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低压电 线技术条件 JT1-3700-2011 共 57 页 重庆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 8 月 25 日 院级 汽车低压电线技术条件 JT1-3700-2011 编制 易健 校核 毛国军 审 定 周成勇 批准 何举刚 更改记录 规范编号 制定 /修订者 制定 /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JT1-3700-2011 汽车低压电线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 技术条件 规定了 道路车辆用单芯 60V 低压 电线 的术语及定义、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质量保证。 本 技术条件 适用于 道路车辆 60V 单芯电线,也适用于多芯电缆中的单个线芯。长安公司线束及汽车
2、电器部件所用低压电线应符合本 技术条件 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 2951.21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 21 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 试 验 方 法 耐 臭 氧 试 验 - 热延伸试验 - 浸矿物油试验 (GB/T 2951.21-2008, IEC 60811-2-1:2001, IDT) ISO 1817 硫化橡胶 耐液体性确定 ISO 6722:
3、2006 道路车辆 -60V 和 600V 单芯电线 -尺寸、试验方法和要求 JASO D 6ll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JIS C 3102 电工用软铜线 JIS C 3152 镀锡退火软铜线 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线 JIS K 6251:2004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 抗张特性的要求与试验方法 JIS K 6272 橡胶抗张力、弯曲和压缩试验机 (定速 ) 3 术语和定义 3.1 标称值 : 用于标明或识别元件的适当近似值。 3.2 电线的 品种 、 型号 和 绝缘材料见表 1 所示。 表 1 电线 品种 、 型号和 绝缘材料 电线 品种 耐热等级 (温度划分) 型 号 绝
4、缘材料 性能 要求 电线 结构 普通 型 80 AV 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2 见表 11 85 HF 无卤 混合物 见表 3 见表 12 薄壁 1 型 80 AVS 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2 见表 13 薄壁 2 型 80 AVSS 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 表 2 见表 14 85 HFSS 无卤 混合物 见表 3 见表 15 接地 用 线 80 EB 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4 见表 16 耐热1 型 薄壁 2 型 100 AVSSX 交联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5 见表 17 AVSSH 耐热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5 见表 18 接地用线 100 EBX 交联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6 见表 19
5、 耐热2 型 普通型 120 AEX 交联聚乙烯混合物 见表 7 见表 20 薄壁 2 型 120 AESSX 交联聚氯乙烯混合物 见表 7 见表 21 备注: 1、表中 电线 型号 标记含义解释如下: AV:汽车用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 AV 为 JIS C 3406 未规定的结构) HF:汽车用无卤绝缘低压电线 AVS:汽车用薄壁 1 型 低压电线 AVSS:汽车用薄壁 2 型 低压电线 HFSS:汽车用极薄壁无卤绝缘低压电线 EB:汽车用接地低压电线 AVSSX:汽车用极薄壁型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耐热低压电线 AVSSH:汽车用极薄壁型耐热聚氯乙烯绝缘耐热低压电线 EBX:汽车用交联聚氯乙烯
6、绝缘耐热接地低压电线 AEX:汽车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耐热低压电线 AESSX:汽车用极薄壁型交联聚乙烯绝缘耐热低压电线 2、 表中 耐热等级的含义解释如下 : 80:绝缘伸长率在 10000 小时确保 100%的连续耐热温度 85:在加热 3000 小时时 ,绝缘按规定进行弯曲不开裂的温度 100:绝缘伸长率在 10000 小时确保 100%的连续耐热温度 120:绝缘伸长率在 10000 小时确保 100%的连续耐热温度 4 要求 4.1 电线 性能 应符合表 2 表 7 要求 ; 不同规格 的 电线 也 应符合表 8 表 10 要求 。 表 2 AV、 AVS和 AVSS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
7、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 为 表 11、表 13、 表 14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按 规定 进行 试验 时,绝缘 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按规定进行试验时,绝缘应不击穿 。 5.3.3 绝缘电阻 体积 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 5.3.4 机械性能 加热变形性 按规定进行试验后,进行 5.3.2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4.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5.7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3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且进行 5.3.2规定 耐电压试
