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和思考,提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1.2.3.,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各国的规划与应对措施,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解读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问题,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4,信息技术的定位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
2、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工业革命已经200多年,但世界上还有相当多地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9月5日,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各领域,数字医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信息化战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5,信息技术的界定信息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凡是涉及信息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演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三次I
3、T浪潮,IBM Microsoft Intel ,Google Amazon Facebook ,? ,教育行业值得关注的信息技术新媒体联盟(NMC)和EDUCAUSE每年发布一份地平线研究报告,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介绍最新ICT发展趋势报告编制过程由全球300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依托wiki等工具在网上完成Much of the process takes place online,where it is captured and placed in theHorizon Project wiki ,8,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地平线报告:教育行业应该关注的技术,9,地平线报告的
4、很多预估都已经成为现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云”的概念, 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 服务,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一种超级计算模式,云计算对信息化的影响,1. 降低能耗一般数据中心的CPU利用率只有5%左右
5、,能效比(总能耗/IT设备能)PUE=3,而好的云计算中心的CPU利用率可达60%,PUE达1.1左右2. 整合资源云计算使物理上分布于广阔地域的计算资源成为一个虚拟的、整合的计算资源,云计算中心可以建在能源便宜、气候寒冷的边远地区,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11,云计算对信息化的影响, 云计算可实现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用户从云计算服务提供者那里可按需获取各种服务,不再需要一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投资来购买部署计算机硬软件设备和聘用IT人员一个云计算中心可以为海量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无需建设许多分散的数据中心,3. 节约建设成本, 云计算能快速部署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按量计费,是一种灵活的IT服务交
6、付模式,便于发展新业务,从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4. 快速部署计算资源,云计算对信息化的影响, 云计算有利于采用只有显示和交互功能的瘦客户端,与PC作为信,息终端相比,更安全、更便于管理, 云计算能支持丰富的云端设备,有利于移动办公等新业务的开展,5. 降低终端配置要求,采用瘦客户机的节电效果(来源:国网电力仿真云实验室),云的定义:What is it?,“云计算是一个提供便捷的可通过网络访问一个可定制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能力的模式 (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这些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并只需要 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很少的交互。”,美国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院 (
7、N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云的产生:Why we need it?,需求 推动技术 进步商业 模式, 客户户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 社会信息化需求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种类的信息化应用 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用户与终端规模剧增,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容量快速发展 虚拟化、自动化、海量存储、并行计算、WEB技术的发展成熟 网络带宽提升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管理手段的成熟 Salesforce、Amazon、Google等公共云计算服务的成功运营 在公共云平台上诞生了
8、大量的创业企业 业界主流厂商Dell等推出成熟的私有云方案,云计算是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商业模式成功共同促进的产物,云计算:像用电、水一样使用信息系统,机构B,机构A,机构C,机构A,机构B,机构C,网络(公/私),云平台资源库,发电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16,微软芝加哥云计算中心耗资5亿美元面积60个足球场服务器容量设计容量50万台每月增加 10000台每月增加1个Facebook管理人员微软员工3人其他工作人员50人,1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云计算时代:软件服务的革命,光盘购买、安装,网络下载安装、付费,在线应 用购买,软盘购买、安装,应用程序商店,
9、云服务,PC,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家电,智能手机,传感器,瘦客户机,游戏机,机器人,汽车电子设备,北斗定位,飞机舰船导航,云计算:带来的新一轮IT变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Anything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19,大数据:未来的基础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 IT 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一般具有四大特点(4V特性) :,规模性(Volume) 多样性(Variety) 高速性(Velocity) 真实性(Veracity)Bryant, R.
