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95586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度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 案)电子技术实验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电子电路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器件的基本性能、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基本的实验方法,从而验证理论,并发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条件,培养学生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的安排上,分成必做和选做题,同时配备了大量的思考题,使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本章内容是进行电子技术设计的基础。3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2)熟悉模

2、拟实验装置的结构。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三、预习要求(1)阅读有关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部分内容。(2)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主要用途并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交流信号电压时,应当使用万用表的交流档还是使用交流毫伏表?为什么? 当示波器显示屏上的波形高度超出显示屏时应该调整哪个旋钮? 如何得到频率 f=1KHz,幅值为 100m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回答上述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实验报告上。四、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它们和数字万用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实验中要对各种

3、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 3-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示波器、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万用表接线用专用的表笔线。1、 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开机预热,然后将示波器“垂直” 显示方式置“CH1”或“CH2” ,输入耦合方式置“GND” ,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线,

4、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 适当调节亮度旋钮(INTEN) ; 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AUTO”; 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 (POSITION)旋钮,使扫描亮线位于屏幕的中央。(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四种显示方式,即“CH1” 、 “CH2”、 “DUAL”、 “ADD”。(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 “触发源选择(SOURCE) ”开关一般选为“CH1”或“CH2”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被测信号。(4)触发方式开关(MODE)通常先置于“自动(AUTO) ”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NORM) ”,通过调节“触发电平” 旋钮(LEVEL

5、)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 X 轴方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示。(5)适当调节“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及“垂直衰减”开关(VOLTS/ DIV) ,使显示屏上能显示 12 个周期的被测信号波形。在测量幅值时,应注意将“垂直灵敏度微调” 旋钮(VAR)置于“校准” (CAL)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根据被测波形在显示屏坐标刻度上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DIV 或 CM)与“垂直灵敏度”旋钮指示值(VOLTS/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 Vp-p。根据被

6、测信号波形一个周期在显示屏坐标刻度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DIV 或 CM)与“扫描时间” 旋钮指示值(TIME/DIV)的乘积,即可得信号频率的实测值。2、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可以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 9Vp-p,通过输出衰减开关(按下 ATT 和拉出 AMPL 各衰减 20dB)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AMPL) ,可使输出电压在 5mV8V 的范围内连续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的有效值和峰值需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1Hz1MHz)和频率微调旋钮(FREQUENCY)进行调节。输出的频率从面板上的数码

7、显示直接读出。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3、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五、实验设备与器件(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输入交流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5)模拟电路实验箱。六、实验内容和要求1、用机内基准信号(CAL 2Vp-p)对示波器进行自检(1)扫描基线调节。开启电源开关将示波器的显示方式开关置于“CH1” 、或“CH2”显示,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GND” ,触发方式式开关置于“自动 AUTO”。调节“辉度INTEN

8、” 旋钮和 “聚集 FOCUS” 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细且亮度适中的扫描基线。然后调节“水平位移 POSITION” 旋钮和“垂直位移 POSITION” 旋钮,使扫描线位于屏幕中央,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自如。(2)测试“基准信号”波形的幅度、频率。将示波器的“基准信号 CAL”通过专用电缆线引入选定的 CH1 或 CH2,将垂直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于“AC”或“DC” ,触发源选择开关置于“CH1”或“CH2” 。调节“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和“垂直衰减”开关(VOLTS/DIV)使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稳定的方波波形。 测量“基准信号 CAL”幅度及频率,将“垂直灵

9、敏度微调” 旋钮置“校准 CAL”位置, “垂直衰减”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基准信号幅值,记入表 3-1 中。 测量“基准信号”频率。将“扫描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 “扫描时间”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基准信号频率,记入表 3-1 中。2、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 100Hz、1KHz、10KHZ、100KHz,有效值为 0.5V、1V、10mV、50m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将两组数据分别填入表 3-2 中。改变示波器“扫描时间”开关及“垂直衰减”开关等位置,测量信号源输出电压的周期、频率(需换算)及峰-峰值和有效值(需换算)记