8、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冲击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且进行 5.3.2规定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2 耐磨性能 拖磨 应为表 9 所示最小磨损值以上 。 5.6.1 刮磨 应为表 10 所示最小往复次数以上 。 5.6.2 耐热性能 耐热性( A) 加热,弯曲后,进行耐电压试验时,绝缘应不击穿。 5.7.1 热收缩 按规定进行加热后,两端收缩长度应为 2mm以下 。 5.8 耐环境和化学品 耐液体 按规定进行试验后,进行 5.5.1的卷绕试验,导体不应露出。且进行 5.3.2耐电压试 验,绝缘不应破坏。最大 电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5.9.1 耐电池酸 按规定
9、进行试验后,试样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2 标志耐久性 按规定进行试验后,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受交变湿热试 验而不开裂,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3 抗延燃 绝缘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 mm绝缘应保留未燃。 5.14 弯曲摇摆性能 摇
10、摆到规定的次数后应无断路发生,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5 表 3 HF和 HFSS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 为 表 12 和 表 15 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中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当接地的 电线 穿过测试电极时应不发生击 5.3.3 穿。 绝缘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 5.3.4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0.3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1 机械性能 高温压力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按 5.3.2进行耐电压试验,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4
11、.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0.3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3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冲击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2 耐磨性能 拖磨 试验后最小耐磨阻值应大于表 9 规定的最小磨损值 。 5.6.1 刮磨 试验后刮磨次数应符合表 10 规定的最小耐磨循环次数 。 5.6.2 耐热性能 耐热性 2 耐电压试验期间,绝缘应不击穿。 5.7.4 热收缩 按规定温度加热后,样品
12、两端最大收缩长度应不超过 2 mm。 5.8 耐环境和化学品 耐液体 最大 电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卷绕后,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 5.9.1 耐电池酸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试样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2 标志耐久性 试验后,所有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
13、受交变湿热试验而不开裂,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3 抗 延燃 绝缘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 mm绝缘应保留未燃。 5.14 弯曲摇摆性能 摇摆到规定的次数后应无断路发生,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5 表 4 EB 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 为 表 16 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中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当接地的 电线 穿过测试电极时应不发生击穿。 5.3.3 绝缘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 5.3.4 机 械性能 高温压力 电线在规
14、定的试验后按 5.3.2进行耐电压试验,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4.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5.7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3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耐热性能 耐热性( A) 耐电压试验期间,绝缘应不击穿。 5.7.1 热收缩 按规定温度加热后,样品两端最大收缩长度应不超过 2mm。 5.8 耐环境和 耐液体 最大 电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卷绕 5.9.1 化 学品 后,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
