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4467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70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论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院(系、部): 经济管理学院姓 名: 赵雪玉年 级: 2011级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 王姝怡教师职称: 讲师2015年6月8日密级 公 开学号 111037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论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系本人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本人系作品的唯一作者,即著作权人。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录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本人完全同

2、意本作品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全文部分浏览服务。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允许读者在校园网上浏览并下载全文。注:本协议书对于“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院系名称:经济管理学院作者签名:赵雪玉学 号: 51201110372015 年 6 月 25 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I摘 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潮流推动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纵观世界范围内,东北亚地区的国家虽然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较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来说却明显滞后,并且目前困扰该地区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也纷繁复杂,甚至严重影

3、响了本区域的和平稳定。因此,努力探索如何使东北亚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方向发展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题,分析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概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本文在最后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金融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IIAbstractIn the tide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llectivization,the regional eco

4、nomic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economic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have shown greatpotenti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themrelativelylagbehindthatoftheEuroupeanUnion,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reaand other regi

5、ons. Also, other negative factors that disturb the regional economiccooperation are intricate and comlicated, and they severely influenced peace andstabilityofNortheastAsia.Therefore,tryingtoexplorehowtomakethenortheastAsiaregional cooperation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deeper and wider areas ha

6、s animportantsignificance.Under suchcircumstances,this thesisdiscusses theregional cooperation, analyses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affectedpositiveandnegativefactorsofNortheastAisa,andexploresthewaystopromotetheregionalcooperationofNortheastAsia.Key words:NortheastAsia,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curr

7、entsituation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III目 录第一章引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第二章区域经济合作概述.32.1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义.32.2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32.2.1关税同盟理论.32.2.2大市场理论.42.2.3协议型国际分工理论.4第三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53.1东北亚国家概况.53.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83.2.1东北亚各国存在的地缘关系83.2.2东北亚各国的互补性为其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83.2.3加强经济合作的共同愿望是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93.2.4振兴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因.9第四

8、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104.1双边经济合作不断加强.104.1.1中日贸易屡创新高104.1.2中韩经济合作快速发展.114.1.3中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124.1.4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144.2小区域经济合作快于大区域经济合作.14第五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55.1朝鲜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155.2相关国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165.2.1中日钓鱼岛争端165.2.2俄日北方四岛归属之争.165.2.3韩日独岛争端.17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IV5.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体制不同.175.4美国干预东北亚地区合作.18第六章促进东北亚区域经

9、济合作的对策.196.1以政治互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196.2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206.2.1中日韩自贸区的协定.206.2.2积极开展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206.3以货币合作促进区域金融合作.21第七章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谢25声明26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第一章引 言1.1研究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在加深,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各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所熟知的欧盟加快了其东扩的脚部,北美自由贸易区也积极向拉美和南美方向延伸,包括

10、东盟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都不无体现出各国,各地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极大热情。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被公认为最具有合作潜力的一角。东北亚地区是指由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六国所构成的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区域。该地区的土地面积大约为340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世界总面积的26%;地区人口总数拥有17亿,约为全世界人口的25%;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计超过17万亿美元,大约占世界经济的25%;该区域六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达到了全球贸易额的20%。然而,该地区各个国家也具有较大差异性,并且由于政治、历史等特殊原因,使得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制约因素。如何突破困局,已经成为摆在东北亚区

11、域内各国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世界范围内的针对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和丰硕的成果,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可以看到区域合作对于抗击危机,抵御风险提供了巨大帮助,促使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向前发展;并且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中日两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上所述虽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鉴于各国在资源、经济上的巨大互补性以及对合作需求的热切渴望,并在整个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中呈现出多种积极的发展模式,东北亚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依然有广阔发展前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21.2研究意

12、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今天,随着经济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相继成立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或经济集团,以谋求经济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断加强,这一趋势表明了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脱离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而独立发展。本文正是在世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下,结合当前东北亚的现状,理性看待该区域的合作,分析东北亚区域合作存在的各种阻碍因素和有利因素。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使东北亚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寻找和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的方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3第二章 区域经济合作概述2.1区域经济合