10、入表 3-2 中。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电源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电压值,并填入表 3-3 中,再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源的电压值(为一个电压范围)填入表 3-4 中。七、注意事项预习报告只需写预习实验内容,无需抄录实验指导书中的所有内容,实验过程中所有的测量数据需记录在书中提供的便撕式原始数据记录表。待实验完成,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撕下贴在实验报告的原始数据记录页。实验报告是实验结束后,经过分析和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讨论给出心得体会。八、思考题1、测量实验箱上的直流电源+12V 和-12V 时,万用表的功能开关应放在什么位置上?挡位打到什么数值上?2、

11、实验过程中,可以从示波器读取测量数据,也可以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数据,度说明两个测量结果有什么不同?九、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对预习要求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2、归纳本次实验用到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3、写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哪些实验方法和需注意的地方?对实验方法有何建议,如何改进?4、回答预习要求的思考题中的问题目。5、附上原始数据记录及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步骤 1:表 3-1 用机内基准信号(CSL 2Vp-p)对示波器进行自检参数 标准值 实测值幅值 Vp-p(V)频率 f(KHz)步骤 2:表 3-2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示波器测

12、量值 示波器测量值正弦波信号频率 周期(ms) 频率(Hz)信号电压毫伏表读数 峰-峰值 有效值(计算)100Hz 05V1KHz 1V10KHz 10mV100KHz 50mV步骤 3:表 3-3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电压值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值(V) +12 -12 +5 -5测量值(V)步骤 4:表 3-4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直流信号源的电压值直流信号源 -5V+5V -5V+5V是否可调 可调( ) 不可调( ) 可调( ) 不可调(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二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学会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

13、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三、预习要求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假设:NPN 三极管的 ,10, , ,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20RBk6k2.4RCk2.4Lk放大倍数 。uA2、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是否有影响?改变外接电阻 对输出电iRRL阻 是否有影响?oR四、实验原理图 3-2 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 RB2和 RB1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 RE

14、,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 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 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 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图 3-2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 3-2 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 RB1和 R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 T 的基极电流 IB时(一般 510 倍) ,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 CC为供电电源,此为+12V。(3-1) 12BCU(3-2)EIRI(3-3))(ECC电压放大倍数(3-4)beLVrA输入电阻 (3-5)BiR21输出电阻 (3-6)C0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

15、作点,应在输入信号 Ui=0 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I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 UB、U C和 UE。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算出 IC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 UE,即可用 算出 IC(也可根据 ,ECRIRUI由 UC确定 IC) ,同时也能算出 。EBU,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 IC(或 UCE)调整与测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 uO的负半周将被

16、削底,如图 3-3(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 uO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 ,如图 3-3(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 ui,检查输出电压 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图 3-3 静态工作点对 U0 波形失真的影响改变电路参数 UCC,R C,R B(R B1,R 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 3-4 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电阻 R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 R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

17、高等。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须满足较大信号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图 3-4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1)电压放大倍数 AV的测量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 ui,在输出电压 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i和 uo的有效值 U

18、i和 Uo,则AV= (3-7)iO(2)输入电阻 Ri的测量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 3-5 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 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S和 Ui,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R = = = (3-8)iiIURiiS测量时应注意 测量 R 两端电压 UR时必须分别测出 US和 Ui,然后按 UR=US-Ui求出 UR值。 电阻 R 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 R 与 Ri为同一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可取 R=12K。(3)输出电阻 RO的测量按图 3-5 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

19、 RL的输出电压 UO和接入负载后输出电压 UL,根据U = (3-9)LOLR即可求出 RORO=( )R (3-10)1L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 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图 3-5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UOPP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 RW(改变静态工作点) ,用示波器观察 uo,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 3-6)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

20、交流毫伏表测出 UO(有效值) ,则动态范围等于 2 UO。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 UOPP来。图 3-6 静态工作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 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AV与输入信号频率 f 之间的关系曲线。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 3-7 所示:图 3-7 幅频特性曲线Avm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 1/倍,即 0.707Avm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频率 fL和上限频率 fH,则通频带2fBW=fH-fL (3-11)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V。为此可采用前述测

