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路北区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不等式 ax2+bx+c0(a 0)的解集为 R,那么( )Aa0,0 Ba 0
3、,0 Ca 0,0 Da0,02 A 是圆上固定的一定点,在圆上其他位置任取一点 B,连接 A、B 两点,它是一条弦,它的长度大于等于半径长度的概率为( )A B C D3 与命题“若 xA,则 yA”等价的命题是( )A若 xA,则 yA B若 yA,则 xA C若 xA,则 yA D若 yA,则 xA4 若向量(1,0,x)与向量(2,1,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则 x 为( )A0 B1 C 1 D25 若方程 x2mx+3=0 的两根满足一根大于 1,一根小于 1,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A(2,+) B( 0,2) C(4,+) D(0,4)6 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1,0
4、,2),平面 的法向量为 =( 2,0,4),则( )Al Bl Cl Dl 与 相交但不垂直7 已知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若 内存在一点 ,使 ,则 的取12yx 0()Pxy01aya值范围为( )A B C D(,2)(,)(2,)(1,)8 过抛物线 C:x 2=2y 的焦点 F 的直线 l 交抛物线 C 于 A、B 两点,若抛物线 C 在点 B 处的切线斜率为1,则线段|AF|= ( )A1 B2 C3 D49 复数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10设 Sn是等比数列a n的前 n 项和,S 4=5S2,则 的值为( )A2
5、 或 1 B1 或 2 C 2 或1 D1 或 2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
6、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13 名医生和 6 名护士被分配到 3 所学校为学生体检,每校分配 1 名医生和 2 名护士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 )A90 种
7、B180 种 C270 种 D540 种12在 中, , , ,则等于( )bc0BA B C 或 D2312332二、填空题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直线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 14【泰州中学 2018 届高三 10 月月考】设二次函数 ( 为常数)的导函数为2fxabc,a,对任意 ,不等式 恒成立,则 的最大值为_fxxRfxf215在等差数列 中, ,其前 项和为 ,若 ,则 的值等于 .na2016nnS8102016S【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对等差数列性质也有较高要求,属于中等难度.16若函数 f(x)=x 2(2a1 )x+a
8、+1 是区间(1,2)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7计算: 51= 18已知(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且 2n8,则 n= 三、解答题19某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依次为自荐材料审查、笔试、面试共三轮考核。规定:只能通过前一轮考核才能进入下一轮的考核,否则将被淘汰;三轮考核都通过才算通过该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学生甲三轮考试通过的概率分别为 23, 4, 5,且各轮考核通过与否相互独立。(1)求甲通过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概率;(2)若学生甲每通过一轮考核,则家长奖励人民币 1000 元作为大学学习的教育基金。记学生甲得到教育基金的金额为 X,求
9、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已知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 为数列 的前项和, ,且 ,nanbnSna1ab36S( )28bS*N(1)求 和 ;n(2)若 ,求数列 的前项和
11、 1a1nanT21【南京市 2018 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已知函数 f(x)2x 33(a+1)x 26ax,aR()曲线 yf(x)在 x0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3,求 a 的值;()若对于任意 x(0,+ ),f(x)f (x)12lnx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若 a1,设函数 f(x)在区间1 ,2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M(a)、m(a),记 h(a)M(a)m(a),求 h(a)的最小值22已知函数 f(x)=log 2(x3),(1)求 f(51)f(6)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12、)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
13、,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若 f(x)0,求 x 的取值范围23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内角 A,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2csinA= a(1)求角 C 的大小;(2)若 c=2,a 2+b2=6,求ABC 的面积24某小区在一次对 20 岁以上居民节能意识的问卷调查中,随机抽
14、取了 100 份问卷进行统计,得到相关的数据如下表:节能意识弱 节能意识强 总计20 至 50 岁 45 9 54大于 50 岁 10 36 46总计 55 45 100(1)由表中数据直观分析,节能意识强弱是否与人的年龄有关?(2)据了解到,全小区节能意识强的人共有 350 人,估计这 350 人中,年龄大于 50 岁的有多少人?(3)按年龄分层抽样,从节能意识强的居民中抽 5 人,再从这 5 人中任取 2 人,求恰有 1 人年龄在 20 至 50岁的概率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
15、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16、。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17、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
18、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路北区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解:不等式 ax2+bx+c0(a 0)的解集为 R,a0,且=b 24ac0,综上,不等式 ax2+bx+c0(a 0)的解集为的条件是:a 0 且0故选 A2 【答案】B【解析】解:在圆上其他位置任取一点 B,设圆半径为 R,则 B 点位置所有情况对应的弧长为圆的周长 2R,其中满足条件 AB 的长度大于等于半径长度的对应的弧长为 2R,则 AB 弦的长度大于等于半径长度的概率 P=
19、 = 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其中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量及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量是解答的关键3 【答案】D【解析】解:由命题和其逆否命题等价,所以根据原命题写出其逆否命题即可与命题“若 xA,则 yA”等价的命题是若 yA,则 xA故选 D4 【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 = ,1+x= ,解得 x=0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夹角与距离求解公式,考查根据公式建立方程求解未知数,是向量中的基本题型,此类题直接考查公式的记忆与对概念的理解,正确利用概念与公式解题是此类题的特点5 【答案】C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
20、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
21、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令 f(x)=x 2mx+3 ,若方程 x2mx+3=0 的两根满足一根大于 1,一根小于 1,则 f(1)=1 m+3 0,解得:m(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
