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市 绿 地 系 统 规 划 与 设 计课 程 作 业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目录一、贵阳市绿地系统发展现状1、公园绿地2、生产绿地3、防护绿地4、附属绿地5、其他绿地二、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方向1、从地形地貌来看2、从植被分布来看3、从气候条件来看3、贵阳市绿地系统发展前景与总结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前景与发展方向一、贵阳市绿地系统发展现状贵阳市素来有“林城”之称,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
2、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在贵阳市规划城区 495 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园林绿化面积 19435.86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 1190.84 公顷,附属绿地面积 1748.22 公顷,生产绿地面积 580.32 公顷,防护绿地面积 37.25 公顷,风景绿地面积 15879.23 公顷。规划区绿地率 39.26%,绿化覆盖率 40.47%,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25 平方米,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15 平方米。1、公园绿地贵阳市公园的数量、面积呈中心城区多,郊区较少;规模特征为小
3、面积公园占公园总数的绝大多数,而少数大公园占公园总面积的绝大多数。公园的规模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公园系统的服务功能,贵阳市这种公园格局一定程度上有利和方便大多数中心城区居民就近休憩和锻炼活动,但随着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尤其是公园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公园规模较小时,由于其用地的限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休憩配套设施的设置来满足相应的需要,因而,贵阳的公园格局不利于更高层次的游憩观赏活动的进行。从贵阳市各区公园情况比较来看,万人公园数与单位面积公园数、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和人均公园面积等并不一定吻合,单从公园面积、数量、城区平方公里公园数的指标来看,贵阳中心城区的公园分布似乎比较合理,但由于中心城区人
4、口密集,故人均公园面积指标较低,反映出中心城区人均可利用的公园资源较少。从各主要公园年游人量统计也可看出,中心城区人均可使用的公园面积也比较低,游览的舒适性、景观的观赏性也低。因此,贵阳公园的布局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区人均公园面积指标低,部分城区无公园分布。2、生产用地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绿化服务。在贵阳市近期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建植后的园林面圃进行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管护活动,以保证和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持续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美化功能,大道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预期效果。贵阳市的生产绿地面积 6.045 平方千米。3、防护绿
5、地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作用。可以细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安全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贵阳市现有防护绿地 0.388 平方千米。4、附属绿地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贵阳市现有居住绿地 2.3636 平方千米,附属绿地 16.194 平方千米。5.其他绿地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6、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由于其他绿地范围较广,贵阳市将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化,归由城市绿化专业养护单位或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负责。贵阳市现有生态绿地 168.622 平方千米。二、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方向1、从地形地貌来看贵州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国土面积为 17 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93%以上,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许多的城镇都分布在山地峡缝之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十分紧张。贵阳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
7、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相对高差 100200 米,最高峰在水田镇庙窝顶,海拔 1659 米;最低处在南明河出境处,海拔 880 米。中部层状地貌明显,主要有贵阳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云花溪青岩构成的多级台地及溶丘洼地地貌。峰丛与碟状洼地、漏斗、伏流、溶洞发育。较平坦的坝子有花溪、孟关、乌当、金华、朱昌等处。南明河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市区,流域面积约占市区总面积的 70%。贵阳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 4218 平方千米,丘陵面积2842 平方千米;坝地较少,仅 912 平方千米;此外,还有约 1.2%
8、的峡谷等地貌。由此可见,贵阳市在公园开发上与平原地区的城市不可能采取相同的模式,在充分考虑贵阳市的地形地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依照现有的 5 个山体公园为模本,如黔灵公园、花溪公园、河滨公园、东山公园、省植物园。将贵阳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山体进行系统完善的开发,将近 118 个山体,占地面积为 700多公顷,全部建成开放后,以现有中心区人口计算,将新增公园绿地 730 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公园绿地面积 5.15 平方米(国家规定在 2005 年应达到 8 平方米,2010 年应达到 10 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总面积将达到 10.8 平方米,可以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山体公园化
