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73220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张石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 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张石磊,江旭佳,洪国良,童美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摘要 电絮凝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 ,具有占地面积小 、去除污染物种类广 、去除效率高 、工艺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难降解污染废水的处理中 。 从探讨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出发 ,分析了当下利用电絮凝进行废水处理的热点及重点研究 。 最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电絮凝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絮凝 ;水处理 ;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29X(2013)01-0010-05Application of elec

2、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to water treatmentZhang Shilei,Jiang Xujia,Hong Guoliang,Tong Meiping(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Abstract: A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technology,electrocoagul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less occupiedland,wide po

3、llutant species to be removed,high removing efficiency and easy operation,etc. Therefore,it has been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various non-biodegradable polluted wastewate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is technology arefully discussed. Some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to water treatment are

4、 analyzed. At the end,by usingbibliometric method,the hotspots and devolopment trend of elec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Key words: electrocoagulation;water treatment;bibliometric analysis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09ZX07212-001)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已有约 120 a 的历史 , 英国于 1889 年首次将电流应用于水处理1,1904 年 F.

5、E. Elmore 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选矿废水并申请了专利 。 而电絮凝技术作为一种结合电化学和化学混凝的交叉技术 ,于 1909 年由美国申请名为以铁板和铝板作电极的电絮凝技术专利 ,并于 1946年首次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2。 笔者对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 、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絮凝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1 电絮凝技术基本原理电絮凝工艺主要由电源 、极板 、后续分离装置组成 。 其中电源又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极板材料主要为铁板和铝板 ,也有研究在阴极附加 TiO2等3;极板连接方式包括单级连接和双极连接 ;反应器形状包括垂直反应器4、水平反应器 、带孔管状反应

6、器5等 。 电絮凝结合了电化学 、化学混凝 、气浮 3种技术 ,实现了较短的电解时间内高效去除污染物 。简单的电絮凝反应器包括一片阳极板和一片阴极板 ,由外接直流电源供给电势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同时阴极被还原或沉积一些基本金属 。 其电极反应为 :阳极 : M(s)M(aq)n+ne (1)2H2O(l)4H(aq)+O2(g)+4e (2)阴极 : M(aq)n+neM(s)(3)2H2O(l)+2eH2(g)+2OH-(4)电絮凝法去除污染物主要包括絮体产生 、 污染物聚集 、污染物与水体的分离及去除 3 个步骤 (包括气浮和沉淀 )。 电絮凝反应过程中 ,通过牺牲阳极在溶液中产生铝离

7、子或铁离子 。 铝 /铁离子在适宜 pH下水解 ,进而产生一系列铝或铁的羟基络合物 ;羟基络合物在溶液中作为絮凝剂 ,通过压缩双电层 、吸附架桥 、 集卷网捕等作用将污染物聚集并吸附在其表面 。同时 ,阴极产生的氢气形成微小气泡吸附在絮体表面 ,使絮体上升至液体表面 ,最终实现污染物与水的分离 ,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6。2 电絮凝的影响因素电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 ,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pH、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 ,此外还有电导率 、共存离子 、 反应器构造等也是影响电絮凝过程的重要因素 。 这些影响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絮体产生量进第 33 卷第 1 期2013 年 1 月工业水处理Indust

8、rial Water TreatmentVol33 No1Jan.,201310而 决定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pH 主要通过影响水中羟基铝铁化合物的形态 ,进而决定污染物的去除方式 , 另外 pH 还会影响阳极表面胶体的形成7。 电流密度不仅决定絮凝剂的产生量 ,也决定着气泡的产生速率 ,甚至影响到溶液的混合和电极间的传质作用8。 电解时间主要通过影响铝 /铁离子产生的速率来影响电絮凝处理的效率9,此外电解时间还决定了污染物与羟铝 /铁化合物的接触时间 ,进而影响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溶液的电导率 ,NO3-、Cl-等共存离子 , 极板材料 ,极板形状和连接方式等均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产生一定影

