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1 -中特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毛泽东的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主要内容一、历史的选择 二、巨人的诞生 三、超凡型权威 四、非常的作用一、历史的选择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过程:1、 1935 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2、 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 1941 1943 年延安整风时期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权威领导。二、巨人的诞生毛泽东权威领导的成因:客观上取决于时代需要 主观上取决于个性特质1、时代条件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呼唤巨人并且诞生巨人
2、的时代。2、个性特质a. 承继了传统士大夫的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精神b. 渊博的学识:国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实践斗争的经验总结c. 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 1)出身农家,洞悉下层社会结构与阶级状况( 2)注重调查研究d. 卓越的军事才干( 1)军事战略战术原则(战略方针:积极防御)( 2)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3)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e. 出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1)群众路线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与领导作风f. 坚强的意志力三、超凡型权威毛泽东的权威领导兼具法理型和个性魅力型两种类型,后者尤为突出
3、。从而就形成一种“超凡型权威” 。构成要素: 1、旷世巨人 2、实践贡献 3、理论权威四、非常作用(一 )毛泽东权威领导的积极作用1、 维护了党的坚如磐石的团结统一。2、 对旧统治秩序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3、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2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
4、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二 )毛泽东权威领导的消极影响的原因时代局限 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知识结构中的欠缺 个人崇拜(三 )总体评价和启示( 1)对毛泽东权威领导的评价总体来说:功绩是第一位的;过错是第二位的( 2)任何一个政治体系中都需要权威( 3)个人魅力型权威需要向集体法理型权威转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章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主要内容一、历史抉择 二、发展理论 三、鲜明风格 四、千秋伟业一、历史抉择(一
5、)国际背景1、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两极格局。20 世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国际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政治多极化开始发展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潮流2、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 ”(二)国内背景1、 巨大落差: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与地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建国后,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我们吃亏都在左 ”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改革是
6、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改革是有风险的。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 ”(三)个人背景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的经历:第一次: 1933 年 3 月到夏天, “邓、毛、谢、古”事件。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3 -第二次: 1966 1973 年,这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有关。第三次: 1976 1977 年,这与邓小平主持 1975 年全面整顿及天安门事件有关。二、发展理论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7、。“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 。(一)发展模式“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发展目标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富强、民主和文明“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三)发展战略1、发展步骤“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发展战略重点现代化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农
8、业、能源与交通、科学与教育。(四)发展动力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科技发展(五)发展环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沒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六)发展机遇“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三、鲜明风格(一)战略眼光“邓小平伟大的领导人往往这样比这些专家们高瞩远瞩,他看到的未来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 ”(二)务实风格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
9、2、注重实践 3、注重实效 4、走自己的路 5、简洁、质朴的文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 。“发展才是硬道理” 。“ 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稳定压倒一切” 。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4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三)辩证思维“照辩证法办事” ,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主体与补充 整体与重点 发展与稳定 内因和外因(四)开放意识邓小平是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思想巨人。(五)与时俱进1、倡导解放思想 2、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 3、倡导敢闯敢冒的精神(六)人民
10、至上1、富民思想“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2、尊重民众的首创精神3、政策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千秋伟业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巨献:a. 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b. 实践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c. 方法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道路胡锦涛: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第六章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11、变提纲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的演变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的演变1.“发展是硬道理”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2.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目标的关键:一、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3.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特考试复习要
12、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5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内容:第一、以人为本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1. 应对危机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危机纵深发展: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危机横向发展:美国全球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13、2. 当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差别( 2)区域差别( 3)收入差别( 4)经济与政治( 5)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实行共享式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绝大多数共享” 。共享式发展必须依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后危机时代外部需求的萎缩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从出口和投资到消费1. 出口拉动经济面临风险(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外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2)即使全球市场需求能够恢复,也不是原有规模和
14、结构上的简单恢复第一,欧美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第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3)从出口导向模式中能够分享的全球化红利越来越少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 4)外贸依存度过高,潜在的经济风险、 社会风险过大2. 投资拉动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第二产业更能给地方带来 GDP 和财政收入,所以投资主导往往造成产业比例失调。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和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基本保持平稳并略有上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波动中缓慢下降三、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
15、业占比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 由生存型阶段步入发展型阶段一、生存型阶段主要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二、发展型阶段的目标是保障人的发展权,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6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整体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力的分配比例3、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4、切实加大对不正当收入和高收入的规范和调整增加就业创业机会1、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决定消费2、就业是民生之本3、完善就业、创业的各项体制机制(资金、政策、舆论、项目)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1、政府要加大对教
16、育的投入2、政府要加大对医疗的投入3、政府要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4、政府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1、支持和鼓励绿色消费2、支持和鼓励健康消费3、支持和鼓励文化消费4、支持和鼓励生产性消费第七章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纲一、民主政治基本理论问题 二、中国民主政治历史进程 三、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一、民主政治基本理论问题1. 民主概念原意:民主就是人民在国家管理中做主引申:民主就是人民有参与国事,对国事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2.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a. 民主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b. 民主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c.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列宁这包括两
17、层意思:( 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 2) 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 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 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消亡。二、中国民主政治历史进程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a. 党内民主:集体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7 -b. 党际民主:国共合作 多党合作c. 政权建设: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三三制“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三、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1. 坚持基本政治框架A.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
18、度1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国体:国家性质 ,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卫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威胁“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 邓小平B.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国家权力配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出来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19、,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代表名额分配问题2)代表的产生问题3)代表履行职责问题4)代表监督问题5)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制问题C.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政党是运作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主体政党政治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潮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民主监督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建设:经济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够为政治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 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社会结构多元化,这是实行政治民主的基础:文化基础: 平等、参与、自主、妥协、理性为特点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土
20、壤。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 完善和改进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方式:法律制度建设坚持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 推进立法工作 严格执法和守法中特考试复习要点 XJTU 机械 S4124 班学委:刘君敏 - 8 -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公民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公民认识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奠定必要的文化素养。:规则意识教育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法律、法令、制度、规则、程序和政治技能的教育、传授和训练,使公民熟悉政治生活,了解民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直接参与民主政治过程。:政治权利与政治责任意识教育1. 民主政治要求政治权利与政治责任的对等2.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3. 政治责任意识缺失图 1 考试重点及答题技巧 图 2 扫描加微信( LJM1533689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