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402088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浙江省杭州市 2019 届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 3本卷设计是以 2017 版新课标为指导,以2019 年浙江省考试说明为依托,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阶段要求,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主要命题思路如下:整张试卷的结构与 2018 年高考保持一致,以“低起点、宽入口、多层次、可区分”为思路,整体试题灵活,稳中有变。如古诗鉴赏 20 题,参考了 2018 年浙江高考中“点染”手法的鉴赏题题型,意在借助专业术语(“反本题结”),考查学生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难度上呈递增趋势。注重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如语用题中各题型),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

2、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呈现语文学习的不同表现。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考察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导致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设置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如寓言续写题,综合考查学生语段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注重在试题检测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如古诗文材料、现代文阅读等)还是试题的答题方向,均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导向。兼顾时代性和传统性,注重与高中新课标的高度衔接和学习、生活、社会的紧密结合。如实用类文本中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古诗文阅读中对于吕氏

3、春秋中传统修身的感悟,引领学生重视传承和展望,培养继往开来的文化自觉性。重视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的提升,在通过材料叠加、比较阅读等多种方式,切实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注重试题原创性,在仔细研磨高考真题的出题规律的同时,注重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稳中求变,适当追求试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坚持原创出题,如借助诗歌语言与电影台词的转换,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整张试卷原创试题分值高达 93%。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能力层级2模块题序分值 知识内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难度系数1 3 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字形 0.72 3 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0.653

4、2 标点符号的运用 0.74 4 辨析病句 0.665 6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生动 0.64语言文字应用6 3 语段续写补写 0.687 3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0.78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0.7实用类文本阅读 9 4 理解文章内容要点 0.6510 4 梳理和概括文本 0.711 6 语言鉴赏 0.6512 4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0.66文学类文本阅读13 6 探究文本结构、主题意蕴 0.6214 3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0.7215 3 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0.6816 3 文章内容的理解 0.6817 6 翻译 0.6古诗文文本阅读18 3 断句 0.581

5、9 2 理解诗歌内容、语言风格 0.75诗歌鉴赏 20 6 艺术技巧的鉴赏 0.6221 2 理解、概括语段 0.68文化经典阅读 22 4 理解、评价语段 0.62名言名句默写 23 6 弄些常见名句名篇 0.76作文 24 60 材料作文 0.72019 年 高 考 模 拟 试 卷 语 文 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为 150 分钟。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3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

6、运用(共 20 分)【原创】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那些靠几个名词横绝四海的伪作者打着的神话旗号来写作,在互联网抄袭利器的帮助下,劣(lu)币驱逐了良币,这种粗制滥造的境况,有愈演愈烈之势。B当灯芯烧焦了,我们用几个小竹片剔(t)亮它,那情境仿佛剪烛西窗一半,灯芯越少越长,就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熠熠(y)生辉了。C近年来, “怼” (du)字在网络和生活中迅速蹿(cun)红。一言不合就开怼,有人认为是现代人戾气重、太冲动的表现,也有人觉得这仅仅表示当下“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处世哲学。D中国在外交斡(w)旋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方

7、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q)与共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中国艺术有三个方向与境界。第一个是礼教的、伦理的方向。【甲】三代钟鼎和玉器都联系于礼教,而它的图案画发展为具有教育及道德意义的汉代壁画(如武梁祠壁画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也还是属于这范围。第二是唐宋以来笃爱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使中国绘画艺术树立了它的特色,获得了世界地位。【乙】然而正因为这“自然主义”支配了宋代的艺坛,遂使人们忘怀了那第三个方向:即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这七八百年的佛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的石窟,尤以近来

8、才被人注意的四川大足造像和甘肃麦积山造像。【丙】中国竟有这样伟大的雕塑艺术,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造诣之深,都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争辉千古!而这艺术却被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所视而不见。 宗白华美学散步【原创】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围 B.笃爱 C.尤 D.视而不见【原创】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 丙 【原创】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PM2.5 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 月 30 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 143 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

9、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C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是寻找人作为文化的人应该得到的一个朴素宁静的安居的住所。 D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4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原创】5.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第二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写出第一个和第三个镜头的脚本。要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每个镜头的字数不超过 60 字。 (6 分)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10、,溪头卧剥莲蓬。【场景】溪边, 茅草屋【人物】白发夫妻 三个儿子镜头一: 镜头二:大儿子在溪边的豆田里锄草,抬头看到大弟坐在屋前的石头上,埋头编着一只鸡笼两只小黄鸡正在他脚边悠闲啄食。镜头三: 【原创】6.根据情境,补写内容。 (不超过 20 个字) (3 分)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