9、响 。 其中溶液电导率主要影响去除污染物的单位耗电量 ,电导率越高 ,去除单位质量污染物的耗电量越小 。而溶液中的 Cl-会在铝板表面产生点腐蚀现象进而加速铝的溶解 ,增大水中羟铝络合物质量 ,进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并缩短达到最高去除率的电解时间10。3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电絮凝既可直接处理废水 ,也可与其他技术联用 ,作为预处理或后处理过程 ,以降低后续工艺的负荷或进行深度处理 。 总结了电絮凝技术处理含油废水 、染料与纺织废水等有机废水 、以重金属废水为典型的无机废水以及复合废水时的应用情况 。3.1 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乳化废水主要来自石油 、化工 、钢铁 、焦化 、煤气发

10、生站 、机械等工业企业 ,以及铁路运输业 、纺织与轻工行业 。 乳化废水若直接排入水体 ,其中的油类物质将覆盖在水面上 , 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同时还有引起水面起火的隐患 。 而电絮凝技术作为电法破乳的一个分支 ,用于处理含油废水时有着广阔前景 。 M. Aoudjehane 等11以铁板为阳极处理油乳胶 ,并对电流密度 、极板间距 、电导率 、pH 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 。 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 200A/m2、电导率 0.081 S/cm 、极板间距为 1 cm、pH 为 2的条件下 ,电解 15 min 后 COD、SS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72%、98%,耗电量为 0.54 kWh

11、/m3。U. T. Un 等12以铝作阳极材料电絮凝处理植物油冶炼厂废水 ,研究了 pH、电流密度 、PAC 剂量和Na2SO4剂量对有机物和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 在pH=7、电流密度为 0.035 A/cm2、PAC 投加量为 0.5g/L 条件下电解 90 min,出水 COD 为 165 mg/L,去除率达 98.9%,去除 1 kg COD 耗电 42 kWh。 其中 ,投加 Na2SO4可降低耗电量 。 M. Tir 等13采用铝作阳极去除乳化废水中的油滴 , 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可以有效地分离乳化废水中的油滴 ,其中 COD 去除率可达 99%。3.2 电絮凝处理染料与纺织废

12、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电絮凝技术对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有很好的效果 , 其主要通过化学沉淀和吸附有效去除污染物 ,反应方程式见式 (5)式 (8)。化学沉淀 :染料 +单体铝 Al 染料单体铝 (s)pH 在 45 (5)染料 +聚合体铝 Al 染料聚合体铝 (s)pH 在 56 (6)吸附 :染料 +Al(OH)3(s)颗粒 pH6.5 (7)染料聚合体铝 (s)+Al(OH)3(s)颗粒 pH6.5 (8)染料废水中带负电荷的分子经吸附电中和作用被 去 除 ,带正电荷的染料单体和聚合体主要被Al(OH)3絮体吸附而去除14。 I. Kabdash 等15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染料废水 ,并对比了

13、铝板 、不锈钢板分别作阴阳极时染料的去除效果 。 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作电极材料时去除率较铝为电极材料的去除率更高 ,在色度去除方面尤为明显 。 此外 ,I. Kabdash 还研究了 CO32-、Cl-对色度和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 实验结果表明 ,Na2CO3会抑制色度和COD 的去除 ,而 NaCl 浓度决定电絮凝效率 ,需要高浓度 NaCl 冲抵 Na2CO3的抑制作用 。 E. S. Z. El-Ashtoukhy 等16采用曝气搅拌法 ,对比研究了电化学和电絮凝两种方法处理含酸性绿 50 染料废水的效果 (其中电化学法以不锈钢为阴极 , 石墨电极为阳极 ;电絮凝法阴阳极均为铝板

14、 ),并考察了 pH、初始染料浓度 、电流密度 、NaCl 浓度等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 是电絮凝的重要影响因素 ,pH 在 6.911.0 时 ,色度可达到最大去除率 。但电化学处理废水过程中 pH 对色度的去除效果基本无影响 。 电化学法和电絮凝对 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 68%、87%。 可见电絮凝法更为经济有效 。 Z. Zaroual 等17采用铁板为阴阳极处理纺织工业废水 ,发现电解时间在3min、电压为 600mV 时色度和 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100%、84%。 M. Bayramoglua 等18以铁和铝为阳极 ,采用并联和串联 2 种方式处理纺织废水 , 对比