10、 E., Katz, R. H., & Lazowska, E. D,2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大数据的价值体现,21,微软纽约研究院经济学家 David Rothschild 通过大数据分析完成了 三项奇迹: 成功预测了2014年奥斯卡24项奖项中的21项 成功预测了2013 年奥斯卡24项奖项中的19项 成功预测了2012 年美国总统大选 51 个选区中 50 个区的结果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大数据对科研的影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发展过程,最早是实验型科研 (Experimental Science),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后来发展到理论型
11、科研 (Theoretical Science),这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近几十年发展到计算型科 研(Computational Science),现在则推进到第四范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 数据密集型科研(Data-intensive Science)。潘柱廷,攻击大数据,实验型科研,理论型科研,计算型科研,数据密集型科研,2014/7/16,22,大数据与学习,23,基于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受到学校的重视,智慧教育建设中将普遍 采用信息数据采集与分 析系统,并逐渐与管理 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系 统对接,24,教育大数据的典型案例一个学生读完9年制义务教育产生的可供分析的量化数据基本不会超过 10
12、KB ,包括个人与家庭基本信息,学校与教师相关信息,各门各科的考试成绩,身高体重等生理数据,图书馆与体育馆的使用记录,医疗信息与保险信息等荷兰著名的行为观察软件商NOLDUS公司的研究,在一节40分钟的普通中学课堂中一个学生所产生的全息数据约5-6GB,而其中可归类、标签、并进行分析的量化数据约有50-60MB,3D打印:新的制造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2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D打印:引发教育变革,3D打印技术一方面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 产品的追求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提高产 品的生产效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26,
13、人才 适应工业革命需要 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呼唤创新型人才,第三次工业革命 新能源、新材料、 新技术与互联网的 创新、融合与运用,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教 学、分散合作的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终身化三轮驱动,27,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 关键是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 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移动计算:网络终端的变革,截至2013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5%,截至2013年6月,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接近80%,28,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移动计算:网民比例提升,手机成为农
14、村网民的主流 上网设备,使用率高达 78.9%,29,2013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 周上网时长达到 21.7 个小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全球平板及PC预测 来源: IDC,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超过笔记本 电脑 来源:DisplaySearch,全球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分析 来源:Display Research,移动计算:转折点已经来临PC、笔记本、平板、手机,3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移动学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1,移动学习的4C模型& 三种情境克拉克 奎因,三个覆盖: 知识传递&情境认知 个人学习&协作学习 正式学习&非正式
15、学习,移动计算:数字原生代的挑战,10%,39%,52%,38%,80%,83%,0%,20% 10%,70% 60% 50% 40% 30%,80%,90%,2岁,2-4岁,5-8岁,2011年 2013年,41%,8%,52%,63%,40%,27% 21%,75%,0%,20%10%,60%50%40%30%,70%,80%,smartphone,tablet,ipod touch,any mobiledevice,2011年 2013年,美国儿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类似产品情况,美国0-8岁儿童移动终端使用情况,32,0-8岁美国儿童媒体使用报告2013指出: 83%年龄在5-8岁
16、的儿童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类似产品; 80%年龄在2-4岁的幼儿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类似产品; 38%年龄小于2岁的幼儿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类似产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3,三次教育革命,时代名称 典型产物 作用领域 影响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蒸汽机 轻工业部门 主要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流水线 重工业部门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 数字时代 3D打印 科学技术领域 全球化,农业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4,第三次工业革命,个性化 农耕教育,班级授课式 规模化
17、教育,生态化、网络化、分散 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周洪宇,中国教育报,2014/05/02,原始的 个别教育,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5,知识经济,知识总量剧增 Knowledge Growth,信息化环境形成InformatizationEnvironment,- George Siemens,3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7,对信息技术教育影响的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7月,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 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
18、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新的学生对象:网络时代的学生,1.23,1.37,1.62,2.1,2.53,2.98,3.38,3.84,4.2,4.57,4.85,5.13,5.383.88,2,3,654,网民数(亿),手机网民(亿),互联网普及率39.9%,102006.06 2006.12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2009.06 2009.12 2010.06 2010.12 2011.06 2011.12 2012.06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
19、0%学生用户是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所占比例接近3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38,39,新的学生对象:数字原生代的挑战 美国8-18岁青少年 平均每天使用娱乐多媒体和消费电子产品时间为7小时38分钟 每周超过53小时 Kaiser FamilyFoundation 2009,“数字原生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型学习者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新的能力要求:能力的进化,读 Reading,写 Writing,3R,4C,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Effective com
20、munication,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算 Arithmetic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40,新的人才观:21世纪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技术技能,生活与就业技能能力体系,标准与评估课程与教学专业发展学习环境21st century skills studentoutcomes (as represented by the arches of the rainbow) 21st century skills suppor
21、tsystems (as represented by the pools at the bottom)21世纪之桥http:/www.21stcenturyskills.org/index.php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支持体系41,新的教育特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42,新的教育特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43,学员,学员,学员,学员,新的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转变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父母和专家,电子组合方案,个性化数字化学习其它学校和全球组织,课程内容,教育社区和 社区内容,同事,教师,评价,学员,教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22、华中),44,新的理念:连通主义, 未来的教师与学生、校内外资源都广泛连通,可随时提供服务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协作者、参与者 教师可依托个性化学习网络实现能力提升,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广泛连通协作参与自我提升,新的教师角色:未来教师,知识占有者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教教材”“教书匠”“知识固守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用教材教”“教育研究者”“终身学习者”,转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46,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美国NETST,1993年,ISTE发布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1997年,ISTE发布第二版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
