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位老师:上午好,一、疫苗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定义 制定免疫程序的意义 制定免疫程序依据 免疫程序的内容 我国常规接种程序 有关程序的说明 各种疫苗的说明,主要内容,一、免疫程序的定义,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二、免疫程序的实施意义,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产生最佳效果保护性持久性安全性 减少资源浪费 人力 物力 财力,三、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传染病的负担情况 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儿童的免疫学壮况 预防接种的实施条件,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1 -传染病负担情况,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
2、必须考虑的疾病负担。,疾病负担,发病负担 (腮腺炎、甲肝、风疹)病死负担(乙脑、流脑)突发事件(腮腺炎、乙脑、流脑、甲肝)残疾负担(乙脑、流脑、风疹、腮腺炎)经济负担(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负担(治疗、康复、就业等),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2 -传染病流行特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年龄分布,19902006年全国甲肝病例的年龄构成比(),19902006年全国09岁甲肝病例的年龄构成比(),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年龄分布,20042006年全国乙脑报告发病率年龄别分布,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3 -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减毒活疫苗 接种类似于1次轻度的人工
3、自然感染。 疫苗病毒可以在受种者体内复制(生长繁殖)。 具有接种剂量小、针次少、效果好的优点。 灭活疫苗 常需多次接种,接种第2或第3剂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 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 产生抗体滴度随着时间下降,因此,需定期加强接种。 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如在婴儿期或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后); 它在体内不能复制,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 多糖疫苗 无加强反应 抗体具有很少功能性活性 被结合后疫苗的免疫原性得以改善,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4 -儿童的免疫学状况,母传抗体的干扰 麻疹疫苗8月龄 甲肝疫苗18月龄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状况 月龄过小,免疫
4、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不成功; 月龄过大,则会增加暴露传染病的机会。 不同疫苗产生免疫效果的较佳起始时间不同。,我国4个地区麻疹的胎传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5 -预防接种实施条件,接种疫苗必须有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才能实施。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群众的可接受性和可及性、实施的可能性,包括疫苗生产供应能力,实施地区的交通状况、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现状,以及接种后的成本效益等因素。,四、免疫程序的内容,起始月龄 接种剂量 接种次数 接种间隔 接种途径 加强免疫 联合免疫,免疫程序的内容1,-免疫起始月龄考虑两个因素: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理想的起始月龄应
5、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免疫程序的内容2,适宜的剂量 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失败.,免疫程序的内容3,接种次数 实验和现场观察证明: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抗体和牢固的免疫。 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的内容4,接种间隔 2次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 过长会产生推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机会 应间隔适当 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 间隔过短。
6、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免疫程序的内容5 接种途径,皮下接种和肌肉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接种疫苗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免疫程序的内容6 加强免疫,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免疫程序的内容7 联合免疫,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拉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至少需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五、我国常规接种程序,不同阶段我国制定的免疫程序
7、1986年: 结核、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 2002年: 乙肝 2007年: 流脑、乙脑、甲肝、风疹、腮腺炎、出血热、炭疽、钩体。,六、免疫程序说明,基础免疫完成时间 起始月(年)龄时间 免疫完成时间 同种疫苗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接种间隔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免疫程序说明1 -基础免疫时间要求,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免疫程序说明2 -起始时间要求,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
8、提前。 脊灰减毒活疫苗2月龄。 百白破疫苗3月龄。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 A群流脑6月龄。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 A+C群流脑疫苗3岁。,免疫程序说明3 -同种疫苗接种间隔,乙肝疫苗第1、2剂次间隔28天。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流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3个月。 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年。,免疫程序说明5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HIV阳性儿童 不予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 如经医疗机构诊断,未出现了HIV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可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
9、苗;如出现了HIV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可接种以上疫苗。 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应使用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其它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说明书的规定。,七、疫苗补种原则(续),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八、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月龄:0、1、6月龄 接种3剂次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
