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价值的本质,回顾,价值是我们生活中普遍的基本事实 价值论与存在论、意识论并称哲学三大元理论 学习价值论要借助关系思维、实践思维和主体性思维,补充:价值哲学的主要构成,价值论(原理) 评价论 价值观念论 社会价值(实践)论,一、价值与存在,1. 关于价值“存在”的几种理解模式,观念说(主观心理存在) 以下均属外部客观存在实体说(“元素”或“王国”)属性说(“有用性”、“内在性”等)关系说(关系质:“情境”、“婚姻”) 我们的理论:实践说(人的主体性关系现象),小结 上述观点之间的差别, 涉及存在论的两个层次: 本体论与本态论。 表现为实体思维与关系思维。 而价值的特殊性则进一步涉及: 如
2、何理解人的存在。,2. 人的主体性存在,人啊,认识你自己!,人按照意义生活,又在生活中创造意义。,动物只是适应环境,人则改变环境。,人是历史的、社会的生命体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 社会实践是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 在实践中,人追求、创造、实现价值,实践是人能动地改变世界的自觉自由活动,1. 主体与客体,主体:作为对象性行为者的人客体:主体活动(施加、指向)的对象,二、实践的内容和结构,概念操练:非人的自然物也可以是主体吗?人可以是客体吗?主体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注意!此处有思维难点:主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畴(“主体人,客体物” ?)主体是指(从事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而非抽
3、象的人(“主体主观,客体客观” ?),关于”主观”与“客观”: “主观”,是指人作为主体时的精神特性 (一般说来,只有思维着的精神才是主观) “客观”,是指被思维者不依赖于对它的思维而存在的特性。 (一般说来,任何对象相对于对它思维来说都是客观的。),概念操练:“物质性”与“客观性”是什么关系? 你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2. 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内容,实践的两种形式: 物质形式感性对象性活动 精神形式“知、情、意”,实践的双向内容: 主体客体化客体趋向于主体(给对象赋予适合于主体的特征和意义) 客体主体化主体趋向于客体(包括对客体本质、特性和规律的服从与依赖),3. 人类
4、活动的两个“尺度”,“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两个尺度是:“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对象的尺度“内在尺度”人自己的尺度两个尺度意味着,人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尊重、了解客观世界的“秉性”,按世界的本性和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要以人自己为目的,按人的需要和尺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由此构成人类的两大原则:,真理原则。追求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但它重在把握客观、尊重客观。这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起主导作用;价值原则。创造价值也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
5、但它重在服务于人。这里,人的“内在尺度”起主导作用。,完整地理解人类实践的形式、内容、过程的结构,以下图简示:,归 纳,价值源于人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实践; 通过实践,人成为主体; 主客体相互作用具有双向内容和双重意义: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 了解和尊重对象世界,是科学和真理问题; 发展和服务主体人自身,是价值问题。,思考题,为什么说主体不等于主观,客体不等于客观?试举例说明。请你列举一个流行的无主体思维的例子,并加以分析。人类活动中的“两个尺度”是什么?,三、价值的本质和特征,何为价值? 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 家们,毕其一生,主要 是探讨价值问题。,1、价值的本质和“定义”,“价值”是对主客体
6、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定义的分析和解释,这里为什么用“主体、客体”,而不用“人和物”?这里为什么用“客体主体化度”,而不用“有用性”、“效用”等?这里为什么用“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符合、接近”,而不用“满足主体需要”?,2.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论者说:价值不是客观存在,而是我们主观的赋予。例如 “情人眼里出西施”, “趣味无争辩”。 什,主观论错在么地方?否定了价值的客观基础。把主体性与主观性混为一谈,“价值就是价值,它,客观论者有很多。试分析以下这两种“客观说”
7、: 一些人根据常识认为:价值就是指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是价值物中所特有的某种成份、因素。德国哲学家舍勒说,“价值先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而存在”,它是“一种不依赖任何现实事物的独立本质,是独立于载体之外的先天的质”。,重温价值“实体说”、“属性说”、“关系说”。案例:,药品的“疗效” (价值)存在于何处?徐悲鸿奔马之“美”是怎样产生的?,价值不是某种实物、物性,或人的主观心态。价值有主体因素但不归结于主体;有客体因素但不归结于客体。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价值是一种“关系事实”、“过程事实”。,小结,3、价值的特性,3.1价值的根本特性是主体性,主体性或“主向性”的表现:价值因人而易(
8、同一事物对不同主体有不同价值)。 价值因事而易(同一事物对同一主体不同方面有不同价值)。 价值因时而易(同一事物对同一主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价值)。这里的“人”、“事”、“时”都是依主体而定。,3.2 价值的个体性与多元性,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价值因人而易。人们的主体形态众多、千差万别,各种主体作为个体,它们的需要、利益、地位等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多元的主体来说,价值必然是多元的。,意义之一:不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诉求是正常的、合理的。,意义之二:不能把主体同质化、单一化。比如住房面积、受教育年限、储蓄存款等,是不能人均的。意义之三:宽容与坚定。“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反对
9、“一元主义僭妄” 。,3.3 价值的多维性,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需要、能力等)有不同的价值。 价值因事而易。,意义之一:理解人的丰富性,克服“单面人”, 发展人的全面性。 意义之二:自觉推动具体价值之间的互补转化,扩展创造性的空间。,3.4 价值的时效性,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主体同一方面,在不同时间亦有不同的价值。因为人的需要和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价值的实现具有“水涨船高”、因时而易的特征。,意义之一:掌握时机,注意时效。 意义之二:与时俱进,勿“刻舟求剑”。,思考题,讨论题:1、没有任何人欣赏时,花是美的吗?2、怎样理解“普遍价值”?3、怎样理解“永恒价值”?,参考书目,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章。李德顺新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章。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