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370184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瞻前顾后 合理推求 文言实词词义,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理解实词,读透课本,感悟积累,受益无穷。,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2、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新课标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考查的实词类型:,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1、含义: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相干的字来替

3、代。这种现象叫通假。2、注意:(1)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2)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3)通假字是单方面的,单向的,不能理解为双向相通。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 “辩”是借字,“变”是本字。,一、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音同形不同,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庭”通“廷”,“倍”通“背”,2、音同形近(多采用通

4、假字的声旁),风吹草地见牛羊 “见”通“现”,露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知”通“智”,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与“欤”,“尊”通“樽”,3、 声母相同。,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乡”通“向”,先前,“有”通“又”,“要”通“邀”,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韵母相同。,举酒属客,“属”通“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通“影”,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从”通“纵”,5、声韵均不相同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被”通“披”,将军身被坚执锐,“生”通“性”,“不(fu)”通“否”,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怎样辩别通假字,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例如:距关,毋内诸侯“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又如: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的意思。,小结文言文

6、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3通假字在高考语文卷中的呈现 :通假字的理解与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译句中时有出现。例如: 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通“嘱”嘱咐 。(翻译:叮嘱我危机困难时候前去拜访优孟。) 又少年好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通“邀”求得(翻译: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 文字刻画颇精于今日俗本,而脱缪尤多“缪”通“谬” 错误(翻译: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的版本比起来相当精良,但是脱漏错误特别多

7、 。) 余甚或焉“或”通“惑” (翻译:我感到非常迷惑。),练习:写出下面通假字的本字,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2、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3、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6、某所,而母立于兹 7、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阙”通“缺”,“尔”通“耳”,“无”通“毋”,“属”通“嘱”,“取”通“娶”,“而”通“尔”,你,“奉”通“捧”,两手托着,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0、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君子博学而日参

8、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或师焉,或不焉 14、图穷而匕首见。 15、入则无法家拂土。,“员”通“圆”,“具”通“俱”,“案”通“按”,审察,察看,“知”通“智”,“受”通“授”,“不”通“否”,见:同“现”,拂:同“弼”;辅弼,练习四:指出下列各文段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 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尔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

9、,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注释】直突:笔直的烟囱。上行:上座。功次:功劳的 等级。录:记住,指邀请。,文中的通假字有:不否 息熄 乡向 亡无 邪耶 寤悟,2. 贾某经商 贾某,贾人也,唱文明经商,店中之物皆为地道,封识彰明,略无阙损。有贾县于上,虽希物亦不昂其直。凡膺品,皆不之售。故乡人说而趣之。尝属其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岂可倍义邪!”妻卒然病,寻没。期年,媒人盈廷,一一谢之,逝不复取。 邻人有不善生计者,责台高筑,要至家,受以致富术,翼日,出金曰:“予佐女贾”。河水暴益,决堤毁田,捐赀财以兴水利,乡人得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唱倡 识志 阙缺 贾价 县

10、悬 直值 希稀 说悦 趣趋 属嘱 倍背 邪耶 卒猝 没殁 廷庭 逝誓 取娶 责债 要邀 受授 翼翌 女汝 益溢 赀资 得德,练习五:下列各组文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 (4)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促织) (6)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11、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A(1)(3)(5)(6) B(2)(3)(4)(7) C(1)(3)(6)(8) D(3)(5)(7)(8) (4)(5)(7)俱才倡,C,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一词多义现象示例,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了也不过是死。,逃跑,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灭亡,丧失

12、、丢失,通“无”,没有,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了都不了解。,死亡,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公子走西面的台阶。,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除去了。,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了。,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埋葬五位壮士。,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台阶,去掉清除,逝去,清理,授予官职,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4窃计欲亡赵走燕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6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7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8走虽为敏,古代指疾行, 即跑 逃跑 使之逃跑 奔向、趋附 走向 仆人 快 谦称

13、、我,推导提示:“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 叫“行”)引申出“奔向”。,走,1故治国无法则乱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5不效则治臣之罪 6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8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管理,治理 安定,有秩序, 与“乱“相对 修理,整训 医治 惩处,处置 整理 对付、抵御 治平;社会安定,推导提示:“治”的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 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 是“治疗”;处理坏人是“惩治”。其它情况依此法译 之。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治,道 从郦山下,道

14、芷阳间行 鸿门宴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 师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其次利道之 货殖列传序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左忠毅公逸事,取道,方法,道理 事理,学说 主张,通“导”疏通 引导,古代行政区划分,史公以凤庐道身份奉命守卫这一带地区,选出各组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并予以更正 1安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怎么,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平安)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 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安 ( 安稳 ),2穷 ( ) 穷兵黩武(穷:极尽。竭尽兵力,好战不止

15、)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 穷山恶水(僻、荒)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穷发:极荒远的不毛之地) 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 所识穷乏者得我(贫困)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严冬。冬 季最后一个月)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穷则独善其身(贫穷),穷 不得志,不显贵,方法:,1、掌握书本中的重要实词,以及所有意义 2、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3、结合句子环境进行翻译、推测意思,三、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

16、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例如:除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现代汉语中“除”是“清除”“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

17、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复指词汇,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深巷寒

18、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请指示王 廉颇宣言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朝夕遣人候问武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武等实在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常从容淡静 衡下车 伺者因此觉知 A B C D,C,A,四、偏义复词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例1: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19、。 例2: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出,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4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 。 7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偏义在“钟”,“罄”是衬字。,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

20、“家”是衬字。 9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0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11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2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1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1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1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如:范增 数目 项王,主,谓,宾,名词活用作动词,五

21、、词类活用方法:,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谓语,与名词有关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王,称王;芽,发芽),名在主谓间,介宾短语:用(在、当、从、向)、像一样、重叠式,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 后序) 2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04 天津卷) 3贫甚,质女婢于人 (10年重庆卷 )4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卷),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在草地上,在露天里,名作状,从东,名作动,典当、抵押或把抵押给,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天天,动词作主语或宾语,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动词

22、为定语。(出:出产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带宾语、补语,数词活为动词,数词作谓语,译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一,统一),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远近,远近的人)。,译成与这个形容词有关的动词短语(如:老,老死),2、形容词、动词的活用,1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07江苏) 翻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02全国),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各句,形作名,精锐部队,动作名,天下熟知或不熟知的人,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04 江

23、苏)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06 山东),课堂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形作动,改变,形作动,讲明,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数词活用为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2、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3、士也罔极(无常,没有准), 二三其德,(一:统一),(四:成为四个人),二三:(经常改变),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主使宾动,使(宾) ,主以宾为动 主认为宾动,把(宾) 当作谓认为(宾)谓,意动用法,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翻译为“使(宾) ”的“兼语式” 。例如: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一)名词的使动用法,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24、。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翻译 “使(宾) ”,沛公欲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名作动),(使称王),(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风浪不能鸣也。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翻译 “使(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翻译:以(宾) 为认为(宾),意动用法,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一)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孔

25、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把(宾)当作”,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活),(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渔人甚异之。4、且庸人尚羞之,翻译 “认为(宾)”,认为小,对感到奇怪,以为羞, 对感到羞耻,认为奇特,点击高考学以致用,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击高考,(2)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09天津卷),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生” 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来” 使动用法:“使来”,译成“交来、送来”。“柙” 名作动:用木笼装着。,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09江苏卷 ),“家”名作状:在家,“异”形容词意动:认为奇特,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击高考,(4)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09江苏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踪迹”名作动: 追踪行迹,(3)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09辽宁卷),朋友用车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舆”,语境中后面有“送”表明这是一种送的方式:名词作状语,解释成“用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