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标解读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该课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 3 课白杨 。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
2、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
3、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三)技术准备:1、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2、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四、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
4、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
5、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 七、教学准备:新疆、戈壁资料。 (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到处是石头、沙子。一刮起风来,天是黄的,地是黄的,到处是风沙,让人睁不开眼睛。 )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
6、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图文理解戈壁滩的景象。 1、 师提问:有什么感受?(生: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1 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 (二)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生: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第 3 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 14 自然段:易种植,适应性强 3、第 14 自然段:坚强不屈(学生找出爸爸说的话,且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 (三)白杨树在恶劣
7、的环境下怎样生存的?(生:第 14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说明什么?(生: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 (四)齐读这段话,师问: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生 1:这段话是爸爸说的;生 2:包含了两层意思) (五)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 (16自然段中的三个知道) 1、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A、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B、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C、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2、 你对新
8、疆了解多少?(资料)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六)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七)师导: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 ,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
9、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 (八)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问: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问: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九)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
10、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 (十)作业: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 板书设计: (借物写人) 白杨 建设者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教育下一代 坚强不屈 共建边疆 歌颂建设者们服从祖国耍要的爱国情怀 九、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在本堂课,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
11、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在小组活动中,能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了白杨的特点,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学生收集资料是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 、“悟神”的最佳境界。 新课标解读白杨教学设计梨河七里堂小学孟文霞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