15、分析电絮凝处理纺织废水的成本 。 实验发现铝电极和铁电极对 COD、SS 的去除率较为接近 , 但铁电极成本较低 ,最优条件为电流密度 30A/m2、电解时间 15min、铁电极最优 pH=7、 铝电极最优 pH=5。 在最优条件工业水处理 201301,33(1) 张石磊 ,等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1下 ,电絮凝和化学混凝的处理成本分别为 0.25 、0.80S/m3,化学混凝的成本约为电絮凝的 3.2 倍 。3.3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近 10 a 我国有色冶炼 、电镀 、化工 、印染等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高浓度重金属废水19,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 ,将对人体

16、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 而电絮凝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深度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 。F. Akbal 等20对比研究了化学混凝和电絮凝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 ,化学混凝以 Al2(SO4)318H2O 和 FeCl36H2O 为混凝剂 ,电絮凝以铁板为阳极 、铝板为阴极 。 该混合重金属废水含有 Cu、Cr 和Ni,其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 45、44.5、394 mg/L,采用化学混凝处理时 3 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可达 99.9%,而电絮凝方法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近乎相同的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电絮凝较化学混凝更为高效 ,且成本较低 。 I. Kabdash等21以不锈钢作阴阳极

17、处理 Zn 和 Ni 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混合重金属废水 ,其中初始 TOC 约为 170 mg/L,Zn、Ni 分别为 217232、248282 mg/L,Cl-为 1.51.8g/L。 实验结果表明 ,电絮凝可去除 40%50%的 TOC。在溶液初始 pH 下 ,当电流密度为 0.009A/cm2时 TOC去除率达到 66%,Zn 和 Ni 去除率均可达到 100。I. Heidmann 等22以穿孔铝板为阳极材料 ,采用两级并联连接方式处理含有 Zn、Cu、Ni、Ag 和Cr( )等离子的重金属废水 ,并考察了初始浓度 、电流密度和各重金属离子的不同组合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 。 实验发现

18、Zn、Cu、Ni、Ag 和 Cr 主要通过阴极沉淀以及与氢氧化铝的共沉淀作用得到去除 ,其中 Zn、Cu、Ni 和 Ag 的去除率不受初始浓度的影响 。Zn 和 Cr( )主要通过阴极直接沉淀和以 Cr(OH)3沉淀两种途径被去除 ,其中前者为限制步骤 。3.4 电絮凝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电絮凝可与其他技术结合作为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单元 ,以处理含复合难降解污染物的废水 。(1)电絮凝 + Fenton 试剂 。 Ni 和 Zn 电镀过程产生的废水包含重金属与有机物 , 以铁板为阳极的电絮凝过程可很好地去除重金属离子 , 为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将电絮凝与 Fenton 试剂组合使用 。在初始 p

19、H 为 2.6、 最优电流密度 0.022 A/cm2条件下 , 加入 20 mmol/L H2O2即可使 COD 和 TOC 的去除率达到最高 。电絮凝 +Fenton 的组合提供了一种处理有机物和多种重金属混合废水的方法23。(2)电絮凝 +反渗透 。 消防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 ,为高浊度废水 ,同时还有含氟表面活性剂 ,而且氟离子浓度很高 , 不宜直接采用膜处理 。 C. Baude-quin 等24采用电絮凝 +过滤 +反渗透技术处理含氟废水 ,以铝板为阳极 ,在电荷负荷为 600 C/L 条件下 ,氟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在 71%77%,且不会随电荷负荷的升高而升高 ;经 过 滤 去 除

20、 絮 体 后废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 此时去除率可达 99.94%99.97%。(3)UASB电絮凝 。 K. Yetilmezsoy 等25采 用UASB电絮凝处理家禽粪便废水 。 进水 TCOD 最高为 (29 9701 560) mg/L,经 UASB 处 理 后 出 水 为(3 030600) mg/L,去除率达 90%,但 TCOD 依然很高 ,故后续分别采用铝板和铁板作阳极进一步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铝电极较铁电极更为高效 ,最优条件为 pH=5.0、电流密度 0.015 A/cm2、电解时间 20 min。经 UASB+电絮凝组合工艺处理后 ,COD、 色度的去除率可达 90%、

