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知识梳理)一、民族融合及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民族融合的几种主要形式(1)民族迁徙。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族的内迁,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规模迁徙,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2)友好交往。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特别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各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3)联合斗争。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了解。(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5)兼并战争。如春秋
2、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6)“和亲”政策和 “册封”制度。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2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南下;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与西域的关系: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2)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隋唐时期: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8 世纪初,唐中宗将
3、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821 年,唐蕃会盟。(4)宋元时期:北宋真宗时期,辽和北宋在签订“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11 世纪时,西夏和北宋议和;1127 年金灭北宋,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兵,1141 年,宋金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全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5)明清时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清朝建立了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理藩院主要管理少数民族的事物。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
4、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6)新中国的民族关系: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二、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1开放的对外政策汉、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封建社会处于发展和繁荣阶段,各方面领先世界,政府采取了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封建经济走向繁荣,国力强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技文化兼容并收,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2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封建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
5、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另外,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从国家安全出发,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危及它的统治,清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进行反侵略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一时期实行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却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1)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唐朝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
6、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典籍。(3)宋元时期,宋朝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海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纪,描绘了大都的繁荣。(4)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5)清朝: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 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康熙帝时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形势与变化,逐渐落伍。4基本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中日关系1友好往来古代的中日关系(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倭奴国王”金印。(2)隋唐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者、僧人往来频繁,其中最有名的有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中国僧人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唐朝人的风尚。646 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3)明朝后期,日本倭寇经常侵
8、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派戚继光抗倭。2兵戎相见近代关系(1)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侵略台湾,勒索白银 50 万两作为撤兵的条件。(2)18941895 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19001901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14 年,借对德作战之机,出兵中国山东。1915 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1919 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全面占领山东,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 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为美国所排挤。(6)1931 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1937 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 年 12
9、月,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屠杀中国人民 30 多万人。3敌对走向和平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1)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发展很不顺利,特别是近年以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屡出现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实,美化侵略战争以及重要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公然招魂的事件,为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2)2006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趋于缓和。四、中美关系1近代(新中国成立之前)(1)追随列强侵华(19 世纪中期)参与鸦片走私活动;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扮演“调停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美国人华尔
10、组织“洋枪队”,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2)确立独立侵华政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899 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确定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3)扩大侵华步骤(一战前后)一战期间,扶植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参与操纵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华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中国的势力一天天扩大。(4)长期控制中国(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积极扶植蒋
11、介石政权,控制中国长达 20 多年。二战期间,支持中国抗战。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对日作战,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大力支持中国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予以密切配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侵占的台湾等中国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美国成为国民政府的太上皇,国统区俨然是美国的殖民地。2现代(新中国成立之后)(1)敌视封锁遏制(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
12、胁等全面遏制的敌视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一面使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一面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抗美援越,中美关系再次降到冰点。(2)缓和建交正常(20 世纪 70 年代)原因:中方: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美方:正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过程及主要史实: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 20 多年的对抗,双方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 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
13、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 年 1 月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合作冲突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中美建交后,双方既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良好合作,又有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冲突。美国在台湾、人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百般刁难中国,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焦点问题。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但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遏制中国发展、企图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强权政治。中美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负有重
