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401784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历史上溯到 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

2、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

3、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 。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以力服人”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 “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

4、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 2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

5、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遭受严重挫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 年第 10 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

6、策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B.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C.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D. 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

7、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B. 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 -C.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破后立,层次分明。D.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合”思想的一项是(3 分) ( )A. 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 合一”视为人与

8、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B. 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C. 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D.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自 5G 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 技术跟传统的 3G、4G 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

9、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 3G、4G 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 5G 主要应用于“人一机一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 “5G 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 年将是 5G 元年,也将是 5G 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0、、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 “人一机一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 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 4 -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2019 年 3 月 3 日,人民网)材料二: 我国 1G-5G 的发展历程类别 特点 规模1G 语音时代 1987 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 1G 时代到来。不祥2G 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截止 2012 年底。用户达8.7

11、亿。3G 图片时代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截止 2014 年,用户达4.85 亿。4G 视频时代速度更快、通讯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截止 2018 年底,用户达11.7 亿。5G 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3 月 6 日)材料三:新华社北京 2 月 28 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 5G 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 5G 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

12、网络正面临从 4G 向 5G 过渡的关键时刻。5G 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 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 5G 普及的速度变慢。- 5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

13、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80 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 1G 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B.从 1G 时代到 3G 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C.由于 4G 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 3G 时代的两倍还多。D. 5G 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5G

14、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B.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 5G 商用技术的国家,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C. 2019 年是 5G 元年,拉开了 5G 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 5G 技术打开大门D. 5G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6. 5G 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 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15、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水 手张炜(1)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以及那个硬汉杰克伦敦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2)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这一切都与文学的壮丽、传奇的声响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解。- 6 -(3)作家是思想者、记录者,也是个浪漫的儿子。他天生应该是长于行动的人,而不仅是思想,是精神的漫游。即便是躯体也要在这无边无际的世界上流荡才好,让冰凉的水流冲洗他,直到拍击冲刷出那难忍的欢乐和痛苦的歌声

16、。(4)真正有个水手名份的总是极少数。可是他们要有水手的实质,有那样的情怀和向往。不然,即便真的吃过甲板上的饭水,也不过是个乘船的人,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平庸气、小地方人的偏狭嫉恨。人一生下来就脚踏着一块甲板,区别是有人能迎着风浪始终站立;而有人不得不趴下,四肢并用。(5)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随时都会在击打挤压下碎裂。人哪,甲板上的人哪,不要因恐惧而逃遁,不要呻吟和出卖,不要背叛,不要放弃。同舟共济吧,生存着,互助着,同情着,英勇着。(6)水手啊,人类的水手。(7)水手护住了女人和儿童,护住了所有的母亲和未来的母亲。他们为孩子揩去泪痕,为老人披上寒衣。这艘拥挤的船已不堪重负,龙骨

17、发出了格格响声。水手坚持着,准备着。他们默默自勉,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将奋不顾身。(8)是的,那些险奇的经历也许常常是止于幻想。这样也热血奔流。到遥远的地平线的那一端,把挚爱的生命系到纤若发丝的什么上,让其颤抖和惊惧。生命在这一刻变得光焰四射,璀璨绚烂了。疯狂的浪涛拍过来吧,拍到胸膛上、脸上,把桅杆打折吧。(9)世界变大的一刻,人就变小了。不再为一己的荣辱而惴惴,不再为眼前的虚幻而激越。真实的存在、揪心的痛楚,这些都要伸手抓住。要有勇气面对它们。它们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我们也会化为它们。从这一刻开始就学会了藐视,学会了嘲笑,学会了安定。(10)在浩淼的水波面前,人还剩下了什么?(11)剩下了知