10、 接种剂量:5ug/0.5ml 备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注意事项、新生儿有以下情况应暂缓接种(1)严重畸形(2)新生儿窒息(3)体重低于2000g(4)急性感染、发热、或其它严重疾病者暂缓接种,待病愈或病情缓解后再接种(5)对疫苗中所含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乙肝疫苗(6)接种乙肝疫苗应备用肾上腺素。(7)接种前应查看疫苗有无冻结、异物、安瓿破裂和过期。(8)充分摇匀。 2-8 冷藏保存,严禁冻结,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卡介苗,出生时 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接种途径:皮内注射 接种剂量:0.1ml 接种禁忌症:凡患有结核病、肾炎、心脏病、湿
11、疹、免疫缺陷症或其它皮肤病不予接种. 2-8 冷藏保存,操作方法,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用自毁型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接种卡介苗要注意的问题,卡介苗的保存应的专人负责,不能与其他疫苗、药物混放。使用前应核对品名、批号及失效期,如无标签、已过有效期、安瓿破裂、摇不散的颗粒应废弃。 冻干卡介苗稀释时使之完全溶化,使用时需摇匀。,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应
12、如何护理,卡介苗接种后的确局部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嘱咐家长注意观察反应的变化,保持接种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避免接触水或用手搔抓。 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淋巴结稍微肿大者,通过热敷即可吸收,如已化脓,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取脓液,羽破溃者可用异烟肼或对氨柳软膏外敷,并根据情况更换敷料。,早产儿能不能接种卡介苗,凡是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因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度可能低于正常足月儿,不宜接种卡介苗,待体重达到2500后再接种卡介苗。,目前已证实,卡介苗既不能预防原发性结核杆菌感染、又不能预防
13、大量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因此不能明显降低社区中的结核病传播。 接种卡介苗的最显著的作用是对儿童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病有明显预防作用。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应结果为75%。 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的有效率为78%。多年来,通过卡介苗接种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卡介苗(续),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脊灰疫苗,接种对象2、3、4、月龄,4周岁 接种4剂次 接种途径:口服 注意事项(1)发烧、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接受
14、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孕妇忌服. 本品是活疫苗.切勿用热水送服,或夹在热的食物内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 20以下储存,有效期为2年,4-8 储存,有效期为5个月,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百白破疫苗,接种对象:2、3、4月龄,18月龄-24月龄 接种剂次:4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 接种剂量:0.5ml 禁忌症:(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者禁用(2)急性传染病和发热期暂缓接种(3)儿童免疫剂型成人禁用,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百白破疫苗,其它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制品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2)接种后局部可能有硬结
15、,可逐步吸收。接种第二针应更换另侧部位(3)应备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4)接种第一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接种第二针。 2-8 冷藏保存,严禁冻结,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白破疫苗,接种对象:6周岁 接种剂次:1次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 接种剂量:0.5ml 注意事项: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者,及接种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2-8 冷藏保存,严禁冻结,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接种对象:8月龄 接种剂次:1剂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0.5ml,各种疫苗免
16、疫程序说明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注意事项(1)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2)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方可接种本疫苗。 2-8 冷藏保存,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接种对象:18-24月龄 接种剂次:1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0.5ml,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8月龄,2周岁 接种剂次:2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0.5ml,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乙脑减毒活疫苗,
17、注意事项:(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接种本疫苗 2-8 冷藏避光保存,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A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6-18月龄 接种剂次:2剂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为T淋巴细胞不依赖抗原,婴幼儿接种仅产生IgM抗体,不能产生良好免疫应答。 有报导6月龄2岁婴幼儿接种1针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1年后抗体降至免前水平。 加强免疫1次,抗体大幅度上升,尽管1年后抗体
18、又下降,但仍能维持在初免后1月的水平。2岁时加强注射1针,不但可以提高婴幼儿的基础抗体阳性率,而且可以提高其免疫反应性,减少发病,并认为采取这种免疫方案,抗体可持续3年。,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流脑疫苗,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A+C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3周岁、6周岁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0.5ml,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A+C群流脑疫苗,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年。 注意事项: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和有过敏史者;肾脏病、心脏病和活动性结核;急性传染病和发热者不能接种流脑疫苗 2-8 冷藏避光保存,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8月龄 接种剂次:1剂次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1ml,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甲肝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