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368213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8.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六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zouyi)人,今山东曲阜 (fu),一.孔子生平介绍,1,1、艰难的童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3岁时,父亲叔梁纥ge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que里,过着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3,孔子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2、青壮年时期,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17岁,母亲去世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开始授徒讲学。此后,孔

2、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政治上的辉煌,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不久升为司空、大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摄行相事”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之后,孔子为加强国君的力量,削“三桓”失败,在内外反对势力的排挤下离开鲁国,出访求仕。,3、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处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却仍“知其不可而为之”,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7,一个故事: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3、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2、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孔子不仅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且还有性命的危险,他对此持什么态度?,思考与讨论,1、孔子的主张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8,4、晚年时期,68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 73岁,患病,不愈而亡。,自学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的一生,从政失败,10,二、孔子与天、天命1、孔子信不信世界上有个最高的主宰呢? 2、是否认为万物都来自这个最高的主宰呢?,孔子没有明确讨论人的生命的起 源问题,但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 可以推出他相信

4、有一个至高的主 宰-天,在统治着万物。 证据如下:,1、祭祀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 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yi第 三 祭祀祖先就应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 样,祭神就应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样。 孔子说:“我如果没亲自参加祭祀,就和不祭祀没有什么两样。”,思考与讨论 :孔子对祭祀的态度,表现了儒家 的什么修身内容?诚意 (内和外、表和里,形式与内容要一致),2、祈祷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ei)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zhi)。”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诔,祷文篇名,3、安全感和信心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第七桓魋:魋,音,任宋国

5、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故事背景: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 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 。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 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 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 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 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 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4、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 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 而不畏也,狎xia大人,侮wu圣人 之言。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高贵的人 ,敬畏圣人

6、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 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 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教。”,(1)“畏天命”: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就成为最可怕的人。(2)“畏大人”: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敬畏,才能听取他人的教诲和忠告。,(3) “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违反圣人之言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严重性,也知道该如何为人和做事。,5、顺应天意 (1)“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 (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6、最高主宰深藏不露、大智

7、慧不着痕迹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生死 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灭。,总结:孔子认为“天”是最高的、 万物的本体和主宰,他对天的态 度是:敬畏, 顺应, 依靠 不知不言,三、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目的和核 心内容,1.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 革,礼坏乐崩;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3.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恭、宽、信、敏、慧、义、信),.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5,四、同学分享,1.孔子的“仁”的内涵是什么?,2.孔子的“礼”的内容是什么?3.仁和礼是什么

8、关系?,26,五、仁-孔子伦理、政论的基石,27,人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一)仁的内涵 1、子曰: 仁者爱人。 实例:药家鑫先闯人,后杀人灭口 -敬畏生命吗?对方的生命也宝贵吗? -想到对方也有家人吗? 结论:以牺牲对方的生命来保全自己=不 仁,恶因种恶果。,28,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仁的外在体现 例1:一个诸侯国君想成为天子,就是 不合礼,也就是不仁。 例2:别人的丈夫有权、有钱、英俊, 不能占为己有。不合礼,则不仁。,29,3、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敬,宽容,诚信,敏捷,慈惠,30,3.1 关于“恭敬”

9、的例子 演示: 老板:小李,你死到哪里去了?快回来。(小李去厕所了)。 丈夫:老婆,你还不做饭? 妻子:你自己不会做啊?没看我正忙 吗? 售票员:一块钱都没有啊?没钱就走路 啊,上车干什么呢?(顾客没 零钱),31,3.2 关于“宽容”的例子 演示: (1)A在公车上踩了B的脚 A:哎呀,人太多,不好意思B: 嫌挤打的啊,眼睛瞎了?你也看着 点啊? A: 不是有意的 B:你还有理由了?没注意,我的脚就 不痛了?碰上你这个丧门星,倒霉!,32,3.3 关于“诚信”的例子慈惠 演示: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 我的朋友买奶粉的曲折故事,33,3.4 关于“慈惠”的例子同学举例 -李连杰的壹基金 -比

10、尔盖茨的捐赠,34,4、孝悌与仁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4.1 孝的含义 (1)发自内心地敬养父母即“孝”。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记载,,35,(2)设身处地关爱父母即“孝” 。论语为政中说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认为,子女生病时父母会非常忧愁和担心作为子女也应该特别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孝顺。 论语里仁记载,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庚不可不谨记在心 一方面要为父母颐年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父母年迈体衰而忧虑,36,(2)设身处地关爱父母即“孝”,