21、 AV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测量时要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要多测几点,在中频可以少测几点。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且输出波形不能失真。五、实验设备与器件1、模拟电路实验箱。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数字万用表。6、实验中所需的电阻器件。六、实验内容和要求1连线在实验箱的晶体管系列模块中,按图 3-2 所示连接电路。2测量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测量条件:输入接地即使 Ui=0.在步骤 1 连线基础上,Ui=0,打开直流开关,调节 RW,使 IC=2.0mA(即 UE=2.4V) ,用万用表测量 UB、U

22、E、U C、R B2值。记入表 3-5 中。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调节一个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50mV 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 Ui 。把输入信号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入电压 Ui和输出电压 Uo 的波形,在 U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毫伏表测量表 3-6 中三种情况下的 和 ,并用双0VA踪示波器观察 Uo和 U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 3-6 中。注意:由于晶体管元件参数的分散性,定量分析时所给 Ui为 50mV 不一定适合,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给适当的 Ui值,以后不再说明。由于 Uo 所测的值为有效值,故峰峰值 Ui 需要转化为有效值或用毫伏表测得的 Ui 来

23、计算 AV值。切记万用表、毫伏表测量都是有效值,而示波器观察的都是峰峰值。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步骤 3 的 RC=2.4K,R L= 连线条件下,调节一个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50mV 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 Ui。调节 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 uo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 IC和 UO的值,记入表 3-7。测量 IC时,要使 Ui=0(断开输入信号 Ui) 。5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在步骤 3 的 RC=2.4K RL=连线条件下,使 ui=0,调节 RW使 IC=2.0mA(参见本实验步骤 2) ,测出 UCE值。调节一个频率为 1KHz、峰

24、峰值为 50mV 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 Ui,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 Uo足够大但不失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 RW,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 U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 IC和 UCE值,记入表 3-8 中。每次测 IC和 UCE值时要使输入信号为零(即使 ui=0) 。6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在步骤 3 的 RC=2.4K RL=2.4K 连线条件下,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W,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 UOPP及 UO值,记入表 3-9。*7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按图 2-4 所示,取 R=2K,置 RC=2.4K,R L=2.4K,I C=2.0mA。输入

25、f=1KHz、峰峰值为 50mV 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 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出 US,U i和 UL,用公式2-8(3-8)算出 Ri。保持 US不变,断开 RL,测量输出电压 UO,参见公式 3-10 算出 R0。*8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取 IC=2.0mA,R C=2.4K,R L=2.4K。保持上步输入信号 ui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 UO,自作表记录之。为了频率 f 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然后再仔细读数。七、注意事项1检测所用导线是否导通,尽量连接短导线避免干扰。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再通电。2选连接直流通路测静态工作点,接 Ucc=+12V

26、和地线,电路图虚线部分需用导线连接,测量时开上接通,开关下断开,测量电阻 Rb2 的时候需要将 Rb2 和电路断开,即开关上断开。3测量静态电压时,注意正确调整万用表挡位;实验中不直接测量电路电流值,通过测量两点电压,计算电流。调节电位器进需缓慢些,静态工作调好后,不要再动电位器,以免影响测量。4如果电路工作不正常,可自己检测电路中的三极管。其方法:将万用表的旋钮拨到欧姆挡的 R100(或 R1K)位置,用红表笔接触基极,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两个电极,若三极管为 NPN 型,则测量的两个电阻值都较大(几百千欧以上) ;若三极管为 PNP 型,则测量的两个电阻值都较小(几百欧至几千欧) 。如果不符

27、合这个规律,则表明该三极管坏了。八、实验报告1整理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相关曲线;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各参数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3回答预习要求和思考题中的问题;4附上原始数据记录及指导教师的签名。九、思考题1如果在实验电路中,将 NPN 型晶体管换成 PNP 型晶体管,试问 Ucc 及电解电容极性应如何改动?2在示波器上显示的 NPN 和 PNP 型晶体管放大器输出电压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波形是否相同?说明其理由。3在单级放大电路中,哪些元件是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4负载电阻 RL变化时,对电压放大倍数有无影响?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步骤 1:表 3-5 测量

28、静态工作点(+I C=2.0mA)测 量 值 计 算 值UB( V) UE( V) UC( V) RB2( K)UBE( V) UCE( V) IC( mA)步骤 2:表 3-6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I C=2.0mA Ui= mV (有效值)RC(K) RL(K)U0(V)AV 观察记录一组 U0 和 Ui 波形2.4 1.2 2.4 2.4步骤 3:表 3-7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RC=2.4K R L= U i= mVIC(mA) 2.0U0(V)AV步骤 4:表 3-8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RC=2.4K RL= Ui= mVIC(mA) UCE(V) U0