15、不应发生击穿。 耐电池酸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试样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2 标志耐久性 试验后,所有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中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 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受交变湿热试验而不开裂,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3 抗延燃 绝缘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mm绝缘应保留未燃。
16、 5.14 表 5 AVSSX和 AVSSH 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为表 17 和表 18 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中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当接地的 电线 穿过测试电极时应不发生击穿。 5.3.3 绝缘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应 不小于 109 .mm。 5.3.4 机械性能 高温压力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按 5.3.2进行耐电压试验,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4.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5.7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3
17、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冲击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2 耐磨性能 拖磨 试验后 最小耐磨阻值应大于表 9 规定的最小磨损值 。 5.6.1 刮磨 试验后刮磨次数应符合表 10 规定的最小耐磨循环次数 。 5.6.2 耐热性能 耐热性( B) 耐电压试验期间,绝缘应不击穿。 5.7.2 耐热性能( C) 绝缘表面是无开裂,导体应不外露。 5.7.3 热收缩 按规定温度加热后,样品两端最大收缩长度应不超过 2 mm。 5.8 耐环境和化学品 耐液体 最大 电
18、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卷绕后,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1 耐电池酸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试 样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2 标志耐久性 试验后,所有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中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受交变湿热试验而不开裂,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3 抗延燃 绝缘
19、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 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 mm绝缘应保留未燃。 5.14 弯曲摇摆性能 摇摆到规定的次数后应无断路发生,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5 交联度 凝胶率 40%以上 。 5.16 表 6 EBX性能 项目 性能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为表 19 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中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当接地的 电线 穿过测试电极时应不发生击穿。 5.3.3 绝缘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 5.3.4 机械性能 高温压 力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按 5.3.2进行耐电压试验,在
20、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4.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5.7MPa以上,伸长率应 125%以上。 5.4.3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耐热性能 耐热性( B) 耐电压试验期间,绝缘应不击穿。 5.7.2 耐热性能( C) 绝缘表面是无开裂,导体应不外露。 5.7.3 热收缩 按规定温度加热后,样品两 端最大收缩长度应不超过 2 mm。 5.8 耐环境和化学品 耐液体 最大 电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卷绕后,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
21、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1 耐电池酸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试样导体应不外露, 5.9.2 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标志耐久性 试验后,所有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中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受交变湿热试验而不开裂,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3 抗延燃 绝缘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