18、性和自尊。那就紧紧地拥有它吧。(12)人如果失去了它,就将一无所有。无限的大对无限的小,无限的沉默对无限的喧哗。这种尴尬让一个人感到了,他才能开始告别童稚状态。(13)作家处于童稚状态是可怕的,也很可惜。这种“童稚”绝没有真正儿童的可爱。这是不堪一击的软弱和浅薄无知,是人类甲板上的多余人。(14)被腥风苦雨洗刷过,踏上岸,大地也在摇动。真正的水手四处张望,寻觅自己的故园。到处都是一片汹涌,是呼叫和啸动,是未知的深度和难测的定数。(15)人的命运之河,曲折之水。人能够感知的有多少?目击的有多少?真实记录的又有多少?作家,像水手一样的作家啊,他们手中握住的不是一支笔,而是命运的桅杆。(16)桅杆被

19、打碎的那一天,会化为屑沫飘动。但总有一支迎着潮涌挺立的桅,它将驶向地平线,在永恒的太阳下闪出金色。人的光荣凝聚在上边,人的尊严也凝聚在上边。(17)水手啊,人类的水手。(18)当过水手的人不一定能完成那个向往:一位作家。而真正的作家的确会拥有水手的- 7 -性质。在这个狂想和梦呓交织的嘈杂世界上,各种垃圾正铺天盖地地堆积。 (19)可是水流仍旧像世纪之初、或更遥远的记忆中的时世一样,滔滔不绝。水流就这样平淡无奇地冲去了垃圾。水是洁净的、温柔的,也是无情的。在这世纪之水的分扯之下,什么都分崩离析了,只留下了一个个属于水手的岛屿。 (20)它们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天上的浮云与之对应。 (21)水手啊

20、,人类的水手。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紧扣标題,总领全文,意谓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水手的特质。B “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象征手法,说明人类的光荣和尊严只会凝聚在率先驶到地平线上的桅杆上。D这篇散文中“水”意蕴丰富,它洁净、温柔、无情、滔滔不绝,作者以此有力地烘托了水手的形象。8 “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文中多处出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 分)9请结合全文,说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品格。 (6 分)二、古代

21、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

22、既实,- 8 -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

23、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帝默然。(选自辽史

24、萧韩家奴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

25、称“弱冠” 。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 “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廪”指官府收- 9 -藏钱财的库房。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

26、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5 分)(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5 分)(二)古代诗歌

27、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骢 马 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注释: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10 -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15诗歌尾联“

28、能” “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1)庄子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来嘲笑大鹏,发出“ ”的疑问,再写斥鴳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 ”的疑问。(2)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在和同舍生进行对比后,以“ ,”两句揭示了精神追求可以战胜物质贫困。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如今, “德国制造”显

29、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 13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1886 年 1月 20 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 ,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

30、 ,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 11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B.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C.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低价格!D. 只要是高质量产品,无论价格再高,都能占领全球市场!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31、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掩耳盗铃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B. 掩耳盗铃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C. 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D. 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B.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C.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

32、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D.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20. 高三学生即将毕业离校,请以石嘴山第三中学校图书馆的名义拟写一则催还图书的通知,告知学生需在 6 月 1 日前将所借学校图书全部归还。要求内容合理,格式正确,语言得体,不超过 100 字。 (5 分)- 12 -21.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6 分)(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

33、蒲酒话升平。(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6)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1) (2) (3) (4) (5) (6)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化” ,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请根据上

34、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石嘴山市三中 2019 届三模考试语文能力测试答案1. D(A 主客倒置,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据岂在多杀伤”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B 因果关系错误, “使”之后为“果” , “使”之前为“因”,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文意应该是“两因一果” , “两因”除了“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以外,还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C 张冠李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 13 -2.C(“先破后立”错。而且文章虽然是按照“总-分

35、-总”思路展开论证的,但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御思想为具体表现的中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3.D (本句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 不是“和”文化。 )4.C 材料二 3G 就可以传输视频了。5.A。 B 项 “ 未然误为已然 ” 原文是 “ 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 ” ; C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一些国家” ;D 项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 5G 技术,是对中国的 5G 臆断和凭空指摘。6.5

