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消费支出也随之上升。但由于近两年来的通货膨胀状况的出现,CPI 的上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难免有所下降。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质量。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价格水平、GDP 等等。但由于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及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我就仅从以下几个因素着手分析。从居民角度来看,居民的储蓄存款,地方税收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都影响着其消费性支出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国内价格指
2、数和生产总值同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 二、预设模型以上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预设模型为 Y=C+b1X1+b2X2+b3X3+b4X4+b5X5+,其中 Y 代表消费性支出,X1 代表可支配收入,X2 代表储蓄存款,X3 代表价格指数,X4代表生产总值,X5 代表地方财政税收,由于存在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添 随机误差项.3、数据收集中国统计局 2014 年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数据如下:居民消费水平 Y人均可支配收入 X1 储蓄存款 X2 价格指数 X3 生产总值 X4地方财政税收 X5北京市 36057 44488.57 24158.4 101.6 21330.8
3、3 3861.29天津市 28492 28832.29 7916.9 101.9 15726.93 1486.88河北省 12171 16647.4 25690.1 101.7 29421.15 1866.06山西省 12622 16538.32 14145.2 101.7 12761.49 1134.34内蒙古自治区 19827 20559.34 8013.7 101.6 17770.19 1251.07辽宁省 22260 22820.15 21183.8 101.7 28626.58 2330.57吉林省 13663 17520.39 8556.7 102 13803.14 884.4黑龙
4、江省 15215 17404.39 10856.9 101.5 15039.38 977.4上海市 43007 45965.83 21269.3 102.7 23567.7 4219.05江苏省 28316 27172.77 36580.6 102.2 65088.32 6006.05浙江省 26885 32657.57 30666.4 102.1 40173.03 3853.96安徽省 12944 16795.52 14599.4 101.6 20848.75 1692.52福建省 19099 23330.85 12579 102 24055.76 1893.73江西省 12000 1673
5、4.17 10790.7 102.3 15714.63 1381.13山东省 19184 20864.21 33178.6 101.9 59426.59 3965.76河南省 13078 15695.18 22417.2 101.9 34938.24 1951.46湖北省 15762 18283.23 17247.6 102 27379.22 1873.11湖南省 14384 17621.74 16413.6 101.9 27037.32 1438.52广东省 24582 25684.96 52410.6 102.3 67809.85 6510.47广西壮族自治区 12944 15557.08
6、 10023 102.1 15672.89 978.07海南省 12915 17476.46 2672.3 102.4 3500.72 480.55重庆市 17262 18351.9 10774.1 101.8 14262.6 1281.83四川省 13755 15749.01 25312.5 101.6 28536.66 2312.46贵州省 11362 12371.06 6620.6 102.4 9266.39 1026.7云南省 12235 13772.21 9699.9 102.4 12814.59 1233.23西藏自治区 7205 10730.22 559.3 102.9 920.
7、83 85.86陕西省 14812 15836.75 13428.9 101.6 17689.94 1335.68甘肃省 10678 12184.71 6674.7 102.1 6836.82 490.26青海省 13534 14373.98 1640.7 102.8 2303.32 199.39宁夏回族自治区 15193 15906.78 2054.6 101.9 2752.1 250.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2435 15096.62 6187.7 102.1 9273.46 887.794、模型的初步建立模型设定为:Y=C+b1X1+b2X2+b3X3+b4X4+b5X5+得到回归方程:
8、Y=88375.39+0.797394X1-0.310268X2-859.2789X3+0.068427X4+2.173311X5可决系数 R =0.964696,模型拟合度较好 2F 检验=136.6275 且 PF (6)=12.5196,拒绝原假设,存在异方差05.7、消除异方差最小二乘法:White 检验 ORS=5.602918,异方差消除所以最终结果:Y=276.6731+2.356562X5+0.822680X1-0.23027X28、经济意义其他条件不变,地方财政税收(x5)每增加 100 元,消费 y 增加235.7 元其他条件不变,人均可支配收入(x1)每增加 100 元,
9、消费 y 增加82.3 元其他条件不变,储蓄存款(x2)每增加 100 元,消费 y 减少 23.0 元 收入与消费成正相关,说明收入的增加利于消费;地方财政税收主要是地方各项税收,税收的多少主要由地方经济决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收入地区截面数据储蓄存款与消费成负相关,一般来说 , 储蓄越多的高收入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 , 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 , 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根据分析结果,要提高消费水平,我们可以从提高居民收入、平衡收入分配、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入手。1、提高居民收入的具体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
10、的比例。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农民的收入。(现在我国国民收入增长中,增长比较慢的是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2、平衡收入分配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 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注重公平。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通过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国家宏观调控,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提倡奉献于回报社会。3、发展地方经济大力发展各地区支柱产业强化企业帮扶制度财政规划合理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持久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首先,消费的增长直接扩大消费性需求,从而推动消费性供给
11、增长,而消费性供给的增长又会扩大生产性需求,从而推动生产性供给增长。这样,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就会共同达到繁荣。其次,消费增长还会带动投资的增长,因为无论消费性供给的增加还是生产性供给的增加,都必须借助投资的增长来实现。鉴于投资具有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又考虑到市场繁荣意味着供给和需求大体相适应,以及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的协调发展,因而消费通过投资增长以保证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而且此种发展具有持久的性质,而不是一时性。从根本上说,投资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投资就不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虽然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有一定作用,但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的拉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派生,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高投资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经济增长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