13、作的定义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2.2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2.2.1关税同盟理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其中,关税同盟的效果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静态效果主要有三项主要效应:贸易创造效

14、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

15、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贸易扩大效应是指在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还是贸易转移的情况下,一进口国某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此国的这一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此国对这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这项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投资的扩大、有利于技术进步这四大方面。

16、2.2.2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是分析共同市场成立与效益的理论。共同市场与关税同盟有所不同,它比关税同盟又进了一步。其目的就是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大批量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其核心是共同市场导致市场扩大,促进成员企业竞争,达到资源合理配置,获得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其理论也有些许不足,例如不一定要组成共同市场,只要有世界性的自由贸易,亦可以取得大规模市场的各种利益。而且就市场规模来说,世界性的自由贸易要远大于共同市场。2.2.3协议型国际分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体化内部仅将比较成本优势作为分工基础,企图在竞争机制的影响下实现规模经济是不现实的

17、。因为区域内的这种竞争极易导致集中与垄断,并且可能提高生产成本,甚至影响一国经济均衡。共同市场下的内部分工理论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区域内国家通过协议型分工来实现国际专业化分工。该理论假定,两国在生产两种产品上各具优势,则两国签订协议互为对方提供专业化生产所需的大市场,必能使得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均下降,该种结果的规模经济产自激化竞争之外的其他途径。其与比较优势原理的区别在于,既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又包括外部规模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5第三章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目前世界主要的经济组织为欧盟、北美自贸区、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经济组织,它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的80%,形成了以区域经济

18、为主的经济合作格局。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才刚起步,仍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危机,世界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同时,由于东北亚各国在地理上相邻,各国地区彼此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联系,东北亚各国拥有很多自然的、人文的共同基础。东北亚六国意识到双边和多边关系的重要性,改善各国的关系,有助于开展合作进程以及提高东北亚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这符合东北亚各国发展的长远利益。所以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拥有较为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3.1东北亚国家概况东北亚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东北部,包括六个国家,即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区域,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

19、韩国、朝鲜和蒙古。该地区的土地面积大约为340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世界总面积的26%;地区人口总数拥有17亿,约为全世界人口的25%;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计超过17万亿美元,大约占世界经济的25%;该区域六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达到了全球贸易额的20%。图3-1 东北亚六国地理图资料来源:人民日报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6一、中国中国经济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世界上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从改革开放到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6.88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人均生产总值为6075美元。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3.65万亿元,其经济增量相当

20、于1996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中国国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小。劳动力十分丰富,但是素质低,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够发达。图3-22004年-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国内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人均贫富差距大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间,从资源型经济转变为科技主导型经济。二、俄罗斯远东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俄罗斯东部,处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太平洋之间,面积约为620万平方公里,大约拥有1000万人口,行政名称为远东联邦管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煤炭的储存量和水力资源占到整个国家的30%以上,

21、森林覆盖面积大约为俄罗斯的森林总面积30%,同时拥有丰富的铁矿、金矿、铜铁矿等矿石储存量。2013年俄远东联邦区GDP为28692亿卢布,约844亿美元,同比增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70.9%。在远东各州区中,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有滨海边疆区(GDP总量为6031亿卢布,同比增长2.1%)。三、日本日本是发达国家,属于自由市场经济体,从1968年开始GDP总量超过西德,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到2010年GDP总量被中国超过,GDP总量降至世界第3位,2013年人均GDP为4.67万美元,位于世界经济前列;2014年日本的GDP总额已达50191.1亿美元。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

22、其科技创新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资金雄厚,交通发达。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资产价格急剧下降,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目前日本经济存在着产业空洞化、金融效率低下、公共债务沉重、人口老化等问题。四、韩国韩国属于发达国家,近40年来,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63年,韩国人均生产总值只有100美元,发展到2005年超过1.6万美元,增长达到了160倍,截至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约为25.9万美元,其经济发展被世界称为汉江奇迹。经过多年发展,韩国形成了以电子、造船、纺织、汽车、旅游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并取得好的成绩。但是1997的金融危机席卷亚洲,韩国经济发展速度明