23、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NETST 2000),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NETST 2008),新的学习工具:资源和终端的革命,48,韩国政府宣布将于2015年在全国中小学淘汰纸质课 本,全部用电子课本替换(全球第一!)2009年,加州率先在美国开始普及中小学电子课本 2010年,IPAD的成功推广加速了美国电子课本普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学习环境创新:课堂教学环境更新换代,斯坦福的教室,耶鲁的教室,皇家墨尔本的教室,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室,49,内容创新:电子课本逐步普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50,数量和规模 共112所高校参与,确定148
24、个选题 已有11批课程上线,共计222门课程51,影响和评价 公开课上线一个月,访问数达4.08亿次,课程点击量415.5万次 第一批课程的评价统计: “肯定支持”的占61.7% “一般商榷”的占7.63% “其他”占23.02% “否定批评”仅为7.57%,开放共享 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三个网站免费向社会开放,20,43,60,75,85,105,125,150,186,202,222,0,250 200 150 10050,内容创新: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课程数量,内容创新:深入学科的教学资源,52,内容创新:深入学科的教学资源,5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5、TPACK,学科内容知识 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 科教学知识技术知识,教师培训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经验整合技术的 学科内容知 识,学生,资源,目标,态度,多媒体素材、课件,中国精品课程,-20世纪,2001-,2005-,2011-,201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MOOCs,MIT OpenCourseWare,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Coursera,Udacity Edx,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ORE)Khan Academy,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OpenLearn),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OpenYale Courses),
26、广度:全球范围知识的传播,资源开放 受众:大学生及社会大众 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与教学互动 模式:商业模式运作 影响:在线学习文化,办学模式创新:MOOC引发全方位变革趋势,自建 自享,自建 共享,共建 共享,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55,评价创新:课堂实时互动,哈佛大学物理系Eric Mazur和Gordon McKay教授采用无线技术 基于Clicker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学子,是实现自主学习,建设 未来教室的典型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I cannot make people learn, learning is a hard process, students
27、have to do it by themselves”,56,评价创新:智能诊断,57,评价创新:可汗学院,知识点练习题星空图,考核内容自动推送 考核结果自动反馈,更智能的评价:哈佛大学学习分析系统, Learning Catalytics是由两位哈佛教授和一位博士后在2011年开发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现正逐步推广至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Ohio State大学、Cornell大学等学校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数据采集,采集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相关数据,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有关学生的数据存储在其云端库中,数据分析,基于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对采集和存储的
28、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呈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视化,并将分析的结果实时呈现到教师的,设备屏幕上,简答题,数学表达式,Multiple choice更智能的评价:Coursera云测评,多选题,面向大规模在 线学习的云测评方式,平均22分钟在线应答,信息化环境形成InformatizationEnvironment,- George Siemens,知识爆炸时代来临The Era of Knowledge Explosion知识总量剧增 Knowledge Growth,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61,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教育变革举步维艰技术,教育,- Gerhard Fischer, M
29、aking Learning Part of Lifehttp:/l3d.cs.colorado.edu/philosophy.html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63,更扁平化的管理,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扩大管理的幅度,改变职能导向下层次过多、效率较低的弊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64,更新的机制,建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外包、托管、买服务、,期望值时间,实际情况,影响,3,4,正确评估技术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66,21 Roy Amara, former President,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
30、基地(华中),IT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2011/12/24,67,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测,68,学前教育11182941,K-12教育153202283383,高等教育341444564715,职教培训154233352469,02012 2013 2014 2015,800700600500400300200100,2012,2013,2014,2015,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2015:超过1700亿元,各国的规划与应对措施,教育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焦点日本:2010教育信息化指南,韩国:2011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加拿大:eduSpec
31、s计划,美国:NETP2010教育技术计划,欧盟:数字化学习计划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7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教育系统必须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 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 修补补。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 2010),信息化教育理论与技术研究是美国 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 美国NSF所资助的12个研究分支的1962个研 究计划中,学习技术相关研究计划高达72个, 约占总数的3.7%,1 学 习 方 式 变 革,2 评 估 方 式 变 革,3 教 学 方 式 变 革,4 基 础 设 施 升 级,5 教 育 体 系 重 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
32、计划:NETP2010NETP 201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71,英国:JISC 2010-2012发展战略, E-Learning文化 研究环境 人员素质 共享服务 云计算, ,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2010-2012发展战略,7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超高速网络设施建设,2001 日本IT战略总署 E-Japan 战略, 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建设,2003 日本野村研究所 U-Japan 战略, 信息技术支持学科教学和远程教育,2009 日本IT战略总署 I-Japan 战略,7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
33、韩国智能教育,韩国智能教育计划的五大战略举措(一)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二)在线学习常态化与在线评价体系的构建(三)加强教师的智能教育实践能力,(四)构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育服务基石,(五)营造教育资源用于公共目的的环境与加强信息,通讯伦理教育,7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政策:MPI-MP3,Master Plan1 (1997-2002) 培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对职前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Masterplan2(2003-2007) 满足不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教师的不同需要,并且使他们获得持续进步,Masterplan3(2009-20
34、14) 培养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75,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与资金投入,项目MP1 1997-2002MP2 2003-2008MP3 2009-2014,项目发展目标调整为学校提供教育信息化的基 本设施,对教师进行将信息 技术整合于课程的基本技能 的培训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 用以及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 的自主学习,项目资金投入方向新加坡政府从1997-2002为MP1拨款20亿新元,用于计 算机、学校网络、设备更新、开发软件和课件、教师培 训等投入。此外,还拨款6亿新元用于更新硬件设备,
