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2018 年,广西将完成三江侗族村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和三江侗族村寨申遗文本编制,并与湖南等侗族村寨联合申遗省区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力争列入国家 2020 年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做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遗产
2、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研究侗族文化的演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A. B. C. D.3、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这直接表明(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C.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D. 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4、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
3、景。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 2000 万元。杭州市的这一做法( )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A. B. C. D.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4、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 B C D7、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A.B.C.D.8、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 年),历
5、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 B. C. D.9、第十三届全国田径运动会吉祥物“津娃”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创新源
6、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力量A. B. C. D.10、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在当代也面临演出市场萎缩、观众老化、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不足、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特征的剧目为数不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A B C D1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
7、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该片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文物修复切忌创造性修复 ,科班出身的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 ”这说明文物修复要( )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A B C D12、 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优秀传统文化
8、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文化演出应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只要融入时尚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很好地传承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 B. C. D.13、 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14、 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建设传
9、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这表明( ) 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 文化建设须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A. B. C. D.1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
10、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答案1.C解析:文化继承的核
11、心是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 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 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动作,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 C2.D解析:夸大了文化遗产的作用,排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不会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说法错误。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故选 D。3.C4.C解析: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 2000 万元,杭州市的发展没有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故不入选;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故保留相关文化符号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入选;
12、这一做法可以传播杭州的传统的城市文化,故入选。这一做法保留了城市记忆,但并没有丰富发展,故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本题正确答案为 C。5.D6.D7.B解析:符合题意,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并通过多种形式而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有利于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不合题意,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文化产业;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A解析:该题考查教育的作用,题干中说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明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
13、来越大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故符合题意,错误,思想运动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是促进,观点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故答案应选 A。9.A10.B11.B12.B解析:文化演出应将文化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经济价值,不选;融入时尚元素只是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很好传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选;正确,答案选 B。13.B14.A15.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们向美向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古代诗词。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发挥大众传
14、媒的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立足于社会实践,比赛诗词主要选自于中小学教材。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比赛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注重文化内容、形式、体制的创新,诗词大会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大胆创新。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中国诗词热为背景,从“文化生活传承”用度切入,考查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知识。本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回答本问,必须仔细阅读信息,把有效信息用教材知识表述出来。材料的有效信息有:精选中国诗词 (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体现文化的民族性,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在文化内容形式上创新,增强文化吸引力),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科技与大 众传媒的作用)。结合材料信息,归纳出教材理论,理论加材料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