11、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 ”2、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选材意图】 “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新兴的热门话题,对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时代引领性;多则材料的叠加阅读,是 2018 年新型的考查题型,增加了阅读量和阅读难度。该部分的材料根据 2018年北京卷改编。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

12、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智能体描述和构建。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5测试者提出一系列问题,且超过 30%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不同思考

13、。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回答是完全正确。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也正是计算机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14、了。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实质就是具体问题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组成大脑物质间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实质是机器和人类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本能,而不是高级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思维模拟。

15、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发展。(取材于谭营等人文章)材料二2018 年 5 月,谷歌 Duplex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挑战。比如著名“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通过黑暗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是人工智能“大脑”

16、,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6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不同。因此

17、,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

18、智能“训练”了。我们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自由意志而骄傲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种种冲击,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总开关。人工智能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渴望之上。(取材于芮喆等人文章)【原创】7.下列对“人工智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19、是(3 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描述和构建,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的结果。 B.对于人工智能,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思维模拟。C.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决定我们思维方式,使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囚徒。D.“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是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提出的。【据 2018 年北京卷改编】8.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是(3 分)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运动健康状况。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路线识别能力。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据 2018 年北京卷改编】9.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

20、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20 分)【选材意图】2019 年年初,作家林清玄溘然长逝。作为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作品兼顾语言和清新与内容的隽永,无论是出于对作家的缅怀,还是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林清玄的作品都算得上是很好的文学鉴赏材料。7冷月钟笛林清玄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

21、冷漠的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我到时,汽轮船刚刚开出港埠。我只好沿着海河的岸边漫步,看汽轮船打起美丽的碎花,细缀的观光客笑声也在水面上流动着。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

22、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

23、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8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 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

24、钟。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原创】10.作者看着“月亮”,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原创】11.简要赏析文章第(2)段。(6 分)【原创】12.联系全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 分)(1)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

25、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2 分)(2)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2 分)【原创】13.文章以“冷月钟笛”为标题,可是文章却将更多的笔墨付诸“月色如刀”,直到文章结尾三段才开始相关“钟笛”的描述。文章这样安排,是不是有文题不符之嫌?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3、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选材意图】司马迁称吕氏春秋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东汉高诱在给吕氏春秋作注时说

26、它“大出诸子之右” ,可见其价值之高。全书多为帝王权术之成,而本文是少数关于个人修身的佳作,文中倡导的思想适合青少年细细揣摩学习。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

27、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9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顾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

28、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实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 ,有删减【注释】倕:相传是尧时的巧匠,一说是黄帝时的巧人。一曙:一旦。乌获:秦武王的力士,据说能举千钧。勯(dn):力尽。棬(qun):牛鼻上的环。【原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可以易之 易:交换B是师者之爱子也 师:教师C胃充则中大鞔 中:胸腹D其为饮食酏醴也 酏醴:甜酒【原创】15下

29、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其为声色音乐也 求也闻有国有家者。B而牛恣所以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天之所祸也 诸侯之所大患 D室大则多阴 到则披草而坐。【原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明确指出,养生在于顺应规律,而妨碍我们顺应规律去养生的,就是人的欲望。因此,顺应规律,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节制欲望。B那些从不去分辨问题的人,文中称之为“糊涂虫” ,认为像这样的人,是上天降祸的对象。C本文提出:为什么力大无比的乌获拉不动牛,而一个小孩子却可以呢?这是因为小孩子顺应了客观规律,而乌获违逆了客观规律。D文章第三段指出先圣王

30、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不会要求太舒适,号召世人应摒弃物质生活,而注重精神的养成。【原创】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0(1)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4 分)(2)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4 分)【原创】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夫 弗 知 慎 者 是 死 生 存 亡 可 不 可 未 始 有 别 也 未 始 有 别 者 其 所 谓 是 未 尝是 其 所 谓 非 未 尝 非 是 其 所 谓 非 非 其 所 谓 是 此 之 谓 大 惑。( 二 ) 阅 读 下 面 两 首 诗 , 完 成 19

31、-20 题 。 ( 8 分 )【选材意图】纵观近几年浙江趋势,重阅读,重能力考查。张籍和王建的两首诗,无论是诗歌题材还是遣词用句,都意蕴丰富。通过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解读,同时加深对国计民生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山农词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田家行(唐)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原创19.

