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6077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反思郑明辉新教材的的改编中, 三角形相似是新加入的九年级内容,并且本章内容很重要,是全等的延伸。下面,就结合我在设计制作和讲授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一课,谈谈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应该说学生对该知识是能够比较容易记住的,但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数学研究的一般思路“猜想验证推广说理(证明)应用”进行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充分的展示出该知识的形成过程。1顺其自然、追求自然。本节课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基于实际的需要感受探究三角形相似条件的必要性,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让

2、学生在原有三角形相似定义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基础上用类比、猜想、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基于判定三角形相似方面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拓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 2 “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 ”本节课教师重在思维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成为观察、猜想、实验和归纳的主体,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结论的过程同时教师十分注重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活动、实验是手段,解决问题、学习数学是目的。3在数学的经验性与严谨性之间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本节课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的方式得出数学结论,充分体现了数学经验性、实验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并指出这个结论在数学上完全可以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严谨的另一面。2016 年 1 月 2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