。 。 。 。 ”良

12、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有积极的影响。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对此作了更为深刻一些的看法,他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 ,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里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性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三、如何走出困

13、境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好象是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得开辟一条新路,走出这种困境。对此,我个人也有一些看法,提出来和同仁商讨。一) 、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独特的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出现的困境,目前来说,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观念上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可以解决的,而观念上存在问题却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了观念,就会改变评价体系,改变了评价体系,学科就不会有“贵” “贱”之分;学校改变了观念,就会在师资及教学设施上作应有的投入;家长改变了观念,就会对孩子作精神上、经济上的小小

14、的支持。 。 。 。 。 。当所有的人改变了观念,学生自然也就改变了对美术学科的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二) 、扬长避短,利用资源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不如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对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比较陌生,但是和大自然接触得多,自小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伴,出门即鸟语花香,放眼是田园风光。这都是可贵的资源,是城里的孩子不能拥有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扬长避短,教材上脱离实际的课要适当删减,多开发和孩子们生活实际接近的课程。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免费的资源。三) 、营造氛围,感化大家主动营造艺术的氛围。多开展一些活动,如美术竞赛和展览。为了扩大影

15、响力,展览活动地点也可以选择在校外进行,大家在欣赏了美术作品之后,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感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对美术的认同。四)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更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教学工作受阻时,自己不被重视时,劳动成果不被承认甚至不被尊重时,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受教育者要求不能过高,因为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比如对于绘画,有的老师总觉得自己教得很认真,学生却画得很差劲,老师感到失望。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认为,不要试图教孩子怎样绘画,而应该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让他们自我表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对农村美术教育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因为环境的原因,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那么就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最好!改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这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去迎接挑战。因为选择了美术教育,所以只能去爱它。如果它是快枯萎的小树苗,我们尽量使它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它是废弃的荒地,我们要去除杂草,努力把它整成花园。参考文献:丰子恺丰子恺论艺术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