22、mm绝缘应保留未燃。 5.14 交联度 凝胶率 40%以上 。 5.16 表 7 AEX和 AESSX性能 项目 性能 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值应为表 20 和表 21 所示值以下 。 5.3.1 耐电压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中应不击穿 。 5.3.2 火花试验 当接地的 电 线 穿过测试电极时应不发生击穿。 5.3.3 绝缘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 5.3.4 机械性能 高温压力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按 5.3.2进行耐电压试验,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4.1 附着力 应符合表 8 规定的最小值 。 5.4.2 绝缘抗张强度、伸长率 抗张强度应 10
23、.3MPa以上,伸长率应 150%以上。 5.4.3 耐低温性能 卷绕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1 冲击 试验后导体不外露;然后按 5.3.2规定进行耐电压试验,绝缘应不击穿 。 5.5.2 耐磨性能 拖磨 试验后最小耐磨阻值应大于表 9 规定的最小磨损值 。 5.6.1 刮磨 试验后刮磨次数应符合表 10 规定的最小耐磨循环次数 。 5.6.2 耐热性能 耐热性能( B) 耐电压试验期间,绝缘应不击穿。 5.7.2 耐热性能( C) 绝缘表面 无开裂,导体应不外露。 5.7.3 热收缩 按规定温度加热后,样品两端最大收缩长度应不超过
24、2 mm。 5.8 耐环境和化学品 耐液体 最大 电线 外径变化率如 表 29 所示。 卷绕后,导体应不外露,在 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1 耐电池酸 电线在规定的试验后,试样导体应不外露,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9.2 标志耐久性 试验后,所有电线标志应保持清晰,无错位、无拖尾、无残缺和无脱落。 5.10 耐臭氧 试验中绝缘应不开裂 (因用夹具固定端头造成的损坏可以忽略 )。 5.11 耐热水 电线应能经受耐热水试验导体不外露,其绝缘体积电阻率应不小于 109 .mm。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2 温度和湿度交变 卷绕后的电线应能经受交变湿热试验而不开裂,
25、耐电压试验期间不 应发生击穿。 5.13 抗延燃 绝缘材料上所有燃烧火焰应在 70 s 内熄灭,在 试样 末端最少 50 mm绝缘应保留未燃。 5.14 弯曲摇摆性能 摇摆到规定的次数后应无断路发生,在耐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发生击穿。 5.15 交联度 凝胶率 50%以上 。 5.16 表 8 附着力 电线 标称截面积 a, mm2 附着力 ( N) 0.13 0.22 2 0.3 1.5 5 2 10 3 5 15 备注: 1、尺寸规格中包括“ f”型电线 ; 2、 该 试验仅 适用于 规格 不超过 5 mm2的 电线 。 表 9 拖磨试验参数及要求 电线标称 截面积 ( mm2) 普通型 、
26、薄壁 1 型 和 耐热 2 型 中 普通型 薄壁 2 型 、 耐热 1 型中 薄壁 2 型 和 耐热 2 型中 薄壁 2 型 最小磨耗阻值( mm) 最小磨耗阻值( mm) 0.13 - - 0.22 - - 0.3 0.35 300 250 0.5 400 300 0.75 0.85 410 350 1 420 400 1.25 1.5 430 450 2 450 500 3 330 - 5 450 - 8 12 550 - 15 16 635 - 20 750 - 30 85 3430 - 100 4570 - 备注: 1、尺寸规格中同时包括“ f”型电线; 2、“ -”表示对应规格电线不
27、需进行该项试验。 表 10 耐刮磨试验次数 导体标称截面积 a, mm2 刮磨试验次数 0.13 0.22 不小于 50次 0.3 0.35 不小于 100次 0.5 不小于 150次 0.75 0.85 不小于 160次 1 不小于 180次 1.25 不小于 190次 1.5 不小于 200次 2 5 不小于 750次 备注: 1、尺 寸规格中同时包括“ f”型电线; 2、该试验仅适用于规格不超过 5 mm2的电线。 4.2 电线的结构 4.2.1 电线结构应 符合 表 11 表 21 要求 。 根据 5.2进行试验时,必须符合表 11 表 21 相应的规定。 4.2.2 导体 4.2.2
28、.1 导体是 JIS C 3102规定的软铜线或 JIS C 3152 规定的镀锡软铜线按照表11 21所示的有关规定绞合而成,或绞合并压缩而成。 4.2.2.2 组成导体的 铜线应外观良好 ,手感光滑 ,应无氧化、发黄、发黑、刮伤现象。 4.2.3 绝缘 绝缘是以 4.2.2规定的导体为中心按照表 11表 21 所示的厚度同心圆状的包覆规定的绝缘材料而成。 4.2.4 绝缘 颜色和 外观 电线 绝缘颜色可以选用单色或双色,颜色代号 及相关要求见 附 录 A.3。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表 11 AV 电线结构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29、/单根直径 Max) 导体 标称截面积 计算值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2f 37/0.26 1.964 1.8 9.50 0.6 0.48 3.0 3.4 3f 58/0.26 3.079 2.3 6.06 0.70 0.56 3.7 4.0 61/0.26 3.239 2.4 5.76 0.70 0.56 3.8 4.1 5f 7/9/0.32 5.067 3.1 3.71 0.80 0.64 4.7 5.0 7/30/0.18 5.344 3.4
