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420873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使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利用类型丰富。因此,通过划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可以科学地反映不同类型区的差异性,揭示各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特点,确定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第一节 土地资源分区原则及分区方案一、土地资源分区的原则土地资源分区必须客观的体现土地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利用方向与潜力。根据土地这一自然历史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环境条件、区位、市场与社会经济体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在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2、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在空间上进行群体分区,最终阐明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战略,指明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潜力和产业配置,提出土地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基本途径与措施,以期更加充分合理的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这一目的,确定土地资源分区的基本原则如下:1、地域分异原则 土壤生物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和区域性差异是土地资源分区的基本依据2、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 土地利用变化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要在考虑主导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因素。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4、地域完整性原则 既包括一定等级地理单元的完整性,又包括一定等级的行政单元的完整性。5、多级续分原则 根据

3、其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续分可客观的揭示等级差异性。二、土地资源分级区划与命名1、分级区划:一级区 土地利用区: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特点的普遍性;二级区土地利用亚区: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特点普遍性下的特殊性。2、分区命名:以利应用的原则,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中的一、二级分别以土地利用区和土地利用亚区命名。土地利用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要利用类型 相应发展产业三段命名法土地利用亚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导利用类型 开发利用方向三段命名法第二节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一、东北山地、平原有林地与旱地农林用地区(简称东北区)本区行政上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市外)三省及内蒙古的兴安盟与贝尔盟

4、东北部,共 210 多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 95.21 万 km2,占全国的9.98。农垦历史较晚,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是我国的重要林区,木材产量占全国的 1/2,后备土地资源也较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土地利用特征,土地资源以山地有林地、平原旱地为主。土地利用率高达91.6,人均已利用土地 0.86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 倍。是以林地为主,耕地为辅的农林用地结构特征。本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丘陵和山地盛产温带干、鲜果品,是我国主要温带果品产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黄土高原和北部长城沿线及大兴安岭山麓等农牧交错地带,畜牧业很

5、发达,养羊量居全国首位。本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水域面积较小,淡水养殖业不发达。本区自然灾害频繁,旱、涝、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水平和农业生产发展。本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大,平原低洼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山地、丘陵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牧交错地带风沙灾害频繁,土地“三化”严重。今后本区应实行农林牧结合,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合理规划农业、交通及城乡建设用地。控制非农业用地,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二、华北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农业和建设用地区(简称华北区

6、)本区位于我国东部中原地带,周边山地丘陵都在海拔 1500 米以下。行政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山东、河南、安徽与江苏三省淮北地区,以及辽宁和内蒙古少部分,共 426 个市县。土地总面积 53.06 万 hm2,占全国的 5.56,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人口稠密,村落密布,是土地开发综合程度和综合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征是以耕地为主体,园地居重要地位,林牧用地面积较小。区内平原广阔,为我国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开发利用历史早,利用程度高,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经营较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全区人多地少,加之中、低产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不高,

7、本区林地面积小,森林覆盖率约在 2.5%以下,林业发展缓慢,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草地面积比重更小,大部分县均为 1%左右。区内旱、涝、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发展威胁很大。本区为我国北方大城市和工业基地集中区,交通也较发达,故非农业建设用地比重相对较大。三、黄土高原旱地、牧草地与有林地农牧林业用地区(简称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区。本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青海湖以东,秦岭、伏牛山以北。包括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中部与东部、宁夏南部及青海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37%。以耕地利用为主,林地、草地占有较大比重。全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貌类型复

8、杂多样,适于农林牧综合发展。陡坡开垦比较严重,加之夏、秋降水集中且强度大,雨水冲刷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差,粗放经营,农作物产量水平低,一般粮食耕地亩产仅 100 千克左右。森林覆盖率低。解放后虽营造了一些防护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但因破坏严重,缺林、少林的情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观。四、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区(简称长江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于淮河以南,武当山以东,洞庭湖、鄱阳盆地以北。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湘、鄂、浙、赣、豫、苏、沪、皖等 8 省(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2,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以耕地居优势,林地次之

9、,草地较少,是我国最重要的农耕区之一。全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耕地比重大,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为主,经营集约,粮食产量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本区林地主要为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草地面积小,以养畜为主。水面宽广,是全国淡水水面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水网地带和淡水养殖业基地。本区也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密集,非农业建设用地比重高达 9.41%,占全国的 14.6%,为全国最高地区。区内旱、涝、渍害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耕地重用轻养,造成地力下降。同