29、波形 失真情况 管子工作状态2.0步骤 5:表 3-9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RC=2.4K R L=2.4KIC(mA) Uim(mV)有效值 Uom(V)有效值 UOPP(V)峰峰值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三 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三、预习要求1复习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2根据图 3-8 的元件参数值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画出交、直流负载线。四、实验原理图 3-8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图 3-8 为射极跟随器,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跟随器。RB 调到最小值时易出现饱和失真,RB 调到最大值时易出现截止

30、失真,由于本实验不需要失真情况,故RW=100K 取值比较适中,若想看到饱和失真使 RW=0K,增加输入幅度即可出现,若想看到截止失真使 RW=1M,增加输入幅度即可出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验证一下。本实验基于图 3-8 做实验,现分析射极跟随器的特点。其特点是1. 输入电阻 Ri 高Ri=rbe+(1+)R E (3-12 )如考虑偏置电阻 RB 和负载电阻 RL 的影响,则Ri=RBr be+(1+) (R ER L) (3-13)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 Ri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Ri=RBr be要高的多。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 3-8 所示,Ri=

31、 (3-14)1UIiS即只要测得 A、B 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2. 输出电阻 RO 低RO= R E (3-15)berber如考虑信号源内阻 RS,则RO= R E (3-16))/(Bber)/(BSbeRr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 RO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RO=RC 低得多。三极管的 愈高,输出电阻愈小。输出电阻 R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 UO,再测接入负载RL 后的输出电压 UL,根据UL= (3-17)LO即可求出 RORO=( )R L (3-18 )1L3. 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 1图 3-8 电路AV= 10002. 场效应管放大

32、器性能分析图 3-9 为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极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UGS=UG-US= UDD-IDRS (3-20)21gRID=IDSS(1- (3-21))PS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V=-gm =-gmRDRL (3-22 )L输入电阻 Ri=RG+Rg1Rg2 (3-23)输出电阻 RORD (3-24)式中跨导 gm 可由特性曲线用作图法求得,或用公式gm= (3-25))1(2PGSPSUI计算。但要注意,计算时 UGS 要用静态工作点处之数值。3. 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场效应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与实验二中晶体管放大器测量方法相同。其输入电阻的测量

33、,从原理上讲,也可采用实验二中所述方法,但由于场效应管的 Ri 比较大,如直接测量输入电压 US 和 Ui,由于测量仪器的输入电阻有限,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常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输出电压 UO 来计算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如图 3-11 所示。图 3-11 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入电阻 R,把开关 K 掷向位置 1(即使 R=0) ,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压 UO1=AVUS;保持 US 不变,再把 K 掷向 2(即接入 R) ,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UO2。由于两次测量中 AV 和 US 保持不变,故 UO2=AVUi= 由此可以求出VSiAR = (3

34、-26 )iO21式中 R 和 Ri 不要相差太大,本实验可取 R=100200K。六、实验内容1按图 3-9 连接好电路,且使电位器 RD 初始值调到 4.3K。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1)查阅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记录下来备用,如图 3-10 可知放大区的中间部分:U DS 在 48V 之间,U GS 在-1-0.2V 之间。2)使 Ui=0,打开直流开关,用万用表测量 UG、U S 和 UD。检查静态工作点是否在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分。如合适则把结果记入表 3-16 中。3)若不合适,则适当调整 Rg2,调好后,再测量 UG、U S 和 UD 记入表 3-16 中。3电压放大倍数

35、AV、输入电阻 Ri 和输出电阻 RO 的测量1) AV 和 RO 的测量按图 3-9 电路实验,把 RD 值固定在 4.3K 接入电路,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200mV 的正弦信号 Ui,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 uo 的波形。在输出uo 没有失真的条件下,分别测量 RL=和 RL=10K的输出电压 UO(注意:保持 Ui 不变),记入表 3-17 中。.用示波器同时观察 ui 和 uo 的波形,描绘出来并分析它们的相位关系。2) Ri 的测量按图 3-11 改接实验电路, 把 RD 值固定在 4.3K 接入电路,选择合适大小的输入电压 US,将开关 K 掷向“1” ,测