14、要责任。【知识拓展】1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但由于美国等国际势力插手而使之更加复杂。2时事链接:美国与中国南海问题、美国与中国钓鱼岛问题、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及对中国的敌对行为等。 ,专题预测)本专题中考命题几率较大。出现材料题、综合探究或问答题的概率较大。考查的主要方向包括:一是秦汉、隋唐、明清时期中原王朝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等。二是我国历代的对外关系,秦汉、隋唐、宋代的开放政策,与外国的友好往来如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马可波
15、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清朝的闭关锁国及影响。三是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四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及其成就。,专题训练)1(2014 黄石中考)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
16、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 A 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 B 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2(2012 怀化中考第 38 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2)
17、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3(2015 锦州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88 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演讲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列举反映汉朝、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各两例。(
18、2)说一说汉、唐时期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3)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意义何在?专题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知识梳理)一、禅让制1概念: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实例:尧舜禹。二、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2内容:周天子将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交纳贡品,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
19、通过分封制,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四、郡县制1战国时,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建立县制的内容。2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由皇帝任免。3秦以后,各朝一直沿用,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五、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与发展(1)形成:战国韩非子从理论上指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2)建立: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开创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
20、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可用下图表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3)巩固:西汉汉景帝实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以削弱大诸侯国的实力,后来又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有利于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4)完善:隋唐隋文帝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完备起来;隋文帝时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21、;唐朝时继续沿用并加以改革。(5)发展: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6)顶峰:明清明: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清: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2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认识(1)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统一。(2)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
22、展。六、科举制度1建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完善:唐朝唐朝完善科举制度,常设科目主要为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又设立武举。3僵化:明朝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4废除:清朝1905 年,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5科举制对国内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
23、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6思考:现今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以及中国的各种选拔,聘用考试都有科举制的“影子”存在。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最早形成于秦汉时期。史实: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首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2中
24、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新疆地区:西汉时,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时,班超被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进一步加强西域和内地的联系。唐朝时,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的整个新疆。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进一步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2)西藏:唐朝,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8 世纪初,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成亲,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清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称号;康
25、熙帝对另一个首领班禅授予“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1727 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台湾:三国时,吴国孙权于 230 年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台湾)。清朝,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84 年,清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史实:清朝时,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管理新疆;册封西藏地方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军进驻台湾并设立台湾府等。明朝时,戚继光抗倭,巩
26、固了东南沿海的边防;清朝时,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的入侵,并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4思考:当前的东突恐怖分子暴乱、疆独、台独以及港独分子的破坏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祖国统一和巩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专题预测)本专题是中考命题的主要内容区域,出现材料题和问答题的几率较大。一般来说,命题趋势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秦汉、隋唐、明清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特别是考查秦汉和明清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二是考查明清时期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积极行动;三是考查对祖国边疆的管辖措施;
27、四是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统一大业。 ,专题训练)1(2015 徐州中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 3 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
28、采取什么措施?(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2014 襄阳中考)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答两条)(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3)明朝和
29、清朝为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2)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请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是如何对新疆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举两个典型实例说明这一伟大构想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献花(0) 分享: 微信 来自: 熊谷幽兰 中
30、考历史 以文找文 | 举报 上一篇:专题一 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和历史之最下一篇: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四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问题汇集 中国古代史部分基本线索 历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2011 年高考历史备. 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 常识判断基础知识(一):中国历史常识-互.精选文章 单反相机增强拍摄效果的几个要点 茶的爱情世界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大排名 做女人,就要做妖精,一个 34 岁女人的保养秘诀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有毒的家常菜,每天吃等于在自残! 为啥是“东山“再起,不
31、是别的山 34 个省会级城市地标建筑发表评论 如 果 您 只 想 对 文 章 收 藏 人 说 声 谢 谢 , 请熊谷幽兰 1339 馆藏 4259 TA 的推荐 TA 的最新馆藏 感恩亲情,回报母爱!转 老师们的最爱-精美课件背景集南转 国际音标发音,只要点击就能发音转 【转载】感悟学习一生的经典励志故事果断收藏了转 独特穴位诊疗:转 教育(图书馆) 转 欲练草书,必看此帖!(建议收藏)转 论文、项目、课题的技术路线怎么写?转 高中生续写红楼梦,获全国一等奖,太有才了!转 历史朝代歌(模仿周杰伦菊花台)190 七下语文必背知识点转 知市坪中心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更多 专题四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七 近现代国际关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专题八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专题一 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和历史之最2016 中考历史专题 fuxi关闭 关闭 554287094 %e4%b8%93%e9%a 554287094 -1 425055857-1 Fals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