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度,第一节 唐之前的选举制度,一、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和奴隶社会的世卿制 二、战国的养士和军功 三、汉代的察举和征辟 察举:由地方政府的长官,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区内随时考察、选拔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考核可做官,征辟:汉朝高级官吏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直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由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或地方政府的刺史自己聘请属吏的做法称为辟。 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设置中正,由中央委派的中正官把主管地区的士人,按其德才评定为九个等级,叫做九品。然后按品级推荐他们到政府去做官,官位与品等高低必须相符。,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确立
2、与发展,一、唐朝科举制度的确立,1、科举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 科举考试科目:常科、制科明经 进士帖经 墨义,二、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1、录取和任用范围扩大,名额增加 2、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州试-省试-殿试 3、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制度 4、改革考试内容,三、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1、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会试殿试,进士状元,举人解元,2、八股文,贡士会元,四、对科举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 科举制度的发明,最大限度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公平。 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使唐代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层次。,弊端,1、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官本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