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 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 趋势,本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 突破的难点等。 (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 宾塞的教育本质观。康德 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 说, “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 。”诸如此类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基本共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历
2、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始终以人 为中心,以追 问历史对人的意 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历史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 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经济 全球化的世界里,在知 识经济 、信息数字化的社会中,在一个对各种价值观充满怀疑和嘲弄而又缺乏真正批判性建设性的时代里,在一个轻视民族历史文化,不屑人文教养的现实 中,社会 对于重塑人文精神的呼 唤日益迫切和重要。科学与人文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两面大旗,一架 马车上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否则社会发展这辆马车就要出问题。现实中我们过于 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能力, 应试 教育本质上讲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
3、,人不应该是被技术与科技异化了的工具,特别是在后工 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应更多增强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关 怀。2、实践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课程的实 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培养探究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 态度。通过对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 识,并在 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 临
4、的现实问题,在此基 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时代要求我 们历史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 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社会发展历史,而是为提高学生现实 及未来的生命质量, 发挥其价 值的一种全新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新 课标 考试大纲,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 2010 年版)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命 题 不拘泥于教
5、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近几年高考在命题时,加强对能力考查,注重史料分析,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 对人文素养考察。这一变化为学生 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拓展了舞台,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 历史基础知识,更 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 历史素养。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的,越是重点高中其教育教学目 标越是整齐划一,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成 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常常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课堂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课堂更多追求的依然是 记忆与分
6、数,配合以大量的练习,甚至有的学校校长也认为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科就是死记硬背, 临时 搞突击,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而不能回避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目标是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做得不够。 诚然,高考不改革,素 质教育的开展更多时候举步维艰, 许多学校建立学生档案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不与高考链接起来,也只是花拳 绣腿。其 实,我们忽略了目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简单地把应试与素质教育截然对立起来,更没有深入思考怎样在目前适应高考要求的前提下,去探索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历史
7、教学之路。同时,教学实践中,历史人文素养功效的培养方法 单一、无系 统明确的 计划与目标,也必然使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提出的“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途径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概况及趋势课题组通过网上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网搜索,并通过翻阅图书 藏书等多种途径对期刊、报刊等资料的收集,发现与该课题 研究方向相关的中外文章及 论述较少,特 别是专门论述“历史素养”方面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说明“历史素养”概念的提出是新课改以来的产物,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研究普遍欠缺,而作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词汇的地位决定了该课题有广泛的研究空间及研究价
8、值。“历史素养”的提出及描述更多体现在各级各类新课程方案文件的规定中,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河南省教育 厅: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中均明确地把 历史素养的培养放在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及课程目标, 这也成为我们该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之一。赵真臻品牌理论版2010 年 10 期中撰文怎样提高中学生历史素养,强调了历史素养的重要性,并就课堂内外的开展做出了描述,但缺少全面深刻的论述,更没有对概念做出相关界定,也主要是基于初中生而言。田华科技信息2006 年第 6 期中撰文历史教学与历史素养的培养,针对历史学科特点谈学生
9、历史素养的培养,并突出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其把“历史素养”概念简单等同于历史思维能力,未免过于偏颇。魏虹考试周刊2008 年 11期撰文高中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历史素养培育,指出:“历史知识和历史观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要成为一名在学习、工作、家庭中都能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社会一分子,不可以没有历史素养。 ”该论文指出了历史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但缺乏系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途径与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经查阅,没有发现关于历史素养 专业论著,但与 该课题研究相关或接近的 论述较多,如赵亚夫主编: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何兆武主 编:历史理 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
10、馆, 1999 年)等著作中均有或多或少 论述。在 论文期刊方面 论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人文精神等较 多, 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展不无借鉴意义。国外一些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本主义、建构主 义 、多元智能理论及不同的学习观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三、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研究”,中学生这里主要指的是高中生,“历史素养 ”,简单来说指学生在 历史学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它一定是在 长期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历史知 识内化后所凸显出来的专业 素养和人文素养,并由此体 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 维方式、和 谐的人际
11、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历史素养的构成要素:(1)历史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尺度的划分都会破坏历史素养的整体结构。(2)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笔者依据 历史素养的内容和层次,把历史素养分为历史科学素养、历史知识素养、历史人文素养三个部分。(3)科学素养指的是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态度与历史思想、历史意识与历史品质。知识素养含历史知识、历史方法、历史能力、历史态度与历史情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的意识、人文的态度、人文的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的价值取向,侧重于教人求善、求美,它不属于能力层次,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强调确立高尚的
12、品格和人格修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 的关怀, 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 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六、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重点:中学生历史素养的现状及培育途径。难点突破:1、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育 历史素养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造就一支既具有较高现代学科教学论修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高质量的学者型教师队伍;突破途径:一方面,要求我们历史教
13、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历史素养,具体来说,如唐朝的刘知几提出的史家“三长”,即“才 ”、“学”、“识”,三这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要拥有将教师素养传递于学生的方法与能力,运用新的课程观于实践教育教学当中,即“ 观”。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渠道来 实现。在知识素养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储备与积 累,在学科素养方面,我们立足于学生思想力的培养,在课堂教与学 过程中,我 们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呼唤课堂要有生命力,在培育方式上我们提倡在活动中学,把 历史素养的培育拓展到 课堂内外,成 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人文素养方面,我们 要让学生走进历史,活化历史,
14、感受并把握历史的深邃与博大,对历史充满着一种“温情” 与“敬意”。预期目标:历史是一座充满着人类激情与智慧的文化宝藏,它就在我 们每一个人的身旁,等着我们去开发、整理和运用。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素养,能真正感悟历史的真谛,那历史就不仅是一门课程了,而且是我 们终生追求的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追求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因为“ 历 史就是我们的生命”(国学大师钱穆语)预计创新之处:1、“历史素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培养核心目标之一,不应只是一个抽象或虚化的概念,本文力从理论与实 践中找到一条能够具体落实该 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使抽象 问题具体化,最大程度有效化,使“ 历史素养”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整体提高学生历史素养。2、鉴于目前还很少有该问题研究方面的 专著, 课题组冀望于以本次研究 为契机,运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撰写出研究报告或专著,形成一套系统理论与方法,填补该项研究空白。3、该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有不同群体学校教师参加、学校教务处主任参加,兼有市历史教研室副主任共同完成,可以保 证课题 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广泛性、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