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35803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朝和日本的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朝和日本的关系!,1.唐朝与日本,2.唐朝中外交通路线图,3.中日两国,4.政治、教育和语言,5.艺术和科学,唐朝和日本的往来 唐朝初年,日本和中国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友好往来更加频繁。日本先后13次 派出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僧人等来唐。日本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 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唐朝与日本,阿倍仲麻吕17岁时随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取汉名晃衡。他在长安太学学习,后来中了进士, 留在唐朝做官。他不仅精通儒学经典,而且善作诗赋,经常同李白、王维等往来,互赠诗

2、歌,友 情很深。他留居唐朝54年,老死于长安。今天西安兴庆宫的公园内,建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扬州高僧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前5次东渡都未成功。第6次东渡时,他已66岁高龄,且双目 失明,这次他成功地到达日本,受到天皇的隆重接待。鉴真居留日本10年,传播了佛教,还把唐朝 的建筑术、医药和艺术等传到日本。他在日本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 的最新成就。鉴真死后,安葬于唐招提寺,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人视为国宝。我国著名学者郭沫 若曾写诗赞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鉴真和尚,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最著名

3、的是鉴真和尚。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律宗造诣很深,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东渡日本传法,经六次努力,历尽艰险,终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到达日本,时年近七旬,双目失明。他将律宗传到日本,同时传授了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医药等。日本现存唐招提寺,便是鉴真主持修建的。他留日本10年,死后葬在招提寺。鉴真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两国人民的崇敬。,葱岭到达波斯、大食和天竺;往东北可到高丽和新罗;海路往东可到日本,往东南可到东南亚各国。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唐和各国的友好往来。唐朝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大批外国商人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唐朝在世

4、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种称呼在有的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唐朝中外交通路线图唐朝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70多个国家。唐朝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陆路往西经过敦煌、,“唐风洋溢奈良城”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来中国。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乐舞受到唐朝人欢迎。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从奈良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隋朝时候,日本天皇派使臣携带建交国书前来。隋炀帝欣然同意并赠给服饰。唐朝很重视日本遣唐使。武则天曾亲自在大明宫盛宴日本使臣粟田。粟田赴宴时,身着紫袍,俨

5、然一位中国士大夫装束。 唐朝和日本贸易繁盛。日本大量出土唐货币“开元通宝”,中国境内也发现日本银币“和同开晁(zhn)”。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几乎同长安一样。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唐朝的饮食和风俗习惯传入日本。日本宫廷摆宴,爱用唐式菜肴(yo),日本人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来加以发扬,开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今天的一些习俗,如重阳节登高,就来自唐朝。,中日两国,政治方面,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进行了大化革新,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旻被任命为国博士,参议国家大事。

6、他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度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学科分为明经、纪传、明法、书、算等科。在典药寮分别设医、针、按摩等科。阴阳寮设阴阳、历法、天文等科。各科均设博士、助教进行讲授。各科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和唐制相仿。在语言文字方面,八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这些新体文字的发明,大大推动了

7、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士所欣赏。唐朝著名作家的诗人集相继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诗,尤为日本人士所喜爱。平安时代的诗集和汉朗咏集,收录了五百八十九首诗,其中白诗就有一百三十七首。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流传更广,甚至编成戏曲演唱。日本人擅长汉诗、汉文的可谓人才辈出,留学生晁衡、吉备真备、小野篁、橘逸势等人对中国的诗人都有很深的造诣。用汉文写成的文学著作在日本不断出现,著名的有怀风藻、凌云集、经国集等。仅经国集一书就收集了汉文诗九百一十七篇。,政治、教育和语言,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

8、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唐乐。日本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板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中国式的犁和名为唐的大型锄传入日本并开始普遍使用。日本仿照唐的水车,制造了手推、牛拉、脚踏等不同类型的水车。在日本历史典籍中还保留着唐锹、唐竿、唐箕、唐碓、唐臼等器物名称。平安时代,日本医学家写了不少医学专著,现在完整地保存下来的还有医心方等书。在七世纪以前,日本没有固定的都城,694年(延载元年)兴建了第一个

9、都城藤原京,710年(景云元年)修建了平城京,794年(贞元十年)修建了平安京。这些城市的设计、布局都是摹仿唐长安城的。建筑所用砖瓦的纹饰也和唐代略同。生活习惯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药用,到平安时期已兴起喝茶之风。唐服传入日本,亦为日本人所喜爱。在节令方面,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亦由唐朝传入日本。中日关系之密切,于此可见一斑。,艺术和科学,继隋朝之后,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

10、生和学问僧数量之多,仅次于新罗。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94年(乾宁元年)止,共派遣了十九次遣唐使,实际成行的有十六次,其中有三次为“迎入唐使”或“送唐客使”。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717年(开元五年)、733年(开元二一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五百五十人以上。遣唐使团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船师、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大使官级一般在从四品上下。遣唐使还给唐朝带来了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絁等贵重礼品。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铜开珎”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唐政府也回送过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BYE 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