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世纪末 人物:欧文顿,1)实验一,假说:膜由脂质组成,脂溶性物质:如甘油、胆固醇、乙醇等,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20世纪初,实验二,时间 : 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实验三,假说:细胞中脂质分子(主要指的是磷脂)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 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 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磷脂分子,1、为什么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为单分子层?,磷
2、酸“头部”亲水,脂肪酸尾部疏水的。 当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的时候,亲水的“头部”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与空气接触,从而铺展成单分子层。由于单分子的面积刚好是细胞表面积的两部,故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2、脂质(指的是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两层?,磷脂分子,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其中暗的是蛋白质,亮的部分是脂质该结构是一个静止的结构。,实验四,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
3、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验五,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变形虫的变形运动,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4、白细胞吐噬细菌,1、细胞的生长,5、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6、细胞融合如人小鼠细胞融合、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组成成分: 磷脂和蛋白质(多),糖类(少量) 2、膜的基本支架:(对称性)磷脂双分子层. (其中磷脂分子, 亲水头部相离,疏水性尾部相对) 3、蛋白质分子的位置(不对称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横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蛋白
4、质,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糖蛋白,多糖,实验六,4、生物膜结构特性:流动性.(磷脂分子、大多蛋白质分子也可运动),6、判断细胞膜内外侧的方法:有糖蛋白即为膜外侧7、糖蛋白的作用: (1)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与细胞识别有关,5、生物膜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生物膜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及数量),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C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课堂练习,2.一分子CO2
5、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 胞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B ) A 5 B 6 C 7 D 8,3.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 化学物质是( A ) A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4、图 422 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图 422,A是磷脂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有流动性,B是糖被,糖被对所有细胞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C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名师点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即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