21、92%。 同时进行毒理学实验 ,古比鱼在出水中暴露 48 h 未见异常 ,可见电絮凝过程未带入有毒物质 。(4)电絮凝预处理防止反渗透膜污染 。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海水和苦咸水生产饮用水 ,但一些苦咸水中含有高浓度硅酸根 ,可能会形成二氧化硅从而破坏反渗透膜 ,降低其脱盐能力 。W. Den 等26研究了双极铝电极和单级铝电极絮凝处理苦咸水中硅酸根离子的效果 , 实验表明双极电絮凝过程处理效率较高 ,在最优条件下 ,对于进水质量浓度为 80200 mg/L 的硅酸根 ,去除率可达 80%。4 电絮凝研究热点及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 SCI 收录的电絮凝文献进行分析 , 以确定国际

22、上电絮凝研究的发展情况及近年研究热点 。 用 “electrocoagulation” 或 “electro co-agulation”或 “electroflotation”或 “electrocoagulations”或 “electro coagulations”或 “electroflotations”在 SCI 文献库中搜索 ,SCI 收录的电絮凝相关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 。 可见从 1919 年的 1 篇 SCI到 2011 年的 233 篇 , 电絮凝文献数量逐年增长 ,特别是自 1990 年以来 , 电絮凝方面文献稳步较快增长 ,平均每年增加近 10 篇 。采用

23、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 SCI 收录的电絮凝文献 ,按照细分领域文献所占百分比排名 ,其中排名前 10 的细分领域及其百分比如表 1 所示 。专论与综述 工业水处理 2013-01,33(1)12图 1 19102011 年 SCI 中电絮凝相关文献在以电絮凝为主题的 SCI 文献中 , 按 ISI 的学科分类共涉及 85 个学科 ,分别将电絮凝方面 SCI 文献 按 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72011 每 5 年为一时段进行分析 ,显示出当下电絮凝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 按学科分类 ,19922011 年文献总数居于前 10 位的分别是工程学 、 环境生态学

24、 、肝脏肠胃病学 、外科 、水资源 、妇科学 、化学 、神经学 、内科医学以及心血管系统学 。 与总体趋势相比 ,近 5 a 电絮凝在工程方面的研究依然居于首位 ,不同的是在水资源领域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分别居第 3 位和第 4 位 。注 :TA 为 19922011 年出版的 SCI 文章总数 ;R 为该学科排名及出版的 SCI 文章占该时间段 SCI 出版文章总数的百分比 (括号内数字 )。文献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可以反映学科的发展方向 。对 19922011 年 SCI 收录文献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1 SCI 文献中电絮凝文献排名前 1

25、0 名的学科及其百分比学科类别19922011TA19922011R19921996R19972001R20022006R20072011REngineering(工程学 ) 655 1(32%) 4(8%) 5(8%) 1(30%) 1(51%)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环境生态学 ) 392 2(19%) 13(2.2%) 9(3%) 2(19%) 2(32%)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 341 3(17%) 1(27%) 1(31%) 3(17%) 5(7%)Surgery(外科 ) 307 4(15%

26、) 2(25%) 2(27%) 4(14%) 6(7%)Water resources(水资源 ) 192 5(9%) 23(0.94%) 20(1.3%) 5(7%) 3(17%)Obstetrics gynecology(妇产科 ) 142 6(7%) 3(16%) 3(10%) 7(6%) 8(3%)Chemistry(化学 ) 132 7(6%) 16(1.6%) 8(4%) 6(6%) 4(9%)Neurosciences neurology(神经学 ) 109 8(5%) 5(7%) 4(9%) 8(6%) 7(3%)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医学 )

27、 56 9(3%) 7(4%) 6(6%) 10(3%) 21(0.86%)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心血管系统学 ) 49 10(2%) 6(6%) 14(1.9%) 11(2.4%) 16(1.3%)注 :TP 为关键词出现次数 ;R 为该关键词排名及出现次数百分比 (括号内数字 )。表 2 SCI 文献中关键词排名前 25 位及出现次数百分比19922011TP19922011R19921996R19972001R20022006R20072011RElectrocoagulation 518 1(33%) 3(15%) 1(18%) 1(34%)

