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35561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_路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路风,竞争性企业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历经四分之一世纪,就企业而言,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竞争性企业的崛起 A pleasant surprise! 竞争性企业的崛起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 技术依赖与自主创新; 开放市场条件下的比较优势vs.竞争优势; 治理结构与政企关系。,一、技术依赖vs.自主创新 竞争性企业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提“自主创新”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 世界上有没有 “不自主”的创新? 其实,提倡“自主创新” 就是提倡创新; 那为什么会产生“自主创新”的概念?,背景:自主创新与技术落后状态有关,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学习先进国

2、家的技术开始。由于创新被认为只有在处于技术前沿时才可能发生,所以产生了落后国家不可能创新而只能接受先进国家技术的看法和心态。 有人认为落后国家不必自己进行技术研发。,“比较优势论”和“技术借用论”的基本逻辑错误,把体现在产品上的技术同能够开发、设计和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能力混为一谈。把技术看成是可以物质形式独立存在的“人工制品”(产品)或可以通过媒体充分传播的知识。 但能够以某种形式传播的知识不同于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由于技术知识的性质,所以技术能力只有通过经验性学习才能获得,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接受方的学习努力程度。,运10雄姿,时间,波音,空客,运10,1970,1995,1975,

3、1985,2000,2005,1980,1990,运10平台持续改进的潜在趋势,技术能力水平,图1:运十、波音和空客三个平台的技术能力发展趋势,因竞争性企业崛起所产生的Puzzles,为什么垄断与依赖外国技术之间如此奇特地结合?(垄断工业的例子) 为什么规模大的企业更依赖外国技术,而新的、小的企业更多地进行自主开发?,竞争性企业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传统的工业研发体制; “两张皮”在改革开放中的延续; 大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框架中(投资、供应、进口、税收、定价),遵循了一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道路。“竞争性企业”的决定性特征:新进入者outsiders vs. insiders; 为什么新进入者会自主开

4、发?战略和产品。,竞争性企业出现在竞争性工业 以彩电工业为例,竞争性市场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前提重复建设: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中国引进了一百多条彩电生产线; 动力:企业战略的形成(长虹); 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后果: 集中/寡头竞争,价格战; 掌握上游核心技术的努力(信芯、液晶显示器等)。,中国电信设备工业,“04机”的突破(为什么是“外行”干的?) “巨大中华”的崛起和中国电话的普及; 进入移动通信领域; 中国的3G标准:TD-SCDMA。,中国VCD市场上中外品牌的市场份额:能读盗版光盘的影碟机,Source: CAIA,模块创新,激进创新,建构创新,渐进创新,Henderson and

5、 Clark (1990) 所识别出来的创新类型,元件的核心概念 变化了 加强了,加强了 建构 设计变化了,建构创新的其他例子,卡车; 手机; 优盘。营销创新:纳爱斯,为什么在全球化条件下仍然要强调自主开发?,商品、服务、资本和一小部分“高技能”的人力资源跨国界的流动; 但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导致“组织能力”的跨国界流动; 组织能力的“粘性”和工业发展的民族性和国家利益; 要改变在全球收入分配结构中的不利位置,就必须改变在全球技术和工业结构中的地位:只能靠本土能力的发展。,二、比较优势vs.竞争优势 竞争性企业为什么能成长?,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资本密集型工业中的企业没有“自生

6、能力”,决定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太高; 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后天获得的能力,取决于战略远见(strategic intent)、组织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整合。,中国汽车工业“领袖”们曾经编造的神话,“自主开发需要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到1万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 “(自主研发的企业)一定会出现。前提是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达到1000万辆以后,市场稳定,产业基础完备。”,奇瑞的成长 单位:万辆,自主开发企业崛起的背景: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转变,传统模式 高度垄断; 高度依

7、赖外国技术; 高价格、高利润; 购买者:公款和“大款”市场行为特征:汽车的定义由生产商单方面决定,新模式 垄断崩溃; 购买者构成的变化; 由加入WTO导致的市场开放(关税、进口配额等等);市场行为特征:消费者也参与定义汽车(2004年消费者革命),“性价比”的误区,价格,性能,性价比,“国情”决定的价格“天花板”,收入水平,需求量,发改委是怎样作规划的?,成本,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的技术能力,一旦自主开发,收入水平上升价格下降,需求量,所以是个 big surprise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跨国公司的行为特征,外国企业进入的基本动机:赢利; 产品性能特性、成本结构和商业模式即来自比中国收入水