23、显减缓,而近些年来经济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同时韩国国内矿产资源储存量少,主要通过进口解决,也制约着其经济发展。五、朝鲜朝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经济以农业和军事工业为主,截至2013年,朝鲜GDP大约为400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处于1500-2000美元之间。朝鲜国内的商业基本上都是国家控制的,只有微乎其微的私人商业。同时国内食品缺乏严重,自然资源匮乏,每年都需要援助。朝鲜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执行先军政策,以军事优先,加上经济的严格管制和思想压制,导致创新能力低下,科技水平落后,使其市场丧失了活力和动力。六、蒙古在1991年以前蒙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此后蒙古开始

24、向市场经济过度,目前经济相对落后。根据IMF数据统计,蒙古国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4213美元,居世界第104。畜牧业是该国的主导产业,也是其国民经济基础。蒙古国第二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皮革加工、羊毛纺织、乳肉食品加工业等较为发达。同时,国内自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8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因为开采技术落后,所以开采率低。目前,蒙古国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但是因为工业基础好落后,科技水平低下,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有限。3.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3.2.1东北亚各国存在的地缘关系全球地缘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处在同一区域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毗

25、邻国家,只要其国家关系正常,受经济利益驱使,必然进行地缘经济合作。当地缘经济合作走向成熟时,彼此有可能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实行超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如欧盟地缘成员体,其各成员国都在欧洲大陆上,英国也只有一海峡相隔;北美自由贸易区地缘成员体的成员国,都在北美洲的范围内。在东北亚地缘成员体中,中国、俄罗斯、蒙古国彼此为邻,中国、俄罗斯与朝鲜半岛两国领土相连,日本仅隔日本海与各国相邻。这种地缘关系的存在,有利于各国建立密切的地缘经济关系,势必使东北亚各国进行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地缘经济合作。3.2.2东北亚各国的互补性为其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互利性最重要,只有互利国际合作才有生命力,而

26、互补是互利的重要前提。东北亚地区有着广泛和明显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和朝鲜的能源、矿产、水利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且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可供其他国家开发利用;我国东北农业资源和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相反,日本和韩国的自然资源短缺,能源和工业原材料自给率很低,它们可以互补。二是劳动力资源的互补,俄罗斯远东地广人稀,需要劳务进口;日本和韩国虽然人口密度较大,经济高度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很大,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而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而我国东北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需要输出,它们之间可以互补。三是产业结构互补,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

27、和经济实力发展比较悬殊。这里既有经高度发达和现代化的日本,也有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既有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但发展不足的俄罗斯远东和我国东北,也有经济有待起飞的朝鲜和蒙古国。这样,东北亚在产业发展上有很大的传递性,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也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些互补性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物质基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93.2.3加强经济合作的共同愿望是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东北亚各国对在本地区创造和平与稳定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尽早实现东北亚经济的繁荣与腾飞方面已达成广泛的共识,而且紧迫感增强。目前,各国都认识到了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

28、要性,都在积极行动,为把它推向新阶段而共同作出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积极性来源于改变其远东地区经济落后状况的强烈愿望。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的丰富资源、优良的现代化港口及贯通欧亚的交通设施等优势,吸引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朝鲜对东北亚经济合作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姿态。东北亚各国发展经济的愿望强烈,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利性即各国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使区域内的不安全因素相对减少和削弱,这无疑会使东北亚经济合作成为必然。3.2.4振兴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因从目前东北亚经济合作状况看,其直接行为主体是地方而不是国家。东北亚地区长期处于

29、冷战的阴影,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使其核心地区成为这些国家后进和较后进的地区。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经济很不发达,而朝鲜、蒙古国则更为落后,即便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其日本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落后于太平洋沿岸地区;韩国与日本一样,其相对落后的西海岸地区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力图振兴地方经济。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经济,各地方政府在发挥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都把目光集中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上,以此来带动地方的对外投资和贸易发展,提高地方国际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0第四章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冷战结束后,全球掀起一股新的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浪潮,东北