32、这两首诗从题材上都是写 ,语言风格都趋向 。 (2 分)原创20.元代范梈在木天禁语中这样评论: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请你从两首诗中另找出“反本题结”的诗句,并进行简要赏析。(6 分)(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1-22 题。 (6 分)【选材意图】试题立足课本,又高于课本,要求在对论语思想精髓的领会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析和评价。 “知者”和“仁者”的道德取向,对高中生也有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材料一: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33、,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材料二: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 ,仁者 。”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 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原创】(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在荀子这段话中“知者 ,仁者 ”的空格上填上符合语段意思的词语。(每空不

34、超过 2 个字)(2 分)(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不超过 150 字)(4 分)【原创】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1)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李密陈情表)(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王实甫长亭送别)(4)_,百年多病独登台。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_。_。(苏轼水龙吟四、作文(60 分) 【原创,该题曾获区作文题命题大赛一等奖】24.阅读下面的小诗,

35、根据要求作文。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多的会化成少,少的会变成多。品读这首诗你有什么联想或生活感悟呢?请把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命题意图】注重哲理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哲理诗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把哲理同生活情趣及艺术形象熔铸为一体,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灵感,能训练和考察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就本诗而言,平实、丰富、贴近生活实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一方面,诗歌语言非常朴实,采用“

36、不要说”等生活用语,阐述生活感受,它传达出的生活哲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诗人立足“得到” “失去” “变化”等多个角度,引发读者对知足、珍惜、争取,以及忧患意识、发展观点等道理的思索,可谓言简义丰,用它来作作文材料,学生能多角度立意。同时,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当代的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满现实,抱怨环境,面对困难不思进取等不足,品读这首小诗,势必能促使他们审视自身的生活现状与心理状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触。另外,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可以凭借对本诗不同层次的含义解读,以及平时的生活体验、作文功底,取得不同的作文分数。如果考生只是对诗歌进行扩充说明,面面俱到却都不够深入,或者没有自

37、己的真实生活体验,走“假大空”之路,显然得不了高分。相反,考生如果能够对材料作深入探究,找到自己最有感悟、最能深入阐述的生活哲理,并写出真情实感,或细腻生动的刻画,或睿智深入的探讨,必能赢得令人满意的分数。2019 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第三题 2 分)1.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劣(li) B.碳化炭化 D.“戚”应读 q2.A 【解题思路】 A“范围”一般用来形容较为形象具体的概念;形容抽象的范围,需用“范畴” 。B.笃爱:深切地爱。C.尤:尤其,特别。 D.视而

38、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3.B 【解题思路】 冒号与“即”不能同时使用,将冒号改成逗号。4.C 【解题思路】A.宾语中心语残缺, “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后加“的有效办法” 。B.语义重复, “随便”与“苟”重复。D.句式杂糅,可将“产生出来”删去。5.镜头一:清澈的小溪旁,情操碧嫩。一间低矮的茅屋前,一对白头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镜头三:小儿子卧在溪边的草地上,专注地剥着莲蓬,晶莹的口水正顺着嘴角淌下。【解题思路】一要按诗意来设计场景,人物言行要体现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和诗歌意境,想象要合理。二要突出描写诗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要具有表演性。字数不合要求扣 1 分。6.

39、参考答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解题思路】小骆驼的话必须与前文形成对照,并且具备一定的哲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7.A 【解题思路】B 选项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以偏概全 C 选项将可能变为绝对,文中的表述为“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囚徒” 。 D 选项偷换概念,阿兰麦席森图灵只测试了机器是否具备智能,没有完整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8.A 【解题思路】其他三项不是人工智能“异化”表现。9.(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

40、识。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20 分)10.(4 分)因月下独坐而孤独冷清;因月色袭人而冷漠躁动;见

41、民族英雄而豪迈激荡;因窥破历史而清明豁达。 (每点 1 分,共 4 分)11.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独坐城垛的清冷意境;对比,以“婉致少女”反衬“年老海盗” ,字里行间涌动着雄壮威猛的阳刚之气;拟人,以海盗眼里的青光,手里砍钝了的水守刀,营造了月色冷峻凛冽的氛围,为下文“冷月钟笛”形成鲜明对比;意象奇特,收到了开篇就扣住读者心魄的艺术效果。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12.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作者联想到了关公等忠义之士,并从他们不同的外形上同样感受到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2 分)。 沈葆桢誓死保卫祖国领土,他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比任何紧固纵深的城池还要伟岸崇高。(2 分)。13

42、.(6 分)没有文题不符。文章从“冷月如刀”切入,赋予月色以冷峻威猛之基调,引出了后文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为“冷月钟笛”作了铺垫(2 分) ;“冷月钟笛”在意境上与“冷月如刀”一脉相承,起到了递进和提升作用,即月光不仅雄壮威猛,而且月光下威猛雄壮的气概在历史中代代流传吟唱,像“钟笛”般不绝如缕,形象而含蓄的体现了主旨(3 分) ;月色如笛,也为全文营造一种独特的抒情背景和氛围(1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14B【解题思路】师:盲人乐师15B 【解题思路】A.句末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B.所字结构;用

