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挫折攻击理论,西方关于犯罪原因的探讨,挫折-攻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他们认为当一个人的动机遭受挫折时,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保持心理平衡,必然要通过发起侵犯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发生攻击行为之前必然有挫折,所受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越大;反之,挫折越小,攻击越小。犯罪的原因是由于挫折增大的结果,米勒,挫 折,攻击,情绪情感过程:挫折,思考:遭受挫折,为什么会选择攻击行为?,伦敦街头暴力事件,2011年8月6日数百名年轻人白天开始在伦敦城北托特纳姆区示威,抗议一名英国男子两天前遭警方枪击身亡。夜色降临后,示威活动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暴力事件。数百名蒙面示威者在一座警察局附近朝警
2、察密集投掷砖块、酒瓶、鸡蛋等物品。多辆警方巡逻车和一辆双层公共汽车遭纵火焚毁。英国伦敦警方8日说,警方过去两天在伦敦北部骚乱事件中拘留超过160人,35名警察受伤。,奥运会形象大使切尔西艾夫斯,报复型犯罪,由于挫折很容易引发报复型犯罪 报复犯罪是指由于人的某种愿望受到阻碍或人自身的某种权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对阻碍或干涉者的一种侵犯性犯罪行为。 报复型犯罪的心理特征 1、认识特征: 2、情绪情感特征: 3、意志特征: 4、性格特征:,认识的盲目性和偏狭性,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突出,耐挫折 性差、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性差、心胸狭窄、多疑、好斗、固执、虚荣心过强、容易生气.,案例:南平校园惨
3、案,家境贫困 经济拮据,失业 蜗居,和父母、兄弟、同事的关系不好,失恋,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心里被东西压着,55秒之内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手段残忍(他在将匕首捅入小学生的胸口后,还用匕首在部分学生的胸腔内搅动数下 ):遭多人阻拦(清洁女工、体育老师、头盔男),仍未停手,犯罪行为,情绪情感 意志,人际关系 经济能力 住房 自尊心 情感 事业,智力水平不低 性格虽然孤僻、内向、多疑、好面子 , 但也很善良,共性分析 A.多为青壮年男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案发凶手多为青壮年男性,他们都生活在社会底层。6人平均年龄为42岁,最小的31岁,最大的48岁。他们收入状况都不太好,对自身生活环境不满意。6人中,
4、有的是小学公办教师,有的曾是社区大夫,有的曾是保险公司职员,有的是农民,部分人曾有过不错的工作,但案发前都处于无业状态。 B.或多或少有一定精神问题,对前景感到失望这6人中,两人多少有些精神问题。其他几个作案者,精神也处于崩溃边缘。 C.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帮助不够这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太强,部分人人格不够健全。面对困难,他们不是做出更多努力改善生活,而是受挫绝望求助无门后,采取极端行为。但不能不提的是,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不够。,心结性犯罪:“在正常的生活过程中,人的一生相当于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某个时间段或时间点出现过创伤(在心理学中叫做应激或压力),就会有一个心结。心结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的反应
5、是失败的,失败后导致其以后遇到类似刺激会出现痛苦的反应。相当于在这根线上打了一个结,缝东西时每到那个点就过不去了。换句话说,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只要遇到类似刺激,一个人就过不去这个坎。”李玫瑾指出,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痛苦都归咎于外界的话,他就会憎恨外界,而这种创伤性的东西,本身很容易导致犯罪。,心结性犯罪,李玫瑾指出,此类犯罪行为的背后,暴露的是行凶者心理上的严重缺陷。他们的犯罪也都属 于并非错乱的疯狂。究其原因,大都是感情上有创伤,从而造成心理缺陷属于心结性 犯罪”。,犯罪模仿?,巴尔的摩大学犯罪学家杰弗里.伊恩.罗斯说:“的确会出现模仿他人的犯罪。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具有暗示的力量。对于有某种挫
6、折感或者是想要算什么帐的人来说,当他们听说别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会让他们变得大胆。” 佛罗里达中部大学的教授雷.苏雷特说:“一旦出现了一个心理失常或犯罪决心已定的作乱者,这个人可能无论如何都要做点坏事。媒体的关注所起到的作用是,它让犯罪活动的形式变得清晰。一个以闯入小学行凶的人心理扭曲的程度可能足以让他即使不这么做,也会做出别的什么事情。”,犯罪模仿?,苏雷特说,媒体的作用并没有起到触发犯罪活动的作用,而是更有可能扮演着“方向舵”的角色,引导某些人选择某种特定的犯罪活动。不过在有些情况下,第一起犯罪可能会促使他人模仿,使这些人做出比自己本来想要做的事情更加严重或危害性更大的事情。 罗斯也认为,新闻报道没有足够大的力量让原本不会发生的犯罪活动最终发生,他说:“它不过是有犯罪想法的人能够接触到的又一个渠道。这也许让他们得知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犯罪手法。” 苏雷特说:“我们生来就喜欢模仿,这的确是有进化上的好处。”他说,其他许多动物,如黑猩猩、鹦鹉和海豚也表现出了模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