36、出 R=0 时的输出电压 UO1,然后将开关掷向“2”( 接入R),保持 US 不变,再测出 UO2,根据公式Ri= 求出 Ri,记入表 3-18 中。O21七、注意事项电流值是经由测量电压和电阻值计算获得,不进行电流的直接测量。八、实验报告1整理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相关曲线;2把场效应管放大器与晶体管放大器进行比较,总结场效应管放大器的特点。3回答预习要求和思考题中的问题;4附上原始数据记录及指导教师的签名。九、思考题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和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测量场效应管输入电阻时要用测量输出电压的方法?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步骤 1:表 3-16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

37、 量 值 计 算 值UG(V) US(V) UD(V) UDS(V) UGS(V) ID(mA) UDS(V) UGS(V) ID(mA)步骤 2:表 3-17 AV 和 RO 的测量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i 和 U0 波形Ui(V) U0(V) AV R0(K) AV R0(K)RL=RL=10K步骤 3:表 3-18 Ri 的测量测 量 值 计 算 值U01(V) U02(V) Ri(K) Ri(K)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五 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特点和抑制零漂的方法。2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3学习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共模放大倍数、共

38、模抑制比的测量方法。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三、预习要求1根据实验电路,估算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和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取 1=2=100) 。2.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放大电路输入端 Us1、Us2 与地如何连接?3怎样进行 uo 的静态调零?用什么仪表测量?四、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万用表3交流毫伏表4信号发生器五、实验原理图 3-12 恒流源差动放大器图 3-12 所示电路为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其中晶体管 T1、T 2 称为差分对管,它与电阻 RB1、 RB2、R C1、R C2 及电位器 RW1 共同组成差动放大的基本电路。其中RB1=RB2,R C1=R

39、C2,RW1 为调零电位器,若电路完全对称,静态时,RW1 应处为中点位置,若电路不对称,应调节 RW1,使 U01、U 02 两端静态时的电位相等。晶体管 T3、T 4 与电阻 RE3、R E4、R 和 RW2 共同组成镜像恒流源电路,为差动放大器提供恒定电流 I0。要求 T3、T 4 为差分对管。R 1 和 R2 为均衡电阻,且 R1=R2,给差动放大器提供对称的差模输入信号。由于电路参数完全对称,当外界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波动时,对电路的影响是一样的,因此差动放大器能有效的抑制零点漂移。1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如图 7-1 所示电路,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不同方式可以有四种连接方式

40、。即:(1)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 US1、U S2 两端,输出取自 U01、U 02两端。(2)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 US1、U S2 两端,输出取自 U01 或 U02 到地的信号。(3)单端输入 双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 US1 上,U S2 接地(或 US1 接地而信号加在 US2 上) ,输出取自 U01、U 02 两端。(4)单端输入 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 US1 上,U S2 接地(或 US1 接地而信号加在 US2 上) ,输出取自 U01 或 U02 到地的信号。连接方式不同,电路的性能参数不同。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静态时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信号

41、,由恒流源电路得(3-27)04442IIII CCBR I0 为 IR 的镜像电流。由电路可得(3-28)40)2(7.0EERRWVI由上式可见 I0 主要由-V EE( -12V)及电阻 R、RW2、R E4 决定,与晶体管的特性参数无关。差动放大器中的 T1、T 2 参数对称,则IC1=IC2=I0/2 (3-29 )(3-30)210121 CCCIVIV(3-31)mAIVhAmhh fefeie 2/6)(3I6)(30 0由此可见,差动放大器的工作点,主要由镜像恒流源 I0 决定。3差动放大器的重要指标计算(1)差模放大倍数 AVd由分析可知,差动放大器在单端输入或双端输入,它

42、们的差模电压增益相同。但是,要根据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分别计算。在此分析双端输入,单端输入自己分析。设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 Vid=Vid1-Vid2。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为(3-32)21)(121 RWhRAVAfeieBLfiidioidoV 式中 。A Vi 为单管电压增益。2| LCLR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电压增益为(3-33))21(21211 RWhRVfeieBLfViidOidV 式中 。LCLR|(2)共模放大倍数 AVC设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加上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即 Vic=Vi1=Vi2.单端输出的