30、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为迅速。与欧洲等其他区域相比,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合作潜力比较大、政治与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东西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多层次和多梯度等特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决定了: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强于有利因素,这使得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相对于国际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合作层次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特点,从而形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独特属性。4.1双边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政治与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东西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与多梯度等制约东北亚地区

31、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大大限制了合作条件较高、互补性较强的多边合作。为此,东北亚的双边合作在全球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潮流和一些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较快地发展起来。据中方统计,2013年日本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5%。中韩贸易额25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在整体外贸中所占比例为6.6%。中俄贸易额达892.1亿美元,同比微增1.1%。其中,出口4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进口396.2亿美元,同比下降10.1%。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这充分说明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中日、中韩、中俄等双边经济

32、合作强于多边经济合作,而且双边经济合作发展的速度较快。4.1.1中日贸易屡创新高中日两国是地理上是隔海相望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拥有悠久的历史。2013年,中日两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东北亚地区的80%,在该地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两国经济结构有着很高的互补性。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在中日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在互赢互惠的合作中,两国的经济关系紧密不可分离。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1从9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两国的贸易总额不断创新高,成为了不可分离的经济伙伴。2007年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随着两国领导人互

33、访频繁以及首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机制成功启动,双边进出口贸易增长全面提速,达到2359.5亿美元。其中,我国对日出口首超千亿美元,达到1020.1亿美元;日本继续占据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位置,自日进口的贸易额达到1339.4亿美元。到了201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1%,尽管如此,也达到了3030亿美金的贸易总额。在这7年中,虽然数据有所波动,但大体趋势依旧是上升的。(详见表4-1)表4-1 2007-2014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单位: 亿美元)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进出口总额 2359.5 2667.3 2287.7 2977.7 32

34、28.3 3294.5 3125.5出口 1020.1 1161.3 978.6 1210.4 1482.7 1516.2 1502.8进口 1339.4 1506 1309.1 1767.3 1745.6 1778.3 1622.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趋势,加强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对两国以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稳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1.2中韩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中韩作为友好邻邦,在传统文化上十分相似,这为双方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基础。中韩在1992年才正式确定外交关系,虽然中韩在东北亚区域建交较晚,但是经济贸易发展确十分快速。1992-2013年,两国

35、的贸易总额从只有50.3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288亿美元,增长超过40倍。中韩从建交到现在,双边贸易总额保持在年均增长20%的速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2012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总额上升至2151亿美元,而中国也超过日本、美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家、最大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市场,韩国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家、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2013年韩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5年6月1日中韩在年底达成FTA协议,堪称是两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结果。中韩两国还同意人民币与韩元的直接交易。中国给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2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36、中韩贸易合作区以此将重点突出五大功能定位:一是突出以贸易便利化为中心的中韩创新合作,重点在海关互认、金融合作、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二是突出健康产业和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中韩新产业集聚区。三是突出人员往来自由化和便利化,力争在会议、会展、商务及旅行便利、离区免税、货币互换、自驾旅游等政策上争取先行先试。四是突出中韩人文交流,积极探索开展与韩国在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会展等文化领域的合作。五是突出以绿色智慧生活为特色的中韩生态化示范城U-city,按照新都市开发的先进理念,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新城。表4-2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进程数据来源:刘德海. 中韩自由贸易协议及其对东北

37、亚经济的冲击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1.3中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中俄是两个相邻的两个大国,地缘优势使得双方贸易持续不断。中俄关系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加之2001年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为两国的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双方经济合作发展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俄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1年12月,俄罗斯加入了世贸组织WTO,这将为中俄经济贸易带来新的机遇。2005年-2008年,中俄贸易额分别为291亿美元、334亿美元、481.5亿美元、时期 事件2013年9月 中韩双方完成了模式谈判,确定了基本原则、总体自由化水平和未来协定涉