9、绿地是贵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设以山体公园为基本公园绿地是推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主要途径,建设开发山体公园也是生态文明的城市科学发展的方式。要把山体公园化绿地作为贵阳市园林绿地的特色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山体公园化绿地也是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方向。2、从植被分布来看贵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和湿润环境,有利于古老植物的保存,特有种属丰富。如香樟、桂花、紫萁、海金砂,风尾蕨、蜈蚣草、银杏、银杉、水杉、油杉、云杉、苏铁、福建柏、木麻黄、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珙桐等属的植物。植物资源按门类分,有药用植物、工业及日用化工可利用植物,食品可利用植物及观赏绿化
10、可利用植物。如莲座蕨、苏铁、罗汉松、红豆杉、金粟兰、水青、领春木、木莲、卫矛、大头茶、木荷、珙桐、白辛树、香果树、杜英等,它们既具有重要的经济用途,又是重要的珍稀植物。同时,也发现一些优良树种,如罗汉松、山玉兰、流苏树、蚊母树、鹅掌楸等,这些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广泛使用和发展。调查中,已有一批优良绿化树种成为骨干树种。在市区已栽植的乔木中生长良好的有 41 种,常用的有 20 种如银杏、香樟、竹子、桂花、广玉兰、悬铃木、女贞、榆树、楝树、酸枣、夹竹桃、苦楝、枸树、红叶李、刺槐、樱花、日本樱花、女贞、小叶女贞、阔叶十大功劳等。贵阳市城市公园的两种类型均有特点,河滨公园是以城市休闲娱乐为主的人工公园
11、,其植物群落也多为人工栽植,观花乔木以日本晚樱为主,而地被花卉则呈现出季节性和主题性,如菊花、鸢尾、三色堇、石竹等。且地被多为花卉,多年生的以毛鹃为主,以体现热闹活泼的城市气氛。而以自然山水为主的花溪公园,观花乔木是已成主题的樱花和碧桃,其他灌木地被类花卉比较多,主要有三色堇、孔雀草、毛鹃、百日草、迎春、茶花、石竹等。其他地被植物以八角金盘、地毯草、结缕草、假俭草为主。而以山水黔城为代表的贵阳市楼盘,其植被群落更为人工化。其观花乔木以金桂为主,小灌木以茶花、三角梅为主。由于其特殊性,地被植物被小灌木替代,多为小叶女贞,花叶万年青,有少量八角金盘。花坛比较单一,以天竺葵、一品红、三色堇为主。从贵
12、阳市绿地中植物的运用来看,灌木多为喜阳的,常用的有:窄叶(阔叶)十大功劳、红花继木、白玉兰、碧桃、樱花、垂丝海棠等。地被植物包括矮灌木,一、二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常用的有黄杨、六月雪、小叶女贞、千日红、万寿菊、盆栽康乃磐、天竺葵、紫罗兰、三色堇、麦冬、吉祥草、高羊茅等。3、从气候条件来看贵阳市海拔高度在 1100 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 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 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 49.1 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 235.1 天,年平均日
13、照时数为 1148.3 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 11.3 天。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 23.2,最高温度平均在 25-28之间,在最热的 7 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 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 30的日数少,近五年平均仅为 35.8 天,大于 35的天数仅为 0.3 天;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 4 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 500 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贵阳冬无严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更有贵阳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可谓“天然氧吧”,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
14、现最为显著。根据设在城区和其周围郊区的气象站同事间观测资料表明,城市气候与郊区相比而呈现的“热岛”“干岛”“湿岛”“雨岛”效应是这种影响最为重要的表现。贵阳市的绿地系统在调节城市的气候方面应该从解决这些城市效应的基础上来布置城市的绿地系统。气候条件决定了绿地系统中的植物类型,仅仅注重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城市的特殊气候条件,才能达到植物预期的绿地景观效果,从适应及改善当地城市恶劣气候条件来考虑,乡土树种应该在绿地系统中担任主角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气候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及发展方向,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有效的措施是绿化,因此首先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中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面
15、积,增加城市的绿化总量。在布局结构上应该将集中的绿地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段。对市区的热场起到分隔作用的水体,如南明河,和绿色区域要加强治理与保护。在城市的重大污染区应该设置防护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抗污染和净化能力强的树种。4、贵阳市绿地系统发展前景与总结贵阳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现状发展仍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在各种绿地的开发与保护中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公园绿地人均面积和国家基本指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其他绿地的人均面积上也仍有不足,虽然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实际上在绿地系统的规划中仍处于落后水平,我们在对贵阳市的基本绿地情况了解中也意识到,贵阳市的绿地系统开发应该基于当地的自身条件,比如公园开发就不应该效仿“一马平川”式,而是应该以独有的山体为支撑,开发具有贵阳特色的“山体公园化绿地“,实际上就是扩大了的游憩林荫山体或简化了的区级公园,要求服务半径在 500 米范围左右,面积比街头绿地大,与区级公园相近,配备少量简易设施,可供市民游憩、健身、交往的社会公共场所,以原有植物景观为主的开放型公园绿地。在植物配置上应该更多地选择乡土植物种类,不仅便于植物较好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景观,而且还能形成城市独有的植物景观魅力。在气候条件上应该形成较好的绿化环境,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完善的保护调节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生态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