8、平更高的国家价值网络中形成的; 不会按照比母国更低收入的结构性条件,通过重构成本结构、商业模式和来发掘新顾客,而是争夺已经具有消费现有产品能力的顾客群体;,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中国收入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这是事实; 但劳动力便宜不一定就能生产出来低成本产品; 事实证明,当中国企业趋近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时,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就显现出来;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是常量,技术能力的成长才是变量。,问题:产品是由谁普及的?,家用电器,彩色电视机; 电话; 汽车; 农村信息化 ,中国工业的技术赶超路径 (以ICT工业为例),主导技术轨道是追赶者的最终壁垒,追赶是缩小与先进者的差距,实现的途径是

9、不断通过包括引进、模仿和反求等方法进行产品开发以掌握先进者的技术,主要竞争武器是在技术能力增长过程中的低成本。 根本性的局限:尽管在追赶过程中会有许多创新,但由于追赶者的技术轨道是由先进者所主导的,所以二者之间的差距可以缩小,但却永远无法消除。在ICT工业领域,系统标准就是追赶模式所无法逾越的最终差距,也是追赶者可能被领先者再次甩开的威胁来源。,中集神话,中集是怎样“掐死”日本铝质冷藏箱技术轨道的?,90年代中,钢质/“三明治发泡”(德)vs.铝质/“整箱发泡”(日),但日占95%; 95年3月,中集进入;对德国技术持续改进,2分钟/箱;99年收购现代青岛厂;德国企业97年授权专利后转产,05

10、年转让全部专利; 97-03,中集产量增7倍,03占44%; 00年,钢质占60%,“箱东”们改用钢质; 丧钟为谁而鸣?03年日本企业和铝箱一起消失; 从此钢箱成为主导技术轨道(70%)。,实现赶超的标志是走出中国的主导技术轨道,赶超是绕过先行者的壁垒而进入技术前沿,实现赶超的途径是走出不同于先行者的技术轨道。一旦自己的技术轨道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本土市场)成为主导设计,赶超就会得到实现。 赶超者必须掌握新技术的源头。由于必须从更接近技术源头的地方开始,所以赶超者必须经历时间更长、更艰苦的产品化过程。,三、治理结构与政企关系 竞争性企业的制度条件是什么?,正统经济学理论:只要把企业私有化,企业的

11、行为就会最大化; “休克疗法”的实践:通过创造出一个公司股权的资本市场来约束“内部人”的行为; 结果:,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1978-1982:放权让利; 1982-1984:利改税; 1986-1992:经营承包责任制; 1993-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 1998-2001:三年脱困; 2001- : 改制,被忽略掉的变量,?,产权,经济绩效,第一个命题,国有企业的制度结构是在特定的政治过程中形成的,既不是意识形态的直接后果,也不是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国有企业制度结构的演进,“铁饭碗”制度的政治起源;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社会主义改造; 国有部门的固定工制和户

12、籍制度; “文革”中国家正式制度遭到全面破坏; “单位体制”的形成。,第二个命题,由于在上述制度框架下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结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从来没有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缺乏管理控制不仅是中央计划生产体系组织能力欠发达的基本原因,而且是国有企业在从计划向市场过渡中实现组织转变的最大和最直接的障碍。,第三个命题,国有企业的改造不可能是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自然结果,它需要一个独立的组织转变过程。企业的组织转变必须要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变化动力;产生这种动力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国家在宏观层次上推动的制度变化,但充分条件只能是管理者对生产过程实现管理控制的努力。,为什么自由化和私有化没有

13、使企业自动地“最大化”?,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要求企业经历一个巨大的学习过程。由于需要不同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所以这个学习过程是改造和重构性质的,涉及到创造新的概念框架和甚至新的精神状态。 由于企业的结构条件是以前由官僚机构所作决定的结果,通常不适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下的需要。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通过更有效率地利用现存的生产性资源就可以自动地变得有竞争力。相反,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每一步都要求在企业层次上的组织创新。,国有企业的组织转变,市场化和国家推动的制度变化是必要条件,但组织转变需要有企业的内部变化动力; 转变的起点是从操作层次做起的管理行动; 转变的标志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 转变必须经过

14、一个演进的过程。,改革政策 竞争压力 生存危机,国有企业转变的最后形态: 现代企业制度?,服从企业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 组织功能单一 以工作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结构,有效的管理控制 对每一个细节承担管理责任 以绩效为中心的考核,面向市场竞争 积极利用改革政策 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决策优先,各自为政的分散组织结构 企业办社会 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缺乏管理控制 推卸管理责任 平均主义,被动完成计划 与政府讨价还价 自我服务的决策优先,传统国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战略倾向,管理型式,组织形态,外部冲击,第四个命题,以股份制为形式的“产权”改革,其实质不应该是实现自然人控制的私有化,而是建立起有利于管理控制的