38、及的范围领域。2014年9月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在谈判开幕式上致辞。当日,中韩自贸区第十三轮谈判在北京举行。2014年11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宣布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2015年2月 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2015年6月 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3569亿美元,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中俄贸易长期规划中要求的20%-25%的年均增长速度。截至到2013年中俄双方贸易总额上升至892.1亿美元,出口额为495.9亿美元,进口额为396.2亿美元。图4-3200

39、5年-2014年中俄贸易额(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别数据网此外,中俄通过进一步落实合作项目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一些战略项目,投资合作成效明显。两国间通过斯科沃罗季诺大庆原油管道形成一条巨大的油气走廊,每年有1500万吨产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原油,穿越3600公里直达中国大庆;2011年底卢布和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两国边贸的本币结算已从黑龙江扩大到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省份,俄罗斯方面也从阿穆尔州扩展到多个联邦主体,2011年6月起,中俄一般贸易也可本币结算。2012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额达4%。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不仅降低了交易风险,也使双方贸易更通畅。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目前经济结构总

40、体是轻工业强,重工业弱,而俄罗斯恰恰相反。同时,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落后于俄罗斯东中部地区,需要依靠中国来刺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振兴东北”战略,需要借助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不仅如此,中俄两国的物流、旅游、边境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也在快速发展,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总体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式。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44.1.4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日本和韩国作为发达国家,两国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韩国经济创造的“汉江奇迹”,离不开日本的资金、技术以及援助,日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在两国的贸易中,都互相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与俄罗斯成立贸易经济委员会

41、,以促进经济合作,在过去的10年里,日俄双方贸易额总体上是一种稳步增长局面。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2011年日俄双边贸易达到307亿美元,创下新纪录。俄罗斯和蒙古国设立可拉坦布拉格自由贸易区,加之蒙古国对俄罗斯进口高度依赖,双方资源存在互补性,因此俄蒙经济贸易发展潜力大。与此同时,中蒙、俄朝、俄韩、中朝之间的双边经济贸易合作也在根据双边各国的自身条件、特点快速发展中。4.2小区域经济合作快于大区域经济合作近些年来,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小区域充分发挥内在有利条件和灵活性优势,并采取积极的推进措施,从而使小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率先发展起来。尤其是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图们江

42、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中、日、韩之间的合作。这缘于环黄渤海沿岸各国的地缘区位条件优越,加之各国经济技术合作的积极性较高。图们江区域合作是中、俄、蒙、朝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开始起的。从1992年正式启动后,在四国的共同推动下,图们江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合作方式多样化,扎实地推动合作进程。20多年来,四国政府团结协作,中俄建设并完善中国珲春铁路换装站、恢复中俄珲卡铁路及陆海联运;中蒙方面开始修建中蒙国际铁路,中朝改造先锋、罗津港口,构建起运输大通道。同时,图们江区域内深化与国际合作,图们江地区还加强与日本、韩国地区的通道建设、启动陆海航线。截止到2012

43、年,我国在图们江地区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共建成经济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共计11个,加大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并与朝鲜在2011年启动罗先经济贸易区。图们江的合作也带动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各国之间充分依靠图们江口岸的地理优势,开启了多条国际旅游路线。图们江的开放并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5第五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5.1朝鲜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南北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抗的状态。在长期时间内,朝韩经常发生局部小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使得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例如2010年3月韩国“天安舰

44、”沉没事件,韩国调查结果表示“天安”号军舰是遭到朝鲜军舰发射的鱼雷攻击后沉船;2010.年11月朝鲜向韩国西部延坪岛开炮,韩国反击回发炮弹。此次炮击,导致韩国2名士兵死亡,多名岛民受伤;2015年5月,韩国防部发表“日本自卫队未经同意不得进入朝鲜半岛”朝韩局部冲突,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如今朝鲜半岛已不单单是局部冲突,因为朝鲜已经研制出核武器,并且进行了几次核试验。朝鲜成功研制核武器直接对当前的国际核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突,朝鲜半岛的不稳定,以不再是局部问题,而且影响整个世界安全问题。第一、韩朝双方不断发生的军事摩擦,严重影响到了双方的政治互信,进而使得双方的经济合作多次受到影响而中断。原本韩朝双方