28、 1(43%)Treatment 310 2(20%) 2(16%) 2(16%) 2(20%) 3(22%)Removal 256 3(16%) 93(1.3%) 36(2.3%) 3(16%) 2(25%)Wastewater 218 4(14%) 134(0.88%) 48(1.9%) 4(14%) 22(3.4%)Endoscopic 132 5(8.4%) 1(19%) 3(15%) 6(7.4%) 23(3.3%)Electrochemical 115 6(7.3%) 62(1.8%) 70(1.6%) 6(7.4%) 5(11%)Coagulation 105 7(6.6%) 1

29、2(4%) 5(8.3%) 8(6.8%)Electrodes 103 8(6.5%) 62(1.8%) 70(1.6%) 9(5.1%) 6(10%)Water 101 9(6.4%) 251(0.44%) 48(1.9%) 9(5.1%) 6(10%)Bleeding 87 10(5.5%) 4(13%) 4(10%) 9(5.1%) 58(2%)Laparoscopic 82 11(5.2%) 6(6.2%) 6(8.2%) 14(4.2%) 16(4.3%)Bipolar 76 12(4.8%) 8(5.3%) 5(8.6%) 8(5.8%) 30(3.1%)Effect 56 13(

30、3.5%) 42(2.2%) 18(3.9%) 21(3.5%) 55(2.2%)Aluminum 54 14(3.4%) 26(3.2%) 11(5.6%)Aqueous 53 15(3.4%) 251(0.44%) 44(2.2%) 10(5.7%)Iron 53 15(3.4%) 51(1.9%) 9(6%)Comparison 52 17(3.3%) 31(2.6%) 31(2.7%) 14(4.2%) 23(3.3%)Patients 50 18(3.2%) 5(7%) 15(4.3%) 26(3.2%) 75(1.7%)Dye 49 19(3.1%) 251(0.44%) 324(

31、0.39%) 37(2.6%) 12(5%)Solution 48 20(3%) 251(0.44%) 37(2.6%) 12(5%)Surgery 46 21(2.9%) 42(2.2%) 10(5.8%) 16(3.8%) 69(1.8)Chemical 46 21(2.9%) 62(1.8%) - 16(3.8%) 17(4%)Electroflotation 45 23(2.8%) 23(3.1%) 27(3.1%) 30(2.9%) 36(2.7%)Effluent 44 24(2.8%) 324(0.39%) 98(1.3%) 12(5%)Randomized 43 25(2.7%

32、) 12(4%) 22(3.5%) 16(3.8%) 75(1.7%)工业水处理 201301,33(1) 张石磊 ,等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319922011 年除 “electrocoagulation”外 ,“treat-ment” 是最为常用的关键词 。 废水处理的关键词“wastewater”、“water”、“dye”、“effluent” 的出现次数排名近 5 a 明显上升 , 这可能表明近年来电絮凝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 近 5 a 文 献 中“iron”、“aluminum”和 “electrode”3 个电极材料方面的关键词所占比例为 21.6%, 表明

33、极板材料成为研究的一大方向 。5 结论作为一种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电化学方法 , 电絮凝综合了化学混凝和电化学的优点 , 可彻底去除污染物 , 特别是对于普通方法无法处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电絮凝显示出其他处理方法无可媲美的优势 。电絮凝既可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主体单独处理废水 ,也可与其他技术联用 ,处理生化法难以处理的复杂废水 。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 ,近几年电絮凝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极板材料的改进上 。参考文献1 Strokach Y P,Kuzmin S G,Mandzhikov V F,et al. Interaction ofruby laser radiation with

34、a transparent solution of photochromicspiropyranJ. Soviet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1975,5(10):2202-2206.2 Chen Guohua.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i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4,38(1):11-41.3 Basha C A,Bhadrinarayana N S,Anantharaman N,et al. Heavy met

35、alremoval from copper smelting effluent using electrochemical cylindri-cal flow reacto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2(1):71-78.4 Mameri N,Yeddou A R,Lounici H,et al. Defluoridation of septen-trional Sahara water of north Africa by electrocoagulation processusing bipolar aluminium electro

36、desJ. Water Research, 1998,32(5):1604-1612.5 Ozaki H,Sharma K,Saktaywin W. Performance of an ultra-low-pres-sur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ULPROM) for separating heavymetal:effects of interference parametersJ. Desalination, 2002,144(1/2/3):287-294.6 Mollah M Y A,Morkovsky P,Gomes J A G,et al. Fundame