22、和性质,难度中档6 【答案】B【解析】解: =(1,0,2), =(2,0,4), =2 , ,因此 l故选:B7 【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线性规划中最值的求法平面区域 如图所示,先求 的最小值,当Dzaxy时, , 在点 取得最小值 ;当 时, , 在点12a12zaxy1,0A(a1212取得最小值 若 内存在一点 ,使 ,则有 的最小值小于 ,,3B(3D0()Pxy0yz1 或 , ,选 A12a132aOxy(1,0)A,3B8 【答案】A【解析】解:x 2=2y,y=x,抛物线 C 在点 B 处的切线斜率为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
23、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
24、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B(1, ),x 2=2y 的焦点 F(0, ),准线方程为 y=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AF|=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导数知识,正确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是关键9 【答案】A【解析】解:z= = = + i,
25、复数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的对应,是一个基础题,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复数是数形结合的典型工具10【答案】C【解析】解:由题设知 a10,当 q=1 时,S 4=4a110a1=5S2;q=1 不成立当 q1 时,S n= ,由 S4=5S2得 1q4=5(1q 2),( q24)(q 21)=0,(q2)( q+2)(q1)(q+1)=0,解得 q=1 或 q=2,或 q=2= =q, =1 或 =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利用条件求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对数的运算法则是解决本
26、题的关键11【答案】D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7、)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三所学校依次选医生、护士,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C 31C62C21C42=540 种故选 D12【答案】C【解析】考点:余弦定理二、填空题13【答
28、案】 异面 【解析】解:把展开图还原原正方体如图,在原正方体中直线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故答案为:异面14【答案】 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易得: ,由 得: 在2fxabfxf20axbxcbR 上恒成立,等价于: ,可解得: ,则:0 aA24cac,令 , ,22241cbcaa1,(0)tta24422tyt故 的最大值为 2c考点:1.函数与导数的运用;2. 恒成立问题;3. 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
29、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
30、)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5【答案】 201616【答案】 a| 或 【解析】解:二次函数 f(x)=x 2(2a1)x+a+1 的对称轴为 x=a ,f(x)=x 2(2a1)x+a+1 是区间(1,2)上的单调函数, 区间(1,2)在对称轴的左侧或者右侧,a 2,或 a 1,a ,或 a ,故答案为:a|a ,或 a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1
31、7【答案】 9 【解析】解: 51= = =(5)( 9) =9, 51=9,故答案为:918【答案】 5 【解析】二项式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想使已知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需(x ) n(nN +)的展开式中无常数项、x 1项、x 2项,利用(x ) n(nN +)的通项公式讨论即可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
32、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
33、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答】解:设(x ) n(nN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r+1,则 Tr+1= xnrx3r= xn4r,2n8,当 n=2 时,若 r=0,(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2;当 n=3 时,若 r=1,(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3;当 n=4 时,若 r=1,(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4;当 n=5 时,r=0 、1、2、3、4、5 时,(1+x+x 2)(x
34、) n(nN +)的展开式中均没有常数项,故 n=5 适合题意;当 n=6 时,若 r=1,(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6;当 n=7 时,若 r=2,(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7;当 n=8 时,若 r=2,(1+x+x 2)(x ) n(n N+)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故 n2;综上所述,n=5 时,满足题意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突出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难题三、解答题19【答案】(1) 25(2) X的分布列为数学期望为 112470()0203365EX-解
35、析:(1)设“学生甲通过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为事件 A,则 P(A) 2345所以学生甲通过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概率为 -4 分(2) X的可能取值为 0 元,1000 元,2000 元,3000 元-5 分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6、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
37、(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0)3PX, 231(0)(46PX, 2341(0)()50PX45-9 分所以, X的分布列为数学期望为 112470()0203365E-12 分20【答案】(1) , 或 , ;(2) .nanb()an16nb1【解析】试题解析:(1)设 的公差为 , 的公比为, nadnb由题意得 解得 或2(3)6,8qd2,q,36. , 或 , 1na1nb(5)3an1nb(2)若 ,由(1)知 ,+2n ,1()()2n 13521nTn考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2、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应用.21【答案】(1)a (2)(,1 (3
38、)e827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
39、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2)f(x)f(x) 6(a1)x 212lnx 对任意 x(0,+)恒成立,所以(a1) ln令 g(x) ,x 0,则 g(x) 2 312lnx令 g(x
40、 )0,解得 x e当 x(0, )时,g (x)0,所以 g(x)在(0, )上单调递增;e e当 x( , )时,g(x)0,所以 g(x)在( , )上单调递减所以 g(x) maxg( ) ,1e所以(a1) ,即 a1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1 e(3)因为 f(x )2x 33(a1)x 26ax,所以 f (x)6x 26(a1)x6a6(x1)(xa),f(1)3a1,f(2)4令 f (x)0,则 x1 或 a f(1)3a1,f(2)4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
41、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
42、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当 a2 时,53当 x(1,a)时,f (x )0,所以 f(x)在(1,a)上单调递减;当 x(a,2)时,f (x )0,所以 f(x)在(a,2)上单调递增又因为 f(1)f(2),所以 M(a)f(1)3a1,m(a)f(a)a 33a 2,所以 h(a)M(a)m(a)3a1(a 33a 2) a33a 23a1因为 h (a)3a 26a33(a1) 20所以 h(a)在( ,2)上单调递增,5所以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