36、G 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 即万物互联。(2 分)(1)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 (2)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3)破除藩篱,交流互通。 (4)拥抱合作,互利共赢。 (共 4 分,每点 1 分。 )7C(“说明人类的光荣和尊严只会凝聚在率先驶到地平线上的桅杆上”曲解文意。原文是在强调即使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水手”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最终会取得胜利,会赢得光荣和尊严。 )8 (1)这里的水手实指作家,文章把社会比作一条船,作家就是这条船上的水手,向往历险,不因恐惧而逃避,勇敢坚定,是人类中的英雄。 (2)作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牺牲精神的人,

37、他们为了人类免受困难,奋不顾身。 (3)世界嘈杂,垃圾铺天盖地,作家在动荡不安和苦难中坚守者最后的领地,为人类保存希望。 (4)该句运用反复和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水手的深情呼唤和强烈赞叹。 (前三点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4 分,第四点 2 分,意思对即可)9 (1)有冒险精神,用于在上回的激流中搏斗,勇敢坚定;(2)长于行动,敢于经历,真实记录生活中的欢乐和痛苦;(3)有使命感,保护弱者,守护人类,寻求希望;(4)淡泊荣辱,认清自我,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5)知性、自尊、成熟;(6)有独立的精神世界。(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 3 点给 5 分,答出 4 点给满分,

38、意思对即可)10. C 11. B(“在古代, “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错误,在古代, “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 “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 12. D(“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 14 -13.(1)向人借贷,则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致有人出卖子女、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2)穆宗尽管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秋山狩猎的死

39、伤之数。我因此认为穆宗贤明。赋分点:(1)假:借;鬻:卖;逋:逃;物故:死去(2)暴虐:凶狠残暴。省:减轻少,减免。过:超过。以:认为参考翻译: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 ”便退了钱取回了牛。二十八年(1010) ,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 ,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

40、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

41、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 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又下诏晓谕之:

42、“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 ”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 15 -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 ”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

43、回答说:“穆宗尽管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 ”皇上无言以对。14.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骢马日行千里,飞奔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15.“能” 、 “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认为其定能不惧艰难,为人驰骋,横行关塞,肩负起守边保疆的重任。2 分;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明是赞马,实为喻人)2 分 ;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2 分。16(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彼且奚适也? (2)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3) .以

44、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7. B(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 “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可知,反省内容应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 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C 语序不当,应该先否定错误的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的做法。D 低价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 ) 18. D(“掩人耳目”,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晴,比喻迷惑欺骗别人。 “掩耳盗铃”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第一处,句中德国人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而不是欺骗了自己,应使用“掩人耳目”,故排除

45、A、B 两项。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第二处说德国人开始发奋图强,如使用“宵衣旰食”不合语境,应使用“卧薪尝胆”,排除 C 项。 “精益求精”比喻口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第三处,是说追求更好,两个成语都适合。 “半斤八两”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不相上下”适合。) 19. 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 16 -都需注明德国制造 ,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

46、开来” ,而“须”强调“必要” ,此处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因为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因为句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A 项,“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 ;“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B 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 。 “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 。D 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 “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 ) 20.【答案】示例:通知

47、各位高三同学:毕业离校在即,为了规范学校图书馆资产管理,请同学们于 6 月 1 日前将从学校图书馆所借图书归还到对应书库,办理还书手续。请予以配合并相互转告。石嘴山第三中学图书馆X 年 X 月 X 日内容合理 2 分,格式正确 1,语言得体、流畅 2 分。【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本

48、题根据题目要求,以三中学校图书馆的名义拟写一则催还图书的通知,根据已给的通知的内容,表达清楚得体即可,还要注意通知的格式。【点睛】所谓“得体” ,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 、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 、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 、转述语言得体等等。21.(1)端午节。从“艾符” “ 蒲酒”可以看出。 (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 “

49、铁关金锁彻夜开” “何处闻灯不看来” ,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 (3)由“秋影雁初飞” ,- 17 -“上翠微” , “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即我们常说的”除夕夜。 (5) “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或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 。 (6)七夕(乞巧节) “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22.审题参考:材料第一部分是“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这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其次,提出了“化”这个主题,并且是说明了化是“化险为夷” ,也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