37、ntals,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electrocoagulationJ. Journal ofHazardous Materials,2004,114(1/2/3):199-210.7 Koparal A S,Yildiz Y S,Keskinler B,et al. Effect of initial pH onthe removal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wastewater by electrocoagula-tion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8,

38、59(2):175-182.8 Holt P K,Barton G W,Mitchell C A.The future for electrocoagulationas a localised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J. Chemosphere,2005,59(3):355-367.9 Narayanan N V,Ganesan M. Use of adsorption using granularactivatedcarbon(GAC) for the enhancement of removal of chromiumfrom synthetic wastew

39、ater by electrocoagulationJ. Journal of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1):575-580.10 Izquierdo C J,Canizares P,Rodrigo M A,et al. Effect of the natureof th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on the treatment of soluble oils byelectrocoagulationJ. Desalination,2010,255(1/2/3):15-20.11 Aoudjehane M,Chafou A,Kellil

40、A, et al. Treatment of cutting oilemulsion by electrocoagulation with iron electrodes J. WaterQu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Canada,2010,45(4):499-508.12 Un U T,Koparal A S,Ogutveren U B. Electrocoagulation of vege-table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using aluminum electrodesJ. Journalof Environmental Manage

41、ment,2009,90(1):428-433.13 Tir M,Moulai-Mostefab N. Optimization of oil removal from oilywastewaterby electrocoagul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8(1):107-115.14 Grses A, Yal觭in M, Dogar C. Electrocoagulation of some reactivedyes: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

42、n of some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J. Waste Management,2002,22(5):491-499.15 Kabdash I,Vardar B,Arslan-Alaton I,et al. Effect of dye auxil-iaries on color and COD removal from simulated reactive dyebatheffluent by electrocoagul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148(1):89-96.16 El-Ashtoukhy

43、E S Z,Amin N K. Removal of acid green dye 50 fromwastewater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coagulation:a compara-tive stud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9(1/2/3):113-119.17 Zaroual Z,Azzi M,Saib N,et al.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elec-trocoagulation mechanism in basic textile effluentJ

44、. Journal of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1(1/2/3):73-78.18 Bayramoglu M,Eyvaz M,Kobya M. Treatment of the textile waste-water by electrocoagulation:economical evaluation J. 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2007,128(2/3):155-161.19 张剑波 , 冯金敏 . 离子吸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0,1(1):46-51.20 Akbal F,Cam

45、cl S. Comparison of electrocoagulation and chemicalcoagulation for heavy metal removalJ.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0,33(10):1655-1664.21 Kabdash I,Arslan T, 魻lmez-Hancl T,et al. Complexing agent andheavy metal removals from metal plating effluent by electrocoagu-lation with stainless steel

46、 electrod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2/3):838-845.22 Heidmann I,Calmano W. Removal of Zn( ),Cu( ),Ni( ),Ag( ) and Cr( ) present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aluminiumelectrocoagulatio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2(3):934-941.23 Kabdasli I,Arslan T,Arslan-Alaton I,et al.

47、Organic matter andheavy metal removals from complexed metal plating effluent by thecombined electrocoagulation/Fenton process J. Water Science(下转第 19页)专论与综述 工业水处理 2013-01,33(1)14(5):367-375.18 Erden E,Kaymaz Y,Pazarlioglu N K,et al. Biosorption kinetics of adirect azo dye Sirius Blue K-CFN by Tramet

48、es versicolorJ. 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4(2):3.19 Park C,Lee M,Lee B,et al. Biodegradation and biosorption for de-colo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 by Funalia trogii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36(1):59-65.20 Ramya M,Anusha B,Kalavathy S,et al. Biodecolorization andbiodeg

49、radation of Reactive Blue by Aspergillus sp.J. African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7,6(12):1441-144521 Mximo C,Lageiro M,Duarte A,et al. Different bioreactor configu-rations for the decolourisation of the azo dye reactive black 5 byGeotrichum sp.CCMI 1019J. Biocatalysis and Biotransformation,2004,22(5/6):307-313.22 Thurston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