10、时,由于城镇建设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渐突出。五、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区(简称川陕盆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大巴山区。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南,青藏高原东缘以东,武当山以西,四川盆地南缘以北。包括四川大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26%。地处平原农区向山地林区逐渐过渡的林农交错地带,是一个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并重,草地较少的地区。全区以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耕地经营集约,产量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稻、麦、棉、油菜、甘蔗生产基地。秦巴山地及盆周山地区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经营较粗放,农作物

11、以杂粮为主,产量水平较低。六、江南丘陵山地有林地与水田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江南丘陵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等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5.45%。本区粮食、经济作物、经济林产、淡水鱼产等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林地利用为主,耕地占有相当的比重,草地较少,以喜热草丛为主。全区地形为丘陵、山地及散布其间的河谷盆地,区内人口较密集,劳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营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多种经营发达。本区耕地比重较大,种植业较发达,且以水田为主,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大豆、薯类、茶叶、烟叶等,是我国重

12、要的水稻、油菜和亚热带果品生产基地。七、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林农用地区(简称云贵高原区)行政区划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全部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7.95%。是个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以林农利用为主的地区。区内地形错综复杂,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全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不充裕,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旱地水田均有,且旱地面积比重略高于水田。水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薯类、玉米、油料、烟叶、茶叶等,是全国重要产烟区之一。八、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简称东南沿海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的全部或部

13、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32%。区内地形复杂多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浅、低、中山交错分布。是全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本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也是香蕉、菠萝、荔枝、龙眼和柑橙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更是橡胶、椰子、油棕、咖啡多种热带作物的唯一产区。区内土地利用以平原水田与山地有林地相结合为特征,渔业生产优势突出。以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为主的生产优势,是中国创汇农业的重要基地。人口稠密、城市化、业化程度高。应稳定耕地面积。九、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93%。是个牧业用地占绝对优势的土地利用地区

14、,也是内蒙古主要牧区之一。全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区内耕地面积小,经营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全区大部属温带气候,温暖干燥,光照充足,光、温、水、土等条件配合差、水源缺乏,热量略显不足。农业发展历史较短,劳动力不足,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水平均较低,草原面积大,畜牧业在本区占有重要地位。河湖较少,水资源缺乏,淡水养殖业不发达,部分地区无地表径流,人畜用水问题突出。本区干燥多风,地表风蚀强、沙漠、戈壁等难利用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宜农荒地资源也比较丰富,扩大耕地面积尚有较大潜力。非农业用地比重小,交通运输不够发达。本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盐碱及“黑、白”灾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地区草场超载过牧

15、,土地利用程度及水平低,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十、西北干旱区牧草地与水浇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区(简称西北干旱区)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2.36%。是个国境线长、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依靠灌溉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地区,也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最多的地区。以牧业用地为主,绿洲灌溉农业为辅,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抓好粮、棉、糖基地和牧业林业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区内粮食平衡。矿产资源也有很大潜力。十一、青藏高原牧草区牧业用地区(简称青藏高原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8.48%。是个以牧业用地占绝对优势,林地占有一定比重,耕地很

16、少的土地利用区。全区地势高峻,属高寒气候,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水源丰富,热量不足,大部分地区光、热、水、土条件配合不佳。人烟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垦历史短,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生产水平均较低。区内耕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平原、山麓平原和滩地及低山丘陵地区。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水资源较充足,水浇地比重大,但因劳动力紧缺、耕地经营粗放,利用水平低。藏南河谷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农耕条件较好,农业历史较早,耕地集中,可种植水稻并可实行复种,是西藏主要粮仓。林地多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边境地区,以用材林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用材林基地之一。西部和北部地区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低,甚至大部分地区乔木林基本绝迹。

17、草场面积大,质量尚好,盛行游牧方式,牲畜以耐寒的藏系绵、山羊和牦牛为主。区内水域面积较大,河湖众多,但以咸水湖居多,且因气候高寒,水温终年较低,淡水养殖业极不发达。难以利用的高寒荒漠和石山面积大,分布广。十二、藏东南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林牧用地区(简称藏东南横断山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5.64%,是个以林地为主,牧草地占有较大比重的土地利用区。本区山高流急,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经济相对滞后,是我国西部经济待开发区。山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开发难度大。交通用地少,土地生产力低。耕地面积少且分散,垦殖率低。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农业适宜发展多种经济林木,在建设好江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促进农林牧结合,提高林业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改变传统的季节性畜牧业,改善草场经营管理体制,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承载力,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