43、来的办法 C.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D.均为便顺承的连词。16D【解题思路】不是“摒弃” ,而是“适度” 。17 (1)世界上的君主贵人,不论好的坏的,没有不想长生不死的,但是,每天他们都违背自己的生性,想长寿又怎能长寿?(“无” “而” “逆”每处 1 分,句子通畅连贯 1 分)(2)这五种东西,圣人用它们来养生,并非是爱好节俭而厌恶浪费,而是为了调节性情啊!(“所以” “节” 、判断句式每处 1 分,句子通畅连贯 1 分)18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断对 2-3 处给 1 分;断对 4-5

44、处给 2 分;断对 6-8 处给 3 分) 【解题思路】先整体把握文段意思,关注名词、代词,确定主宾;其次,关注动词,考虑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文中出现的名词和代词有“世” “之” “先人之敝庐” “颜氏之乐” “动轩”等,抓住动词“使得” “治” “为”等可以断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倕是最巧的工匠。人们都不爱惜倕的手指,而爱惜自己的手指,是因为对自己有利的原因。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玉石,江、汉两河的明珠,却爱惜自己的一颗劣质玉石和一颗不圆的小珠子,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如今我所拥有的生命,给我带来很多的好处。谈论及贵贱,即使是天子的位置,也不能与生命相比。谈论及轻

45、重,即使有天下那么富裕,也不能交换到生命。如果拿生命的安危来议论,一旦失去就永远都不能够再得到。贵贱、贫富、安危这三样东西,是有道行的人所谨慎对待的。谨慎对待生命反招来损伤,是没有通达生命情性的原因。不了解生命的情理,小心谨慎又有什么用?这就像盲乐工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把儿子枕卧在糠谷之中;就像聋子抚养婴孩,打雷时却在堂上使他往上看;还有一些特别不知道谨慎的人。不知道对自己的生命谨慎的人,对于生死存亡、可做或不可做的事,从没分辨过其中的不同。那些从不去分辨问题的人,他们所说的“对”不一定就是正确,他们说的“错”不一定就是错误,他们把对的说成是错的,把错的说成是对的,这就叫“糊涂虫”。像这样的人,

46、是上天降祸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修身,必然死亡或遭殃;拿这种态度来治理国家,国家必定残破或灭亡。死亡、灾祸、残破、灭亡,都不是自行来到,而是愚蠢迷乱所招致的。长寿的到来也往往是这样。所以,有道的人不去考察已招致的结果,而是考察招致这种结果的原因,这样的话,死亡、灾殃、残破、灭亡和长寿等的到来就不可以禁止。这个道理不可不熟思。假如要大力士乌获用力拽牛尾巴,即使把尾巴扯断,力气用尽,但是牛还是不肯走,因为方向反了。假如五尺的小孩牵着牛的鼻环,牛就会任他拉到哪里。这是因为方向顺了。世界上的君主贵人,不论好的坏的,没有不想长生不死的,但是,每天他们都违背自己的生性,想长寿又怎能长寿?凡是生命的成长,要顺

47、应着它;使生命被放在一边不顾的,是因为有欲望;所以圣人一定要先节制欲望。屋子大阴气就重,楼台高阳气就盛,阴气重就会产生脚病,阳气盛就会产生痿病,这是阴阳不调的祸患。因此先代的帝王不住大屋子,不建高楼,不尝山珍海味,不穿过暖的衣服。身上过暖就会经脉阻塞,经脉阻塞就会气不通顺;吃山珍海味就会使胃饱胀,胃饱胀的话就会胸腹闷胀;胸腹闷胀就使气不能通达,像这样求长寿,能行吗?以前的圣王建造园林、池塘,足够用来游览、活动就行了;他们的宫殿亭台,足够用来避热防湿就行了;他们的车马衣裘,只要足以安身暖体就可以了;他们的饮食酒浆,只要足以可口,吃饱肚子就可以了;他们的音乐歌舞,只要足以使性情安闲愉快就行了。这五

48、种东西,圣人用它们来养生,并非是爱好节俭而厌恶浪费,而是为了调节性情啊!(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9-20 题。(8 分)19. (2 分)底层人民生活/劳动人民生活/民生疾苦 平实质朴/平易自然(每空 1 分)20. (6 分)山农词中,第一联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第二联却反本题结,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 ,构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田家行中,前五联从描写农家喜乐自得的状态,而后再写喜乐自得的原因,突出了丰收的景象,而最后一联却笔锋陡转,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