43、差模电压增益(3-1201 2)1(2)( eLeffeieBLfVCiiCV RhRWhRA 34)式中 为恒流源的交流等效电阻。即eR(3-)1(33 BEiefoeRh35)(3-mAIVhEfeie 3326)(036)(3-4/)(EBRWR37)由于 一般为几百千欧,所以31oehLe则共模电压增益 AVC1,在单端输出时,共模信号得到了抑制。双端输出时,在电路完全对称情况下,则输出电压 A0C1=VOC2,共模增益为(3-010iCcV38)上式说明,双单端输出时,对零点漂移,电源波动等干扰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注:如果电路的对称性很好,恒流源恒定不变,则 U01 与 U02 的

44、值近似为零,示波器观测 U01 与 U02 的波形近似于一条水平直线。共模放大倍数近似为零,则共模抑制比KCMR 为无穷大。如果电路的对称性不好,或恒流源不恒定,则 U01、U 02 为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正弦波(示波器幅度调节到最低档) ,用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可观察到 U01、U 02 分别为正弦波,实际上对管参数不一致,受信号频率与对管内部容性的影响,大小和相位可能有出入,但不影响正弦波的出现。(3)共模抑制比 KCMR差动放大电器性能的优劣常用共模抑制比 KCMR 来衡量,即:或 (dB) (3-VCdMRACdMRAlg2039)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3-21)(1RWhRAK

45、feieBfVCdMR40)双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为:(3-VCdMRAK41)六、实验内容1参考本实验所附差动放大模块元件分布图,对照实验原理图图 3-12 所示正确连接原理图。2调整静态工作点打开直流开关,不加输入信号,将输入端 US1、US2 两点对地短路,调节恒流源电路的 RW2,使 I0=1mA,即 I0=2VRC1/RC1。再用万用表直流档分别测量差分对管T1、T2 的集电极对地的电压 VC1、V C2,如果 VC1V C2 应调整 RW1 使满足 VC1=VC2。若始终调节 RW1 与 RW2 无法满足 VC1=VC2,可适当调电路参数如 RC1 或 RC2,使RC1 与 RC2

46、 不相等以满足电路对称,再调节 RW1 与 RW2 满足 VC1=VC2。然后分别测VC1、V C2、V B1、V B2、V E1、V E2 的电压,记入 3-19 表中。3测量差模放大倍数 AVd将 US2 端接地,从 US1 端输入 Vid =50mV(峰峰值) 、f=1KHz 的差模信号,用毫伏表分别测出双端输出差模电压 Vod(Uo1-Uo2)和单端输出电压 Vod1(Uo1)、V od2(Uo2)且用示波器观察他们的波形(V od 的波形观察方法:用两个探头,分别测 Vod1、V od2 的波形,微调档相同,按下示波器 Y2 反相按键,在显示方式中选择叠加方式即可得到所测的差分波形)

47、 。并计算出差模双端输出的放大倍数 Avd 和单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 AVd1或 Avd2。记入 3-20 表中。4测量共模放大倍数 AVC将输入端 US1、 US2 两点连接在一起, R1 与 R2 从电路中断开,从 US1 端输入10V(峰峰值) ,f=1KHz 的共模信号,用毫伏表分别测量 T1、T2 两管集电极对地的共模输出电压 UOC1 和 UOC2 且用示波器观察他们的波形,则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为UOC=UOC1-UOC2,并计算出单端输出的共模放大倍数 AVC1(或 AVC2)和双端输出的共模放大倍数 AVC。5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即KCMR(单)和 KCMR(双) 。*6有条件的话可以观察温漂现象,首先调零,使 VC1=VC2(方法同步骤 2) ,然后用电吹风吹 T1、T2,观察双端及单端输出电压的变化现象。7用一固定电阻 RE=10K 代替恒流源电路,即将 RE 接在-V EE 和 RW1 中间触点插孔之间组成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重复步骤 3、4、5,并与恒流源电路相比较。七、注意事项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 、 时,毫伏表后面板的开关打到“FLOAT”位置,1CU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