35、开 发新的教学软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2003-2008年间,新加坡政府为MP2共投入6亿新元, 平均每个学生的资金投入是300新元,平均每个学校的 投入是450 000新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换、新 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MP2的重 点不是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改变教师的教学实践。投入了8.5亿美元,为新加坡超过50万名学生,4万校长、 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全套信息化设备(包含台式计算机、 笔记本、平板电脑)。,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76,新加坡MP3阶段性实施效果 43.5%的学生一周至少浏览一次学校网站;,学生ICT应用学生ICT素养国际,77, 54.
36、2%的学生至少在计算机完成一次家庭作业; 29.6%的学生一周至少在学校网站下载、上传一次学习资源; 24.3%的学生一周至少查看一次学校网站公告。 42.4%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像; 19%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 28.3%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表格软件设计图表; 81.9%的学生能够熟练创建演示文稿。 网络准备指数排名第2; 因特网在学校中的应用水平第6;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第9.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提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解读,1.2.3.,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 教育信息化近期工作重点,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问题,78
3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政策层面重视教育信息化,规划名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 展战略,发布时间2006年2月9日2010年6月6日2006年5月8日,8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2010年7月29 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日唯一以“改革”为关键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教育规划纲要之教育信息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 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
38、公平教育,提供更加 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 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 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 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教育规划纲要之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
39、重大项目之一82,以教育信息化带 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跨越式 发展,是我国教 育事业改革和发 展的战略选择,83,59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60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61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规划纲要之教育信息化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架构,85,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三部分,行动计划,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技术,应用,融合,创新,“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教师和管理人员刚开始对信息 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40、“创新”阶段,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 采用信息技术重构学校的组织结构, 教师开始应用信息技术重组教学形态,起步86,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UNESCO的四阶段划分“融合”阶段,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应用到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起步,应用整合,融合创新,新瓶 + 旧酒,新瓶 + 新酒, ,架网络 买设备 建资源 配软件, ,教材电子化 课程网络化 教室多媒体化 教学PPT化,1,2,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态3,十年规划发展目标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 -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
41、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起步应用 - 资源初具规模 - 技术逐步应用 - 管理有待提升2011,应用整合 - 技术全面应用 - 资源广泛共享 - 基础能力全面覆盖2015,融合创新 - 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 逐步融合创新2020,88,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指标宽带全接入,终端,全覆盖,保障体系 与机制发展成熟,信息技术 与教育深度融合,业务全覆 盖,部分 流程再造,总量极大丰 富,质量明显提升,89,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统筹规划,
42、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四点方针, 宽带网络、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五大目标,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教育管理、公共支撑环境、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八项任务,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学校信息化能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建设,五大行动,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落实经费投入,四项保障,90,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发展任务解析,91,基本支撑问题,领域关键问题,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基础支撑环境,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公平、均衡,质量、创新,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国家教育信息化
43、发展规划:发展任务具体内容,92,发展路标:以基础教育为例专栏一: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达标。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2.,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3.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
44、度为:,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93,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94,4.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5.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1.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教育云资源平台,百家企事业单位参与,万名师生开发 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1000个 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20000门 遴选和开发学科工具和应用平台,500个, ,制订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 高速校园网络建设, ,3.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国
45、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省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制订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与要求,力建设行动 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指导交流社区, 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 健全省级培训基地 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100% 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30% 管理人员完成初级培训,50% 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 标准咨询培训、测试认证和,推广应用服务机构 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 国家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 , 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 ,大于100Mbps 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大于2Mbps, 高校接入带宽1Gbps 实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CEBSat)升级换代,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建立适应卫星双向应用的基础支撑服务平台 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 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 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 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 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