30、3.56 0.80 0.64 5.0 5.3 8f 7/22/0.26 8.176 4.2 2.32 0.90 0.72 6.0 6.3 9f 7/16/0.32 9.008 4.2 2.09 1.00 0.80 6.2 6.5 10f 19/6/0.32 9.168 4.2 2.05 1.00 0.80 6.2 6.5 10 62/0.45 9.861 4.1 1.87 0.90 0.72 5.9 6.2 63/0.45 10.02 4.5 1.84 1.00 0.80 6.5 6.9 7/9/0.45 10.02 4.5 1.84 1.00 0.80 6.5 6.9 15f 19/9/0.
31、32 13.75 5.3 1.37 1.10 0.88 7.5 8.0 20f 19/13/0.32 19.86 6.5 0.946 1.10 0.88 8.7 9.3 030f 19/19/0.32 29.03 7.8 0.647 1.40 1.12 10.6 11.3 40f 19/26/0.32 39.73 9.1 0.473 1.40 1.12 11.9 12.6 50f 19/32/0.32 48.90 10.1 0.384 1.60 1.28 13.3 14.1 60f 19/39/0.32 59.59 11.1 0.315 1.60 1.28 14.3 15.1 85f 19/5
32、6/0.32 85.57 13.1 0.220 2.00 1.60 17.1 18.1 100f 19/71/0.32 108.5 14.9 0.173 2.00 1.60 18.9 19.9 备注: 1、 电线 规格项中标识“ f” 表示 软 导体 ; 2、 所示 AV电线是 JIS C 3406没有规定的结构。 表 12 HF电线结构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 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 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33、 (mm) (mm) (mm) 3 37/0.32 2.976 2.25 6.15 0.70 0.56 3.65 3.90 5 58/0.32 4.665 2.80 3.94 0.80 0.64 4.40 4.70 8 7/14/0.32 7.882 3.95 2.38 0.80 0.64 5.55 5.90 10 7/18/0.32 10.13 4.45 1.82 1.00 0.80 6.45 6.90 12 7/22/0.32 12.39 5.00 1.52 1.00 0.80 7.00 7.40 16 19/11/0.32 16.81 5.85 1.16 1.00 0.80 7.85 8
34、.40 20 19/13/0.32 19.86 6.40 0.946 1.10 0.88 8.60 9.10 30 19/19/0.32 29.03 7.70 0.647 1.30 1.04 10.3 10.9 40 19/26/0.32 39.73 9.00 0.473 1.40 1.12 11.8 12.5 50 19/34/0.32 51.96 10.3 0.368 1.50 1.20 13.3 14.1 60 19/39/0.32 59.59 11.0 0.315 1.50 1.20 14.0 14.9 表 13 薄壁 1型电线( AVS)结构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
35、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0.3 7/0.26 0.3716 0.8 50.2 0.50 0.32 1.8 1.9 0.3f 15/0.18 0.3817 0.8 48.9 0.50 0.32 1.8 1.9 0.5f 20/0.18 0.5087 1.0 36.7 0.50 0.32 2.0 2.1 0.5 7/0.32 0.5629 1.0 32.7 0.50 0.32 2
36、.0 2.1 0.75f 30/0.18 0.7630 1.2 24.4 0.50 0.32 2.2 2.3 0.85 16/0.26 0.8494 1.2 22.0 0.50 0.32 2.2 2.3 0.85 11/0.32 0.8846 1.2 20.8 0.50 0.32 2.2 2.3 1.25f 50/0.18 1.273 1.5 14.7 0.50 0.32 2.5 2.6 1.25 16/0.32 1.287 1.5 14.3 0.50 0.32 2.5 2.6 2f 37/0.26 1.964 1.9 9.50 0.50 0.32 2.9 3.1 2 26/0.32 2.09
37、1 1.9 8.81 0.50 0.32 2.9 3.1 3f 58/0.26 3.079 2.3 6.06 0.60 0.40 3.5 3.7 3f 61/0.26 3.239 2.3 5.76 0.60 0.40 3.5 3.8 3 41/0.32 3.297 2.4 5.59 0.60 0.40 3.6 3.8 5 65/0.32 5.228 3.0 3.52 0.70 0.48 4.4 4.6 5f 7/30/0.18 5.344 3.4 3.56 0.70 0.48 4.8 5.1 8 50/0.45 7.952 3.7 2.32 0.80 0.64 5.3 5.6 8f 7/22/
38、0.26 7.952 3.7 2.32 0.80 0.64 5.3 5.6 备注: 电线规格项中标识“ f”表示软导体 。 表 14 薄壁 2型电线( AVSS)结构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0.22 7/0.20 0.2199 0.6 84.8 0.30 0.24 1.2 1.3 7/圆形压缩铜线 0.2199 0.55 84.4 0
39、.35 0.28 1.3 1.4 0.3 7/0.26 0.3716 0.8 50.2 0.30 0.24 1.4 1.5 7/圆形压缩铜线 0.3716 0.7 50.2 0.35 0.28 1.4 1.5 0.3f 19/0.16 0.3821 0.8 48.8 0.30 0.24 1.4 1.5 0.5f 19/0.19 0.5387 1.0 34.6 0.30 0.24 1.6 1.7 0.5 7/0.32 0.5629 1.0 32.7 0.30 0.24 1.6 1.7 0.5 7/圆形压缩铜线 0.5629 0.9 32.7 0.35 0.28 1.6 1.7 0.75f 19/
40、0.32 0.7895 1.2 23.6 0.30 0.24 1.8 1.9 0.85 19/0.24 0.8596 1.2 21.7 0.30 0.24 1.8 1.9 7/0.40 0.8796 1.1 20.8 0.30 0.24 1.8 1.9 7/圆形压缩铜线 0.8796 1.1 20.8 0.35 0.28 1.8 1.9 11/圆形压缩铜线 0.8846 1.1 20.8 0.35 0.28 1.8 1.9 1.25 19/0.29 1.255 1.5 14.9 0.30 0.24 2.1 2.2 1.25 16/圆形压缩铜线 1.287 1.4 14.3 0.35 0.28