11、遵循父母之志即“孝” 论语学而载,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健在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离世后,观察他的行为。如经过多年都能够坚持父亲教导的为人处事原则,就是做到孝敬了,37,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孔子把孝悌视为仁的基石和根本?2、啃老族与孝,38,思考与讨论:仁的举动从尊敬父母,爱父母爱 家人和家人开始,一个不孝敬父母,不爱家人的人,能爱他人吗?,39,4.2 “悌” 即尊敬兄长,兄长爱护弟弟。但在论语学而中,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0,5 人我一体,推己及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1,观看奇人李春平的故事李春平有什么品德成就了他的人生?,42,思考问题:1、仁和礼的关系? 2、仁、礼和中庸的关系? 3、个人的“修身”与治国之间的关4、系是什么?,43,材料一 仁者亲(爱)亲(亲人)为大 中庸 材料二 厩焚(孔子家的马棚失火被焚)。子退朝(上过朝回家,才得知此事),曰:“伤人乎?”不问马(注:在当时,马车是地位的象征,是孔子身份的证明物)。 论语乡党 材料三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论语为政 材料四 苛政猛于虎。 礼记 材料五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仁”的含义

13、。,(1)含义:对别人 爱亲人爱他人对统治者仁政、德治对自己克己复礼,“仁”的思想,(伦理概念),(2)方法:“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 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 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VS墨子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 仁者爱人。,含义: 地位:表现:评价:,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14、体现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仁爱有等级,“仁”的思想,(伦理范畴),对于统治阶级:,对于普通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是有进步意义的。),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曰:恭、宽、信、敏、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7,“仁”的思想核心,

15、(伦理范畴 ),“巧言令色,鲜矣仁”。并且在司马牛问仁与孔子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仞。”而且紧接着说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意思是“仁”做起来非常的困难,说起来应该更吃迟钝点。在论语子路篇中有 “刚毅木讷,近仁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48,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

16、49,为政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0,孔子的思想,51,孔子的思想,52,“礼”的思想:,(1)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2)礼的实践方法:,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17、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范畴概念),53,杏坛说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杨伯峻先生注: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钱穆先生注:自己想立,便也帮助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人能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为政以礼,54,中庸之道,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礼仁关系:,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礼 仁 矛盾激化礼 仁 模糊上下尊卑,“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哲学范畴 ),55,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b、达到中庸的

18、做法:“和而不同”,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56,杏坛说仁,为政以礼,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来!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最高的吧!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57,一、开创儒家思想,1、核心内容,秩序,爱人,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礼有仁无 矛盾激化礼无仁有 尊卑模糊,“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孔子说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己

19、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论语颜渊,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仁,礼,仁,礼,里,表,中庸,材料一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而无礼,就会劳扰不安;慎而无礼,就会畏葸不前;勇而无礼,就会犯上作乱;直而无礼,就会急切伤人。),恭慎勇直均是美行,但是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有失,材料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其身正,不令而行;

20、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在上“垂范”的方式,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材料四: 克己复礼 材料五: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思想,含义: 地位:,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制度、准则,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礼治”(“德治”),方法克己复礼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等级秩序。,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评价:,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

21、,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政治概念),材料一 仁者亲(爱)亲(亲人)为大 中庸 材料二 厩焚(孔子家的马棚失火被焚)。子退朝(上过朝回家,才得知此事),曰:“伤人乎?”不问马(注:在当时,马车是地位的象征,是孔子身份的证明物)。 论语乡党 材料三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论语为政 材料四 苛政猛于虎。 礼记 材料五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仁”的含义。,(1)含义:对别人 爱亲人爱他人对统治者仁政、德治对自己克己复礼,“仁”的思想,(伦理概念),(2)方法:“已欲立

22、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 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 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VS墨子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 仁者爱人。,含义: 地位:表现:评价:,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体现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仁爱有等级,“仁”的思想,(伦理范畴),对于统

23、治阶级:,对于普通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是有进步意义的。),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性的追求。“人而不仁,如礼何?”,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互为表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

24、乎!”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最高的吧!,“过犹不及。”,朱熹论语集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3)中庸之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3)中庸之道,“中庸”:成为了孔子思想方法论基础,,(哲学范畴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a、中庸的含义:,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过犹不及,

25、恰如其分,中庸与仁礼的关系,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孔子“中庸之道”的应用?,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义利:见利思义。,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

26、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季氏,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道义,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宥坐之器座右铭,73,接续文明,诗、书、礼、乐、易、春秋。,杏坛说仁,为政以礼,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 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钱穆,中庸之道,74,二.孔子的思想 (一)“仁”

27、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孝” 1.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才有发至内心的孝顺。 2.孝也是一种礼节。 3.孝是满足父母合理要求。 4.孝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三) “礼”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 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和“礼”的关系:克已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平无事 颜渊问仁

2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四)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孔子说德政,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第十二,三、古代大教育

29、家万世师表,1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 (2).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有教无类 “成人”、成“君子”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六经,3教育成就,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79,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儒家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联系必修相关史实:孟子、荀子、汉武帝等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80,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

30、敬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81,山东曲阜祭孔仪式,82,“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对当今世界,83,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84,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85,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86,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87,思考讨论之一:追寻身边的孔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

31、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8,思考讨论之二: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请谈谈你的感想或者认识。,89,知识结构,孔子,理想追求,开创儒家思想,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内容,礼,仁,中庸,影响奠定,成为,产生,教育成就,开创私学,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后世影响(略),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9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奥林匹克盛典的中国宣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对当今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