15、产权框架,以有利于管理能力的成长。,某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组织图,集团公司,H 股持有者,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7.66%,62.34%,100%,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绩效,该企业于1994年改制并在香港上市; 1996年股份公司从股市上筹集的资金基本存在银行; 到1999年,钱仍然存在银行里。为什么?,该企业内部的实际控制状态,集团公司,H 股持有者,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7.66%,62.34%,100%,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缺乏管理控制,该企业实际的外部控制状态,集团公司,

16、H 股持有者,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7.66%,62.34%,100%,市委组织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管理层,锅炉分部,电机分部,汽轮机分部,成套工程,国家,股权市场,法律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管理控制,独立的管理层,管理能力,当国有企业变为少数私人所有时的问题,管理者成为所有者的合法性问题; 个人金钱利益与对组织的承诺之间可能产生的负作用; 贫富两极分化:谁为企业负责?,对流行说法的三点质疑,私有化和对股权的市场控制并不必然产生组织转变的动力; 管理能力是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所以正确选择管理者是私人

17、股东和股权市场也无力解决的组织问题; 约束企业行为的机制并非只有产权。竞争性市场产品、金融、技术、人才等具有更有效的作用。,自相矛盾是产生混乱的根源,“抓大放小”:形成垄断性的企业; “国退民进”: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掠夺性侵吞; “退出竞争性行业”:与国有企业转变的条件背道而驰; “靓女先嫁”:廉价卖给外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何在?,政府为什么纷纷要把企业卖掉?,厦门市长说:“外商投资企业是厦门核心竞争力,是厦门未来发展的主动力”;“345678”的理由:外商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0%,占税收的40%,占就业的50%,占进出口额的60%,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外资工业企业占工业总

18、产值的80%。厦门日报2005年10月19日头版,再算一笔帐:“765432”,内资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内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占进出口总额的40%,占就业的50%,占税收的6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到底谁是核心竞争力?!,卖掉威孚,“灭亡条款”: 博世要求对合资企业持股67%; 把威孚的研发中心及其技术人员全部转移到合资企业; 满足欧III排放标准以上的电控喷射系统只能由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生产,威孚从此以后只能生产欧II排放标准以下的机械式产品,不得进入更高的产品领域。,另一条道路:无油所的自主开发,无油所从1996年开始电控共轨系统; 2001年无油所的负责人

19、也访问了博世,但没有“腿软”,反而看出博世的弱点; 2005年,历经十年埋头苦干,无油所开发出来电控高压共轨系统,正在产业化。 11月19日,博世汽车柴油系统项目在无锡新区建成。国资委负责人在典礼上说:该项目“将给我国带来性能更加优越的电控柴油系统,大幅度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还有人关心无油所吗?,卖掉杭齿,“灭亡条款”: 从杭齿的6亿元资产中剥离1.8亿优良资产并入合资企业,占30%股份;合资无限期; 坚决不要原厂房,租用开发区厂房,然后搬迁杭齿的优良资产另起炉灶; 杭齿的产品带入合资企业后继续使用“前进”品牌,但不向杭齿缴纳使用品牌的提成费 ;船齿研究所和粉末冶金研究所也并入合资企业

20、; X公司的产品带入合资企业后用其品牌,但必须向X公司缴纳销售额1-3%的提成费; 剩下的杭齿不得再开发生产与合资企业同类的产品。,卖掉厦工,灭亡条款: 卡特彼勒控股; 出口产品的品牌立刻换成卡特的,三年后内销产品的品牌也全部换掉。,中国的产业危机,龙永图:自主品牌一定会出现, 说我卖国是瞎扯!,郎顾之争,理论思考:Innovative Firm vs. Optimizing Firm,正统经济学中的企业是optimizing firm: 在给定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最大化”,不可能创新。世界工业史中的企业是innovative firm: 通过创新和能力积累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改变技术和市场条件。,理论思考:Innovative Firm vs. Optimizing Firm,Optimizing Firm 为了经济均衡; 市场成本决定边界; 股权市场控制; 自动地“最大化”; 一组契约关系; 雇员是成本; 技术是公共品; 比较优势; 市场决定了企业。,Innovative Firm 为了更高的生产率; 管理能力决定边界; 管理控制; 战略指导下的演进; 权威关系下的组织; 雇员是生产性资源; 技术是企业特定的; 累积性成长的能力; 企业也塑造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