41、2.1 2.2 1.25f 37/0.21 1.282 1.5 14.6 0.30 0.24 2.1 2.2 2f 37/0.26 1.964 1.8 9.50 0.40 0.32 2.6 2.7 2 19/0.37 2.043 1.9 9.00 0.40 0.32 2.7 2.8 备注: 电线规格项中标识“ f”表示软导体 。 表 15 薄壁 2型电线( HFSS)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
42、m) (m/m) (mm) (mm) (mm) (mm) 0.35 7/圆形 压 0.3436 54.4 0.25 0.20 1.20 1.40 缩铜线 0.70 0.35f 19/0.155 0.3585 0.80 54.4 0.25 0.20 1.30 1.40 0.5 7/圆形压缩铜线 0.4948 0.85 37.1 0.28 0.22 1.40 1.70 0.5f 19/0.185 0.5107 0.95 37.1 0.28 0.22 1.51 1.70 0.75 11/圆形压缩铜线 0.7266 1.00 24.7 0.30 0.24 1.60 1.90 0.75f 19/0.22
43、5 0.7555 1.15 24.7 0.30 0.24 1.75 1.90 1 16/圆形压缩铜线 0.9852 1.2 18.5 0.30 0.24 1.80 2.10 1f 37/0.19 1.049 1.35 18.5 0.30 0.24 1.95 2.10 1.25f 37/0.21 1.282 1.50 14.9 0.30 0.24 2.10 2.30 1.5f 37/0.225 1.471 1.60 12.7 0.30 0.24 2.20 2.40 1.5 16/圆形压缩铜线 1.539 1.45 12.7 0.30 0.24 2.05 2.40 2f 37/0.26 1.964
44、 1.85 9.42 0.35 0.28 2.55 2.80 备注: 电线规格项中标识“ f”表示软导体 。 表 16 接地 用 线 (EB)结构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 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5 7/9/0.32 5.067 3.1 3.71 0.60 0.48 4.3 4.7 9 7/16/0.32 9.008 4.2 2.09 0.60 0.48 5
45、.4 5.8 10 19/6/0.32 9.168 4.2 2.05 0.60 0.48 5.5 5.9 15 19/9/0.32 13.75 5.3 1.37 0.60 0.48 6.5 6.9 20 19/13/0.32 19.86 6.5 0.946 0.60 0.48 7.7 8.1 30 19/19/0.32 29.03 7.8 0.647 0.60 0.48 9.0 9.4 40 19/26/0.32 39.73 9.1 0.473 0.60 0.48 10.3 10.8 50 19/32/0.32 48.90 10.1 0.384 0.60 0.48 11.3 11.9 60 1
46、9/39/0.32 59.59 11.1 0.315 0.60 0.48 12.3 12.9 85 19/56/0.32 85.57 13.1 0.220 0.60 0.48 14.3 15.0 表 17 耐热 1型薄壁 2型电线( AVSSX)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 (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无镀层 有镀层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0.5f 19/0.19 0.5387 1.0
47、34.6 38.8 0.30 0.24 1.4 1.5 0.75f 19/0.23 0.7895 1.2 23.6 25.8 0.30 0.24 1.6 1.7 1.25f 37/0.21 1.282 1.5 14.6 15.5 0.30 0.24 1.8 1.9 2f 37/0.26 1.964 1.8 9.50 10.0 0.30 0.24 2.1 2.2 备注: 电线规格项中标识“ f”表示软导体。 表 18 耐热 1型薄壁 2型电线( AVSSH)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 (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
48、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0.3f 19/0.16 0.3821 0.8 48.8 0.30 0.24 1.4 1.5 0.5f 19/0.19 0.5387 1.0 34.6 0.30 0.24 1.6 1.7 0.75f 19/0.23 0.7895 1.2 23.6 0.30 0.24 1.8 1.9 1.25f 37/0.21 1.282 1.5 14.6 0.30 0.24 2.1 2.2 2f 37/0.26 1.964 1.8 9.50 0.40 0.32
49、2.6 2.7 备注: 电线规格项中标识“ f”表示软导体。 表 19 耐热 1型接地 用 电 线( EBX)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 (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 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 (m/m) (mm) (mm) (mm) (mm) 15 19/9/0.32 13.75 5.3 1.37 0.60 0.48 6.5 6.9 20 19/13/0.32 19.86 6.5 0.946 0.60 0.48 7.7 8.1 30 19/19/0.32 29.03 7.8 0.647 0.60 0.48 9.0 9.4 表 20 耐热 2型 普通型 电线 ( AEX) 电线规格 导体 导体直流电阻(Max 20 ) 绝缘 电线外径 结构 (根数 /单根直径 Max) 导体 计算标称截面积 电线外径 无镀层 有镀层 标称厚度Min 最小厚度Min 标称外径 最大外径 (mm2) (No./mm) (mm2)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