45、通过年和年两次首脑峰会,基本奠定了南北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双方通过南北经济合作和韩国对朝鲜的粮食、能源援助,维持了经济交流的格局,但是由于李明博总统上台后,改变了以往“和平繁荣”的政策,将对朝援助与朝鲜核开发问题相挂钩,导致双方关系针锋相对,局势紧张。特别是在“天安舰事件”发生之后,韩国单方面宣布朝鲜应对此次事件负责,而朝鲜方面则作为回应,断绝了一切双边政府间对话与接触、中止板门店红十字会联络代表工作、冻结并撤除开城工业园区的北南经济合作协议事务所等等。这对双方的经济合作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使得韩朝原本脆弱的双边经贸关系随着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军事上的对立而雪上加霜。第二、半岛局势的持续动荡,也影响

46、到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整体进程。南北双方不断的军事冲突,给东北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而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半岛位于东北亚的中,自地带,其战争的阴影又直接制约了地区内部的其他双边或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三、由于半岛问题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大国关系,使得美国作为其中力量之一,可以以驻军的形式正式存在于朝鲜半岛之中,而美国的地区军事同盟和其奉行的霸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6权主义又会继续制造半岛局势紧张,影响到地区经济合作氛围无论是局部冲突还是朝鲜核问题,导致朝鲜和韩国对抗愈演愈烈,影响朝韩的政治互信。朝鲜半岛的对抗,

47、使得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放慢脚步,制约东北亚地区一体化。5.2相关国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5.2.1中日钓鱼岛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951,日美旧金山和约却把钓鱼岛及冲绳交予美国托管,1971年美国将其归还日本,但是这些协定没有中国政府的参与,因此它是非法、无效的。在中日两国正式建后交,两国顾全大局,将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进行搁置。但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争议愈演愈烈,到2012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双方的争议达到顶点。中日两国战舰及战机对钓鱼岛的常态化巡视,导致该地区火药味浓厚,檫枪走火的可能性激增。5.2.2俄日北方四岛归属之争北

48、方四岛是指国后、择捉、齿舞、色丹这四个岛屿,其地理位置在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千岛群岛之间。目前,北方四岛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中。对于北方四岛之争,日本认为,俄罗斯利用二战日本战败,强取北方四岛是非法占领。俄罗斯认为,北方四岛是二战的结果,是不可改变的。同时,俄罗斯认为根据日苏联合宣言,只能归还齿舞、色丹两岛。5.2.3韩日独岛争端独岛,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据韩国为49海里,据日本为86海里。韩国将此岛称为独岛,而日本将其称为竹岛。1905年,日本将独岛纳入其领土,并实际控制该岛。二战日本战败后,独岛由美军管辖,1952年韩国宣布拥有独岛主权,并实际控制。历史上,两国都对其岛有过实际控制,该岛的

49、领土归属争端也是影响日韩关系的问题之一。综上所述,东北亚内的领土争端,涉及到中日俄韩四国,而恰好这四国也是东北亚政治经济的核心力量。由于,争端是主权归属问题,大家互不相让,双方之间的政治信任度不高。而且,这些争端在近年来越发尖锐,引起国家民族之间的敌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7情绪,国与国的军事竞备和部署,这严重影响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动摇了合作的政治基础,从而制约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5.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体制不同从下表可以看出,东北亚六国经济GDP差异大。2013年,中国GDP是蒙古国GDP的706倍。国际世界认为,建立区域经济有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相近,例如欧盟、北美自贸区。区域内国家经济水平差异太大,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各国间的经济协调也增加难度系数。表5-1 2007-2014年东北亚六国GDP(单位:亿美元)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中国 34940.5 45218.2 49912.5 59305.2 73219.3 82271.1 90386.6日本 43563.2 48492.1 50351.4 54953.7 58967.9 59610.6 59973.2俄罗斯 12997.1 16608.4 12226.4 1524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